黃州快哉亭記命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黃州快哉亭記命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DeepakChopra寫的 【喬布拉醫師和哈佛教授的身心整合養生法套書】(二冊):超腦零極限【暢銷紀念版】、超基因零極限 和馬陳兵的 提頭來見:中國首級文化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蘇軾 - 漢語網也說明: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橡實文化 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鄭文惠所指導 黃璿璋的 後經典時代:現代視閾中的「四大奇書」及其改寫 (2021),提出黃州快哉亭記命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四大奇書、現代文學與文化、故事新編、續書、後經典。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 莊宏誼所指導 陳祈蓁的 陳大姑與臺灣一貫道發一崇德發展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陳大姑、一貫道、發一崇德、集體領導、組織架構的重點而找出了 黃州快哉亭記命名的解答。

最後網站《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 古诗学习网則補充:作品简介《黄州快哉亭记》苏辙的散文作品。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苏辙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黃州快哉亭記命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喬布拉醫師和哈佛教授的身心整合養生法套書】(二冊):超腦零極限【暢銷紀念版】、超基因零極限

為了解決黃州快哉亭記命名的問題,作者DeepakChopra 這樣論述:

  本套書組合:《超腦零極限【暢銷紀念版】:抗老化、救肥胖、解憂鬱,哈佛教授的大腦煉金術》+《超基因零極限:情緒、飲食、睡眠,哈佛教授的身心整合養生法》   「紐約時報」暢銷書,Amazon讀者評價4.5顆星   國際權威雙作者,結合最先進的研究與心靈智慧,聯手突破人類極限!   不論「超級大腦」或是「超級基因」,   透過簡單的轉變,就有機會發揮你未開發的大量潛能,迎向一個超級人生。   《超腦零極限【暢銷紀念版】:抗老化、救肥胖、解憂鬱,哈佛教授的大腦煉金術》   2013年度,臺灣出版應用科學類TOP1   「紐約時報」暢銷書,Amazon讀者評價4.5顆星   國際權威雙作

者,聯手突破人類極限   如何「解鎖」大腦?啟動基礎大腦之上的「超腦」   實際解決生活難題,感受生而為人的幸福美好!   在生理性的大腦之上,有一個靜觀一切的超然存在——「超腦」   它是一個全知的創造者,可以讓大腦做更極致的發揮。   【「超腦」的能耐,超乎你的想像】   反轉老化,延長壽命   主動修復細胞   強化基因優勢   修補記憶缺損,避免失智   強化細胞IQ   自然戒除上癮症狀   大幅改善學習效能   自動過濾負面想法,掃除憂鬱   排拒環境危險因子   強化自我療癒,擺脫病痛   大腦是人類身上的小宇宙,潛力深不可測,只要出力十分之一,它就能從容地應付日常所需。這

樣的「基礎大腦」敷衍你,讓你誤以為你的能力就是這樣,而甘於接受先天體質不良的基因判斷,認命老化帶來的種種病痛與能力喪失……然而,你錯了。   腦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類大腦含有大約一千億個神經細胞,形成從一兆到一千兆個稱為突觸的接頭。為了回應周遭環境,這些接頭不斷在重組。這樣驚人的活動量,每天都在你的腦袋裡靜默無聲地運作。   但是,這些回應多數是出於大腦的自動駕駛模式,只能讓你的表現安份守己,無法突破自我的限制,無論是心理或生理都一樣。當你困在自我超越的瓶頸裡,或是為病痛衰老而受苦,你該想想,在醫藥科學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甩掉這一切束縛?   現在,你的意識可以當家作主,升級大腦

成為「超腦」。你那不足三磅重的大腦,有能力進行不可思議的療癒及持續不斷的重塑。這個「超腦」,可以解決「基礎大腦」難以解決的人生難題,甚至病痛,提升生命的品質,更深刻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幸福及美好。   這兩位學有專精的作者一起攜手,結合最先進的研究與心靈智慧,引導你踏出人類演化的一大步,破除限制大腦潛能的常見迷思,讓你跟你的大腦重新建立一個良性的互動關係,藉此改變你的生命及人生。你將擁有不可思議的自我療癒能力,自然脫離老化、憂鬱、文明病,迎向一個超級人生。 各界讚譽   「《超腦零極限》是一本大腦的使用者手冊,立論依據並非過時的資訊,而是世上最先進的研究結果,為讀者提供全新的不同觀點,而且確

實有效!從過度肥胖到憂鬱症和焦慮症,能幫助各種類型的自我療癒。請閱讀此書,它一定會改變你的信念、行為與人生。」──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暢銷書《恩寵與勇氣》作者   「在這本精采的著作中,喬布拉與譚茲清楚說明現代科學界最先進的突破,如何幫助你充分利用神奇的三磅宇宙。」──拜倫.卡拉蘇醫師(T. Byram Karasu),愛因斯坦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兩位各有專長的世界級專家生動描繪大腦的精采故事,洗鍊的深知灼見將幫助你的大腦常保年輕。」──梅默特.奧茲醫師(Mehmet Oz),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教授兼外科副主任   「狄帕克.喬布拉的每本著作

都很精采。這次他與魯道夫.譚茲合著了《超腦零極限》,這本可以輕鬆閱讀的著作一定能幫你發揮最大潛能。」──賴瑞.金(Larry King),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超腦零極限》一書中的故事與科學原理,闡述了內在感知如何讓我們擺脫自動駕駛模式,打開通往新生活的大門。在這樣的新生活裡,我們將與自己和我們身處的廣大世界有更豐富的連結。何不趁現在創造一個更幸福、更有意義的人生?」──丹尼爾.席格醫師(Daniel J. Siegel),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第七感研究中心執行長兼教授   「解讀大腦之謎,拆穿最常見的迷思,同時提供有力又實用的做法,幫助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超級大腦。如果想讓自己最

有力的工具保持健康、長壽,發揮最大潛能,一定要看《超腦零極限》。」──狄恩.歐尼斯醫師(Dean Ornish),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系臨床教授   「驚人巨作……請仔細閱讀,再用全新的超級大腦吸收內容。」──韋恩.戴爾博士(Wayne W. Dyer),《正能量修成手冊》作者   「整合心智與大腦科學所產生的智慧,喬布拉與譚茲提供了重要而實用的建議,能幫助我們促進幸福,過著更有意義的人生。」──威廉.摩布利醫師(William Mobley),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主任   「尼采說:『人類是唯一需要被鼓勵努力活下去的動物。』精準地點出人不認識自己的神奇,未認知到人本

身就是奧祕與奇蹟。兩位各有專精的作者,駕馭豐富的大腦科學新知與靈性洞察智慧,給出了確實可行的應用技巧,足以令人當下活得更好,不愧為一本希望之書。」──廖閱鵬,美國催眠治療師學會催眠導師   《超基因零極限:情緒、飲食、睡眠,哈佛教授的身心整合養生法》   「紐約時報」暢銷書《超腦零極限》黃金陣容雙作者   Amazon讀者評價4.5顆星!   科學研究證實,人只要活著,基因就會不斷變化   只要建立新生活型態,就可以操控基因表現   讓好基因強起來,壞基因不作怪,這就是超基因!   基因跟大腦一樣,也會依據你的每個選擇做出不同反應。父母遺傳給你的基因不會變成新的基因,但基因活動卻會敏銳地

受到飲食、疾病、壓力與其他因素的影響。正因如此,你選擇的生活方式會一路影響到基因層次。   為什麼基因一樣的雙胞胎,健康情形及壽命長短會大不同?   為什麼不菸不酒、愛運動的人,竟會體弱多病?   因為除了遺傳自父母的基因,人體還有一個攸關健康的「微生物基因組」。   最尖端的遺傳醫學顯示,我們後天的作為會影響到基因表現,進而優化或惡化身體健康。我們能做的,即是引導基因朝有利的方向調整,按照「基因喜歡的生活方式」來過生活。   本書針對「飲食」、「睡眠」、「運動」、「壓力」、「情緒」及「靜坐冥想」等六大項目,提供方法,讓你逐步達成理想的基因生活。所有讀者都可參照自己目前的情況,一週挑選一

項適合自己的改變項目來落實,既無壓力又不會打亂目前的生活模式。   【身心整合養生法六大要點】   1.飲食──拒絕養成發炎體質,拔除多種慢性病、癌症等疾病的共同根源。   2.壓力──壓力會改變我們的基因表現,也會透過表觀基因傳給下一代。   3.運動──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心理疾患,都可透過運動降低罹患風險。   4.靜坐冥想──冥想可以減壓、減緩老化、增強免疫力。   5.睡眠──阿茲海默症、肥胖、心臟病、自體免疫疾病等,都和長期失眠有關。   6.情緒──基因需要你時常輸入快樂、愛、慈悲、滿足等正面訊息,而非負面情緒。   【基因理想的生活模式】   .每晚至少睡足八小時  

 .作息固定   .飲食均衡,三餐都要吃   .避開人造原料食物,不吃零食   .減輕壓力   .不生悶氣,讓情緒自由流動   .靜坐冥想或做瑜伽   .維持健康體重   .避免長時間久坐   .不菸不酒,充其量小酌   .少吃紅肉   .定期運動   .避開產生慢性發炎的事物 重量推薦   「打破基因決定論的迷思,詳盡描述飲食、生活方式、思想的力量,甚至連內臟細菌或微生物基因組都會跟我們的身體『對話』。對健康、幸福敢、減重、長壽基因有興趣的人,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馬克‧海曼醫師(Mark Hyman, MD),暢銷書《血糖解方》作者   「《超基因零極限》的卓越貢獻,在於增進我們

對心智、大腦、基因組、微生物基因組關聯性的了解。喬布拉醫師與譚茲博士,持續為整合醫療邁向主流扮演開路先鋒。我極力推薦這本書!」——迪恩・歐尼斯(Dean Ornish),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系臨床教授   「喬布拉醫師與譚茲博士,把複雜的遺傳學與真實故事巧妙交織,創作出這本值得精讀的健康書。你不但會積極做筆記,還會跟你所愛的人分享書中的智慧。」——桑賈伊・古普塔(Sanjay Gupta),CNN首席醫藥記者、神經外科醫師

後經典時代:現代視閾中的「四大奇書」及其改寫

為了解決黃州快哉亭記命名的問題,作者黃璿璋 這樣論述:

《三國志通俗演義》、《忠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詞話》在中國文學史上被譽為明代最傑出的四部小說。四部小說出版後,經明清評點家、現當代評論者的詮解,認為它們在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與美學建構的優異表現皆非同時代作品可及,堪稱為「經典」之「四大奇書」。亦即,所謂「四大奇書」是小說「經典」,其實是文學史的後見之明。四部小說在文人化或經典化以前,歷「說故事」的表演、書寫、行銷、閱讀、評論等群體互動行為之生產,體現中國小說「世代累積型」的特色。四部小說早在成為「定本」以前,「故事」在不斷地「言說」與「閱讀」之間,成為了社群共同參與的文化資產。現存諸多明清古典小說「續書」,即是在續寫、翻案的改編行

為裡,反映創作者「當下」面對的價值更新與社會情境,是為一場集體的、世代相傳的,編織意義的行動。在中國現代化時期,「說故事」的傳統仍持續發生。對於「四大奇書」的現代新編,歷來學者較關注於晚清「新小說」所傳達的「啟蒙救國」,民國以後的研究卻付之闕如,泰半聚焦魯迅以來,五四新文學的「故事新編」體對古代歷史、傳說的改造發明。然而,晚清以後文人,仍仿照「新小說」的「章回體」敘事模式,持續以改寫行動思考古典名著「四大奇書」的現代轉型與文本更新,並藉由現代報刊、影戲等新媒體的傳播,獲得廣大的閱讀群眾與迴響。這批作者的身分多屬鴛鴦蝴蝶派、喜劇作家、滿洲遺民,甚至是不具名的作品。相對於以「五四」為標竿的菁英文學

家,這些經典文學史的邊緣人物,其創作往往被視為文化的「雜質」,但他們與五四「新文學」的故事新編者,同樣是在回應「現代性」中的「傳統性」,且更彰顯出一個時代整體庶民的精神面貌與價值。本文對照魯迅與五四文學以來「故事新編」體的小說發生學,並透過文學史料的重新探勘,觀察現代作家對於「四大奇書」的改編情形,嘗試打開過往經典文學史與文化史的多重視點。本文並關注晚清以後的現代作家,如何對古典小說極具代表性的「四大奇書」進行「再書寫」與「再閱讀」,於「通俗性」與「傳統性」之中言說「現代性」,並強調經典原著的符號系統,如何在全球化知識環流中被解構與重構。題中的「後經典」,即用以命名這些「經典」之後,以拆寫、重

組古典元素,使文學主題以及文化符號擴散轉化的作品。本文除對個別作家與作品進行微觀研究,探索重寫文本背後的重要形塑因子外,也宏觀式地為「四大奇書」勾勒出四種現代的閱讀軸線:歷史與狂歡、江湖與遺民、神魔與啟蒙、淫婦與烈女。此四種軸線分別是在「故事—新編」之間分屬「傳統—現代」的游移命題,亦為創作者在「三國」、「水滸」、「西遊」、「金瓶梅」的古典故事框架中,以脈絡化或去脈絡化的方式,進而關切歷史、族裔、啟蒙與性別的策略。透過鬆動原有文本的符號內容,轉化至新的情境加以擴寫,在遊戲與油滑之中施加諷喻,這並非是一勞永逸的事業,而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言說。本文即試圖在學界既有的「明清續書」、「故事新編」等研究基

礎上,將時間軸從明清擴大延伸至現當代文學與文化,嘗試勾勒一種「後經典」的敘事學/續事學。

提頭來見:中國首級文化史

為了解決黃州快哉亭記命名的問題,作者馬陳兵 這樣論述:

王莽被砍下的人頭為什麼會成為洛陽武庫中的累世國寶?趙襄子將智伯的人頭用作了什麼,才會讓豫讓這樣的大刺客選擇蹲小廁?“傳”“首”於何時一次連用,人頭“在路上”,會有怎樣的遭際?梟是如何變形為惡鳥,充當起中國古代禮教文化與專制集權接榫處的特殊零件“人頭”的藥引,將“傳首”“梟懸”楔入中國傳統文化的肌理?…… 人頭,這顆長在中國歷史耳垂與髮際陰影中的小小胎記,它與生俱來是如此的隱蔽,卻不斷浮現於一個個逝去王朝的敏感部位。“傳首”“送頭”“梟懸”,一類二十五史中隔三岔五蹦出來的高頻詞彙,卻成為中國古代官方意識與主流表達所著意遮蔽或習慣性忽略的盲區。作者從我們祖先某些不幸的脖子上折斷、傳送、展出乃至封

藏的頭顱入手,為我們揭開關於首級雖耳熟而未能詳的內幕,一卷驚心動魄的中國首級文化史次第展開。     馬陳兵 生於20 世紀60 年代,廣東潮汕人,現居北京。作家、詩人、書畫家。曾為《羊城晚報》撰寫多個專欄,在《人民文學》《讀書》《詞刊》《天涯》《北京文學》《星星》《西部》《浙江詩人》《作品》等刊物發表作品。2018 年6 月在杭州大屋頂美術館舉辦“貓民代表”個人書畫展。有《帶著花椒去上朝》(即出)、《盜譜者》(即出)等著作。微信公眾號:異史氏。   序章 太史公之問 大運河·風之悚 中國人頭有話說 第一章 頭在飛:崇首觀念與落頭傳奇 一國寶火損記

洛陽火事 武庫與油田 國寶一號 千歲髑髏生齒牙 二刺客迷局 晉陽劫 大刺客為何蹲小廁 何為飲器:酒、血、飲食及便溺 撒尿響亮 血飲骷髏碗 “頭其修遠”,上下求索 三饕餮盛宴 朝歌黃鉞 半坡“童畫” 異域的饕餮  鼎底有言:一元大武 頭骨中的彈丸 有嘉折首 四 落頭傳奇 賈太守腹語   新老版刑天  上古面、首博覽會   人頭之問  南方有落頭   刑天部族考   結語:地火、天雷與宿墨   第二章 很響的酒甕:符號、隱喻、生命觀與身體權  一鬼車漂流記   雍州梟禍  神鳥·名炙·鬼車:冰火梟事  滴血雙引擎  “梟字幫”食人記   惡鳥判   原梟:段玉裁之問   東家借米,西家換鹽:梟字

簡史   三節鞭下梟食母  《楞嚴經》中破鏡鳥  出醜的英布  124 梟獍之喻 長安一片月 二首級支票和人頭骰子 九頭鳥飛過流沙河 百首祭 呂母殺 睡虎地中葫蘆案 “人頭銀行”與“首級支票” 開國公領絹 石勒的小紅花 蔔頭記 無鬍鬚抛物線 三 一笑傾人頭 狂怒的國王 大汗殺 血瀑和斷頭臺 銷骨記:黑蛇之喻 一笑傾人頭 結語:金鳳台記 第三章 問君何事棲碧山:“梟懸”“傳首”刑名考 一梟與傳 先秦無“梟首” 絕版“傳人” 轘與磔,徇與傳 說“傳” 特慢死傳與特快傳死 二荷塘牛鼻 南湖摘頭記 滑向人頭 澆手·梟首  兩漢殺:四百年局部戰爭 盜非盜,賊非賊 程朝散對簿  雜種來了  脖頸上的刀疤

  問君緣何住碧山 由梟懸到傳首  結語:人頭語  第四章 在路上:傳首的過程和環節 一白旗黃鉞無敵記 花狗快遞 縫裳之夜:女歧與鬼車 斬妲己  朝歌祭首 信史第一傳  白旗黃鉞無敵記 二出十字坡記 尋找一枝花 在日本女人的手上枕邊 帝羓與鬼脯 問君能醃幾多鹽 漆頭記 篋:春秋大花籃 函:顧榮的幻視 函:從絲囊到馬頸 函:從《考工記》到《燕丹子》 函:從畫像石到韓侂胄 傳首簡上樓蘭王 曹豬頭·馮豬頭 三何處是歸程 鬼車航線 從“梟于闕下”到“傳首九邊” 長短亭上走台記·門與闕 長短亭上走台記·東市與南桁 京觀:有圖有真相 王莽的火柴盒:從骷髏台到最冰雕 藏頭·死驛 再說武庫,兼及廟社 盔甲廠

爆炸事件 還首·回家 幸福“大青蛙” 結語:晃動的鏡頭:鴟夷熱辣 第五章 水上一把劍:自殺、賜死——制度設計的因應 與衍變 一賈誼 絳國晚簫 周勃的抑鬱 洛陽少年雙城記 歷史的喉結 啼血誦·悶雞辭 水上一把劍 沉默的審判 二梟與禿鷲 從薄國舅到周亞夫  七國之亂:自殺第一波  《漢書》的清單  辣帝與黴守  鼓點與毒藥   青牛白馬,渾水吃劍   我要他殺  禿鷲行   不淡定的李參軍 完顏亮的創意   一拂鳥·轉關榼 馬虎的岑春煊  結語:神征鬼兆故事雲  第六章 多少人頭煙雨中:疼痛、應激與療傷 一打瓦  金書鐵券流傳史  命如青瓦 擊壤歌   前朝瓦事:手拿瓦片去戰鬥  打瓦:從余姚

縣令到兩湖總督 新亭烤肉記  民辦死刑與血親復仇  劉備的野味  嘉慶維權:“母”是一片瓦  醒酒湯與心肝宴 淩遲與“寸磔” 在恐懼中迷醉:到處都是十字坡 二玉碎 美玉除疤膏 井噴的玉人 曹魏絕響 西晉晚鐘 甯馨兒外傳 苦縣天祭:死刑小灶與爛柯棋枰 玉殞:南方的迴響 三疼城 頭滾淩煙閣 朱元璋之夢 從聶隱娘到《楞嚴經》 明鏡孫司空 押寶提頭圖 縮頸族·保首團·提頭帝 刺客煉成記 煎鍋簡史 疼痛與號啕 半夜頸痛 徐州“榜樣戲” 蕪城賦·杭州辭 結語:請刃·訂約 第七章 誰動了六祖的脖子:飛頭後傳與續頸前術 一飛頭後傳 轆轤首·葫蘆僧 青珍珠與越王頭 與骷髏對話 林靈素變臉   二陽陵的暮夜  

由神鬼向人事:展品與設計   縫頸記  許烈婦抓去熱雞皮   人間將施換頭術 妙術的想像   尋找桑根線  細線與巨繩   《陸判》:陽陵的暮夜 結語:誰動了六祖的脖子?  結章 千里送人頭  水城垂釣 長鯨九畝  千里送人頭  幫主對決 士:從趙氏孤兒到張耳舊客   堅硬的雕塑  致謝   序章 太史公之問 大運河·風之悚 人類大毀滅的預言在2012年再次失驗。我也在那年春末結束了一段情愛糾結,從杭州城西搬到城北京杭大運河邊上的小河直街。小河直街有意思。我的隔壁鄰居是個鰥居胖漢,五十開外,黑矮個,謝頂而肥大的頭顱就肩上趴窩。夏天來了,他常套一條大花褲衩,趿拖鞋,喜

歡當門或往石板巷街心打橫愣站,呆盯來往行人,像在宣示原住民的主權,後背看去,恍惚山東鄆城縣宋押司下鄉督租,不過一打照面,那落寞空洞而呆滯的神情,就活現出舊時杭州城北河埠土著的根胚。直街另一頭也盤踞著一個胖漢,白淨長大,頗具自學成佛的架勢,正一路向高人衍化,秋冬出門,常穿中山裝或准漢服,偶爾著裝如袈裟,常作撚珠含笑狀。他的住所佈置也頗奇葩,向街照壁掛國旗,豎單筒天文望遠鏡,擺地球儀,匾其門曰“人類智人會所”,懸一幅用電腦字體列印放大的“悟人宣言”,街坊遊人透過玻璃門,可自由閱讀領悟。門柱上掛個名片龕,名片上開列與“悟人”有償喝茶或者協助決策的價目表,從一小時到一月一季一年,一律稅後,很貴。據說長

白胖漢在這一帶有不止一處的祖遺老房,分明是更豐裕的土著,而且翻身滋潤出一派文化妖景。這兩位異瓜同藤的高鄰明顯的共同點是肩粗頭圓,橫著發胖,把後腦勺下的頭皮擠成麵包圈,再褶進衣領,讓人不得不費勁捕捉他們的脖根兒。 而我竟由此生出無端感慨,偶爾甚至擔憂。 這是為什麼呢? 小河直街,顧名思義,是小河傍岸直直的一段石板街。小河雖小,大有來頭,乃中國京杭大運河在杭州城北分岔的支流。昔日運河交通發達,商旅繁忙,這小河汊出來個“肚兜”,便成為南來北往的船舶在杭州泊靠的一處河灣埠頭。小河直街形成於清朝,據說也曾“兼職”杭州的小秦淮,不過蘇小小、白素貞輩從來只向西湖去,妖妓名媛那是別處的事兒。老杭州人印象

中,這一帶通稱“城北拱宸橋那邊”,口氣好像遠郊化外,據說舊時住的窮人,卻出得美女,聽來仿佛一幅倚門嗑瓜子與沿河扛大包的紅粉烏汗混世圖。杭州號稱“人間天堂”,運河自“天堂”流向北方帝都,自是花團錦簇,一段人間樂事。前些年小河直街得到市政當局頗得法的保護性修復,築古如故,又實實在在讓一批原住民回遷,便成為今日大運河沿岸四省二市最接地氣的歷史文化街區:城市唇邊一個素餡水餃,杭州胸口一溪柳岸桃窪。這會兒,一幅江南詩意正在河上舒展開來,微雨人獨立,輕燕受風斜,大運河的風越過小河對岸人家的高樹低瓦,好聲好氣撲進我寓所二樓中開的木窗,把桌上擱的書本的扉頁輕輕拂起。一道跑來翻書的雨聲乍密還疏,似有些許驚嚇。

也許就是這本書讓風片雨絲們驚驚奇奇,忐忑不安呢—— 黑白相間的封面上,四個法式鏤花畫框疊出十字分隔,上下左右都是行刑畫面。上圖,劊子手手中的鍘刀拉繩即將鬆開,斷頭臺上的囚徒刹那間將身首分家。下圖,兩架斷頭臺並列,其中一架鍘落頭斷,頭顱滾落到鍘刀下方的柳條筐中。 封面居中,橫出一個血腥書名:《劊子手世家》。 這是一本典型的重口味奇書,敘述“一群在我們視野中消失的人”——法國職業劊子手“桑松家族”,並由此視角,讓法國大革命的野蠻血腥與人性的殘忍嗜血暴露無遺。作者為法國人。風乍拂還止,片刻靜寂間,我著實感受到另一種驚悚: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雨絲倏然發亮,眼前閃過刀光一片——別

說,風中分明有驚悚!呵呵,中華民族的清風,從淌滿歷史的古老大運河吹來的遠風,風啊風,說起來,你和脖子還真有撇不清的干係,就翻書這個小動作,幾百年前不也曾叫多少人身首分家,頭顱落地麼?翻起清朝文字獄老賬,你與人家斷頭鍘倒也半斤八兩,就權且把淅淅風雨之聲,當作你們的惺惺相惜或互相感喟吧,這實在比我在清平世界為高鄰胖沒了縫的脖子發生莫名感慨有由來。現世中國,山河安穩歲月靜好,再說自從槍炮替下冷兵器,殺人多是子彈直崩太陽穴,沒工夫再跟喉管、脊椎較勁。世人有吃香喝辣的福氣,少了挨刀吃斧的顧忌,難怪長頸短脖們滿世界皮松肉贅瘋著長,左脖兒粗來右腦勺肥。若時光倒流千百年,流回秦並六國、五胡亂華、安史之亂等那些

個亂世萬人坑,流回長平一坑、廣陵再殺、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那些個千古絕劫,而天下蒼生都似今日這一茬茬脂多皮厚,不知要崩缺多少刀劍,叫官兵盜匪多花多少吃奶罵娘氣力,也徒增吃刀被斬者幾許苦痛。幸好亂世泰半饑饉遍地,哀鴻千里,活著的一個個肉瘦骨精,頸比鷺鷥,就是吃餉當兵,也不免有時饑餒。刀過頭落,常如六祖破竹,高效、痛快。壘成“京觀”——人頭堆示眾,想必比如今水果店店小二站卡車上往下扔小西瓜省力。間或一二重要人物的頭顱,要鹽醃水煮,上漆裝匣,千里傳送,傳首路上當也多省草料腳力。 當然會有例外情形,如唐朝“安史之亂”初起時節。 那時開元盛世以來的富庶安定已是強弩之末,然力道尚在,楊貴妃又引領天下男女

老幼努力肥美。唐人姚汝能的《安祿山事蹟》說,當年天下承平日久,大家都忘了什麼叫戰爭,只知道增膘(安祿山本人就巨肥,腹重三百斤,洗澡要兩個大漢扶著才能換衣,但在唐玄宗面前跳胡旋舞卻快如旋風,不然也無法想像楊貴妃如何“三日洗祿兒”——在簾帷中把這個比她老且胖的乾兒子當新生兒沐浴)。叛兵暴至,河南、河北各地州縣手忙腳亂,開甲庫搬兵器,這才發現弓甲槍矛多年不用,大多已腐鏽穿朽。唐玄宗幾十年太平天子做順溜了,初不信安祿山真反,後又誤判大唐天下的爛鐵箍還緊著,二話沒說先腰斬了安祿山留質在長安的兒子安慶宗,並張榜河南各處要路,佈告天下,懸賞老安首級。誰承想小安這顆人頭,不日要揭李家宗室皇子皇孫幾百個腦殼。安

祿山攻破陳留,劈頭看到城頭榜文,晴天霹靂,“兩手撫胸,大哭數聲……便縱凶毒”,陳留一萬多本已“繳槍不殺”的官軍迎頭遭殃,被“行列于路,祿山命其牙將殺戮皆盡,流血如川……祿山氣乃稍解”(《舊唐書·張介然傳》)。其後,攻陷一地,即殺大臣、斬守令,一路將首級傳給唐朝守臣:“庚午,陷陳留郡,傳張介然、荔非守瑜等首至。 尋陷滎陽,傳太守崔無詖首至。……十三日,陷洛陽,傳留守李憕、禦史中丞盧奕首至。”(《安祿山事蹟》卷中)平原太守顏真卿接到李、盧兩人首級,尚血污黏濕。不久潼關破,長安危,唐玄宗倒是逃得快,“淩晨自延秋門出,微雨沾濕,扈從惟宰相楊國忠、韋見素,內侍高力士及太子,親王、妃主、皇孫已下多從之不

及”(《舊唐書·玄宗本紀》)。叛軍進長安,“安祿山使孫孝哲殺霍國長公主及王妃、附馬等於崇仁坊,刳其心,以祭安慶宗。凡楊國忠、高力士之黨及祿山素所惡者皆殺之,凡八十三人,或以鐵棓揭其腦蓋,流血滿街。己巳,又殺皇孫及郡、縣主二十餘人”(《資治通鑒》卷二一八)。想當日那個刀鈍脖子肥的苦呵!回頭再看看今世大運河兩岸城鄉春天裡滿街搖頭晃腦、高談無憂、喝茶開悟的閒人肥頸,真個恍如穿越,不免憑空咂摸出些許和諧甜美的現世靜好,還有誰會被運河上吹來的風片雨絲驚悚到?只有我這個蠱於歷史的人偶發些許無端感喟,或者想起來《靜靜的頓河》扉頁上那段古老的哥薩克民歌—— 不是犁頭開墾出這沃野千里 開出千里沃野的是戰馬鐵蹄

千里沃野種的是哥薩克的頭顱 裝扮靜靜頓河的是年輕寡婦 中國人頭有話說 兩千多年前,太史公司馬遷曾發出重重一問: “不無善畫者,莫能圖,何哉?” 這是《史記·田儋列傳》結句。此一問,為田儋之弟田橫而發。 田氏三兄弟在秦漢鼎革之際起兵反秦,田儋自立為齊王, 不久敗于秦將章邯。其弟田榮更立,複為項羽所殺。田橫絕地反擊,收復齊地,重新王齊。 楚漢戰爭膠著之際,田橫接受劉邦謀士酈食其遊說,罷兵和漢,卻為韓信、蒯通所賣,軍潰國破。漢滅楚後,齊王田橫“與其徒屬五百餘人入海,居島中”。這個小島,後來被命名為田橫島,位於今日山東即墨市東部海面。 劉邦當上皇帝後,聽說“齊人賢者多附”田橫,怕縱之生

變,以不受封則剿滅為底線,逼迫田橫稱臣事漢。 田橫帶著兩個門客離島上岸,乘傳車來到距當日西漢首都雒陽(即洛陽,時漢高祖尚未遷都長安)僅三十裡的屍鄉廄置(驛館),沐浴更衣,橫劍自剄。門客按田橫遺言,把他自己割下的人頭快馬送到雒陽宮裡新天子劉邦面前。其後五百門客得知消息,也全部自殺。這千里送人頭,空前,絕後,引出一向持重客觀的太史公重重一問,而這也是兩千多年後我讀田橫傳記強烈感到的遺憾。 兩千多年過去了,自太史公之後,畫者輩出,繪事疊勝:吳道子飄帶當風、毛延壽深宮粉黛、閻立本淩煙功臣……自漢以下,歷代均有以摹寫人物著名者,如梁之張僧繇、北齊楊子華、隋朝鄭法士、明末清初的陳洪綬等,從伏羲女媧、二

十四孝、遐方職貢到熙載夜宴,古聖先王、高僧列女乃至石勒、安祿山等巨梟大逆多入圖畫,明人謝肇淛《五雜俎》所謂“自唐以前,名畫未有無故事者”,然就現存史料,似未見以田橫千里送人頭事蹟入畫者,正所謂“隔江山色薄於酒,一腔頸血淡如煙”。 太史公之問,幾成空穀絕響。 何哉? 中國人頭有話說! 寫一本關於中國首級——那批曾經從我們祖先某些不幸 的脖子上折斷、傳送、展出乃至封藏的頭顱的特殊際遇的書, 這個想法大約萌生於二十年前。在對過去的閱讀中,我無意觸碰到這顆長在中國歷史耳垂與髮際陰影中的小小胎記,它與生俱來是如此的隱蔽,卻不斷浮現於一個個逝去王朝的敏感部位。從指尖傳來的陣陣顫動激起我探究的欲望。

那些年,我閑來讀書,總喜歡到二十五史中打發時光,沒料想字裡行間隔三差五蹦出來“傳首”“送頭”“梟懸”一類字詞,高頻得叫人心生警覺。我努力搜索史料文獻,意外發覺體制性、常規性、刑律化的“梟懸”“傳首”幾可謂古代中國特有之制、特重之事,同時更讓我詫異的是關於這方面進一步的具體資料,包括相關制度和操作層面的官方記述或野史摭談竟近於空白,而不論是古代律學還是現當代的中國古代刑法和文史研究,對此也暫付闕如,更別說有實物保存下來以供研究或展示。撕裂性的劇烈反差,在我面前展開了一條前人與時賢未曾留意並專力探秘的時空秘道。 我敲燧出火,鶴嘴當鋤,斫開煙遮霧鎖、榛莽荒穢的洞口,“初極狹,才通人”,而後豁然開朗

,驚悚之美宕蕩而來,中國文化與人性另一個痛癢交加的剖面漸次展開。 看,就在田橫當日千里送人頭的終點洛陽,地火正燒天而起,一顆奇特的國寶級人頭,沿時空隧道向我們飛來……  

陳大姑與臺灣一貫道發一崇德發展之研究

為了解決黃州快哉亭記命名的問題,作者陳祈蓁 這樣論述:

摘 要 一貫道源自中國,1945年來到臺灣傳道,從戒嚴到解嚴,沒有停滯一路前進,在持續的發展中,也將一貫道由臺灣傳至世界80多個國家。順應整體社會的變化,保有宗教的神聖超越、聖凡兼修的入世情懷,以其得以在傳統觀念逐漸沒落、科技網路飛速的訊息傳遞中,不被淘汰,凸顯出一貫道與時俱進的開創力。而崇德道場無論是在道務量約占全球一貫道的一半以上,是學術界值得探究的對象。 本研究以宗教的組織結構性、信仰團體之動能性、在當代社會的適應性等,是本文所關注的主要面向。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文獻回顧與分析評述、問題意識、研究目的與本文之分析框架。第二章︰考察發一崇德道場的歷史源流,崇德領導人陳

大姑修辦歷程、發一崇德名稱命名由來、崇德之修辦理念與實踐。第三章︰論述發一崇德之組織架構,在組織重構過程中,歷經四個關鍵事件︰1980年的重挫與再造;2011年陳大姑召開《三爐三會》解決崇德具有爭議的問題;崇德負責群之磨合;「百代薪傳」重振崇德對組織領導的向心力。第四章︰分析以聖凡兼顧的道場事業︰崇德發事業之經營;文化事業部需改變策略才能因應未來立於不敗之地。第五章,以崇德傳承發展所面臨的困境與前景。如何讓年輕代投入道場、三才的培養、天命金線傳承等問題尋找解決之道。第六章︰結論。以本文的研究總結發現崇德的發展轉向,崇德的集體領導,亦是華人宗教之中一個值得參考的範型。唯有永續傳承發展,促使一貫道

各組線團結的道務發展,並與各宗教攜手共為人類謀福的理想實現,才是宗教傳播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