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國小滿額學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台北市國小滿額學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唐富美,四季藝術教育機構團隊,李政青寫的 看見四季:玩藝術、品美學、動手解決問題,四季藝術幼兒園的教育創新之路 和謝松善的 阿善師的告白:一位老探長的鑑識實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北市國小滿額 - Vakuumte也說明:110學年度國民小學新生報到入口網及入學通知單(範本)110-05-17。 教育局新聞稿1090407 公布臺北市109學年度公立國小額滿學校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親子天下 和所出版 。

佛光大學 應用經濟學系 周國偉所指導 林思妤的 三重及蘆洲公立小學教學品質對周遭住宅價格的連動性研究 (2021),提出台北市國小滿額學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立小學教學品質、周遭住宅價格、特徵價格法、三重區、蘆洲區。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邱志鵬所指導 余可欣的 一個非山非市幼兒園從困境走到教學卓越的蛻變歷程 (2021),提出因為有 課程轉型、教學卓越獎、非山非市幼兒園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國小滿額學校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北市110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額滿學校暨改分發學校11005則補充:全台運動場/體育館,民生國小. 需審查. 西松、松山國小. 110年3月19日. 民族國小... 近,爰將不辦理額滿學校入學資格審查,凡於110年3月20日前設籍於該學區內之學生(非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國小滿額學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看見四季:玩藝術、品美學、動手解決問題,四季藝術幼兒園的教育創新之路

為了解決台北市國小滿額學校的問題,作者唐富美,四季藝術教育機構團隊,李政青 這樣論述:

必須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該在什麼樣的環境裡, 度過一生只有一次的童年?   一所讓美國教授連訪三次都讚不絕口,一所不需特意招生就滿額的幼兒園。   一所讓國內大專院校幼教系所師生、甚至海外幼教工作者頻頻參訪的機構。   從環境建築、課程規劃到人才發展,   「看見四季」帶你一睹標竿幼兒園的成長軌跡全紀錄。   一處融合了義大利瑞吉歐、美國創客教育、設計思考、以孩子為主體的方案教學,   一個不以做安親課輔為滿足,更希望將創客思維融入語言學習的學習理念,   如何孕育出具藝術美感、動手實作,能大膽想像、樂於動手解決問題的孩子?   面對108課綱強調素養、看重跨領域知識整合,   從生

活裡發現與探究,動手做解決問題才能啟動真學習的時代,   在四季,我們看見每位孩子恣意伸展創意的最大可能性,   更看見幼兒教育的新里程碑。   一九九○年代,台灣少有人談論美感教育之際,正為自己三個孩子遍尋理想幼兒園未果的唐富美,決定引進義大利瑞吉歐藝術教育理念,在台中創辦了四季藝術幼兒園,是台灣第一家有「駐校藝術家」的幼兒園。   瑞吉歐視環境為兒童的「第三位老師」,鼓勵小朋友接觸大自然,於是唐富美從第一間校園就是量身打造、從零蓋起,讓孩子在白牆綠拱,陽光穿透樹梢灑落草坪的自然環境中學習。最新創建的四季黎明校,更高規格的導入綠建築做法,並在2017年獲EEWH鑽石級「綠建築標章」,是台

灣第一所獲此榮譽的幼兒校園。   四季揚棄傳統認知教法,以統整性方案教學為課程主軸,從孩子的日常經驗出發,由藝術家與幼教老師攜手共同規劃課程,幫孩子從小就養成解決問題的習慣與能力。這樣的信念與堅持,特別吸引希望孩子「開心學習、從體驗中成長」的父母,也讓四季藝術學校成為幼兒教育的典範,兩度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 金質獎」。就連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前藝術研究所所長Brent Wilson在參訪過後,也不禁感佩道:「世界上的每一所學校都應該像四季一樣!」   究竟,四季是如何做到的?本書全面訪談四季藝術創辦人唐富美、建築師黃文彬、四季資深教師,以及長期觀察輔導幼兒園的幼教專家與教授,深入探尋四季藝術的

理念、價值,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落實為孩子賦能的具體行動。 名人推薦   跨界領袖齊聲讚譽   高承恕  逢甲大學董事長   何琦瑜  親子天下創辦人兼執行長   幸曼玲  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系系主任   周筱玲  元大期貨總經理   郭麗安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   黎淑婷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院長   涂妙如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系主任   倪鳴香  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副教授   許士軍  逢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陳淑琴  台中教育大學幼教系   陳薏如  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楊振昇  台中市教育局長   楊龍士  逢甲大學副校長   盧美貴  亞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講座教授   江麗莉  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吳思華  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李靜芳  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副教授   保心怡  明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兼師培中心主任   馬祖琳  前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郭李宗文  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陳昇飛  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張華南  朝陽科技大學助理副校長兼總務長   黃位政  台中教育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葉丙成 實驗教育無界塾創辦人、台大電機系教授   趙蕙鈴  弘光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系主任   廖鳳瑞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嬰幼兒教育與家庭

發展協會理事長   劉仲倫  大開劇團團長、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鄭芳珠  中台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副教授   鄭瑞菁  屏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蘇仰志  雜學校創辦人  

三重及蘆洲公立小學教學品質對周遭住宅價格的連動性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市國小滿額學校的問題,作者林思妤 這樣論述:

台灣新生兒出生率屢創新低,家長對於孩子的受教資源嚴格把關,本研究編製的「教學品質」是主要以學生為對象,根據學生能受到的人力與學習資源去探究,選擇「每生平均使用面積」、「每班平均人數」、「生師比」、「獲獎紀錄」此四項作為指標,合併作為「教學品質」之數據,本研究也將「滿額學校」與「自由學區」納入考量。本研究以三重區及蘆洲區為實證地區,蒐集「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109年7月至110年3月交易成交案近4000筆之樣本資料,運用特徵價格法探討公立小學教學品質對周遭住宅的連動性及影響程度。實證結果顯示,具有顯著影響性且符合文獻之彙整,共12筆,其中對房價有正向影響的為「主建物占比、車位、管理

組織、電梯、市場、公園、滿額學校、教學品質」等8項;對房價有負向影響的為「屋齡、總面積、樓層比、加油站」等4項。另與本研究探討之文獻結果不一致的變數有2項;分別為「宮廟、自由學區」等2項,「宮廟」在本研究結果呈現顯著正向影響;「自由學區」則本研究結果顯示顯著負向影響。

阿善師的告白:一位老探長的鑑識實錄

為了解決台北市國小滿額學校的問題,作者謝松善 這樣論述:

台灣鑑識權威阿善師沉痛的告白 重返林宅血案、蘇建和案、江國慶案等十起命案現場 追索真相是什麼?叩問正義在哪裡? 「唯有離開體制,站在權力的對面, 才能說出心裡的話,才對得起專業。」   隨著台灣鑑識權威「阿善師」重返十起他生涯中最離奇、最無奈、最轟動、最爭議的命案現場:   ●台灣第一起隨機殺人命案,四小時破案,諸般巧合,簡直命運弄人   ●第一樁沒有屍體、沒有兇器、兇手卻仍被定罪的命案,全靠嚴謹的鑑識作業立大功   ●耗盡龐大社會資源的蘇建和案,讓阿善師與恩師李昌鈺公堂之上,師生對決   ●人盡皆知的江國慶案,刑求等於無罪,無罪等於無辜嗎?   ★ 「台灣的鑑識,只能做到這樣嗎?

」──林宅血案,開啓鑑識人生的一堂震撼課   三十餘年前,謝松善還是一個菜鳥警察,午休時間輪值,接起一通電話,林宅血案成為他這輩子負責的第一件重大刑案,影響、翻轉了他的鑑識人生。   那天午夜,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除了慘絕人寰的命案現場,還有混亂雜沓、毫無章法的勘查過程,他深深不以為然:「台灣,只能做到這樣嗎?」   謝松善從此深入當時荒煙漫草的鑑識領域,三度赴美進修,師承李昌鈺博士,從基層技佐一路做到刑事鑑識中心主任,台灣三十幾年來的重大案件,幾乎無役不與,他也成為警界、媒體口中尊稱的「阿善師」。   ★「死者不幸的遭遇是鑑識人員學習的道場,為死者申冤是鑑識人員的天職。」   命案現場

的指紋、血跡、腳印等形形色色的跡證,是還原命案真相的重要拼圖,透過先進的科學工具和縝密的邏輯推論,有助警方重建命案現場,判斷嫌疑犯涉案與否,甚至影響法官量刑。   一起幼稚園女老師的情殺案,正因為謝松善從血源位置推論被害者姿勢,法官判定兇嫌蓄意殺人,從徒刑改判死刑;爭議不斷的江國慶案,正是因為血源位置,阿善師有話要說......   鑑識工作可以只做50分,也可以做到100分,全憑鑑識人員對工作的認知與態度。在鑑識這一行,良知與專業一樣重要,鑑識提供法官審判的依據,降低自由心證的空間,也才能避免判刑在有罪無罪、徒刑死刑兩極之間擺盪,徒增社會動盪與不安。   ★「人有局限,人間之法也有力有

未逮之時,真正犯罪的人,倘落司法奈何不了,自有心法來審判。」   謝松善一生經歷無數案子,有林宅血案這種永遠破不了的案子,有江國慶和蘇建和等紛擾二十餘年、真相難明的案子,也有眾人都以為是死案,卻在種種條件因緣俱足之下,突然真相大白的案子。   這不可思議之處,每每令他喟嘆:許多犯罪者自以為神鬼不知,逃得過世間的審判。但是,神鬼真的不知嗎?   ★「離開體制,站在權力的對面,才對得起專業」──阿善師內心最沉痛的告白   從警大畢業、分發至台北市刑大鑑識組,謝松善一生都在鑑識領域努力,並擔任第一個鑑識中心主任直到退休,這在需要輪調不同單位,累積資歷,才能升任主管職的警界非常罕見,鑑識這一個

領域也從當時一片荒煙蔓草、冷衙門,成為現在最熱門、最重要的單位之一。   他卻選擇退休,因為他要說出心裡的話,這是鑑識教他的事:追求真相,才有正義。 本書特色   1.台灣鑑識權威謝松善經手過最離奇、最無奈、最轟動、最爭議的命案,包括第一樁沒有屍體卻定罪的張靜華命案、台灣第一起隨機殺人,天母房東命案、紛擾司法界二十餘年的江國慶案。   2.林宅血案、蘇建和案和江國慶案的鑑識實錄   3.透過本書可以建立基本鑑識概念、認識台灣司法運作情形                           作者簡介 謝松善   民國四十四年出生於台東。從中央警官學校畢業後,分發至台北市政府警察局

刑事警察大隊鑑識組。從基層的技佐一路做到刑事鑑識中心主任,歷經技士、荐任技士、組長、技正等職位;整整三十三年,都在鑑識領域努力,這在需要輪調不同單位經歷,才能升職的警界,相當罕見。   為了提升鑑識專業,曾三度出國進修,追隨國際知名鑑識大師李博士學習,並取得康乃狄克州紐海芬大學刑事鑑識碩士學位。   台灣三十幾年來重大案件,幾乎無役不與,從民國六十九年的「林宅血案」,乃至爭議不斷的「江國慶案」與「蘇建和案」等。林宅血案發生時,菜鳥的他因為震撼,萌生「台灣的鑑識只能做到這樣嗎?」的念頭。從那一刻起,他沒有一天離開過鑑識專業,拔草、施肥、灌溉......如今,鑑識園地已經興盛繁榮,而這位退休的

鑑識老探長,依然精神抖擻,要將自己三十餘年來的累積,對未來的偵查與鑑識工作提出建言,繼續盡社會責任。 自序 鑑識是我退而不休的良心志業 Case1 影響我鑑識生涯的台灣重大懸案─慘絕人寰的林宅滅門血案 Case2 第一樁沒有屍體卻定罪的凶殺案─人間蒸發的美女碩士張靜華命案 Case3 摧毀兩個平凡家庭的校園殺人事件─魂斷停車場的女教師吳曉蕙命案 Case4 耗盡龐大社會資源的強盜殺人案─從死刑改判無罪開釋的蘇建和案 Case5 全台第一起隨機殺人案─被死神挑中的簡姓房東命案 Case6 兇手重返犯罪現場的劫色血案─遭焚屍致死的女售貨員王淑文命案 Case7 歷經天災人禍差點

超過追訴期的冷案─來不及長大的成德國小女童命案 Case8 第一宗開啟死刑辯論庭的謀殺案─瑞光路幼稚園女教師情殺案 Case9 備受爭議、紛擾司法界二十年的軍法案─現役軍人江國慶死刑案 Case10 謎團重重的強盜殺人案─被害者遇火劫、加害者難逃水劫的金金銀樓搶案 自序 鑑識是我退而不休的良心志業/謝松善   我是後山的小孩,從台東高中畢業後北上求學,民國六十七年自中央警官學校畢業,分發至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鑑識組,從基層的技佐開始,歷經技士、荐任技士、組長、技正等職位;民國八十八年,鑑識組升格改制成為刑事鑑識中心,個人有幸擔任第一任的主任,一直到民國一百年八月退休,一路走來,

始終如一,在同樣的鑑識工作及相同的辦公室,我在原地繞了三十三年,這在警界是很少見的。   早期的鑑識單位較不受重視,福利及功獎少,升遷機會有限,所以不易留住人才,因此剛畢業時,被分發到刑警大隊鑑識組,當時頗覺得委屈,曾想過要調部門,但是,以前調動多少都要靠點關係,一想到要拜託人、看人家臉色,也就放棄了。經過一段時間後,回頭發現這塊鑑識園地一片荒蕪,都沒有人要耕耘,我於是就掄起鐮刀鋤頭,心想只要自己稍加努力,一定可以闢地墾荒,播種結果。   既然決定要在鑑識這塊領域待下來,就必須再學習精進。民國七十二年,我自中央警官學校碩士班畢業,我知道,如果想在鑑識專業上有所提升,必須拜名師學藝。當時,李

昌鈺博士已是世界知名的鑑識大師,常常回國講學,提攜後進。我便下定決心出國進修,民國七十八年、八十年及九十年,我三度通過警政署出國甄試,得以到美國跟隨李博士學習,同時也到康乃狄克州紐海芬大學進修研習,並取得刑事鑑識碩士學位。   我的警察資歷全都是鑑識領域,這在警界的升官路徑是不可能當到局長的,而且鑑識職缺這幾年也接近滿額,年輕的一代升遷不易,所以我選擇了提早退休,想要留一點時間給自己,也留給後進升遷的機會。   有的人說我是自走砲,我的個性向來如此。站在體制內唱反調其實很難伸展,所以,提早退休反而讓我不會被公務員的身分給框住。跳出來,才能做我想做的事情,才能講我想講的話,例如上課、演講、寫

書、接受媒體邀約做專業評論、或協助私人鑑定。   這三十多年來,我從一個頭髮濃密、精實黑瘦的年輕人,變成一個頂上逐漸稀疏的中年人;也從一個默默學習的菜鳥,成為媒體口中相稱的「阿善師」。回首鑑識路,看到這個領域,從荒煙蔓草到生機蓬勃的發展歷程,看到科學辦案及司法正義的轉變,當然也看到許多人生的悲劇,深深感知生命的無常。   尤其,每一個案子,都是人家用活生生的悲慘遭遇,來作為教育我們的道場;每一個悲劇,都是人家用寶貴的生命,讓我們累積經驗、獲得專業成長。我們怎能不認真學習?我們要懂得珍惜並感恩。   法律制度本來就應該有平衡機制,法庭不能只有一面倒,因為我們都是人,人是有局限的。過去,我一

直都站在控方,但是,我能看到辯方的不足與無奈。辯方律師因為鑑識專業普遍不足,這方面的抗辯能力是很弱的。而除了公務單位,國內找不到這方面的專家,於是官方鑑定成為權威,法官的認知,習慣上也偏向控方的意見,幾乎從未改變。但是,倘若公務鑑定的推論是有偏差的呢?那就有可能形成冤獄,或是錯放了一個真正的歹徒。我們不能只有公家的意見,不能以為這是唯一的權威,如果不是絕對正確的,我們就應該挑戰。   近年來,隨著政治、社會、經濟和法律制度的變遷,犯罪型態日趨複雜,相對的,刑事訴訟制度也因為政治開放及法律修正而日趨健全,鑑識科學逐漸獲得重視,對犯罪嫌疑人的人權保障也益加完善,固有的偵查與鑑識技術已無法達到發現

犯罪事實和公平審判的目的。因此,藉由各項基礎科學領域的快速發展,現代的科學偵査技術乃得以迅速萌芽、茁壯。   台灣的鑑識科學在李昌鈺博士的大力推動及警界長官、前輩、專家的努力改革之下,已有長足的進步,現代鑑識科學已儼然成爲刑事訴訟程序中,發現眞實與保障人權的堅實後盾。「科學辦案」這個詞,在早期辦案不講求程序正義的時代,被暱稱汙衊為「刑求逼供」的同義詞,現在,科學辦案已經是真正以物證為主、以邏輯取信於人、奠基於科學「實事求是」精神的一門專業。   我已屆六十歲。以台灣男性平均壽命七十六歲來看,扳指一算,我只剩十六年。這十六年的時間,我可以做什麼?退休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當「終了之日」來臨時

,我要怎麼樣才不會有遺憾?   這段時間,我已經有了答案。在我有生之年,我要傳承我的經驗,推動在我心中蘊藏已久的理念,要不然等我倒下了,我這一生從鑑識這門專業所學習到的,所經歷的,所思所想的,將一切歸零,隨著我的軀殼腐爛,化為雲煙,然後,這個社會還是老樣子。   退休時,我曾經在媒體發表「退而不休的宣言」,其實我不是要向檢警挑戰,只是希望在司法的偵審及刑案的蒐證與鑑識上,能加入民間的監督與批判,減少冤案的發生,建立民眾對司法的信心。   其實,鑑識工作是一種良心志業,可以做到五十分,也可以做到一百分,端看個人對工作的認知和自我要求。檢察官和法官當然希望鑑識人員可以盡可能多提供些專業的研判

,讓他們在心證的形成上有所依據,可以更肯定,偵查與鑑識人員的責任,就是竭盡所能來蒐證及研判,縮小檢察官和法官自由心證的空間。   不過,現在許多鑑識人員喜歡打安全球,不願去承擔研判的責任,因為這樣可以不用上法庭,不用接受交互詰問的挑戰,所以,鑑識工作只保守地做到五十分,把案件研判的責任交給檢察官或法官的自由心證,反正判生判死與他無關,所以法官的判決才會像鐘擺一樣,常常在生與死或有罪與無罪的兩極端擺盪。   現今是民主的社會,有許多發聲的管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表達,對不同的意見我們都要予以尊重,但是,大家也要冷靜下來憑著客觀事實說話。現在許多的社會現象是,透過網路、透過電視名嘴,加上一些平面

媒體,用重重猜測與誇大拼湊,大放厥詞,群眾也被這些報導帶著跑,發酵的結果,導致輿論辦案及民意審判,彷彿每個人都是柯南、都是法官,專業的意見變得很末弱。   本書的付梓,我只想把個人一生的鑑識經驗留存下來,並對未來的偵查與鑑識工作提出建言,略盡一點社會的責任。您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但希望彼此相互尊重,不要謾罵,惡意攻訐,因為事實是要經過良性的探討、辯論與檢視,真相才能越辯越明,司法正義才能逐漸彰顯。   法律是大家共同制定的遊戲規則,司法判決的結果,不管您同意與否都必須尊重。現在的司法制度是採無罪推定原則,沒有證據就要把嫌犯先當做好人,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司法正義不一定能完全彰顯。但我絕對相

信因緣果報,人世間有司法與道德的懲罰,人心也有善念與惡念的競爭,犯罪的陰影要想從心底完全抹掉是不可能的,對真正犯罪的人,即使逃過司法的懲治,但是道德的懲罰會如影隨形,心牢的枷鎖已判處永遠的無期徒刑。   在個人三十三年的鑑識生涯中,要感謝培育我的老師,指導我的前輩,激勵我的朋友,陪伴我的家人,以及曾經一起共同奮鬥的同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赴美三次進修期間,承蒙恩師李昌鈺博士及師母的指導與照顧,真是銘感五內,永誌難忘。此外,本書得以順利出版,要感謝因緣際會中,共同成就的所有朋友,以及編撰中林秀貞的執筆,參與審編的小敏、毓瑜及本事文化的同仁。一切的一切,請接受我心中誠摯的吶喊,謝謝大家! 第一

樁沒有屍體卻定罪的凶殺案──人間蒸發的美女碩士張靜華命案 這是一樁找不到屍體的命案。 沒有屍體,如何知道是命案?沒有屍體,警察如何追緝兇手?沒有屍體,法官如何審判? 發生在十三年前的張靜華命案,兇手早已經被判有罪定讞,終身監禁,但是張靜華的屍骨至今仍然杳無蹤跡。這是台灣第一起沒有屍體卻定罪的案例。 張靜華面貌姣好,家境優渥,到英國留學取得碩士後,開設英文家教班,自己一個人住在台北市大安區。她的個性活潑外向,又喜歡跳國標舞,因此吸引不少異性追求。 民國九十年六月十四日,警方接獲報案,張靜華失蹤了。在這之前有好幾天,張靜華的家人、朋友和學生都聯絡不上她,打電話沒人接,直接到她家按門鈴也沒人應門。張

靜華作息規律,也從來沒有搞失蹤的前例,家屬擔心她的安危,於是找鎖匠來,卻解不開鎖,開不了門,後來,只好打電話給消防隊,調度雲梯車,從張靜華的住處破窗進去。 外出鞋仍靜靜躺在鞋櫃裡,女主人卻人間蒸發 張靜華的親友進到她家後,發現室內的陳設整齊,和平常一樣,沒有異狀,並沒有物品被翻動或打鬥的跡象。張靜華外出穿的鞋子,都還靜靜地躺在鞋櫃裡;除了主臥房的浴室稍有異狀,在浴缸發現了幾個看起來頗為可疑的斑點和痕跡之外,看不出來有任何外力入侵的樣子。可是,就是找不到張靜華,一個影子都沒有,她彷彿人間蒸發了。 碰到失蹤案,一般的流程照常理是不會尋求鑑識人員的協助,轄區分局會找我們是基於以下幾個古怪的疑點。 話

說當天張靜華的親友從窗戶進到屋子裡面,室內雖然沒有異狀,但主臥房的浴室裡面有幾件東西不見了,包括浴缸上方的浴簾連同掛杆、兩條大浴巾和地墊,此外,部分衛浴用品也不翼而飛。有東西不見,卻也有不應該存在於浴室裡的東西出現了:一個是寶特瓶裝水,另一個是原本放在臥室的電風扇。 轄區派出所和分局刑事組到了現場,觀察之後,對浴室的情況也都直覺可疑,便通知鑑識人員到場勘驗。 兩坪不到的浴室,浴缸和洗臉盆都是和血的顏色很相近的棗紅色,但是,鑑識人員光是用目測的,就可以看出上面遺留有清洗過的血痕,再經過細部的勘察,發現浴缸接縫、洗臉盆下方及門框底下,也都有血跡。這些血跡後來經過親子鑑定,確定是張靜華的DNA無誤。

一個非山非市幼兒園從困境走到教學卓越的蛻變歷程

為了解決台北市國小滿額學校的問題,作者余可欣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研究天使國小附幼創立以來,面對大環境的變遷,幼兒園招生困境,領導者如何帶領教師群從課程中轉型並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獎,並探究幼兒園面臨多方困境與因應策略。本研究採質化取向的個案研究,透過參與觀察、蒐集相關資料、訪談,進行後續資料分析處理及統整,並歸納結果與建議。根據研究結果發現:一、幼生招生數及幼生結構歷程,幼生結構中天使附幼因應幼兒及教育照顧法實施招收三~五歲混齡班,且特殊生比例年年增加。在少子化影響下該社區出生率下降且天使國小學生數年年遞減,天使附幼於97學年幼生數為最低點,在課程轉型後於107學年招生滿額。二、教職流動之困境及領導課程轉型歷程1. 天使附幼因地屬偏遠教職流動率高

,101學年至105學年總計輪換6位教師直接影響幼兒教學品質。2. 因應教職流動、特殊生教育需求及三~五歲混齡班之困境,天使附幼進行課程轉型,採用的策略從教師自我增能、啟動教授輔導轉型從幼兒能力與需求之實質融合課程,並以特色課程吸引教職人才穩定師資3. 領導策略中領導者與教師們共同討論課程脈絡,依據教師專長與幼兒特質提供適性化教學並鼓勵教師自我教學增能。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未來研究、教育局、現場老師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