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導覽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博物館導覽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祖安寫的 看球說故事:用球賽記憶一座城市,給自助旅行者的另類提案!【隨書附贈旅行運動貼紙】 和AliceProcter的 誰的博物館?:讓殖民史現形,揭開頂尖博物館避而不談的暗黑故事&觀看思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奇美博物館語音導覽 - 速意翻譯社的部落格- 痞客邦也說明:奇美博物館語音導覽奇美博物館可以透過透過語音導覽機的個人化服務,您可以自由選擇參觀動線,隨選即聽豐富有趣的解說內容,輕鬆掌握展品內涵。 此次速意翻譯社也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有鹿文化 和原點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學系 陳彥君所指導 張雅涵的 探討數位科技導入餐飲服務業對於消費者服務體驗之影響 (2022),提出博物館導覽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數位化、餐飲業、餐飲數位科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創意生活設計系 彭立勛所指導 林愛詠的 「浪你回家」— 流浪動物插畫與互動視覺之創作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流浪動物、動物收容所、插畫、數位藝術、互動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博物館導覽機的解答。

最後網站參觀資訊-參觀服務-服務台 -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則補充:互動APP式:使用個人的手機讀取,不用借導覽機。ios/android兩種系統支援。 APP導覽系統規劃:. 多媒體導覽:語音和文字同步呈現,能欣賞文物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博物館導覽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看球說故事:用球賽記憶一座城市,給自助旅行者的另類提案!【隨書附贈旅行運動貼紙】

為了解決博物館導覽機的問題,作者陳祖安 這樣論述:

球賽在哪,就去哪玩, 用一場球賽打造獨一無二旅行體驗!  有人用美食米其林探索遠方,有人以美術博物館剖析異國,有人讓球賽豐富遊歷, 何不全都要? 10則虛構短篇+10則彩蛋續篇X 9大城市遊記, 賽前怎麼玩、賽事怎麼追、賽後怎麼吃, 深度旅行,就從一場球賽開始!   ★隨書附贈旅行運動貼紙,設計出專屬你的封面!★     「我喜愛每場精采的觀賽經歷,   更享受每趟旅程因球賽帶來的美好(或可笑)故事,   這是我記憶一座城市的方式。」——陳祖安     本書以虛構故事與非虛構旅行散文,交織寫下對自助旅行愛好者的另類提案。作者陳祖安是廣告人、是極度熱情運動賽事迷,也是個熱愛旅行的人,有時獨自

浪跡天涯,有時和老公一起每年度蜜月,有時更帶親子出遊。無論旅伴是誰、去到哪裡,在當地選一場球賽來看,是她一定要安排的行程。她去洛杉磯看NBA,去紐約看王建民,去巴塞隆納看足球,去澳洲看一整天的網球……透過球賽體驗當地日常生活,立體感受汗水與熱情,主動追求一種無法再複製的旅行經驗。盼能以《看球說故事》引領運動迷去國外看球時,為觀賽經歷增添一些故事性;也能讓非運動迷出國旅遊時,為自己安排一場另類的必走行程!     ※警語:虛構故事內含大量虛構人名與情節,切勿太過認真、對號入座;非虛構的遊記散文,倒是相當歡迎按圖索驥,在後疫情的時代,重拾旅行中驚喜總在計劃之外的浪漫!     ■■本書結構   〈

地球如願重生〉#澳網 #墨爾本   果元八十七年(地球西元三三八八年),月球公民湯瑪士和秋天這對龍鳳胎兄妹,首次飛到地球的墨爾本,觀賞第一三七六屆澳洲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   #絕妙行程提案►到聖科達海邊等企鵝回家/在澳網官網購票小撇步/一日入園觀看澳洲網球公開賽/早午餐、咖啡館必吃選項!     〈野球博物館殺人事件〉#讀賣巨人隊 #東京   來自台灣的女球迷意外擊斃過氣日職棒球星五十嵐真貴?外貌酷似酷似金城伍的死神,這次來到東京執行什麼任務?借用推理技法還原真相。   #絕妙行程提案►必訪東京巨蛋「野球殿堂博物館」/跑不成東京馬拉松,何不試試看邊跑邊玩的「東京國際友誼馬拉松」?/邊吃相撲

鍋邊看相撲比賽     〈愛在球賽結束時〉#聖日爾曼隊 #巴黎   失戀的台灣女子茱莉,與美國小說家伊森相遇相識在開往巴黎火車上,他們信步隨談於巴黎街頭,躲過聖日耳曼隊足球賽的暴動,一場似有若無的愛情悄悄滋生……   #絕妙行程提案►王子公園球場看足球差點被暴動波及!/跟著電影《愛在日落巴黎時》日劇《交響情人夢》漫步巴黎街頭/法式日本料理Ebis,私房餐廳大推!     〈五歐元的足球夢〉#巴塞隆納隊 #巴塞隆納   翻遍整個皮夾裡只有一張五歐鈔票……一次扒手失利,讓胡里安・羅德里奎茲想起十二歲的夏天,像所有西班牙小孩一樣,他也曾有過的足球夢。   #絕妙行程提案►如何在小偷橫行的街頭,喬裝成

「不值得一偷」的觀光客?/重遊九二年巴塞隆納奧林匹克運動公園/到球場踏上地表最強足球大草皮     〈巴斯克獨立建國〉#畢爾包競技隊 #畢爾包   為愛遠赴西班牙畢爾包結婚的台灣女生馬鈴薯,如何成為巴斯克埃塔組織的一員?甚至透過姊妹「八朵花」的力量,幫助巴斯克獨立建國?   #絕妙行程提案►從街頭酒吧喝到街尾為賽事「暖身」/怎麼分辨一家酒吧的Pintxos好不好吃?/全球首座纜車渡河橋比斯開橋一遊     〈北七情報家族〉#道奇隊 #洛杉磯   加入CIA的費歐娜,她的另一半肖恩卻為FBI工作;因為一枝絕版鋼筆而被國安局收買的客特,太太喬安娜則是商業間諜。由一群北七情報員組成的家族,似乎左右著

道奇隊未來的命運。   #絕妙行程提案►如何避開洛杉磯有名的大塞車、順利進去球場看比賽?/特殊「主題日」和週五煙火好好玩/賽後來份Philippe the Original的沾汁牛肉三明治!     〈東方神祕力量〉#天使隊 #洛杉磯   只要吉兒進場,大幅領先的球隊就會被逆轉;只要「那對夫妻」出現,衰事就遍布全球運動賽事,這到底是球迷間的都市傳說,還是不可抵擋的東方神祕力量?   #絕妙行程提案►賽前先到South Coast Plaza享受低稅率血拼/參觀曾經由迪士尼經營的安那罕天使球場/在奇妙的「加州奇景」假山假水造景欣賞煙火     〈新手媽媽哺乳教戰守則〉#金州勇士隊 #舊金山   

小兒科醫師潔西・譚來到DET講堂,她一手拿啤酒燦笑,一手親餵懷中兒子,短講分享母乳的好處多多!   #絕妙行程提案►如何在NBA球場邊親餵哺乳?/搭乘驚險刺激的叮噹纜車/去漁人碼頭大啖美味海鮮/走在卡斯楚同志社區的彩虹道路     〈苦澀的凱洛琳〉#紅襪隊 #波士頓   前黑幫老大艾佛列克找上非典型的偵探派崔克,他的獨生女凱洛琳失蹤了;一群從台灣來的廣告劇組,跟拍紅襪隊林子維,兩方人馬在〈甜美的凱洛琳〉歌聲中相遇。   #絕妙行程提案►參觀TD花園球場、新英格蘭運動博物館/依著「波士頓馬拉松」賽事路線,走一趟四十二公里的波士頓小鎮之旅/在小義大利區品嚐龍蝦餐廳     〈兩個世界,一個台灣之光

〉#洋基隊 #紐約   兩個世界的建明都投出一球,同時讓兩個世界的老爹歐理茲揮出一支全壘打,敲破6180年的印弟安世界和2006年的美國東岸世界——時空交換了!   #絕妙行程提案►以地鐵四號線走逛曼哈頓景點/南—布魯克林橋和華爾街;中—帝國大廈和時代廣場、中央公園;北—大都會博物館/賽後一嚐Lobel’s牛排堡     〈愛,沒有完結篇〉#湖人隊 #洛杉磯   如果二○二○年一月二十六日,那架載著Kobe Bryant的直升機沒有掉下來……十則與Kobe有關的續篇故事,他將永恆活在每個球迷的心中……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是Kobe Bryant粉絲!如果你也是Kobe球迷,埋藏彩

蛋密碼:8、10、24、60、81、823、33643,等你來推理,向NBA史上偉大球員之一致敬!     ●附錄主流運動賽事時間表——哪個月份適合追NBA?歐洲五大甲級足球聯賽該何時去?MLB、澳網、溫布頓……統統不漏追!   名人推薦     比才|什麼運動都不會做,但什麼運動比賽都看得津津有味的《家・酒場》《小聚會》作者   石明謹|足球球評   林子偉|旅美職棒球星   胡慧玲|親臨四大公開賽現場觀賽的網球迷   馬賽kyo|跨界藝術創作者   張瀞仁|國際暢銷作家   郭嚴文|中華職棒樂天桃猿隊球星   黃崇凱|小說家   黃麗如|作家   羅比媽|十萬親子部落客——好球推薦(按姓名

筆畫順序)   專文推薦     「希望大家看看每一章節中她去各國看球的心得分享,那是真粉絲純運動迷的真愛……跟著祖安這本書的導覽,出國去享受每一場運動饗宴。」——曾文誠|棒球球評     「人生如逆旅,你玩得開心嗎?人生如賽場,不動也會被三振的,你在怎樣的故事裡,低頭看看球衣上的號碼,你可以改寫故事結局,一如這書。」——盧建彰Kurt|創意人

博物館導覽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Show note | https://humansoffshore.com/shownotes/ep148/

🎨 導覽員只單純講解藝術作品嗎?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英國藍牌導覽員:Craig Kao。Craig擁有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的藝術學士,也是英國導覽執照協會認證的藍牌導覽員。2007年畢業後開始在博物館周邊、策展、做藝術工作坊,幫雜誌寫稿等。Craig結合自己對藝術的興趣和導覽專長倫敦,創立在地旅遊導覽品牌,試圖將導覽從單方向的資訊投射,轉化為可透過視覺和互動的雙向對話。

歡迎大家來聽聽Craig在倫敦導覽時獲得的啟發,以及現在在台灣如何介紹英國的故事。

-----
Ep148 - 英國藍牌導覽員:Craig Kao
#英國倫敦 #藍牌導覽 #藝術導覽
https://www.facebook.com/craigartstour

0:00 Intro
3:07 在英國寄宿學校長大
11:53 英國的也有聯考?
14:41 開始從事藝術導覽的契機.
21:51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HOW??
27:06  沒有認證的導覽員也能在倫敦做導覽嗎?
29:57 白綠藍牌的區別
31:31 快速記憶倫敦名勝藝術知識的法門
39:53 創立「藝起逛」導覽品牌的契機
48:12 倫敦導覽巧遇奧運國手!?
56:29 有趣的導覽對小朋友的啟發
57:20 在台灣如何持續介紹倫敦
1:05:41 回英國發展計畫

-----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考Show note | http://bit.ly/hop_shownotes
★支持離島人 | http://bit.ly/hop_support

探討數位科技導入餐飲服務業對於消費者服務體驗之影響

為了解決博物館導覽機的問題,作者張雅涵 這樣論述:

數位革命成為一股強大的變革力量,然而大多數的研究討論上亦聚焦於導入數位科技對廠商之優勢和效益,卻少以從消費者視角深入地探討心理感受。因此,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綜整分析針對餐飲業將不同數位科技進行分類,並整理說明這些不同類型數位科技之特性,進而運用消費者深度訪談分析這些科技運用對於消費者接觸時所產生之感受和體驗,欲歸納出消費者在面對各類型餐飲數位科技服務的不同服務情境所產生的可能正反面感受。研究結果發現在服務前、中,主要優點是省時、便利、舒適自在。在服務後,其主要優點有輕便方便、舒適自在、自主性。再者,個人的心理也產生截然不同的缺點,在服務前,主要缺點分別為:系統介面未優化、缺乏溫度真實感、服務

介面制式化、疏遠性。而在服務中的有:缺乏溫度真實感、使用介面不流暢、功能單一化。至於在服務後,強迫不適感、時差性、資料安全疑慮盜刷風險上述三個為主要缺點。最後,本研究貢獻方面,在實務管理意涵上,期望透過這些結果能供業者在導入數位科技於服務流程中之商業價值,以提供餐飲業者在擬定服務創新策略時之參考。

誰的博物館?:讓殖民史現形,揭開頂尖博物館避而不談的暗黑故事&觀看思辨

為了解決博物館導覽機的問題,作者AliceProcter 這樣論述:

我們與博物館的距離,再進化! 深具啟發性的殖民正義書寫,引領博物館走向未來 觀看權力 VS 典藏正義的思辨之旅   誰有權利持有文物,訴說它們的故事? 羅浮宮、大英博物館……是記憶之所,還是記錯之所?     澳洲女孩的「不舒服藝術導覽」   讓殖民史現形,還原帝國遺忘的人、事、物   揭發這段遮掩美化的黑歷史   ▌訴說頂尖博物館避而不談的掠奪故事 ▌     更帶你認識為人類尊嚴、公平正義創作的當代重量級藝術家   Andrea Fraser|Kara Walker|Michael Parekowhai|Daniel Boyd|Micheal Rakowitz     這是一本關於同理

心、理解、疤痕,以及如何學習與它們共處之書   ==看社群媒體如何改變了我們使用博物館的方式==   創造過去與未來的批判性對話,   讓未來博物館更具民主性、包容性和多音性     「你必須先挑戰你的歷史,才知道該如何挑戰它的遺產。……   今日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存在不受到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形塑。……   我們用故事定義自身,並為我們的努力播下未來如何被記憶的種子。」     ▌大英博物館根本一點都不英國?!?!!     所有自稱為探險家的人,可能是某些人眼中的入侵者。大英博物館和羅浮宮有哪些掠奪而來的收藏?這些頂尖博物館有哪些避而不談的黑歷史、不可告人的驚悚故事?     ˙艾爾金伯爵「

收購」巴特農和衛城神殿上的浮雕帶回英國,遭希臘抗議至今仍不願歸還。     ˙1772年大英博物館花了約今日的3600萬台幣,進行第一次古物收購,收藏全部來自英國駐那不勒斯大使漢米爾頓,他如何利用特權壟斷古物輸出,透過經銷滿足自己並貼補收入?他的收藏行動如何助長日後千百件南歐東歐文物被送往北歐的博物館?     ˙曾經熱門的埃及學,是否為建立在帝國主義和英法敵對脈絡下的產物,我們以為的探險英雄是否其實是美化的盜墓者,奉行「誰撿到就是誰的」考古學,把重要的文化遺產當紀念品強行帶走?     ˙東印度公司的商人皮特不擇手段得到的大鑽石,日後先後淪為路易十五和拿破崙的政權敘事,他因為在印度積聚的財富

,讓家族順利進入國會官拜首相,但鑽石的故事今天卻被世人淡忘,成為羅浮宮沉默的歷史證物。     ˙發現澳洲的庫克船長,在他登陸250週年,澳洲政府依然大舉紀念。他是理性時代偉大開明的拓荒先驅,還是導致原住民種族滅絕的入侵者?     ˙麥伊是我們所知的第一位造訪英國的太平洋島民,但今日我們幾乎不記得他。為了遠大的科學目標,他成為踏上英國的活標本,被成功教化成英國人眼中「高貴的野蠻人」。     ˙曾是蘇丹的珍奇文物,一個代表著印度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強有力象徵,在被東印度公司掠奪後,今天成了新奇玩具,甚至被複製成商品,讓昔日殖民血腥全然消音?     ˙紐西蘭國家博物館估計,有六百件毛利人遺體殘

骸及風乾頭顱,依然為機構和私人典藏持有。讓人物淪為文物是否有失人性?今天我們該以何種同理方式對待這些原該被保存在神聖領地的人類遺體?     ▌挺身而出,誰的博物館?     一位澳洲女孩為何在倫敦進行一場又一場的「不舒服藝術導覽」?為何攻讀藝術史的她充滿挫折?為什麼近十年來博物館比以前更常成為抗議的焦點?她為何投身書寫這段讓殖民史顯影的博物館故事?她為何樂見在每年的原住民日,由原住民接管紐約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進行導覽?博物館為何開始收藏抗議標語,為恐怖攻擊的致意悼詞建檔典藏?身為白人,為何她無法事不關己地看待歷史?     「身為受益者,讓自己被悔恨與罪惡淹沒,對誰都沒好處。你能做的,就是不

斷追問,你如何感受那些好處。那些好處由誰付出代價?英國博物館裡擺滿從殖民地搶來的文物,掛滿用殖民財富買來的畫作,充滿了帝國權力的再現。它無處不在,只要你尋找。」     於是,她開始挖掘這段黑歷史的寫作計畫。     之所以寫這本書,源於作者2017年6月開始進行的「不舒服藝術導覽」,討論藏於某個博物館的文物──它們是怎麼去到那裡,以及它們在不同的時代如何被用來講故事。她的導覽源自於一股挫敗感,當時她剛花了三年時間攻讀藝術史學位,這個學位完全漠視殖民史與帝國史,但博物館與藝廊卻正是由這兩種歷史打造的。課程中唯一和大英帝國藝術有關的單元竟是選修。她見識到英國歷史課程的各種缺陷。學童讀了都鐸王朝和

維多利亞時代,這是英國奴隸貿易的起迄時代,但沒碰觸兩者中間的暴力侵略與戰爭,以及大英帝國的崛起與創建。     ▌反省&反思,觀看的方式永遠不只一種     博物館是一個我們可以在那裡發現和講述故事的場所。它不是唯一的知識之家,但裡頭往往有一套國族的認同課程,偏愛優勢和主流敘事。出現在博物館裡的故事,沒有一個是偶然的。有某個人挑選了每一件展示文物,為它分類編目,將它放置在展台上方或玻璃後面,有某個人撰寫說明牌。我們得牢記,無論多隱形,博物館裡確實有某個人在引導你的參觀路徑,形塑你的詮釋,挑選你可以看什麼和如何看。     本書分為四篇,每篇描述一種不同類型的典藏或藝廊,帶領我們看見背後的脈絡:

  ˙宮殿型:緬懷它偉大的創建者   ˙教室型:反映教師們偉大的抱負   ˙紀念型:收容那些貢獻之人   ˙樂園型:重視體驗和裝置,帶領我們沉思反饋     我們看待文物的方式從來不是客觀的:它受到我們的身分、我們的經驗以及我們被教導的世界觀所形塑。沒有任何兩個人會以一模一樣的方式觀看藝術。本書以可在這四種類型博物館中的找到的文物為基礎,探討更大的歷史與認同問題,探討這些觀看與提問方式,以及隱藏在它們後面的概念與意識形態。身為一位積極投入的博物館參觀者,期待你我謹記,博物館是一個裝了物件的方盒子,那些物件是由一名或一群收藏家擺在裡頭,並將它們當成完整的內容呈現出來──所以你要自問:     

˙其中少了什麼?我們是透過誰的眼睛觀看這個故事?   ˙這則歷史如何被搓揉竄改,剪貼成一則敘事?   ˙又是「偉大白種男性」的老套路嗎?   ˙博物館的董事成員,是否為既得利益者,想藉此洗白公共形象,我們如何不成為共犯結構的一員?   ˙我們學習的觀看方式是文化的產物,還是本能自覺?   ˙我們繼承了什麼?有什麼負擔或特權?   其中故事,等你揭曉。   口碑推薦     王廷宇|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郭怡汝|「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版主   黃貞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曾少千|國立中

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   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劉惠媛|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博物館美學散步主持製作人    顏擇雅|作家,出版人   cheap|Youtuber     王廷宇|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作為一本讀起來沒有壓力的書,本書實際上從案例中帶出了很多博物館、美術館領域值得嚴肅思考的話題。例如書中的精彩句子:『典藏是政治行為,並創造文化成果。』」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當代博物館正在興起對於殖民時期典藏的深刻反省,《誰的博物館?》帶我們重新審視今日博物館的藏品背後的黑暗以及對於收藏正義的思考。」     郭怡汝|「不務正業的

博物館吧」版主   「博物館並非中立,也不純然沒有暴力與掠奪,這些可能深深地存在於藏品的來歷。這本書幫助觀眾反思博物館中受人尊敬、崇拜的物件,揭示其隱藏的歷史,引導我們發掘、辯論與正視,來促進一個更加尊重、全面及公平的博物館。」     黃貞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博物館不是一個客觀而中立的場所──覺察並面對這件事,是讓博物館當代意義往 前走的關鍵。」     劉惠媛|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   「讀藝術的故事看文明的發展史,博物館是世界劇場,理想與現實共治。」     cheap|Youtuber   前幾年來台灣展覽的圖坦卡門,當時我看到許多家長帶著孩子排隊,並

難掩興奮之情,當時我與這些人一樣,覺得能在台灣看到這種國際級的展覽,實在是十分幸運,但看了展覽後有些失望,內容實在太過表面,甚至有點譁眾取寵,相較於看到木乃伊感到興奮,我覺得應該更深層的去了解或是教育孩子,木乃伊背後殖民掠奪的故事,或是古埃及人他們對於生活、文化和死後世界的態度,而不是表面華麗的木乃伊而已,另一方面,博物館一直被認為是基於服務社會,向大眾開放,是教育、研究、寓教於樂的好場所,但實際上一些博物館也是文化滅絕的幫兇,對於全人類的文明遺產,有著不可抹滅的傷害,這些背後的故事,本書都將為我們娓娓道來。

「浪你回家」— 流浪動物插畫與互動視覺之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博物館導覽機的問題,作者林愛詠 這樣論述:

流浪動物議題持續的透過活動、展覽,進行動物領養與照護宣傳,提升收容所 的曝光度與領養率。由於21 世紀的海報較注重於資訊的傳播與活動宣傳,本研究計畫希望透過大量收集收容所流浪動物資訊,結合互動藝術進行創意思考與創作研究,從中了解數位藝術的使用者體驗、感受,在運用互動科技溝通訊息時,能使人們在閱聽上增加互動體驗樂趣,達到有效的資訊傳播與宣傳亮點。在作品圖像的創作思維及版面編排的表現形式相當多元的情況下,展覽運用插畫結合擴增實境的數位藝術,以動態圖像插畫來敘說動物保護、領養照護等知識,透過互動導覽設 計,人們可以體驗收容與認養的過程,在閱讀、觀賞作品時,像進入到收容所中的虛擬空間遨遊與體驗學習。

本研究運用視覺識讀能力(Visual Literacy)與符號學理論(Semiotics),將資 料彙整後進行分析,透過網路、新聞媒體、書籍,從中解讀圖像資訊內容,尋找以犬貓為主題之插畫創作作品風格分析,並以擴增實境運用於敘事體驗的相關設計 展覽案例,作為創作靈感考啟發與考量,本創作以中部地區的USR教育部大學推動計劃之「浪愛齊步走―流浪動物減量與福祉實踐」為訪察目標,蒐集浪愛齊步走計畫、后里動物之家流浪動物資訊,作為創作元素,運用藝術創作實踐法(Art Practice Approach)將系列海報設計運用圖文、虛與實結合之實境技術,帶給閱聽 者不同的互動方式。過程請 3 位動保服務機構人員

與 5 位數位媒體設計各領域專家進行評估,透過多次修改與嘗試,創造新的視覺風格與體驗,最後以展覽形式呈現互動作品,豐富展覽的可玩性、多樣性。經由創作過程中,了解到插畫的風格與技法多樣化,在圖像與文字資訊之間能 夠相互輔佐,結合擴增實境技術的視覺效果,有一定的挑戰性,必須花較長的時間 在學習與作品創新的實驗,反覆修正改善作品的完整度,嘗試讓作品在效果的互動 體驗有趣與感受深刻,並提高人們對動物領養、保護的認知,增加觀展的參與度、吸引力,作為未來發展所呈現資訊創新的數位體驗價值。運用認知心理學理論 (Cognitive Psychology)於參觀展覽結束後,以科技接受模型問卷與量表進行調查, 探

討科技使用態度與行為是否提升認養意願與對於整體展覽的滿意度、展覽設備、 可玩性及作品帶給閱聽者的體驗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