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陪玩賺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cp陪玩賺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羽田康祐k_bird寫的 商業書10倍高效閱讀法:這樣選書、讀書、用書最有效率(博客來獨家限量:隨書附贈「高效閱讀實踐筆記本」) 和施昇輝的 不窮不病不無聊:施昇輝的第三人生樂活提案(限量簽名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戚風 賺錢養貓貓_小鬧鐘 - CP陪玩也說明:戚風 賺錢養貓貓. ID:123202. 技能. 英雄聯盟. 未打積分. 100P/半小時接單:5次. 00:17. 聯盟戰棋. 未打積分. 00:12. 絕地求生. 萌新. 100P/半小時接單:93次. 00:22.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業周刊 和今周刊所出版 。

東吳大學 社會學系 吳明燁所指導 簡妤珊的 現代男性如何「做」爸爸─以「育嬰留停」的父職參與為例 (2020),提出cp陪玩賺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性別角色、育兒照顧、育嬰假、做爸爸、父職參與、焦點團體。

最後網站觅伊APP聊天赚钱3.7.10 安卓版 - 我游网則補充:觅伊软件赚钱版是一款问答交易社交平台,用户可以付钱在上面提一些问题, ... K歌、扩列、电竞、陪玩、相亲,海量有趣的派对,多人语音连麦畅聊嗨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p陪玩賺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商業書10倍高效閱讀法:這樣選書、讀書、用書最有效率(博客來獨家限量:隨書附贈「高效閱讀實踐筆記本」)

為了解決cp陪玩賺錢的問題,作者羽田康祐k_bird 這樣論述:

閱讀商業書,是對未來最好的投資 公開一本書多10倍輸入、10倍產出的祕密!   ★ 博客來獨家限量贈品 ★   實踐閱讀,才是對自己真正的投資!   ★ 隨書附贈:「高效閱讀實踐筆記本」乙本   尺寸:13 X 19公分,64頁,方便隨身攜帶、即時筆記   ‧不懂的新議題要追、經典舊書要補讀?書永遠讀不完,怎麼辦?   ‧你熱愛透過閱讀投資自己,卻如船過水無痕、沒法活用?   ‧商業書百百種,不知道該選哪本、怎麼挑?   閱讀煉金師作者羽田康祐從過去外商諮詢顧問公司和廣告代理商工作累積的工作經驗中,獨創商業書10倍閱讀方程式(讀觀點 × 找準則 = 變成自己的能力),讓書成為陪你

生涯成長最好的夥伴。   ※高效閱讀方案1:比起速讀與廣泛閱讀,從每單位時間、從每一頁所能學習到的量更重要   善用閱讀方程式,就算你只有1小時閱讀,還是能盡可能精鍊出每頁所能學習到的10倍量。也可設定在一段期間,選擇「固定主題式閱讀」(如集中閱讀行銷領域、思考力領域書籍),就能有效率地獲得相關重點,並且能觸類旁通。   ※高效閱讀方案2:用閱讀方程式活學書中知識,養成別人無法靠3分鐘模仿的競爭力   閱讀時,若只是畫線、背下金句或know-how,就是死讀書,不僅容易遺忘內容,也無法活用。閱讀方程式是靠兩次閱讀來充分消化、吸收書中知識,進而靈活運用:   (1)先讀觀點(發現一段文章隱

藏著什麼觀點),讓你發現作者獨有的know-how或經驗法則。   (2)再找準則(思考「如果那樣做→就會變成這樣」),讓你看出作者因果關係。   (3)最後得出你的結論(產出屬於你的獨特觀點、準則、應用方法),將書中的知識轉換成你能具體實踐的資本。作者強調透過建立個人資料庫(手寫筆記、筆記APP)、情境練習、書評網站貼文、讀書會分享, 讓高產出不僅幫助你,還能與他人共學,與團隊共享。   ※高效閱讀方案3:在書海中找出能幫到你的那一本   作者建立「商業技巧地圖」,職場人士必修四大領域知識,包括(1)思考力的書(學議題思考、批判性思考、邏輯思考等);(2)實務技巧的書(學收集資訊→整理資訊

→解釋資訊→判斷事物等);(3)專家技巧的書(學策略擬定、解決問題、思路導引、專案管理等);(4)專業技巧的書(學商業模式、經營管理策略、會計、財務等)。   還教你不要外表(封面、書名)所騙,提醒你多看內在美(目次、〈前言〉的「本書架構」,甚至從書「中間處」翻看確認等),也告訴你如何從讀者評價和排行榜中,撈出對自己最有用的內容。   一本書,蘊含作者耗費心力累積的無數觀點和準則,CP值很高。透過本書,讓你對準自己的目標和需求,聰明選書、慢慢品書、於職場活用書。   祝大家用書愉快! 本書特色   1. 第一本專為商業人士寫的高產出活用書   商業人士吸收新知、訓練思考、加速成長,都少不

了書,書都是最好的工具。但是該怎麼讀?本書公開閱讀方法,你不只可從書中吸收作者提供的知識與心得,還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無限滾動出自己的「觀點」和「準則」。   2.閱讀煉金師揭密連結書本與職場的讀書公式   融合理論和應用,提供具體指引和實例,讓你突破閱讀盲腸,從建立思考邏輯、累積系統性知識,到飛速成長,靠商業書獲得一生受用的能力。 名人推薦   ◎閱讀推薦   Jenny(JC財經觀點)   NeKo嗚喵 (youtuber)   瓦基(閱讀前哨站)   單小懿(《商業周刊》副總主筆)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依姓名筆畫排列)   ◎好評讚譽   「這本《商業書10倍高

效閱讀法》就是讓我們更容易上手商業書的利器,對作者而言,讀商業書等同於學習系統性思考,一旦掌握了商業書的系統架構,找出核心所在(亦即觀點),就等於掌握這本書的知識點,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快速吸收。」──單小懿(《商業周刊》副總主筆)   「你覺得讀書的目標是什麼?是為了考試?是為了讓自己知道的比別人多?是為了升遷?還為了心靈充實、滿足?這些都是對的,每個人讀書的目標都不同,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最後都有一個共同點「產出」,產出自己的想法、做法、行動、感受等。《商業書10倍高效閱讀法》就是幫助你深化學習的過程,增加「觀點」與「準則」,讓一本書不再只是一本書,運用系統性的做法,讓知識為你所用。」──鄭俊

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cp陪玩賺錢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自從有個會煮飯的男友之後,約會最喜歡的餐廳就是在自己的餐桌上!吃著和男友在家一起煮的創意料理! 本日無國界創意:自製台式蔥蛋餅、義大利風味烤蔬菜,日式番茄麻辣咖哩雞!上菜囉~~~~!

雖然一個月一萬元的生活聽起來不容易,但只要兩個人在一起,一點小巧思和心意,就能創造出很多甜蜜,在家也能像是到國外約會吃餐廳!


何鋅和我,一個理性一個感性。

雖然很不一樣,卻能同居在一起超過三年的時間,確實跌破了很多人的眼鏡。

兩個人在一起,不管個性相似或相反,一定都會有爭執、感到憤怒與委屈的時候;
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現實問題也好、心理因素也好,
一路上總是有無止盡的溝通與磨合要走。

但三十歲和二十歲最大的不同,就是懂得珍惜另一個人的好,不再輕易地把放棄和分手掛在嘴邊。

如果有看過「同居交往QA」那一集,可能會知道我們倆從交往開始,就一直有一個共同的目標,
「財務自由、提早退休。」(FIRE族: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不要求大富大貴的人生,我們更嚮往的是自由。
人生的下半場我們要陪著彼此壯遊世界,開著車在公路上闖蕩青春,劃下我倆人生的地圖,而不只是為了工作而奉獻生活。

如此世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薪資增長的速度永遠追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退休似乎是一般人不太敢去想的事情。
因此若要過上我們想要的生活,就必須有所準備,對未來有所計畫,好好理財。

「如何增加收入、減低開銷、存下錢,用健康的觀念與工具配置自己的財富,讓自己不必永遠工作。」
「不貪心,謹慎挑選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不冒承擔不起的風險。」
這些,都是我們這些日子裡不斷努力前進的目標。

三年的時間,我們努力攜手朝著目標前進,雖然看起來十分甜蜜,
但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其中的過程不盡然都是輕鬆的,
但卻也讓我們更了解彼此,學會互相扶持與鼓勵,在同居日常中找到了無法取代的愛與樂趣。

我們當然也南征北討一起經歷了無數場旅行,更確定這是我們所喜愛的生活,
中間所有的意見不合與不愉快,都成為了養分,更成熟與強化了我們的關係。

因為擁有這種共同的追求與目標,讓我們的同居生活顯得更有意義。

這次的特別企劃,認真地紀錄了我和何鋅的同居生活,和一起邁向FIRE族的點滴和歷程!

用一個月一萬元的預算,簡單地生活、開心地生活,我們發現,快樂並不是只能靠大把的鈔票換取,而是用幽默樂觀的心態、體會生活中每一個溫柔的細節,腳踏實地朝著我們指日可待的生活漫步前去。

如果你對這樣的生活也有興趣,歡迎加入和我們:一起來過上「粗鋅大奕的快活」。😳



【同居男友】蘭嶼七日旅|最美海島慢慢玩:潛水秘境、隱藏美食、好朋友
https://youtu.be/jLAzcPyQGtA

粗鋅大奕的快活02|開香檳配滷肉?一萬元生活的頂級享受!
https://youtu.be/ohg-M9K_Bq8

粗鋅大奕的快活01|一個月一萬元?同居男友低預算挑戰「好吃好玩愛生活」!
https://youtu.be/LqelJcT_0wc

#2【同居男友】賺錢靠理財or工作?提早退休:FIRE族的必備觀念。
https://youtu.be/lsM7dYsUJjE

#1【同居男友】一交往就同居?怎麼有辦法!破紀錄的戀愛秘密首度大公開。
https://youtu.be/lF69VavlHK8

#0【同居男友】牽著手走過低潮,這半年我們一起做了什麼?
https://youtu.be/GTrhNkgqfw4

小別勝新婚,是「無理」還是「真理」?|我與我的台灣男友
https://youtu.be/gtwNsHxRnbg

阿母駕到|酷媽(Queer’s mom)又怎樣?我反同到挺同!
https://youtu.be/oOGDc9c9Qzw

媽啊,被劈腿後的兩年我怎麼走出來的? 戀上法國男篇3
https://youtu.be/DzBoced5U9o

電影裡的開放式關係是真的!媽啊,一見鍾情跟我想的不一樣!|戀上法國男篇之2
https://youtu.be/SI2O9Tvu270

電影般的戀愛情節是真的嗎? 媽!我一見鍾情了!|戀上法國男篇
https://youtu.be/cLcwE57823w

2020年旅行去哪裡?我的Top 10「最愛旅點」大推薦!
https://youtu.be/zfw072BmuEc



歡迎追蹤我們的IG, 會有更多我們同居生活的即時更新。
Follow us on Instagram, and see more stories of our daily life.

🌈我們的Instagram:
奕舜:https://www.instagram.com/ishunwang/
何鋅:https://www.instagram.com/hsiniho/



Music by frumhere, kevatta - warm feeling - https://thmatc.co/?l=6E20DC2E
Music by Mark Generous - Orange And Pomegranate - https://thmatc.co/?l=16FD1518
Music by MYSM - Indie Feel - https://thmatc.co/?l=6A8DD3CB
Music by Eric Reprid - June Blues - https://thmatc.co/?l=8D74A54
Music by Gil Wanders - Lost / Found - https://thmatc.co/?l=297B4110
Music by Fiji Blue - Space Makes Me Sad - https://thmatc.co/?l=8F1A778E
Music by ninjoi. - I Won't Let Go - https://thmatc.co/?l=CE898070
Music by Eric Reprid - Good Night - https://thmatc.co/?l=D776FC

現代男性如何「做」爸爸─以「育嬰留停」的父職參與為例

為了解決cp陪玩賺錢的問題,作者簡妤珊 這樣論述:

性別平權運動帶動女性角色的改變,母親現在能分擔過去由父親承擔的養家任務。媽媽不必然是主要的子女照顧者,爸爸也不一定是工作賺錢的養家者,這個性別角色的變遷造就了提升父親參與照顧子女的契機。本研究以具有育嬰假經驗的父親為訪談對象,從他們請領育嬰假的動機與原因分析他們對父親角色的看法與認知,再從他們實際的育兒經驗,呈現當代男性做爸爸的樣貌及其學習過程,最後分析影響父職參與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採焦點團體訪談法,三位爸爸為一團體,總共有三組團體。根據訪談資料的分析結果顯示,爸爸仍難以擺脫養家框架下的角色限制,爸爸對照顧子女的看法仍是「媽媽為主爸爸為輔」。但與傳統父親相比,這些育兒爸爸在父

職參與上更為主動也更具備責任意識。從爸爸的育兒經驗中可以勾勒出做爸爸過程,包含突破角色框架、實戰過程做中學、發揮玩伴專長寓教於樂、感同身受照顧者的處境。而影響父職參與的因素主要來自於自己的原生家庭以及工作成就。 當爸爸是稱謂和角色的轉變,做爸爸則是認知和行為的轉變。社會政策的設計若能讓男性請領育嬰假成為一項獎勵而非損失,並制定更為彈性的育嬰假制度,讓工作與育兒不衝突,應可大幅提升男性參與育兒照顧的意願,進而有效改善僵化的性別角色分工模式。

不窮不病不無聊:施昇輝的第三人生樂活提案(限量簽名版)

為了解決cp陪玩賺錢的問題,作者施昇輝 這樣論述:

第一人生,我們努力求學成長,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下,或多或少壓抑了年少夢想; 第二人生,我們為家庭、為事業四處奔走拚搏,肩上扛著拋卸不下的甜蜜負荷; 第三人生,終於不必再做「該做」的事,只要盡情揮灑「想做」的事就好。 從今以後,終於能為自己而活。 50+大好時光,你想好怎麼過了嗎?   當壽命愈來愈長,年金制度卻愈來愈靠不住,   退休後,如何活得自在又精采?   這一次,暢銷財經作家施昇輝不只教你管理有形的金錢,更教你管理無形的情感關係、人生閱歷、學習熱情,幫助你拆解第三人生常見的三大問題,打造豐富愉悅的老後。   /如何不窮?/   樂活大叔說──   ‧退休後的財務像一杯水,千

萬別不知節制,也別捨不得喝。只要靠兩檔ETF穩穩領股息,就能確保第三人生的安心泉源。   ‧別為子女留太多錢。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要懂得「養老防兒」。偶爾請客吃飯,剩下的放寬心,相信孩子能過得好。   /如何不病?/   樂活大叔說──   ‧不必追求「非常健康」。年紀大了,身體器官終究會出現各種小狀況,如果一發現小毛病就惶惶不可終日,反而無益身心。   ‧大叔大嬸健身去!重訓不是為了練成魔鬼終結者,而是養成未來的樂活資本。持續做下去,才能預約更美好的老後。   /如何不無聊?/   樂活大叔說──   ‧找個夢想或興趣,努力持續吧!若跟不上時代,每一天都將宛如「封城」。   ‧有些冒

險不必鼓起勇氣,去聽一場可能聽不懂的演講,看一場可能看不懂的電影,說不定也能發現日常中的驚奇藍海。   漫長路上,你已收獲了無盡美好,過去發生的一切都是禮物。   從今開始,讓我們一一細數人生,重拾生命中的火花,再造精彩。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詹宏志(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各界好評|江育誠(前嘉裕西服副董事長)、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陶傳正(陶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作者簡介 施昇輝   一九六〇年生於台北,畢業自台大商學系。曾任職雜誌業、百貨業及證券業,目前身兼專職投資人與暢銷作家的身分。   這是他的第

十三本書,除了有八本寫理財之外,還有三本寫人生,一本寫電影,一本寫旅遊,可謂既多產又多元的斜槓作家。   媒體向來形容他是「理財達人」,他卻更喜歡別人稱他為「樂活大叔」,其溫暖、正向的人生態度廣受讀者熱烈青睞。近年來更致力於透過書寫、演說等方式,分享對第三人生的深刻見解。   他認為,走過了為家人、為將來努力打拚的前半生後,第三人生就該真正為自己而活。樂活的意義不只在於遊山玩水或豐衣足食,只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就能擁抱「不窮、不病、不無聊」的快意人生。   ●今周刊網站:第三人生任我行(同步轉載於臉書粉絲專頁「幸福熟齡」)   ●個人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一張全票,靠走道」  

 ●方格子付費訂閱網站:小資幸福講堂   Part1 關於生活──我的50+自在樂活提案 01  你的50+生活準備好了嗎? 02  你的第三人生,有幾個「第一次」? 03  勇敢離開舒適圈,發掘你的不老魂! 04  去聽一場可能聽不懂的演講吧! 05  你每天都有「行程」嗎? 06  現在,我是用「分享」來貢獻社會 07  防疫期間,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 08  你確定能一個人過日子嗎? 09  老伴啊,明天吃素喔! 10  你要選擇牽掛?還是孤獨? 11  開心祝福子女結婚吧! 12  常在臉書互動,告訴朋友你很好 13  值得交的新朋友,就認真交;不值得交的老朋友,就斷捨離 14  我

和李崗一路耍心機的古巴之旅 15  常常出國旅遊,就是樂活嗎? 16  情願細細品味,也不要走馬看花 17  跟團旅行不該再追求CP值 18  與好友露營,人生一大樂   Part2 關於理財──正確「錢」意識,人生更有意思 01  老了,對錢的態度應該是什麼? 02  第三人生還需要追求複利效果嗎? 03  退休後,到底該不該賺錢? 04  每天在股市殺進殺出,可能會成為健康的殺手 05  股災來臨時,該抱現金?還是該抱股票? 06  買股票,有可能穩賺不賠嗎? 07  該追求比0050、0056更好的ETF嗎? 08  外幣投資是必要的嗎? 09  把套牢N年的股票斷捨離   Part3

關於學習──第三人生,別害怕新陳代謝 01  活到老,學到老,還要學到精 02  重返校園,圓夢啟程 03  你給自己的第三人生打幾分? 04  戲劇治療課的神奇之旅 05  要欣賞年輕人的創意,更該好好學習 06  一日臨演現場拍攝記 07  不會上網,未來的人生將宛若封城 08  難道已經沒有真人在賣票了嗎? 09  找機會,讓自己充滿學習的熱情 10  大叔、大嬸健身去! 11  持續,就已經是一個很難達成的目標了 12  重訓一年多後,終於破解了我的三大迷思   推薦序 若愚原來是大智:我讀施昇輝《不窮不病不無聊》   老友施昇輝是我心目中的「最佳東山再起選手」(the bes

t comeback player),我指的是他峰迴路轉的人生經營。   四十四歲遭逢人生亂流「被失業」,他成為前途茫茫的徬徨中年,試著買股票賺錢,卻差點賠掉積蓄。有一天他突然體悟了一種不貪心的「投資心法」,以清楚的紀律重新進行投資,終於「只買一支股,勝過18%」,找到了自己的理財節奏,也成功地重新找回安穩的營生手段及樂觀的生活自信(連帶的,還找回了一個從心所欲的樂活人生)。   但故事的曲折高潮還不在這裡,二〇一二年,他把這個投資心法寫成專書分享給大家,不料(我猜作者自己可能也沒料到)竟觸動了許多不曾投資股票的讀者大眾,幾年內,他成為台灣近年最暢銷也最受歡迎的「理財作家」,演講、訪問的邀

約不斷,甚至激起了社會上投資ETF的熱潮,影響力不可等閒視之。   如果容許我動用「後見之明」來為我的老友所引發的社會現象做個詮釋,分析他的作品大獲人心的原因,我會說,作者是個有智慧之人,他的投資態度「樂觀寬厚,不忮不求」,承認自己沒有過人的選股能力,所以甘於採用「被動型投資」的ETF,嚴守進與出的紀律,收取穩定但「不超過」的利益;不用「加法投資」而用減法,不為短線追逐而憂煩苦勞,而是掌握大方向,放鬆心情,減少不必要的動作。他的投資態度與方法,套上施昇輝愛用的電影比喻(我這位老友是位看過五千部電影的超級影迷),我可以說它是:《奇愛博士:我如何學會停止憂慮,轉愛0050》。   選擇指數股票

型基金的0050(後來又加上0056),這本來只是個人的投資選擇,但施昇輝卻找到一種與大眾分享的溝通策略,他不像其他理財作家炫耀自己的高明眼光與聰明操作,暗示自己有獨到秘訣,相反的,他承認自己的愚昧,也承認投資活動的艱難本質。你不一定都能買低賣高,還很可能會套牢,但他說:「那就套好套滿。」你會急著想出比別人聰明的辦法,常常就做得太急或太多,所以他說:「不要相信腦袋。」   作者的理財心法幾乎都是基本概念,也都是老生常談,像個人投資者如果要購買股票,最好是買ETF,這句話股神巴菲特老早就說過了,但很多股民仍然不信邪地「追高殺低」,只希望自己能夠是個聰明的例外,施昇輝的溝通策略打破了這個心結,他

讓不敢冒險的投資人理解有限風險的概念;讓急躁的投資人理解「佛系投資」的意義;讓眾多讀者或聽眾找到了一個安心、明確且聽得懂的理財之道,我猜想這是他掀起巨大風暴的原因。   如果作者成功的原因是出於某種智慧,投資成功是他的理財智慧(選擇適才適性的方法與標的),著作暢銷是他的溝通智慧(其實很聰明卻裝作很笨),我其實是連帶的想知道他在其他領域的判斷與建議,事實上,施昇輝老早也從理財寫作中跳出來,涉足了電影、旅行、樂活人生的種種議題。理財題目其實不用寫了,寫來寫去不就是0050和0056嗎?   施昇輝的這本新書就是寫退休生活,也就是所謂的「第三人生」。他標舉退休生活的目標叫作「不窮、不病、不無聊」

,這句話我讀了非常佩服,平凡幾個字卻說到了很有內容的境界,也同時指出了幾個重要功課。你要「不窮」,得有一點理財的準備;要「不病」,得有健身的習慣;要「不無聊」,得有些生活安排。當中書裡頭說得更多,舉了各式各樣有趣的例子,讓你感覺無限嚮往,原來退休並不是人生賽事的終結(你以為要進入「垃圾時間」了嗎?),而是另一個無限寬廣、多彩多姿的主戲正要開場…… 詹宏志 (本文作者為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作者序 誰說只有窮,才會成為下流老人?   一般人對我的認知,應該是「暢銷財經作家」,但我比較喜歡我的另一個稱謂:「樂活大叔」。   「大叔」指的是年紀稍長的男人,我當之

無愧,畢竟已經年屆六十,早就開始在過「第三人生」。但前面的形容詞是「樂活」,而非「財經」「投資」,或「理財」,因為我希望分享的是「人生態度」,而不是「賺錢方法」。   大多數人把五十歲之後的人生稱為「人生下半場」,但我卻認為過度消極,好像在等待球賽計時器的倒數,告訴你時間愈來愈少。現在人類的壽命愈來愈長,我們不該等待結束,而該有更積極的期待,所以我喜歡用「第三人生」來稱呼這個人生時期。   我把求學階段稱為「第一人生」,就業階段則為「第二人生」,自職場退休、且完成子女教養責任,就進入了「第三人生」。這時,大家應該都還身強體健,或許能持續開創嶄新的生活,真正做到為自己而活。接下來,可能還有「

第四人生」「第五人生」「第N人生」,也未可知,這樣不是就能一直活在希望中嗎?   第三人生的課題主要圍繞在「金錢」「健康」「生活」三個面向,但三者絕無優先順序,而是環環相扣。沒有錢,當然焦慮,一定影響健康,讓生活很難安心;沒有健康,一定影響生活,龐大的醫療費用也會讓錢愈來愈少;如果生活了無樂趣,再多的錢、再健康的身體,也只是行屍走肉。   因此我認為只有在金錢上「不窮」、在健康上「不病」、在生活上「不無聊」──三者缺一不可,才不會變成下流老人。   身為台藝大電影系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以下將透過六部電影,分享我如何經營「不窮、不病、不無聊」的第三人生。   一、《華爾街之狼》   《華

爾街之狼》(二〇一三)改編自美國傳奇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Jordan Belfort)自傳,描述其在華爾街發跡,最終入獄的瘋狂一生。   進入第三人生,絕對不可以是視錢如命的「華爾街之狼」。此時還是應該要賺錢,但不該「努力」賺錢。很多人形容退休後的積蓄像一杯水,有人不敢喝(非常節儉),結果水剩很多,人卻走了,好可惜!有人大口喝(盡情享受),結果水喝光了,人卻還活著,那就太可憐了!但如果每年都能有水流入(錢能進帳),就不必擔心喝水(花錢)的問題了,不是嗎?   不過,第三人生要追求的是「確定」的收入,而不該是「期望」的收入。前者來自於每年都有穩定配息、且大到不會倒的公司所配發的「股息」,

後者則是追求買賣股票的「價差」。前者確定可以增加水量,後者的話,一不小心還會把水打翻呢!   二、《高年級實習生》   《高年級實習生》(二〇一五)描述一位老年退休男子,應徵成為新創公司的實習生,與年輕的CEO之間相互帶來正面的影響。   進入第三人生,絕對不該妄自菲薄,認為自己已是無法再做出任何貢獻的無用之人。雖然創意、活力不如年輕人,但當年在職場上所累積的工作經驗、危機處理能力,甚至人際網路,都可以讓自己和片中的男主角勞勃.狄尼洛一樣,找回自信與肯定。   但也不能倚老賣老、拒絕改變,反而更該認真學習,才能跟上這個世界快速變化的腳步。舉例來說,當你不具備使用電腦或網路等基本能力時,很

可能就會讓生活完全停擺,然後造成像勞勃.狄尼洛在任職初期一樣的極度挫敗。   三、《一路玩到掛》   《一路玩到掛》(二〇〇七)講述兩位癌末病患無畏死亡,決心在剩下的日子裡盡情揮灑生命,相偕實踐夢想。   進入第三人生,只要經濟狀況無虞、子女均已長大成人,應該就有比較多的時間從事自己持續在進行,或是現在才有空發展的興趣,甚至一圓過去因現實考量而不得不放棄的夢想。   大多數人會把旅行當作第三人生的生活重心,這當然很好,但難道「樂活」就只能和「旅行」畫上等號嗎?其實,只要對任何新事物保持探索的好奇心,就會和旅行一樣,成為一趟充滿驚奇的有趣旅程。例如我五十八歲時去念了台藝大電影系,一方面圓了

我年少的夢,二方面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讓生命洋溢著滿滿的活力。   四、《三個傻瓜》   印度電影《三個傻瓜》(二〇〇九)的劇情主軸為三位好友的真摯情誼。三人結識於大學時代,在各自面臨困難的關頭,始終互相鼓勵、患難與共。   朋友絕對是第三人生最重要的生活支柱,而且他們和家人最大的不同,是自己享有選擇權,你可以離開生活理念已經南轅北轍的老朋友,也可以積極結交能讓生活更豐富的新朋友。   不要吝於在臉書上貼文或按讚,這樣至少可以讓朋友放心你還健在,也過得很好。對老朋友,千萬不要說「改天再見」,因為很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   老朋友終會漸漸凋零,所以結交新朋友更顯重要,特別是要多認識年輕

人,才有機會永保青春。結交新朋友最容易的管道,一是參加旅行團,二是共同學習。此外,交朋友務必要用心,甚至不妨花點「心機」努力建立友誼。   五、《飲食男女》   這部由李安執導、一九九四年上映的電影,劇情圍繞著一位退休男子與三位女兒,呈現兩代家庭間的衝突與親情。   我最不喜歡大家將「做自己」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因為即使到了該適時放手的第三人生,只要有家人,不管是父母、子女、另一半,你都永遠會牽掛他們。   此外,每個人都有可能和片中男主角郎雄一樣,成為沒有另一半的人。某次演講現場,我問所有男聽眾:「會用洗衣機的請舉手。」正如我所料,只有一半的人舉手。喪偶之後,你是否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

這將成為現實上不得不正視的問題,無論是先生或太太皆然。   對於父母,不要只有重要節日才相聚,只要有時間就該去探視,我們一定要有「見一次少一次」的心理準備。對於子女,不該過度保護,或想盡辦法留遺產給他們,而應該要相信他們具有足夠的生存能力與專業。   六、《魔鬼終結者》   提到《魔鬼終結者》(一九八四)這部科幻動作片,大多數人首先浮現腦海的,想必是男主角阿諾.史瓦辛格所飾演的人型機器人──不僅無堅不摧,更擁有一身完美的肌肉線條。   我本來很排斥到了花甲之年去做重訓,以為會把自己練成阿諾史瓦辛格,其實這是天大的誤解。經過擔任健身教練的女兒解釋,以及自己親身實證後,才真正了解到,重訓是在

加強熟齡男女的肌力和肌耐力,讓我們不易摔倒,即使摔倒也不會太嚴重,這也呼應了第三人生最重要的「預防重於治療」觀念。專業的教練指導,遠勝過自主訓練,因為後者有可能因為錯誤的施力而導致運動傷害,反而得不償失。   我們應該永遠保持正向、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可能非常漫長,也可能隨時結束的第三人生,千萬不要無所事事,任由時間流逝,當然也該避免最後徒留很多遺憾。   只要能做到「不窮、不病、不無聊」,就一定可以擁有精彩的第三人生,絕對不會出現在下流老人的行列中,就讓我們用這七個字來彼此共勉吧!   〈老了,對錢的態度應該是什麼?〉老了之後,對錢能看開的人,應該都是經濟無虞的人。但對錢看不開的人,可

能很有錢,也可能沒有錢。 我的基本態度是先善待自己,行有餘力再為子女著想,但很多人卻反過來,事事先想到子女,剩下的才給自己。 我應該算是經濟無虞,但還不算是有錢人。在子女念大學的時候,我就跟他們說,我只負擔他們的學費到大學畢業,以後要念研究所,甚至要出國繼續深造,請自己想辦法。他們大學畢業之後,我又跟他們說,我也不會資助他們創業,如果真的想創業,還是請自己想辦法。 很多父母狠不下心,怕子女吃苦受罪,所以想盡可能留很多錢給他們。我認為愈擔心子女,他們就愈無法獨立。他們的人生還很漫長,我們不可能陪伴一輩子,所以強迫他們早一點建立足以養活自己的能力,才是做父母最重要的責任。 我不會幫子女出大錢,平常

卻很樂意出點小錢,譬如全家人出去聚餐,或者和其中一位子女吃飯,都一定是我買單。很多人認為,養育子女這麼多年,是時候輪到他們出錢請父母吃飯。我反而認為,只要我請客,子女應該會非常樂意與父母吃飯,但要子女出錢,或許他們基於經濟考量,反而會降低與父母見面的意願。 對於某些大錢,我也會願意出,譬如幫子女投保二十年期的終身醫療險。只要我還活著,就會幫他們繳保費;一旦我不在了,之後的保費就由他們繼續繳(這樣不知道可否保證他們會孝順我二十年?)此外,子女若要買房,我會資助他們頭期款的一小部分,但絕對不可能是全額。 別太期待子女的報答。現在物價飛漲,薪水卻不漲,他們能養活自己都很不容易了,只要不跟你伸手要錢已

屬萬幸。所以我建議為人父母者,不要強求孝親費了。 和子女在金錢方面「劃清界線」後,就可以開心花錢了。而且在投資理財上也可以相對保守,因為這時已經不需要再積極努力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