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血報告解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驗血報告解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碰撞與對話:關於「卑南族」的想像與部落現實際遇:卑南學資料彙編第二輯 和陳俊旭的 健檢做完,然後呢?:從自然醫學觀點,拆解數字真相,掌握對症處方,找回健康!(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耶魯 和新自然主義所出版 。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學系博士班 林昭庚所指導 鄭鴻強的 臺韓傳統醫學發展政策之研究 (2019),提出驗血報告解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韓國韓醫、韓醫藥育成法、韓醫藥紛爭、韓醫藥育成發展計劃、中醫藥發展法、臺灣中醫。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學系博士班 孫茂峰所指導 曾宣靜的 近現代中醫醫療法律研究(1840-2016) (2017),提出因為有 中醫、醫療法律、近代、現代的重點而找出了 驗血報告解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驗血報告解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碰撞與對話:關於「卑南族」的想像與部落現實際遇:卑南學資料彙編第二輯

為了解決驗血報告解讀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卑南學:卑南族群研究與部落調查資料彙編》簡稱《卑南學資料彙編》,其目的是希望藉由「卑南學學術研討會」的常年舉行,整理過往各領域先進的研究成果,並結合引進當代社會各領域專家與研究機構,協助建立Pinuyumayan「卑南族」族群知識的資料,培養族內同胞研究各自部落議題的興趣與能力,進而促使「卑南學」未來成為一個學界研究的專門領域。   本輯內容有:Puyuma陸稻早於小米假說∕流動的「界」:當代傳統織布技藝傳承現象∕兩個卑南族詢巫過程之田野資料分析∕巴布麓卑南人的部落象徵與界限∕族人對公務人員之特質期待∕原住民觀光意象的行態和反思∕從Papuiu事件解構媒體報導狩獵新聞的媒體反思∕從卑南

族花環部落學校談「找回教育權」的行動實踐與法律分析∕少年會所建築的教育理念與實踐體現∕當代初鹿部落青年對Kituvangsar的記憶與認同∕巴布鹿部落薪傳少年營∕試論林志興《族韻鄉情:檳榔詩稿》∕《檳榔詩稿》以外詩作的自我解析∕以長篇小說《白鹿之愛》談卑南族女性形象的建構。   導 論…………………………………………… Puyuma 陸稻早於小米假說………………………..鄭予文、鄭浩祥 流動的「界」: ──以當代卑南族傳統織布技藝傳承現象為例…..余明旂、張至善 疾病行為的文化詮釋:──兩個卑南族詢巫過程之田野資料分析……陳美齡 巴布麓卑南人的部落象徵與界限……………………

王勁之 原住民觀光意象的型態與反思: ──以卑南族作家書寫及下賓朗部落族人為例………..董恕明 民眾需求與官僚代表性:──初探卑南族人對公務人員之特質期待……………..古珮琪 從 Papulu 事件解構媒體報導狩獵新聞的媒體反思……….章俊博 「找回教育權」的行動實踐與法律分析:──從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談起…………………..賴俊兆 Puyuma 少年會所建築的教育理念與實踐體現…鄭浩祥、林頌恩 當代初鹿部落青年對 kituvangsar 的記憶及認同…..………林頌恩 巴布麓部落薪傳少年營:文化復育計畫………………..….林娜維 我族與他族,故鄉與異鄉:──試論林志興《族韻鄉情:檳榔詩稿》…

………馬翊航 《檳榔詩稿》以外詩作的自我解析………………………….林志興 卑南族女性形象的建構:──以長篇小說「白鹿之愛」為例…………….利格拉樂.阿烏 伝說と公文書からみる「陳達達」ならびに「張義春」── 日文の資料と小說「護鄉兵前後」を軸にして……..山本芳美   導論   兩三年前我在一場「原住民文學論壇」的中午場休息時間,被一個聽眾(或者臨時報名的旅客)迎面攔問,希望我以一兩句話說明「卑南族」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民族。當下我覺得被冒犯了。我忍著火氣,委婉的請她有空到圖書館先做點功課,或者上網做一點搜尋建立起碼的概念,我可以再進一步與她討論其中的不解或者我的理解。她說她無法那樣,也沒

辦法忍受花時間上網搜尋那些資料,我人就在現場,如果能夠,希望我能向她說明介紹。我回答她,我無法以短短幾分鐘去說明一個悠久古遠又具豐厚文化歷史的民族,即使給我一個學期 36 小時,我也不可能完全道盡「卑南族」是怎樣的民族。   我那樣回答,是因為就算我讀盡曾經出現的所有文獻,我也不可能明確的說明卑南族應該是這樣或那樣,因為卑南族不是消失或者標本化了的「被考古出土」的民族;更何況,我還沒讀盡讀透所有關於卑南族一切的研究報告,也還沒走透理解透卑南族的十個部落。可是,我這麼想的時候,我忽然感到害怕而顫抖。想著,萬一很多年以後,我們真的「被考古出土」了,那些被引用作為文物介紹的資料,會不會又只剩下「卑

南王」「巫術」「金 曲獎」「巴拉冠」的想像與傳說?那些活生生的,每天發生在我們周遭的生活細節,那些歡愉或挫折,那些迎來送往與爭執衝突的細微紋路,會不會都被刻意忽略或者無意識的抹除美化或遺忘,成為簡單的符碼與標誌,然後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被人介紹著?這又會真實發生嗎?我不知道,但當時這些念頭,在我腦海是不停的交織閃現,既憤怒、恐懼,又覺得好笑與荒謬。一個文化生命力仍然熾烈暢旺的民族,一個在各個領域都有傑出子弟的民族,卻依舊是這個社會的「非我族類」,存在的隔閡與關連是既陌生又遠古。我承認,即便這只是一個遊客,我確實沒能力不厭其煩 的不停說明與解釋或「教育」,應該如何正視「卑南族」這個民 族的真實存在

與境遇。   巧的是,向來在台灣社會眼裡,一直「適應良好」的卑南族,接下來的這兩三年,部落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除了知本「卡大地步」還持續的「悍衛祖靈,拒絕遷葬」運動,延續前一年大獵祭被干擾的不愉快經驗,也在去年初延燒到寶桑「巴布麓」大獵祭活生生被派出所員警攔阻,獵人被抓,引起族人具體行動的抗議。若加上前一年泰安「大巴六九」部落大獵祭被干擾,或者「初 鹿」「南王」兩個部落「還我土地」的聲索活動,卑南族在文化 調適與現實處境,其實一直是處在與社會「碰撞」的狀態。那與一般人認知卑南族在音樂舞蹈、文學藝術、政治參與的顯著成就,因而想像那是「適應良好」的高度現代化的民族是有那麼一點的不同。   因此

,「卑南學推動小組」決定以「碰撞與對話:關於『卑 南族』的想像與部落現實際遇」作為「第二屆卑南學學術研討會」的主題,徵集關於近兩年部落與現代體制的法律與社會價值觀之 間,有哪些具體的衝突與對話,據以檢視卑南族的現代適應與永續發展之道。我們收到 15 篇的論文,以文章屬性區分「文化與社會」、「信仰與界域」、「碰撞與對話」、「復振與踐履」、「文學與 民族」五場次的分享與對話。並以這 15 篇文章做為本輯內容核心。以下,編者針對個篇文章做簡單的導讀,以方便各位讀者掌握脈絡。 在「文化與社會」場次,有兩篇文章,分別是:〈Puyuma 陸稻早於小米假說〉(鄭浩祥、鄭予文),以及〈流動的「界」:以當代卑

南族傳統織布技藝傳承現象為例〉(余明旂、張至善)。 〈Puyuma 陸稻早於小米假說〉,是鄭浩祥、鄭予文父女,透過對現今生活的觀察,以及整理部落傳說故事、歲時祭儀的過程中,開始對於一般認為小米是部落傳統作物的觀念感到困惑。隨著繼續探討傳說故事的背景、祭儀的程序及意義,漸漸釐清了隱藏在祭儀與經文的背後,其實是隱含著傳統文化的核心。並發現小米與陸稻之間的曖昧,深切覺得或許該還給陸稻一個公道,認為對於 Puyum部落而言,陸稻是早於小米的,陸稻是 Puyuma 部落傳統作物中的傳統。但也不免感慨:陸稻已在社會及生活中 幾乎消失,或許是傳統文化即將消逝或變異的一種表徵。   余、張文章〈流動的「界

」:以當代卑南族傳統織布技藝傳承現象為例〉,則是以當代卑南族織布技藝傳承為主題,企圖以一位卑南族傳統織布老師揀選不同傳藝徒弟的現象為例,去說明現代傳習織布技藝時,傳授對象的選擇是隨著各種社會、人群關係所界定。當代傳授者決定誰可以傳習「卑南族傳統織布」技藝 時所考量的因素含有部落邊界、族群辨識等關係。授藝者對於「部落」、「族群」邊界的認知是流動的,什麼人可以是「我群」或「自己人」,進而被接受得以傳授織布技藝,這樣的認知標準是由文化變遷、區域歷史經驗、血緣及婚姻關係等作用交織而成,形成各種流動的「界」。這兩篇文章,不約而同的提出在傳統卑南族研究中,比較少見的題材,緊扣著農業的卑南族社會的更迭與流動

,汰換與轉變。   第二部分的「信仰與界域」,有三篇文章,其中兩篇以部落實際還存在的巫醫、巫儀所做的田野記錄與研究分析,另一篇在是探討部落觀光的型態與反思。   先是南王普悠瑪部落陳美齡的〈疾病行為的文化詮釋:兩個卑南族詢巫過程之田野資料分析〉。她認為西方醫療成為當今的主流,在理性主義及實證醫學的發展下,將疾病歸因為身體解剖上病理的思考,而對於相信疾病源自於神秘力量所造成,而進行之傳統民俗療法,則歸類為迷性不科學的的次等療法。她也觀察 到在科學知識普及且醫療水準頗高的台灣地區,一般人對疾病的解決途徑,也多以中、西醫為主要選擇。因此,對於卑南族人在面對疾病發生時,除了尋求主流醫學之外,也會尋

求傳統的巫覡文化,來解答造成身體不適非病理因素的關聯,則是她行文關注的焦點。本文藉兩個卑南族人的田野資料為分析文本,從卑南族人對於詢巫行為動機的邏輯,及巫覡文化的儀式操作上,探索卑 南族對疾病發生的文化詮釋。   寶桑巴布麓王勁之的文章〈巴布麓卑南人的部落象徵與界限〉,提到創立於日治時期的巴布麓部落,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曾歷經天災水患、土地變賣流失、外族大量移入、原權意識抬頭 及文化復振等時代性的變遷,也面臨區域性的重組與再結構問題。   王勁之以巴布麓卑南人所設置的部落象徵(部落護神石tinuwadrekalr)及界限(防衛門 salikidr)為標的,說明他們除了具有保護部落居民的功能與

意涵,同時也是舉行重要歲時祭儀的場所。透過 tinuwadrekalr 與 salikidr 在形式、空間位置及祭祀方式的階段性轉變,分析說明巴布麓卑南人如何面對社會生活的變遷,並在異質化及多元化的區域情境下進行其部落意識建構。這是很有趣的觀察與記錄,也是一篇難得的,以部落界域研究來說明部落領域變遷的文章。   台東大學副教授董恕明〈原住民觀光意象的型態與反思:以卑南族作家書寫及下賓朗部落族人為例〉的文章,則是認為:臺 灣當代原住民漢語文學在七十年代蜂起發展至近,已有三十餘年。原住民作家以第一人稱身分發聲,對民族的頓挫、文化的斷續及生活的悲喜,多有省思。進入到九十年代後,台灣整體大社會的迅速

轉變,對原住民部落從「現代化」一躍要搭上「全球化」的行列,其影響尤鉅。她以 2014 年 7 月花東完成鐵路電氣化,puyuma 號通車為例,質疑從台東到台北過去要費時六、七個小時車程,頓減為三個半小時,運用便捷的工具,時空的距離可迅速調整壓縮,其對生活在「在地的」族人們而言,這樣的變化,又具有何種意義?   本文旨在透過卑南族作家的漢語書寫和下賓朗(Pinaski)部 落族人為例,觀察不論是在文字,或是在現實生活中對「仍在呼 吸著的卑南族人」們,他們是怎麼看待及形塑自身,進而如何去面對那種對他者似乎是愈來愈進步方便,對族人們反而可能卻是越來越「不便」的生活。   這三篇文章從部落視野,審

視外在環境對於部落的醫療、信仰、疆域,以及生活型態的影響,也反瞻部落本身的調適應對,呈現的正是某種對話與交流,一種傳統卑南族部落面對大環境一貫的接觸、摸索、學習與調適的生存法則。第三部分則為本輯的核心議題:「碰撞與對話」,三篇分別從部落族人對公務員官僚體制的實際接觸與感受,以及新聞媒體對於部落議題的詮釋角度,更從族人對於民族教育的期待與實際行動,尋求與國家政策、法律對話。   建和部落就讀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生的古珮琪,以〈民眾需求與官僚代表性:初探卑南族人對公務人員之特質期待〉一文,以「代表性官僚理論」與「公務人員核心職能理 論」為基礎,以卑南族人為研究對象,藉由深入訪談法,探究

卑南族人對公務人員的特質期待。她發現卑南族人期待公務人員應具備:一、執行與實踐技能包括財務管理、創新、專業、效率、口語溝通、果斷負責與彈性、問題解決;二、人際互動技能包括跨域治理、勸導、溝通與協調、尊重與同理心;三、價值倫理與人格特質包括公正與透明、熱忱、主動與積極的服務態度、關懷;四、人口特質包括地緣關係、族群別;五、文化知能包括文化素養、文化認同、多元文化能力。最後本文基於研究發現,進一步討論公務人員考選與培訓機制。在研究貢獻上,本文除可彌補過去代表性官僚研究在官僚組成上忽略民眾需求的面向;另一方面,應可提供當前卑南族或原住民族事務相關政府機關選才與育才之參考,進而有助於未來原住民族自治推

動之準備工作。   阿美族的章俊博,以他多年從事記者的經驗,提出〈從 Papulu 事件解構媒體報導狩獵新聞的媒體反思〉一文,反思媒體對原住 民議題的立場視野與對部落的影響,他以台東市 Papulu(寶桑巴布麓)部落卑南族獵人,在 2014 年末大獵祭(mangayaw)中遭遇警方突襲取締,引發部落抗議警方不尊重傳統祭儀進行的爭議,引申探索這幾年獵人遭取締移送的案件,在各級法院紛紛作出無 罪判決後,媒體的報導形式。認為主流媒體經常地營造外界對狩 獵文化錯誤認知,始終困擾原住民族人。尤其新聞內容裡出現「抄家滅族」、「史上最大宗盜獵」、「16 屍 14 命」、「獵山羌判無罪,野生動物慘了!」等標

題影射獵人行為,這種媒體偏見(Media bias)更深深地傷害原住民的情感。所以,他的文章擬從 Papulu 部落事件進一步解析主流媒體報導狩獵新聞背後的產製結構,原住民新聞工作者如何加強反論述能力,透過媒體的反省,建構客觀、理性、包容的媒體報導環境。他進一步認為,新聞可以微觀,也可以綜觀。新聞不止是新訊息的競爭,更是價值和專業的競爭。新聞的重要價值,就在於記者具有人性,偉大的記者是有人性的 記者。   具有法律專才的寶桑巴布麓族人賴俊兆,在〈「找回教育權」的行動實踐與法律分析:從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談起〉一文,關注民族教育的實質內涵與建構程序,他認為台灣原住民族「找回教育權」訴求的實踐,因

2012 年推動「部落學校」政策才終於跨出第一步,且被譽為是台灣原住民族教育的里程碑。他觀察此項政策領頭羊之一的Pinuyumayan 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自2012年籌設、2013年揭牌及開學以來的運作情形,提出幾個問題意識,認為對卑南族「找回教育權」而言,究竟有何重要意義?在歷經2014 年立法院凍結減列預算一事之後,部落學校政策的後續推動,似乎混沌未明,而「實驗教育三法」完成立法及後續引發的「翻轉教育」風潮,又為部落學校及原住民族教育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那些啟發及可能的制度選項?透過上述問題之探究,本文嘗試開展卑南族與國家政策、法律的對話。議題既務實又具展延性,對於民族教育,特別是實驗小

學的規劃、成立與實際操作有諸多參考價值。   凝視部落的文化傳承工作的紀錄與調查項目,自然也是卑南學重要的項目之一,這一輯的「復振與踐履」,切題的以三個部落對巴拉冠少年會所建築技術,制度傳承與青少年文化體驗與參與,有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記錄。   鄭浩祥與林頌恩合著的〈Puyuma 少年會所建築的教育理念與實踐體現〉,首先拉開序幕,試著從 Puyuma 部落 ttakuban 與 ttakubakuban 兩者之於部落組織、歲時祭儀、男性成年過程階段 訓練此交互關係的重要性先談起,接著切入 ttakuban 建築的工法、構成要件,提出當中所對應的部落教育哲學。透過身體勞動, ttakuban

的建築構件,有其呼應 ttakuban 教育的建築哲學與美學。並觀察 2014 年年底,Puyuma(普悠瑪)部落 ttakubakuban(少 年會所成員)的 maradawan(少年會所高年級成員),在長老陪伴與指導下,首次完成搭蓋縮小版的 ttakuban(少年會所),並於basibas(少年祭)當天中午站在自己所搭蓋的 ttakuban平台上的過程。傳達這是長老謂為消失已久的畫面,以至於長年來在心中 朝思暮想極欲看到的歷程:由少年自力完成搭建 ttakuaban。   最後,透過長老的指導搭建心得,連結回以往長輩曾經親見得見並實踐的行動,並回顧當年搭建 ttakuban、現已晉升為m

iyabetan(男子會所最低階服役青少年)年輕人的回應,展望此一實踐的體現。   善寫、愛寫也常常精準掌握議題的林頌恩,獨立發表的〈當代初鹿部落青年對 kituvangsar 的記憶及認同〉一文,從訪談初鹿部落青年的資料中,試圖爬梳、整理、勾勒當代初鹿部落青年經由接受通過成年禮訓練的考驗,完成 kituvangsar 這件人生重大要事,如何與其族群記憶與部落認同產生重要的連結與關係。   文末特別以(Connerton(2000〔1989〕70)的話語做結論,認為:對於接受成年禮者,有關成為青年會與族人所認可部落男子的價值與意義,就全然改變了他們看待自我人生的角度以及族人看待他們在部落位

置的高度。正由於紀念儀式具有形式主義、操演作用、儀式重演的特徵,特別是「儀式重演特徵,它對於塑造社群記憶,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特質。也因為透過不斷的重演、透過不同年度有 valisen 晉升為 vangsaran、透過身體的實踐將傳統體現出來,kituvangsar 對於初鹿族人而言,不只是看到年輕人長大、換裝而已那麼單純喜悅,更多的是持續整個部落特殊的記憶。   寶桑巴布麓部落,長年從事青少年文化成長教育的林娜維,也總結過往站在部落教育第一線的經驗,發表〈巴布麓部落薪傳少年營:文化復育計畫〉,文中表達,卑南族巴布麓(Papulu)部落遷離卑南社已經近九十年,輾轉移居現址也已經超過八十年。當初演

出「出埃及記」的演員們(先人長輩),今天也都謝幕退場了,留下當年帶出來的所有的「知道」(記憶與知識)。然而,遺漏與遺忘的,卻成為巴布麓部落族人口中的「沒有」(斷層與 未曾學習)。   她試著以擔任巴布麓薪傳少年營長達十八年指導老師的角度,記錄巴布麓部落在這近二十年期間,薪傳少年營的孩子在學習「知道」的文化的過程中,如何地「由外向內」說服意念強硬的長者,又是如何地「由內向外」宣示個體的獨立。一步一步地將那些「没有」變成「有」,也一步一步地建立了屬於巴布麓特有的文化活動。其堅韌意志與無悔付出,令人動容,也為非學術 研究論文性的「部落記錄」與「報告」型式,樹立典範模型。   本輯的「文學與民族」

項目,收錄林志興的《族韻鄉情:檳榔詩稿》原稿以及研究論文,這是在台灣文學研究不曾有過的題目與內容,卻是對南王部落林志興的致敬,也是還給他在原住民文學發展的適宜的歷史地位。   建和部落的台大博士候選人馬翊航,這一輯發表了〈我族與他族,故鄉與異鄉:試論林志興《族韻鄉情:檳榔詩稿》〉一文,直言卑南族詩人林志興於 1991 年自印詩集《族韻鄉情:檳榔詩稿(一)》,雖以「族韻鄉情」為題,但這些詩作中不只企圖建構單一的族群認同,反而在「族」的不同尺度與邊界之間流動,有「故鄉」與「異鄉」的對話,也有「我族」與「他族」的連結。經由「我」與「我族」的聯繫,書寫族群歷史的痛楚與調和;以「韻/語言」主題與形式的

實踐,展現他的美學考量與語言策略。文章希望透過對〈族韻鄉情:檳榔詩稿(一)〉的解讀,重新詮釋此詩集中個人與族群的多重生命情境,以及此詩集在當代台灣原住民漢語詩歌創作中的定位。   詩人林志興也拗不過請求,發表〈《檳榔詩稿》以外詩作的自我解析〉,一搥定音《檳榔詩稿》創作的內在歷程。他說:   1991 年 7 月我集結了青年時期的詩作,自刊 20 本《族韻鄉情:檳榔詩稿(一)》分享詩友與親人,沒有想到此一未正式出版的小冊,會有意想不到的回響。這都是因為其中有一本寄給了表弟陳建年之故,他由詩冊中選擇了三首〈賀卡〉、〈我們是同胞〉和〈鄉愁〉,以及不在詩集中的另外兩首〈穿上彩虹衣〉、〈走活傳統〉譜

成曲子。但是收在他的成名《海洋》專輯唱片中的只有4首,其中〈賀卡〉一曲,旋律很美,然,迄今為止未見他正式發表,不過4首也就足夠我沾其餘光了,因為海洋專輯榮獲 2000 年之金曲獎多項獎項後,我的詩作也因此而得見世面,使我有幸忝為原住民詩人作家之列。1991 年之後,迄今已有 20 餘年了,只因疏懶成性,詩作不多,零零散散並未結成詩集,短期也無出版計畫,不過,本次卑南學欣見有年輕學者以我的詩作為題,這讓我竉若驚之餘,也促我回顧與自省這些年來的「成績」,剛好,可藉由此次卑南族人年度相聚的平台,分享詩作與淺淺的心得。   這是第一次正式且完整的公開關於《檳榔詩搞》創作歷程的文章,有助於未來研究者了

解卑南族介入漢語文學書寫先行者的歷史與成果。   就讀「東華大學華文創作所」的排灣族作家利格拉樂.阿烏,以〈卑南族女性形象的建構:以長篇小說「白鹿之愛」為例〉參加盛會。   她從女性主義的觀點,解析巴代依據 1642 年荷蘭人侵犯大巴六九部落為背景所著的《白鹿之愛》一書,並引用丁鋤在《後現代與女性主義在美國》寫道的話語,說:「今日,美國各大學院校開設的婦女研究課程多達幾萬門,而各種有關女性主義的著作、演說、展出不但數量驚人,其細目更令人眼花撩亂。然而,諷剌的是,婦女運動卻一天一天在衰退中,婦女處境也一步一步地在走下坡,不但婦女貧窮化的現象日甚一日,就連當初拼命爭來的墮胎權和名目上的平等就業

權也岌岌不保。」這是身為現代 的女性所關注的議題。阿烏認為有趣的事是,巴代所著的《白鹿 之愛》一書,卻似乎展現了女性主義者所追求的烏托邦。作為一位現代社會中的男性書寫者,如何建構出當代女性(十七世紀)的樣貌、形象?在《白鹿之愛》一書中的幾位卑南族女性主角其 性格、族群使命和社會角色,是否完實呈現傳統卑南族女性的愛 情態度?卻也成為小說文本所欲探討的內容。   最後一篇文章是日本都留文科大學山本芳美教授,以中日文 雙語發表的〈從傳說和日本公文書資料中所看到的「陳達達和張義春」〉。山本芳美教授以日文資料和小說「護鄉兵前後」為主軸,對於後人想了解日治初期,卑南族幾個部落組成的所謂「護鄉兵」,做了資

料的整理與呈現。其中對照巴代小說《最後的女王》陳達達在當時的幾個身影,說明公文記錄與小說創作在某個時空交會,反而更能具體與生動的呈現歷史事件。   一個民族自發性的辦理研究,兩年產生 15 篇論文並不算多,但不過度影響參與者日常工作,又能持續的收到稿件,讓幾項議題均衡的分布卻也難能可貴。相信長時間累積下來,也許真能清楚完整的拼出較貼近完整的所謂「卑南族」樣貌。真是那樣嗎?其實我也懷疑,一如我回答旅客的莽撞:卑南族是活著的民族,一個生猛存在的民族,是無法以過去的經驗詮釋與僵化的標誌著。   我們追著時間往前,也不時回頭檢視與挖尋,但我們總是受制於自身能力與俗務,短時間也不可能衝出巨量的研究成

果,這或許也是我們必須耐住性子,持續推動「卑南學」的各項研究與出版的原因了。   巴代

臺韓傳統醫學發展政策之研究

為了解決驗血報告解讀的問題,作者鄭鴻強 這樣論述:

第一章 研究目的與動機………………………………………………………………………1第二章 臺韓傳統醫學的發展歷程……………………………………………………………3第一節 臺灣中醫的發展過程…………………………………………………………………5第二節 韓國韓醫的發展過程…………………………………………………………………26第三章 臺韓傳統醫學教育現況………………………………………………………………43第一節 臺灣中醫教育現況(中國醫大為例) …………………………………………………44第二節 韓國韓醫教育現況(慶熙大學為例) …………………………………………………46第三節 臺灣韓國傳統醫學教育差異(中

國中醫與慶熙韓醫) ………………………………49第四章 臺韓傳統醫學的管理…………………………………………………………………53第一節 臺灣中醫的管理制度…………………………………………………………………53第二節 韓國韓醫的管理制度…………………………………………………………………55第三節 臺灣韓國傳統醫學管理制度差異……………………………………………………56第五章 臺韓傳統醫學的健康保險概況………………………………………………………58第一節 臺灣中醫健康保險概況………………………………………………………………59第二節 韓國韓醫健康保險概況…………………………………………………………

……59第三節 臺灣韓國傳統醫學健康保險制度差異………………………………………………64第六章 從韓國韓醫的發展經驗探討臺灣中醫政策變革之可行性…………………………65第一節 韓醫政策趨向成熟的轉淚點「韓醫藥紛爭」…………………………………………65第二節 韓醫發展的根基《韓醫藥育成法》……………………………………………………72第三節 韓醫自費的利器《韓國院外湯煎室制度》……………………………………………77第四節 韓醫藥發展的指揮塔「韓藥振興院」…………………………………………………84第七章 臺灣韓國傳統醫藥法之比較…………………………………………………………88第八章 討論及結論………

…………………………………………………………………104圖目錄圖2.1 台中中國醫藥學院立基照片設校初期之校門與建築………………………………11圖2.2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照片 初期之大門與建築………………………………………11圖2.3 巫水生理事長(右)帶隊抗議照片…………………………………………………15圖2.4 中醫師 夜宿勞委會「請李登輝總統救中醫」血書抗議……………………………15圖2.5 中國醫大學生北上立法院靜坐抗議 (中間為筆者) ………………………………17圖2.6近百名中醫師到台北榮總抗議中藥含毒的不實研究報告…………………………19圖2.7 韓國《東醫寶鑑》及《東醫壽世保元

》……………………………………………26圖2.8 韓國四象醫學人體外觀特性…………………………………………………………27圖2.9 韓國東洋醫科大學檔案照片…………………………………………………………32圖2.10警察(帶紅帽)坐中間隔開藥師與韓醫師避免發生衝突……………………………36圖2.11保健所也可以提供韓方診斷 ………………………………………………………37圖2.12 韓國國立釜山大學10週年學術大會………………………………………………39圖 2.13釜山大學連2年訪問中國醫大學習教學課程………………………………………39圖2.14反對水煎藥健保給付試辦計劃韓醫師佔領韓醫師協會大樓…

……………………40圖2.15 韓國京畿道韓醫師會長在國會前舉行一人抗議……………………………………41圖3.1韓國韓醫學生畢業後出路……………………………………………………………52圖3.2臺灣中醫學生畢業後出路……………………………………………………………52圖4.1臺灣中醫藥司組織架構………………………………………………………………54圖4.2韓國韓醫藥政策館組織架構…………………………………………………………55圖4.3韓國傳統醫學的匯整統計資料 (韓醫藥年鑑) ……………………………………56圖4.4臺灣傳統醫學的相關匯整統計資料(紙本) …………………………………………57圖4.5

韓國 韓藥師示威照片2019年………………………………………………………57圖6.1 韓醫師團體 剃髮及血書抗議(1993年) ……………………………………………61圖6.2韓醫系學生罷課抗議(1993年) ………………………………………………………68圖6.3 剃光頭抗議表達不滿…………………………………………………………………68圖6.4 韓醫系 學生焚燒稻草人誓死守護韓醫學(1993年) ………………………………69圖6.5藥師公會抗議要求調劑權及同時進行醫藥分業……………………………………69圖6.6 (韓文) 韓方醫院今日開始休診韓國日報(1996年) ………………………………71

圖6.7 韓國院外湯煎室調劑室………………………………………………………………80圖6.8 韓國院外湯煎室藥材儲存室…………………………………………………………80圖6.9 韓國院外湯煎室煎藥作業區…………………………………………………………80圖6.10 韓國院外湯煎室藥物包裝作業區……………………………………………………81圖6.11 韓國院外湯煎室藥物丸、錠、顆粒劑包裝作業區…………………………………81圖6.12 韓國院外湯煎室藥物冷凍真空包裝的設備…………………………………………81圖6.13 韓國院外湯煎室湯煎藥物流所需要的車輛…………………………………………82圖6.14韓國院外

湯煎室所使用的規格韓藥材(麻黃) ……………………………………82圖6.15中醫藥司 參觀韓國院外湯煎室及規格韓藥材工廠………………………………83圖6.16 中醫藥司及中醫師公會參訪 韓國韓醫藥振興院…………………………………86圖8.1 臺灣和韓國日本官立醫學校畢業生數(累積) ……………………………………105圖8.2日本殖民時期 每10萬人口法定傳染病病患數……………………………………105圖8.3日本殖民時期 每10萬人口法定傳染病 病患死亡數………………………………106圖8.4 臺灣中醫韓國韓醫主要差異…………………………………………………………114圖8.5 韓醫藥市場規模變化

…………………………………………………………………115圖8.6韓醫研究論文增加(2006~2014) ……………………………………………………116圖8.7 唯一擁有兩國 傳統醫師執照 「金載斗」醫師名片………………………………120圖8.8 韓國崔昇勳中國醫大客座教授參與電話非對面遠距診療…………………………126圖8.9西醫藥團體舉行記者會堅決反對水煎藥健康保險給付……………………………127圖8.10醫師協會會長在健保局前舉牌抗議水煎藥健康保險給付並表演行動劇………128表目錄表2.1 日治時期臺灣鍼術士、灸術士、按摩術士人數………………………………………9表2.2 日治時期臺灣漢醫師

、西醫師、牙醫及中藥商人數…………………………………9表2.3中醫門診總額時間軸…………………………………………………………………25表2.4 日治時期韓國漢醫師、西醫師、牙醫及中藥商人數………………………………30表2.5 日治時期韓國 鍼術士、灸術士、按摩術士人數……………………………………31表2.6 韓國傳統醫學發展重要時間軸………………………………………………………42表3.1臺灣中醫系分佈招生人數及韓國韓醫學系分佈及招生人數………………………43表3.2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教師人數(2019年學校資料) ………………………………45表3.3 韓國慶熙大學韓醫學院教師人數(2017年

韓醫藥年鑑) …………………………46表 3.4慶熙大學韓醫系課程表………………………………………………………………47表3.5臺灣韓國傳統醫學教授課目名稱差異………………………………………………49表3.6臺灣韓國傳統醫學教授課目 差異-2…………………………………………………49表3.7臺灣韓國傳統醫學課程比較…………………………………………………………50表3.8 臺灣韓國傳統醫學學分比較…………………………………………………………51表5.1 臺灣韓國健保開始時間相關費用及執行單位………………………………………58表5.2 臺灣韓國健保執行經過……………………………………………………5

8表5.3 韓國健康保險韓醫門診給付標準(2019) ……………………………………………60表5.4韓國健康保險韓醫住院給付標準(2019) ……………………………………………61表5.5韓國健康保險韓醫藥物調劑費給付標準(2019) ……………………………………62表5.6韓國健康保險韓醫衛生保健所給付標準(2019) ……………………………………63表5.7 韓國健康保險68種單味科中藥給付標準(金額:韓幣) ……………………………63表5.8韓國健康保險56種處方藥給付標準(金額:韓幣) …………………………………64表6.1 韓國藥局利用率(1981~1992) ……………………………

………………………66表6.2 韓國醫療機構使用率(1898~1992) …………………………………………………66表6.3 最後通過的藥師法改革案之重點……………………………………………………70表6.4 韓國韓醫藥育成法立法及修正經過…………………………………………………74表6.5 韓國韓醫藥育成5年發展計劃(3次) ………………………………………………85表6.6 歷年五年育成發展計劃 規劃過程……………………………………………………87表7.1《中醫藥發展法》、我國現有規範與《韓醫藥法》規範範圍比較…………………92表7.2《中醫藥發展法》與《韓醫藥法》規範對象比較表……………………

……………93表7.3《中醫藥發展法》、與《韓醫藥法》規範調和性比較表……………………………94表7.4《中醫藥發展法》與《韓醫藥法》條文架構比較簡表………………………………94表7.5《中醫藥發展法》與《韓醫藥法》條文內容比較表…………………………………95表8.1韓藥師職業現況(2014) ……………………………………………………108表8.2 韓藥人力 及 韓藥調劑範圍韓國 …………………………………………………109表8.3食藥共用 「集中管理119種」……………………………………………………111表8.4韓國 食藥共用 「非集中管理70種」………………………………………………112表

8.5韓國「保健醫療人國家考試應考資格相關海外學校認證標準」……………………117表8.6臺灣不予承認的大陸醫事學歷……………………………………………………118表8.7 臺灣中醫及韓國韓醫國家考試認證相關比較表……………………………………119表8.8韓國醫療一元化公聽會雙方主張……………………………………………………123

健檢做完,然後呢?:從自然醫學觀點,拆解數字真相,掌握對症處方,找回健康!(二版)

為了解決驗血報告解讀的問題,作者陳俊旭 這樣論述:

CD簡介   感謝讀者熱情相挺,特別推出超值有聲CD版   你的健檢報告出現紅字嗎?   陳博士教你不打針、不吃藥,逆轉紅字的健康大法~   出版本書的新自然主義公司,為了回饋廣大讀者對本書的熱烈回應和支持,特別推出超值回饋版,增加一片陳俊旭博士受邀專訪CD,作為免費獨家贈品,希望每個人都能透過飲食與日常生活保健等自然醫學的對症處方,就能達到降膽固醇、降血糖和降血壓的效果!   怕膽固醇太高,就要少吃肉、蛋、海鮮?   血糖總是高高低低,測血糖只是自欺欺人?   改善高血壓,只能吃降血壓藥改善?   貧血的人,就要多補鐵?   肝脂數OK=肝功能OK?   只有肥胖的人,才會有脂肪肝

?   混濁尿=蛋白尿=腎虧?   尿酸過高,就會有痛風?   多喝牛奶,就能預防骨質疏鬆?   明明有甲狀腺低下症狀,甲狀腺功能檢查卻正常?   得了自體免疫疾病,終身都無法痊癒?   腫瘤標記異常,就是長了腫瘤? 書籍簡介   醫生沒有告訴你的祕密,全部在這裡!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睽違3年最新力作,揭發現代醫療迷思,勇敢說出健康真相,不必長期忍受打針吃藥,擔心致命風險,不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通通能夠降下來!   小心!錯誤的健康觀念,比生病更可怕!   改善高血壓,就只能吃降血壓藥?飯前飯後血糖值正常,代表不會得糖尿病?肝指數OK,肝功能就OK?只有肥胖的人,才會有脂肪

肝?尿酸過高,就會有痛風?……種種似是而非的觀念,正是擺脫不了慢性病的主因。   以《吃錯了,當然會生病》席捲書市、創下30萬冊銷售佳績、帶動台灣自然醫學風潮的陳俊旭博士,有別於傳統西醫對治慢性病的作法,從自然醫學角度切入,一一破除十二大健康迷思,設計獨家飲食療法、營養補充品、運動療法等自然醫學對症處方,讓慢性病得以逆轉,從此擺脫生病、吃藥的命運。   Step1:破解健康迷思,建立正確保健觀念   你以為:怕膽固醇太高,就要少吃肉、蛋、海鮮。   陳博士卻說:錯!95%的膽固醇是由體內製造,而非直接從高膽固醇食物攝取而來。每天吃三顆雞蛋,還可降低壞膽固醇!   你以為:多喝牛奶,就可以

預防骨質疏鬆。   陳博士卻說:錯!牛乳含有大量的磷,屬於酸化食物,喝太多反而會消耗鈣等礦物質,導致骨質流失。   你以為:貧血的人,一定要多補鐵。   陳博士卻說:錯!貧血不一定就是缺鐵,若身體不缺鐵而補鐵,可能會造成胃潰瘍、胃出血甚至肝臟損傷、鐵中毒等後遺症。   錯誤的保健觀念,比生病更可怕!不但浪費時間與金錢,甚至會越補越大洞。陳俊旭博士從自然醫學觀點,破解一般人似是而非的醫療常識,讓保健工作得以事半功倍,從此不再走冤枉路。   Step2:不打針不吃藥,輕鬆擊退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   補充納豆激酶,可溶解血栓、調整膽固醇;酵母鉻&花旗參,有助穩定血糖;減

除環境過敏原,避免血壓升高;多喝抗氧化水,可沖洗尿酸並減少尿酸形成;補充鰹魚胜肽,能有效降低尿酸……   陳俊旭博士針對現代人的各種常見疾病,從高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到骨質疏鬆、自體免疫失調等,提出各種飲食方針和保健策略,不吃藥不打針就能達到調整體質、改善症狀的效果。讀者可按圖索驥對症自療,就像請了一位自然醫學家庭醫師在身邊,是每個人都不可或缺的養生書。   Step3:拆解健檢數字背後的意義,真正做到防病於未然   膽固醇超過200等於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肝指數AST(GOT)、ALT(GPT)越低越好?尿蛋白的「+」字越多,代表腎臟功能越差?尿酸到底該驗血還是驗尿?明明有甲狀腺低

下症狀,甲狀腺功能檢查卻正常?腫瘤標記異常,就是長了腫瘤?……   現代人普遍擁有「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因此勤於做健檢,只是面對花花綠綠的各項數值,常常是有看沒有懂,做了等於沒做。本書以自然醫學的角度,解讀各項健康檢查的意義,深入淺出地剖析各種病症的原因。讀通這一本,不僅能輕鬆看懂健檢報告,還能深入瞭解人體的運作機制,就算有了紅字,也能從容面對,找出最適合的修復之道。

近現代中醫醫療法律研究(1840-2016)

為了解決驗血報告解讀的問題,作者曾宣靜 這樣論述:

現今醫療觀念與環境受到法律深刻地制約與影響,若要更適切地了解中醫在近現代變遷的歷程,探究中醫與醫療法律改易的互動關係是重要且必要的,因此本文嘗試從中醫醫者角度出發,運用歷史文獻分析之方法,輔以比較研究法及量化統計,進行探究。本文首先追溯晚清以前中醫道德及法律規範思維,作為論述之比較基礎,而後區分近代(1840-1949)、日治時代(1895-1945)以及現代(1949-2016),考察近現代中醫醫療法律形成之緣由與內容,及對中醫存續形成的困境或保障。根據本研究,1929年西醫提出「廢止中醫案」,企圖利用法律廢止中醫,使中醫界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努力爭取中醫在法律上之地位。兩岸分立後,臺灣中

醫雖在法律上獲得與西醫同等之地位,但中醫的特色在法律上仍未獲得較為明確之認可,相較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之頒行,象徵著大陸中醫醫療法律在體現自身規律上的突破。至於醫療刑事責任方面,臺灣之規定與日、韓、德、法等國相近,即醫療刑事責任不以重大過失為限,目前僅大陸明文規定以重大過失為限。臺灣中、西醫界強調醫療刑事責任應「合理化」,希望修法成以「故意或重大過失為限」。臺灣與大陸同屬華人區域,未來是否如大陸地區修訂為「以重大過失為限」需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