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郵件地址登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電子郵件地址登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穆維新寫的 資料路由與交換技術 和洪家軍 等的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原理與實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更新Disney+ 的電子郵件地址和密碼也說明:註冊Disney+ 時使用的電子郵件地址和密碼,為您日後登入的認證資料。若您忘記電子郵件地址或密碼,或有其他原因而需要變更這些認證資料,請從下方選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清華大學 和清華大學所出版 。

淡江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碩士班 葉豐輝所指導 楊皓清的 盲多重障礙者主動式與互動式溝通器軟硬體系統之整合設計與製作 (2008),提出電子郵件地址登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主動式、互動式、溝通器、盲多重障礙者。

最後網站登入2K帳號則補充:登入 2K帳號. 電子郵件地址. 密碼. 選擇一個遊戲網路或社交帳號. 忘記密碼? 沒有帳號? 點擊這裡創建帳號。 該帳號沒有與您的NBA 2K帳號綁定。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子郵件地址登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資料路由與交換技術

為了解決電子郵件地址登入的問題,作者穆維新 這樣論述:

本書圍繞資料通信,對路由和交換技術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全書共分為12章,包含OSI七層參考模型和IP/TCP協定棧、資料網通信和互聯網技術,MAC幀交換和IP分組路由、局域網設計和VLAN配置、各種資料連結層協定原理及配置、各種路由式通訊協定的原理及配置、子網劃分和網路位址轉譯、網路作業系統及伺服器設置等。本書理論聯繫實際,可以使讀者學以致用。 本書內容豐富,技術新穎,論述清晰,配置實例眾多,主要面向網路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資訊、電腦網路、電子商務等專業的高年級教材或學習參考用書。 第1章 Internet基礎 1.1Internet通信技術釋義 1.2OS

I參考模型 1.2.1OSI RM功能 1.2.2OSI RM通信 1.3資料通信系統及指標 1.3.1資料通信系統 1.3.2系統性能指標 1.4資料交換技術 1.5資料傳輸網技術 1.5.1SDH 1.5.2WDM 1.5.3PTN 1.5.4承載IP傳輸網演進技術 1.6網路介面與介質 1.6.1廣域網路介面與介質 1.6.2乙太網介面與介質 習題 第2章 TCP/IP協議棧 2.1TCP/IP協議棧概述 2.2網路介面層 2.2.1實體層 2.2.2資料連結層 2.3網路層 2.3.1網路層路由及其功能 2.3.2IP 2.3.3ICMP和IGMP 2.3.4ARP和RARP 2.4

傳輸層 2.4.1傳輸層協定功能與埠 2.4.2TCP 2.4.3UDP和SCTP 2.5應用層 習題 第3章 Internet 3.1Internet設備 3.1.1網路設備概念模型 3.1.2網路設備 3.2IP地址 3.2.1子網劃分 3.2.2變長子網路遮罩 3.2.3無類域間路由 3.3Internet應用協定 3.3.1DNS(功能變數名稱伺服器) 3.3.2FTP(檔案傳輸通訊協定) 3.3.3Telnet(遠端登入協議) 3.3.4SMTP(簡單郵件傳送協議) 3.3.5WWW(萬維網) 3.3.6DHCP(動態主機設定通訊協定) 3.3.7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定) 3.

4Internet接入技術 資料路由與交換技術 目錄 3.4.1CHINANET與接入技術概述 3.4.2基於協議的接入 3.4.3以專線方式和電話撥號接入 3.4.4ADSL寬頻接入 3.4.5混合網路和無源光網路 3.4.6綜合業務接入網 習題 第4章 資料通信網 4.1數位資料網 4.1.1DDN組成 4.1.2DDN使用者接入方式及其應用 4.2公共交換分組資料網 4.2.1X.25交換 4.2.2用戶接入分組網 4.3框架轉送 4.3.1FR交換 4.3.2FR網路 4.4非同步傳輸模式(ATM) 4.4.1ATM交換 4.4.2ATM網路 習題 第5章 路由器 5.1路由器技術

5.1.1路由器基本概念 5.1.2路由器構成 5.1.3路由器工作原理 5.2路由器配置 5.2.1路由器啟用 5.2.2路由器配置模式 5.2.3路由器基本配置 5.2.4靜態路由的配置 5.3路由器配置實例 5.3.1多路由器組網及配置 5.3.2測試路由器配置 習題 第6章 交換機 6.1乙太網交換機 6.1.1交換技術 6.1.2資料幀轉發與網段劃分 6.1.3交換機互連 6.2多層交換機 6.2.1交換技術 6.2.2交換原理 6.3交換機配置 6.3.1常用配置命令 6.3.2配置實例 習題 第7章 資料連結層協議 7.1高階資料連結控制規程 7.1.1HDLC技術 7.1

.2HDLC配置 7.2點到點協議 7.2.1PPP技術 7.2.2PPP配置 7.3乙太網 7.3.1乙太網技術 7.3.2乙太網介面 7.3.3乙太網介面配置 習題 第8章 資料網路配置 8.1存取控制清單 8.1.1ACL概述 8.1.2ACL配置 8.2網路位址轉譯 8.2.1NAT簡述 8.2.2NAT配置命令 8.2.3NAT配置實例 8.3封包交換(X.25)配置 8.3.1X.25基本配置 8.3.2X.25典型配置舉例 8.4框架轉送配置 8.4.1FR配置命令 8.4.2FR典型配置實例 習題 第9章 自治區域內部協議 9.1路由資訊通訊協定 9.1.1RIP報文結構

9.1.2RIP工作原理 9.1.3RIP工作流程 9.1.4RIP基本配置 9.1.5RIP配置實例 9.2開放最短路由優先協定 9.2.1OSPF報文交換 9.2.2OSPF路由 9.2.3單區域OSPF配置實例 9.2.4多區域OSPF配置實例 9.2.5OSPF其他配置 9.3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協定 9.3.1ISIS工作原理 9.3.2ISIS配置 習題 第10章 自治區域外部閘道協定 10.1BGP工作原理 10.1.1BGP路由 10.1.2BGP報文和狀態機 10.2BGP配置 10.2.1BGP基本配置 10.2.2BGP配置實例 習題 第11章 NOS與伺服器設置 11

.1網路作業系統 11.1.1作業系統簡介 11.1.2Windows作業系統 11.1.3其他作業系統 11.2網路作業系統與TCP/IP 11.2.1應用程式介面軟體API 11.2.2Socket基本函數 11.2.3C/S構架下的Socket通信 11.3Windows Server 2016安裝 11.3.1在VirtualBox中配置虛擬機器 11.3.2Windows Server 2016的安裝 11.4Windows伺服器配置 11.4.1伺服器角色選擇 11.4.2Web伺服器配置 11.4.3DNS伺服器配置 11.4.4DHCP伺服器配置 11.4.5FTP伺服器配置

習題 第12章 VLAN與局域網 12.1VLAN協議及其技術 12.1.1VLAN協議 12.1.2VLAN鏈路 12.1.3VLAN劃分 12.1.4VLAN路由 12.2VLAN配置 12.2.1VLAN基本配置 12.2.2VLAN路由配置 12.3VLAN互連 12.3.1RIP實現VLAN互連 12.3.2OSPF實現VLAN互連 12.4局域網設計與配置 12.4.1局域網模型 12.4.2局域網設計 12.4.3局域網配置 習題

盲多重障礙者主動式與互動式溝通器軟硬體系統之整合設計與製作

為了解決電子郵件地址登入的問題,作者楊皓清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設計與製作盲多重障礙者主動式與互動式溝通器之軟硬體系統,以解決盲多重障礙者與外界溝通和操作電腦的問題。研究中首先進行非接觸式主動有聲溝通器之機構設計,結合CCD追蹤模組,完成自動定位功能,使接收面板可自動追蹤盲多重障礙者頭上之發射器,增加非接觸式主動有聲溝通器之準確性與方便性。其次使用接觸式微動開關,配合八方向搖桿機構與下巴控制溝通器之人機介面設計,完成接觸式主動有聲溝通器,提升主動式溝通器輸入的精準度。最後設計頭部擺動操控電腦之功能表,結合盲用視窗系統,完成電腦操控之軟硬體系統。此外本研究亦設計與製作互動式溝通器之軟硬體系統,方便任何不懂溝通表之一般人,依照患者頭部擺動八個不同方向

的動作,敲打所設計對應頭部擺動方向之八個按鍵,都能簡易利用一個鍵盤與盲多重障礙者溝通。本研究成果可使國內盲多重障礙者能透過主動式與互動式整合溝通系統,擁有自主性資訊,不僅可提供盲多重障礙者使用有聲溝通器與電腦操作輔具,並可降低E化環境對盲多重障礙者之衝擊,從而創造更有利於盲多重障礙者之優質化無障礙學習與生活空間。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原理與實踐

為了解決電子郵件地址登入的問題,作者洪家軍 等 這樣論述:

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依照電腦網路經典的5層模型,以實體層、資料連結層、網路層、運輸層和應用層自下而上逐層詳細介紹了電腦網路的基本原理和技術;簡要介紹了網路安全相關的基本理論;第二部分則以網路工程師的基本要求為目標設計了大量的綜合性實驗專案,所有實驗專案均在虛擬機器環境下實現,解決了真實實驗環境下很多無法解決的難題。各章後面還附有大量來自歷年網路工程師認證考試的真題,在附錄中給出了絕大部分習題的參考答案。 本書的特點是概念準確、論述嚴謹、內容新穎、圖文並茂、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闡述,同時各實驗專案均有詳細實驗指導過程,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利於學以致用。 本書可供電氣資訊類和

電腦類專業的高職、專科和本科生使用,對有志於參加網路工程師認證考試的讀者以及從事電腦網路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第一部分 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的基本原理 第1章計算機網路概述 1.1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 1.1.1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1.1.2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 1.1.3計算機網路在我國的發展 1.2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1.2.1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構件 1.2.2網路互連與網路雲 1.3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3.1按照網路的作用範圍分類 1.3.2按網路的使用者進行分類 1.4Internet的組成 1.4.1Internet的邊緣

1.4.2Internet的核心 1.5Internet的結構與管理 1.5.1Internet的結構 1.5.2Internet的管理機構及標準化組織 1.5.3Internet的標準化 1.6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1.6.1資料傳輸速率 1.6.2頻寬 1.6.3輸送量 1.6.4時延 1.6.5時延頻寬積 1.6.6誤碼率 1.6.7丟包率 1.7計算機網路架構 1.7.1協議 1.7.2分層 1.7.3分層的網路架構 1.7.4OSI/RM體系結構 1.7.5TCP/IP體系結構 1.7.65層網路架構 1.8物理傳輸媒體 1.8.1有導向傳輸

媒體 1.8.2非導向傳輸媒體 習題 第2章實體層 2.1實體層概述 2.2資料通信基礎知識 2.2.1通信系統模型 2.2.2數位通信及其性質 2.2.3編碼與解碼 2.2.4類比信號的數位化編碼 2.2.5調製與解調 2.2.6通信方式 2.3通道複用技術 2.3.1頻分複用 2.3.2時分複用 2.3.3波分複用 2.3.4碼分複用 2.4數位傳輸系統 2.4.1准同步數位系列 2.4.2SONET/SDH同步數位系列 2.5寬頻接入技術 2.5.1ADSL接入 2.5.2HFC接入 2.5.3光纖寬頻接入 2.5.4乙太網接入 2.5.

5無線接入 習題 第3章資料連結層 3.1資料連結層概述 3.1.1資料連結層提供的服務 3.1.2封裝成幀 3.1.3透明傳輸 3.1.4差錯檢測 3.1.5資料連結層中的通道 3.2點到點協議 3.2.1PPP框架格式 3.2.2PPP的工作狀態 3.3多路訪問協議 3.3.1CSMA/CD協議及策略 3.3.2CSMA/CD協議的實現 3.3.3基於CSMA/CD網路的特點 3.3.4CSMA/CD協定的性能分析 3.4局域網 3.4.1傳統的乙太網 3.4.2交換式乙太網 3.4.3虛擬區域網路 3.4.4快速乙太網 3.4.5吉比特乙太網

3.4.610吉比特乙太網 習題 第4章網路層 4.1網路層概述 4.1.1無連接服務的實現 4.1.2連線導向服務的實現 4.1.3虛電路和資料包的比較 4.2網際協議IPv4 4.2.1網際協議概述 4.2.2IP資料包的格式 4.2.3IP地址與MAC地址 4.2.4位址解析通訊協定 4.3分類的IP地址 4.3.1IP位址的結構與分類 4.3.2特殊用途的IP地址 4.3.3私有IP地址 4.4劃分子網 4.4.1為何要劃分子網 4.4.2如何劃分子網 4.4.3子網路遮罩 4.4.4定長子網劃分示例 4.5CIDR與構造超網 4.5.1C

IDR 4.5.2構成超網 4.5.3最長首碼匹配 4.5.4超網及變長子網劃分示例 4.6網際控制報文協議 4.6.1ICMP報文及其格式 4.6.2ICMP差錯報告 4.6.3ICMP查詢報文 4.7IP資料包轉發 4.7.1IP資料包轉發機制 4.7.2基本的IP資料包轉發演算法 4.7.3子網IP資料包轉發演算法 4.7.4統一的IP資料包轉發演算法 4.8路由選擇協議 4.8.1概述 4.8.2內部閘道通訊協定RIP 4.8.3內部閘道通訊協定OSPF 4.8.4外部閘道路由式通訊協定BGP 4.9IP多播與IGMP 4.9.1IP多播概述 4

.9.2多播IP地址 4.9.3乙太網多播位址 4.9.4IGMP 4.9.5多播路由式通訊協定 4.10IPv6 4.10.1IPv6概述 4.10.2IPv6的基本頭部 4.10.3IPv6擴展頭部 4.10.4IPv6地址 4.10.5IPv4向IPv6過渡技術 4.11虛擬私人網路 4.12網路位址轉譯 4.13多協定標記交換 習題 第5章運輸層 5.1運輸層概述 5.1.1運輸層的地位與作用 5.1.2運輸層的兩個主要協議 5.1.3運輸層埠與通訊端 5.2使用者資料包通訊協定 5.2.1UDP結構 5.2.2UDP的特點與應用 5.3傳輸

控制協議 5.3.1TCP服務 5.3.2TCP位元組編號與確認機制 5.3.3TCP報文格式 5.3.4TCP連接管理 5.4TCP可靠傳輸 5.4.1停止等待協議 5.4.2 Go Back N協議 5.4.3選擇重傳協議 5.4.4以位元組為單位的滑動視窗 5.4.5TCP超時重傳機制 5.5TCP流量控制 5.5.1可變滑動視窗流量控制 5.5.2零窗口與持續計時器 5.5.3TCP傳輸效率及Nagle演算法 5.6TCP擁塞控制 5.6.1網路擁塞產生的原因 5.6.2擁塞時的網路性能 5.6.3TCP擁塞控制策略 習題 第6章應用層 6.1

客戶/伺服器模型 6.2網域名稱系統 6.2.1Internet功能變數名稱結構 6.2.2功能變數名稱解析 6.3遠端登入協議 6.3.1TELNET概述 6.3.2TELNET工作過程 6.4檔案傳輸通訊協定 6.4.1FTP工作機制 6.4.2FTP連接通信 6.4.3FTP應用程式 6.5電子郵件 6.5.1電子郵件概述 6.5.2電子郵件的資訊格式 6.5.3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6.5.4郵件讀取協定 6.6萬維網 6.6.1概述 6.6.2統一資源定位符 6.6.3超文字傳輸協定 6.6.4WWW文檔 6.7動態主機設定通訊協定 6.7.1

概述 6.7.2DHCP工作原理 6.8網路搜索 6.8.1搜尋引擎的分類 6.8.2Google搜尋引擎應用簡介 6.9新興網路應用 6.9.1即時聊天 6.9.2博客與微博 6.9.3社交網站 6.9.4電子商務 習題 第7章網路安全 7.1網路安全的基本概念 7.1.1引發網路安全威脅的因素 7.1.2計算機網路面臨的安全威脅 7.1.3網路安全的目標 7.1.4基本安全技術 7.2資料加密技術 7.2.1資料加密模型 7.2.2對稱金鑰密碼體制 7.2.3公開金鑰密碼體制 7.3數位簽章 7.3.1數位簽章概述 7.3.2基於公開金鑰的數位

簽章 7.3.3基於仲裁的數位簽章 7.4認證技術 7.4.1消息認證技術 7.4.2實體認證技術 7.5數位憑證 7.5.1數位憑證概述 7.5.2數位憑證的結構 7.5.3證書申請與使用 7.5.4證書的驗證 7.5.5證書的廢除 7.6金鑰管理 7.6.1金鑰管理概述 7.6.2金鑰管理體制 7.7互聯網使用的安全協定 7.7.1資料連結層安全協議 7.7.2網路層安全協定 7.7.3運輸層安全協議 7.7.4應用層安全協定 7.8防火牆 7.8.1防火牆概述 7.8.2防火牆的分類 7.8.3防火牆的體系結構 7.9入侵偵測 7.9.1入

侵偵測概述 7.9.2IDS的分類 7.9.3IDS的系統結構 7.9.4IDS的部署位置 習題 第二部分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的實驗與實踐 第8章實驗基礎知識 8.1組建與設置局域網 8.2常用網路命令解析及應用 8.2.1ipconfig 8.2.2ping 8.2.3netstat 8.2.4tracert 8.2.5route 8.2.6arp 8.3VMWare Workstation虛擬機器軟體的安裝與配置 8.3.1VMWare Workstation簡介 8.3.2軟硬體需求 8.3.3新建虛擬機器並安裝作業系統 8.3.4安裝VMware To

ols 8.3.5VMware Workstation常用功能 8.4實驗網路拓撲圖 習題 第9章網路服務器的配置與管理 9.1安裝IIS組件 9.2配置和管理Web網站 9.2.1IIS Web網站概述 9.2.2設置“網站”選項卡 9.2.3設置“主目錄”選項卡 9.2.4設置“文檔”選項卡 9.2.5設置“目錄安全性”選項卡 9.2.6設置“性能”選項卡 9.2.7虛擬目錄 9.2.8遠端系統管理Web網站 9.3配置和管理FTP網站 9.3.1IIS FTP伺服器概述 9.3.2配置“FTP網站”選項卡 9.3.3配置“主目錄”選項卡 9.3.4配

置“目錄安全性”選項卡 9.3.5配置“安全帳戶”選項卡 9.3.6配置“消息”選項卡 9.3.7創建虛擬目錄 9.3.8訪問FTP網站 9.3.9文件上傳與下載 9.3.10管理FTP網站 習題 第10章網路嗅探與協定分析 10.1Wireshark軟體簡介 10.1.1捕獲網路資料包 10.1.2Wireshark主窗口 10.1.3Wireshark篩檢程式 10.2乙太網幀分析 10.3ARP分析 10.4IP分析 10.5ICMP分析 10.6TCP分析 10.7UDP分析 習題 第11章交換機的配置與管理 11.1實驗基礎知識 11.1.

1Packet Tracer簡介 11.1.2Packet Tracer設備與拓撲繪製 11.1.3Packet Tracer設備管理 11.2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11.3交換機的VLAN配置 11.4利用三層交換機實現VLAN間路由 11.5快速生成樹配置 習題 第12章路由器的配置管理 12.1實驗拓撲與策略 12.2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2.3靜態路由與預設路由的配置 12.4RIP的配置 12.5OSPF的配置 12.6NAT的配置 習題 第13章寬頻接入到Internet 13.1光纖寬頻接入Internet 13.2家用WLAN的構建與管理 習題

第14章計算機網路綜合實驗 14.1實驗網路結構設計 14.1.1新建虛擬機器與安裝作業系統 14.1.2安裝VMware Tools 14.1.3虛擬機器網路設置 14.2安裝與配置網路服務 14.2.1安裝網域控制站與DNS伺服器 14.2.2配置DNS伺服器 14.2.3安裝DHCP服務 14.2.4配置DHCP伺服器 14.3配置路由與遠端存取 14.3.1安裝遠端存取服務 14.3.2配置路由與VPN服務 14.3.3配置NAT位址集區和管道 14.3.4DHCP中繼代理程式 14.3.5測試網路連通性 14.3.6加入到域 14.4配置應用伺服器

14.4.1安裝IIS服務元件 14.4.2配置Web伺服器 14.4.3配置FTP伺服器 14.4.4配置Email伺服器 14.5綜合應用與測試 14.5.1設置VPN授權訪問帳號 14.5.2測試VPN連接 14.5.3驗證VPN通信的安全性 14.5.4內網訪問外網 14.5.5外網訪問DMZ區的服務 習題 附錄 附錄A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附錄B2016年下半年軟考網路工程師考試真題 B.12016年下半年軟考網路工程師真題(上午試卷) B.22016年下半年軟考網路工程師真題(下午試卷) B.32016年下半年軟考網路工程師考試真題參考答案 B.3

.1上午試卷參考答案 B.3.2下午試卷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