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會遊行自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集會遊行自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薛化元,楊秀菁,黃仁姿寫的 台灣言論自由的過去與現在:我國言論自由發展及制度變革 和陳意的 憲法概要(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允晨文化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系研究所 蕭文生所指導 許雁雯的 外籍勞工集會遊行自由之研究 (2021),提出集會遊行自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外籍勞工、集會遊行自由、負責人、驅逐出國、集會遊行法、入出國及移民法。

而第二篇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劉嘉發所指導 姜健淋的 警察處理集會遊行使用強制力之研究—以驅離為核心 (2020),提出因為有 集會遊行、強制力、強制驅離、高壓噴水車、圈圍、帶離的重點而找出了 集會遊行自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集會遊行自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言論自由的過去與現在:我國言論自由發展及制度變革

為了解決集會遊行自由的問題,作者薛化元,楊秀菁,黃仁姿 這樣論述:

  整體而言,本書除呈現台灣言論自由的發展歷程,也紀念在言論自由遭到箝制時代,投入爭取改革的前輩。有前人的努力,台灣經過了自由化、民主化的改革,在1992年以後已經沒有言論叛亂罪,加上後續的改革,言論自由的發展在世界各國名列前茅,在亞洲更是與日本並列為自由民主的先進國家。然而,外在的威脅卻始終不斷,透過威脅利誘,台灣部分公眾人物甚至失去「不表態」的自由。如何面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主的外在威脅,讓台灣的言論自由得以進一步深化發展,是目前台灣朝野與人民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希望這本書的出版對此能略盡棉薄之力。

集會遊行自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保障人民憲法權利,公園集會遊行應比照道路辦理

在全台制度上,為了保障人民集會遊行,公民在道路申請路權,都只會收取保證金,不會收取其他任何費用,但特別的是,只要場地變成公園,就要依時段收使用費,一天下來動輒上萬元,而不是保證金制度,顯得標準十分不一。

這種狀況除了對人民的集會遊行權有不當限制外,也讓人民申請場地時無所適從,更有違台北市向來引以為傲的民主、自由、人權、多元開放等價值。

而根據公園處資料,近兩年來公園場地使用費收入都在一千多萬元左右,其中屬於集會遊行的部分,只佔1%,所以「公園免收集會遊行使用費」對財源收入影響不大。

因此我要求市長針對公園集會遊行,可以比照道路標誌,免收使用費,市長則馬上回覆我「使用者付費」,乾脆道路也要收費。

但我提醒市長,這不是使用者付費的問題,因為我在詢問同樣北市府的道路主管機關新工處為何不收取集會遊行道路使用費時,新工處回覆我:憲法第十四條以及大法官解釋提到國家應該要保障人民的集會遊行自由,因此不收道路使用費,避免增加民眾負擔。

同理,在同樣的理論基礎,公園應該也要比照道路來保障民眾權利才是。最後市長也承諾會請相關局處研究這樣的方案。

很謝謝市府正視這樣的問題,台北市作為一個自由民主國家的首都,若有不合理的陳舊規定,台北市理應當站在領頭羊的角色,改變這些窠臼。希望這個問題,最後會有好的解答!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yingmenglin/

外籍勞工集會遊行自由之研究

為了解決集會遊行自由的問題,作者許雁雯 這樣論述:

集會遊行自由為國際公約以及各國皆明文保障的重要基本人權之一。在我國各族群友善共容特性下,每年皆會舉行各種大大小小有關促進外籍勞工權益的集會遊行活動,號召外籍勞工族群親自上街頭顯現藉由集會遊行表達對於公共議題之意見,足以形成一股影響國家公權力的力量。我國傳統見解有以德國三分法理論作為區分標準,依照個別基本權利性質決定外國人得以主張的範圍,將集會遊行自由劃分為國民權,在此劃分下,使得外籍勞工集會遊行自由大幅受到限制。故此本文將梳理我國基本權利與主體間之關係,肯認外籍勞工得主張集會遊行自由實屬當然,此基本人權屬於人人皆得享有之重要基本權利。本文將檢視我國現行法對於外籍勞工集會遊行自由限制者,透過立

法目的以及理由探究根本原因,集會遊行法第7條設有負責人需具備中華民國國籍之限制,使得外籍勞工無法主動發起集會遊行活動,形成為主張自身權利卻僅能假借他手之不合理現象,以及入出國及移民法第29條實際運作下將外籍勞工參與集會遊行一事限縮在合法居留者參加合法集會活動,此外在違反第29條規範者之法律效果為第36條第2項第4款主管機關得予以強制出國,造成嚴重侵害外籍勞工基本權利。如此適用上是否皆造成過度限縮外籍勞工集會遊行自由不無疑問。最後本文參照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條將集會權利保障含括到權利主體為外國人,並以首都坐落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為例探討其集會遊行相關法規範以及案例,希冀藉由參照美國法制度,能成為

我國借鏡,藉以放寬對外籍勞工在集會遊行自由限制之制度研究。

憲法概要(2版)

為了解決集會遊行自由的問題,作者陳意 這樣論述:

  1.完整蒐集歷屆憲法選擇題型考古題,按照章節,插入適當的課文註腳中。   2.在課文中,針對每一題目作精心的解答。   3.讓同學一邊閱讀課文,掌握章節架構體系,同時一邊可掌握考題重點及解答關鍵。      憲法為國家考試必考共同科目,本書針對選擇題題型而特別設計,與坊間的書籍編排方式不同。將憲法的所有理論,簡明扼要的以重點說明,可立即記憶,並且加入歷屆考題作為練習,是一本兼具考前衝刺及入門知識的書籍。  

警察處理集會遊行使用強制力之研究—以驅離為核心

為了解決集會遊行自由的問題,作者姜健淋 這樣論述:

  本文就我國警察處理集會遊行使用強制力之研究,係以驅離為中心,聚焦於三個核心部分之探討:即警察處理集會遊行之權限種類與應用、警察執行強制驅離之相關問題分析,以及實務案例之研究。主要分為以下五章,主要內容說明如次: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以及研究方法等,並對相關名詞解釋作一操作性定義。第二章為警察處理集會遊行使用強制力之法制分析,探討以下議題:我國集會遊行法之目的、沿革以及未來修法方向;警察處理集會遊行的過程中,將對基本人權造成何種限制與侵害;以集會遊行法及相關法律為基礎,介紹集會遊行法賦予警察處理集會遊行之權限與相關爭議;警察權限於集會遊行程序之應用,做系統性

歸納整理等。第三章為警察執行強制驅離之相關問題分析。本文分成以下四個部分:實務中警察執行強制驅離之常見手段;各驅離手段之執行強度與使用時機;集會遊行之各種態樣與警察使用強制力之關聯性;執行強制驅離之相關救濟程序等。第四章為分析我國近年來較具爭議性之實務案例,包括2014年佔領忠孝西路事件之強制驅離、2016年反同團體衝撞立法院時,警察使用束帶將抗爭民眾管束之爭議,以及2017年反勞基法修惡遊行時,警察為達強制驅離目的,將抗爭民眾載往郊區丟包等爭議,先簡介上述案例與事件發展,再以法律觀點切入個案研究,最後統整學者、警察機關和法院實務判決見解,評析疑義之處。第五章為本文結論,就前述章節予以歸納統整

與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