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 石 地質公園 目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金瓜 石 地質公園 目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Tony黃育智寫的 大台北步道 100 影音增強版:PLUS 達人全程帶隊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蘇淑娟所指導 劉靜怡的 以協作治理觀點檢視地方創生:水金九地區地質環境資源之例 (2021),提出金瓜 石 地質公園 目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協作治理、地方創生、水金九地區、權益關係人、地質公園。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觀光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簡博秀所指導 羅國瑛的 從淡蘭古道出發-讓文化觀光走入國際世界 (2021),提出因為有 古道、文化觀光、世界遺產、淡蘭古道、楊廷理、長距離步道旅行的重點而找出了 金瓜 石 地質公園 目錄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金瓜 石 地質公園 目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台北步道 100 影音增強版:PLUS 達人全程帶隊

為了解決金瓜 石 地質公園 目錄的問題,作者Tony黃育智 這樣論述:

  走步道、走入大自然,   後疫情時代,低碳旅遊新選擇!   本書涵蓋北北基共 100 條步道,親山近海、城市景觀一次攬盡;健行、踏青、拍美照一次搞定;從羽量級銀髮親子遊步道,到重量級燃脂行步道皆有;短程 30 分鐘走完,長程的 4、5 小時結束,100 條北北基步道任你選,現在就來一趟療癒的步道小旅行!   全書以《大台北自然步道 100》及《大台北自然步道 100(2)》為基礎,精選出 80 條最受讀者歡迎的步道,除針對步道設施的增建或修改做內容更新外,並新増 20 條步道介紹,全新改版加內容新增,是《大台北自然步道 100》(1)+(2)的升級版。 本書4大重點   1.步

道新手入門手冊   全書所選的100條步道,大多數為平易近人的自然步道,特別適合初入門者或有點年紀的人,也適合做為親子郊遊的參考指南。步道有長有短,羽量級銀髮親子遊,到重量級燃脂行皆有,很適合想接觸步道的新手。   2.達人帶路全程影音   旅遊書首創步道影音QRCode,由作者 Tony 自導自拍,將步道的路線與沿途景致以影片呈現在讀者面前,化解讀者對步道難易度的不確定感,除了以往的按圖索驥之外,更可以配合 Tony 的影音內容,等於是專業步道達人帶路,陪著讀者走完每一條步道。   3.主題式步道設計   以「大台北」為主軸,在「北北基」三區規劃出各數十條的步道,除了以地域區分之外,在目

錄頁的部分,還特別設計了「主題步道」,像水岸路線、賞花步道、森林浴路線等,及標示出「捷運可抵」、「親子適合」的步道,方便讀者規劃安排行程。   4.詳列實用旅遊資訊   本書介紹的每一條步道,包括很實用的資訊:例如步道地圖、路程時間、交通資訊、附近景點及旅行建議。每條步道入口都標註衛星定位導航(GPS)符號,讀者可以用手機地圖導航,只要輸入關鍵字,即可輕鬆導航至步道入口;地圖也標示步道沿途公廁位置的實用資訊。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紙上嚮導,陪伴您悠遊大台北地區的自然步道。 名人推薦   ●臺北市政府副市長蔡炳坤特別推薦

以協作治理觀點檢視地方創生:水金九地區地質環境資源之例

為了解決金瓜 石 地質公園 目錄的問題,作者劉靜怡 這樣論述:

水湳洞、金瓜石、九份地區,合稱水金九地區,有豐富的地質環境資源,造就許多特殊的地景,使其在歷史中曾是繁華的礦業小鎮。從清領時期發現金礦一直到日治時期積極發展礦產事業,人文活動活絡;在人與地的互動中,形成今日特殊的地方發展現象。隨著經濟發展,礦業開採因不符成本而結束,在水金九地區的權益關係人努力下,重整礦業歷史以積極設立水金九地質公園。 本文旨在探究水金九地區與社群如何以地質環境資源作為永續發展的媒 介,以「協作治理」觀點置入與探討人與地的互動關係與過程;研究所採「協 作治理」概念,沿用 Ansell & Gash (2007) 的協作治理,論述協作對於地方型塑 的重要性。再者,本文以地

方創生架構,闡述水金九地方發展如何展現價值, 讓資源生生不息。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目的有三項:(1) 彙 整探究水金九環境發展之背景;(2) 以協作治理理論分析水金九社區營造之脈 絡與特徵;(3) 在水金九環境資源背景下,研擬提出協作治理觀點的水金九地 質環境資源創生策略。 研究結果顯示,第一、建立在豐富地質資源基礎之下,水金九在地人始運用在地礦業歷史與環境資源發展地方經濟,在人地交互作用過程中建構地方價值及特殊性;第二、水金九區域社區自治力及凝聚力堅固,已然逐步落實新治理概念;第三、水金九地質公園的設立是地方善用自身環境資源,以振興地方發展,是協作的重要媒介;第四、水金九

地質公園的協作面臨課責問題,當設立地質公園是由權益關係人一起參與規劃、決策時,非由公部門單方決定,則共同課責成了協作的重要部分,在地的協商對話即為課責的關鍵。

從淡蘭古道出發-讓文化觀光走入國際世界

為了解決金瓜 石 地質公園 目錄的問題,作者羅國瑛 這樣論述:

雪山隧道,拉近臺北盆地與蘭陽平原之間的空間與時間距離。常言道,路是人走出來的,回顧過往沒有公路的年代,原住民與來自閩粵兩省漢移民往來臺北盆地與蘭陽平原之間,乃是以雙腳在雪山山脈北段山林裡走出一條條的山徑形成淡蘭古道。「文化」乃是人類在生活過程中,經過日積月累所創造出來的事物、經驗與傳承。文化觀光,為九十年代以降國際旅遊市場的趨勢。觀光旅遊事業的永續發展,如何引發旅客的「重遊意願」為關鍵要素。走馬看花的旅遊方式與旅遊行程,內容貧乏的觀光資源與觀光景點,缺乏「旅遊吸引力」,甚至因為「旅游形象」不佳,導致旅客的「旅遊滿意度」得不到高度評價。文化觀光,可以提供具有深度的旅遊方式與旅遊行程。為了保護世

界各地珍貴的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免於遭受天然災害影響或是人為的破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將世界各國及各地區擁有傑出普世價值的文化或自然資產,登錄於世界遺產名單,藉由國際間的合作達到保護世界遺產的目的。做為文化資產以及觀光資源,古道是前人留給後人的文化遺產。淡蘭古道,曾經有凱達格蘭族與噶瑪蘭族的足跡。清嘉慶17年(1812),蛤仔難納入大清帝國版圖,設置噶瑪蘭廳隸屬臺灣府,楊廷理,做為關鍵人物之一,三度進出臺灣,多次出任臺灣知府(含署理),五次入蘭,擘劃開蘭事宜,以重要推手相稱當屬實至名歸。淡蘭古道蘊含豐富的歷史性、文化性以及自然生態的多樣性,結合國際間「長距離步道旅行」的風潮,藉由推廣淡蘭古道

引發旅客個人的「旅遊動機」以及觸動旅客個人的「旅遊意向」,帶動我國臺灣地區不同類型文化觀光資源建構的「旅游形象」和「旅遊吸引力」,成為國際旅遊市場境外遊客來臺旅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