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字445雙軌理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另外網站警察與秩序法研究(三):任務與作用法制發展之新趨勢也說明:司法院大法官從言論自由雙軌理論出發,於釋字第445號中認為:「集會遊行法第8條第1項規定室外集會、遊行,除同條項但書所定各款情形下,應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李建良所指導 謝幸霖的 數位時代下假訊息對民主的影響及其管制 (2021),提出釋字445雙軌理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假訊息、總和式民主、審議式民主、管制措施、基本權。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宮文祥所指導 詹顏吉的 我國司法實務對不實訊息管制之審查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不實訊息、虛假陳述、假新聞、資訊失序、言論自由、合理查證、真實惡意、司法審查的重點而找出了 釋字445雙軌理論的解答。

最後網站把街頭還給基層異議者!—重省集會自由與集會遊行法則補充:集會遊行的呈現方式,是一個政治問題,原則上應該由政治來解決—我們的政府官員、代議士,乃至資本家往往也很粗野,我們會立法限制嗎?會有警察舉牌遏止嗎? ... 釋字445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釋字445雙軌理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數位時代下假訊息對民主的影響及其管制

為了解決釋字445雙軌理論的問題,作者謝幸霖 這樣論述:

數位時代的來臨,網際網路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上智慧型手機與穿戴式裝置更加方便,使得人們在獲取資訊更加便利,而因為數位時代使得人們發表意見的成本大幅降低,因此資訊流通的速度也比以往更迅速,資訊量也比以往更加龐大。儘管假訊息並非現代才出現,但在數位時代下,隨著社群平臺與即時通訊軟體的使用者遽增,假訊息的傳播比以往更容易,也比以往更快、更方便;加上假訊息的內容經常相當聳動且吸睛,人們更容易被假訊息所吸引,且因為假訊息內容夾雜著各種真假難辨的資訊,使得人們在辨別訊息真偽時增加更多成本。一旦面對的訊息量暴增,人們的注意力已無暇處理所有的訊息,就會開始「挑選」訊息,造成了人們面對資訊的選擇

偏好。假訊息的大量傳播,衝擊世界各國選舉的情形時有所聞,最知名的莫過於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選舉期間充斥著各方候選人的爆料內容,而事後專家研究發現當時社群軟體及即時通訊軟體充斥著許多假訊息,造成選民對於其選舉決定的混淆,而對整體大選投下了更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國的2018年九合一大選及2020年總統大選等歷年選舉,在社群軟體中也傳播著各種真假訊息,引起了大量的注意,並開始出現期待改善的聲音。假訊息影響的層面相當廣泛,本文著重於假訊息對民主的影響面向討論,包括假訊息如何影響民主、管制措施為何等議題,以蒐集國內外相關討論,並針對管制措施所涉憲法基本權保障及民主等內容提出討論,期能提供後續政策制訂的

參據。

我國司法實務對不實訊息管制之審查研究

為了解決釋字445雙軌理論的問題,作者詹顏吉 這樣論述:

  本研究在探討:司法實務對於傳述不實訊息之案件,應採如何之裁罰標準。目前國內外有關不實訊息之管制,均面臨與人民言論自由權利衝突的問題。但在網路使用的普及、訊息傳播途徑改變之發展下,不實訊息在人類生活圈流通的現象,已形成一個資訊失序(information disorder)的狀態。為促成良性社會發展,應在兼顧避免造成人民之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的考量下,保障人民言論自由、建立良好的資訊秩序。而此秩序之建立,不可不重視司法機關判斷標準的一致性。  本研究首先盤點我國管制不實訊息之法規,並透過其立法目的以瞭解所保護之人民權益價值,進而將相關法規作出保護「人格權」、「民主程序

」、「特殊公共秩序」、「一般公共秩序」之4大分類。再藉由蒐集本土具代表性之實務判決,以此4大類型進行分析。  分析結果發現,我國司法實務對不實訊息管制之審查,在上述4大類別中,分別有嚴格或中度之不同審查標準,甚至在「事實陳述與意見表達之認定」及「查證行為是否合理之認定」上,不同法院有判斷標準不一致之現象。  最後,本研究提出司法實務在類此案件之判斷標準的相關建議,並期望在檢察或警察機關這一端就能減少起訴或移送,以減少寒蟬效應的發生,而使人民在言論自由的界限上有更明確之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