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古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逐鹿古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俊毓寫的 毓馨文集 和司馬遼太郎的 項羽對劉邦:楚漢雙雄爭霸史(上)(四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逐鹿古道-後尖山- Hikingbook 陪你一起安全登山也說明:原本預計走到後尖山原路折返,因時間尚早索性直接走到日月潭,把全段逐鹿古道走完。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巨流圖書公司 和遠流所出版 。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曽鈺涓所指導 陳冬澤的 MMORPG 遊戲中建構的社交互動儀式研究—以劍俠情緣網絡版叁為例 (2019),提出逐鹿古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互動儀式、社會表演、網路遊戲、社交、MMORPG。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 劉惠萍所指導 劉育玲的 台灣原住民族矮人傳說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矮人傳說、傳說圈、矮靈祭、台灣原住民族文學、民間文學、口傳文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逐鹿古道的解答。

最後網站雨社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則補充:而著名的逐鹿古道就從山腳雨社山聚落起跨越雨社山脈而過,再前行至日月潭地區。 登山步道[編輯].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逐鹿古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毓馨文集

為了解決逐鹿古道的問題,作者楊俊毓 這樣論述:

  楊俊毓,現任高雄醫學大學校長,繼《俊逸文集》後,持續以最擅長的藉古論今,信手拈來對各時事的觀察見解,投書報章論壇,廣獲回響,本書即收入其於2018至2021年期間發表之54篇短評。   《毓馨文集》與《俊逸文集》並列,可見作者名「俊毓」。「毓」字義似「育」,有生育、養育及培育之意;「馨」,意味香氣可傳播極遠,也有「馨香遠播」的意思。「毓馨」是期許所有在杏壇奉獻者的芬芳事跡能流傳久遠,更期待本文集的書香可以長遠留傳。   作者巧妙運用古文今讀概念,以文人之眼詮釋對國家事務的認知與社會事件的觀察,同時藉其博學廣聞、深入淺出的分享,我們得以重新認識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借喻」

之典故。每篇背後,都承載其對時局的期許,讀來如涓涓暖流,細緻卻直擊人心。   [封面故事:花之馨]   這張粉彩瓶花圖本是畫我家桌上的瓶花,這種白花是我比較喜歡的花,因為看上去好像可以感受到花的馨香。俊毓的書名定為《毓馨文集》,因此我便選了這張我喜歡的粉彩圖作為他第二本書的封面圖,但願可以近悅遠來、文章馨香遠播。   [封底故事:雲深不知處]   因為自己可以畫畫的時間非常地壓縮,在有限的時間內要畫不同的題材,我想唯有跟隨我們的心,譲它帶著我們去翺翔,才可以畫出無盡的可能。這張圖是我利用畫剩的油彩,以快速而寫意的手筆完成,沒想到畫完後自己還蠻喜歡這份仙境的飄逸感。本是廢物利用的無心之作,卻

意外成為本書封底圖。──邱慧芬於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科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副總統 陳建仁     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董事長 陳建志    專文推薦

MMORPG 遊戲中建構的社交互動儀式研究—以劍俠情緣網絡版叁為例

為了解決逐鹿古道的問題,作者陳冬澤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娛樂方式越來越豐富,遊戲產業蓬勃發展,從掌機遊戲、電腦遊戲、網路遊戲到手機遊戲,人們的選擇越來越多。遊戲帶給人們虛擬世界的參與情境,社群互動與社交行為等新的經驗,其中,遊戲中社交成為越來越多的人每日登入遊戲的動機,在與玩家一起互動的過程中建構情感連結。本研究以MMORPG遊戲《劍俠情緣網絡版叁》為研究對象,透過深度訪談討論遊戲中的社交互動儀式。探究五個問題意識:1.遊戲中存在的儀式是什麼?這樣的儀式會產生情感能量嗎?2.玩家對遊戲中社交行為的看法為何?他們的社交是基於什麼動機?3.玩家在遊戲中與在現實中是不同的情境,會導致不同的社交行為嗎?4.遊戲內的社交能轉化為現實社

交嗎? 5.社交是否影響玩家持續玩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素?了解玩家在遊戲中的儀式參與、互動社交,所延伸的虛擬與現實世界中的交往關係與情感連結。研究結果發現,《劍俠情緣網絡版叁》的各類型的遊戲參與過程中,提供各種儀式與情境,遊戲社交氛圍良好,此使得玩家之間關係密切,玩家在遊戲中投入很多情感且遊戲中的社交可以轉化為現實好友,此使得玩家黏著度高,社交是玩家持續參與遊戲的主要因素。

項羽對劉邦:楚漢雙雄爭霸史(上)(四版)

為了解決逐鹿古道的問題,作者司馬遼太郎 這樣論述:

《龍馬行》《宛如飛翔》《燃燒吧!劍》作者司馬遼太郎 唯一以中國歷史為主題的小說  顛覆大眾對項羽與劉邦的評價     在中國歷史上最偉大也最具啟發性的競爭對手,莫過於項羽與劉邦──一個是勇猛威武之獅、一個是智謀多端之狐,他們以截然不同的創業風格逐鹿天下,塑造出最具影響力的爭霸大業!司馬遼太郎以縱橫過人的史識與文才寫成《項羽對劉邦:楚漢雙雄爭霸史》,風靡無數東瀛讀者,終被譽為同類書中的絕佳定本,至今暢銷不墜。        除歷史小說的趣味之外,本書幾乎可以當做現代人的「生涯經營教科書」,如蕭何從小吏到宰相的「夥計學」,劉、項的「領導統御學」,韓信、章邯、彭越的「跳槽學」,范增、張良的策略規劃…

…等──這是為「敢做大夢的人」而為的實用歷史小說!   本書特色     日本最受歡迎的大眾文學巨匠--司馬遼太郎,唯一一部中國歷史小說!   霸氣推薦     陳芳明(政治大學台文所講座教授)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   專文推薦     秦濤(中國法律史學者) 作者簡介   司馬遼太郎(1923-1996)     一九二三年生於大阪,大阪外語學院蒙古語系畢業,本名福田定一,筆名乃「遠不及司馬遷之太郎」之意。     一九六○年以忍者小說《梟之城》獲直木賞,六六年以《龍馬行》、《盜國物語》贏得菊池寬賞,之後幾乎年年受各大獎肯定,並獲頒文化勳章。六一年辭去記者工作,成為

專職作家,慣以冷靜、理性的史觀處理故事,鳥瞰式的寫作手法營造出恢宏氣勢。一九九六年病逝後,其徹底考證與百科全書式的敘述方法仍風靡無數讀者,堪稱日本最受歡迎的大眾文學巨匠。著作已編纂為【司馬遼太郎全集】(全68卷)。     中譯作品有《龍馬行》《新選組血風錄》《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宛如飛翔》《豐臣一族》《太閣記:天下人豐臣秀吉》《關原之戰》《鎌倉戰神源義經》《宮本武藏》《項羽對劉邦:楚漢雙雄爭霸史》(遠流)等。   推薦者簡介   秦濤     江蘇常州人,中國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史學博士,中央電視台《法律講堂》(文史版)主講專家。已出版作品有《權謀至尊司馬懿》《

聊公案》《歷史上的不倒翁》《黑白曹操》《道濟天下諸葛亮》《三國之英雄亂世》等。   譯者簡介   鍾憲     鍾憲台灣人。以日語為母語,並涉獵英、法等外國語言。現為專業翻譯、日文顧問。 推薦序:千古誰識漢劉邦?◎秦濤 導讀:猛獅智狐爭霸戰 ◎陳文德   壹、風變雲幻之卷 1 始皇帝死亡之旅 德邁三皇,高功五帝/用黎民血汗點綴大秦霸權/生殺予奪的恐怖統治/大丈夫當為一世雄/最後的夢想:長生不老/趙高:始皇的影子/最後的巡幸/中國第一個皇帝之死/挑起胡亥對權勢的慾望/命中李斯要害的說服術/斬草除根的大陰謀/一旦作惡便踩不住煞車   2 叛風吹過江南岸 斷髮紋身的異民族/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項燕

將軍的後代/「教我敵過一萬人的法術」/一言九鼎的遊俠老大/人望遠比家世重要/不凡的用人之道/橫豎是死,不如抗秦/燎原烽火燒過長江/將下半輩子孤注一擲   3 英雄無賴有真姿 有姓無名的草莽英雄/龍子?私生子?/全身七十二顆痣的赤龍之子/難以名狀的個人魅力/沛縣的地下老大/開創漢業的兩個人/患難見真情/必須擁有信陵君的肚量/魏無忌:戰國四公子之首/禮賢守門吏,成就萬世名/以死相報的賢士風範/要做信陵君第二/慧眼獨具的呂公/憑空得來美嬌娘   4 磨刀霍霍問秦廷 古道熱腸真蕭何/死心塌地夏侯嬰/無業遊民幹亭長/蕭何:為官鄉里不入朝/榮貴至極的好相貌/劉邦像空虛能容之器/劉亭長率勞役上咸陽/「要逃就

由他們逃吧!」/亡命的死囚/赤帝之子斬白蛇/祕密結幫,擁劉起義/瑞氣隨行,天子氣象/殺縣令,叛秦廷   5 挑戰暴秦第一人 關中盆地,金城千里/隻手遮天的假皇帝/陳勝:反秦第一人/巢湖畔的「楚一遺民」/陳勝成敗的關鍵/「陳勝啊!你的路到此為止」/胡亥的老師與恩人/恐慌氣氛籠罩咸陽城/章邯:秦廷的最後希望/能餵飽肚皮的就是英雄/不取滎陽就要不戰自敗/陳勝軍的第一場敗仗/默許刺殺吳廣的陰謀/抗秦英雄死在車伕手中   6 乘風破浪渡長江 洪水叛亂,形影相隨/陳嬰的亂世處世術/召平以拯救父老為己任/項梁:盤踞江南,虎視江北/自視為項氏祖譜上的外人/假特史,真授官/臥虎藏龍的項氏陣營/召平項羽,針鋒相對

/「再也看不到江南岸了!」   貳、中原逐鹿之卷 7 古來征戰幾人回 來到逐鹿的大舞台/奉戴陳王誅叛逆/英布一出手,秦嘉人頭落/活埋降兵省軍糧/牧羊人搖身一變楚君王/宋義:流亡貴族的首腦/貴族百官,兩大麻煩/兩害相權的上上策/劉邦老友窩裡反/投靠項梁借兵馬/常勝將軍誇傲輕敵/宋義一席話,項梁一條命/不明不白死於亂軍   8 血染宋義溼錦被 誓報殺叔血海深仇/「章邯不愧是名將」/君子報仇三年不晚/常敗將軍襯托常勝將軍/權力腐化了宋義/吞下高陵君的誘餌/威儀浩蕩的造勢策略/宋義之心路人皆知/先入關中便封王/蠅蟲盤繞的卿子冠軍/這個令人齒冷的偽君子」/狗奴才,納命來   9 滅秦決戰鉅鹿城 范增眼中

的一塊璞玉/人心世事兩難料/章邯:叱咤風雲的超級戰將/鉅鹿:擊潰暴秦的誘餌/秦的最後一場大戰/貪生怕死的刎頸之交/私斬宋義,大快軍心/破釜沉舟過河卒/快劍斬蘇角,隻手擒王離/半日功夫定了九分天下   10一將倒戈萬骨枯 從九卿之末到剿亂大將/真正的敵人在朝廷/趙高的一石二鳥之計/司馬欣撿回一條命/「陳餘這種人,狗掀門簾子」/忠君報國?為虎作倀?/英雄惜英雄/二十萬秦降兵的墳場   11 超級智囊張子房  寬宏大量勝過英雄氣概/劉邦連士都稱不上/韓非:法家的集大成者/刺殺秦王,不擇手段/博浪沙雷霆一擊/黃石老人賜《太公兵法》/投靠無門的超級智囊/興復韓國的夙願/楚懷王的如意算盤/劉邦:到處覓食的

老鼠/狂生酈食其/「我應該前去輔佐沛公」   12 一馬當先入關中 張良的南進戰略/「撿果子戰略」奏效/自作聰明的西進計劃/不戰而屈人之兵/弒殺二世,出賣秦朝/恐怖加懷柔的攻心戰/誰殺了趙高?/要不要殺子嬰?/每一步都是為圓帝王夢/大秦皇宮走一回    13 死神邀約宴鴻門 「關中王」好夢方酣/封鎖關中,自立為王?/項羽眼中的秋日蚊蟲/烹殺劉邦找藉口/「是報答救命之恩的時候了!」/結拜金蘭,保命手段/「把禍根剷除掉吧!」/失魂落魄,命如蜉蝣/唱作俱佳的賣命演出/第二階段的刺殺行動/直搗項羽的性格弱點   參、虎嘯龍吟之卷 14 蕭何月下追韓信 火燒阿房宮,水天一片紅/淮陰街頭浪蕩子/不服輸的「

戰爭癡」/火燒咸陽,定都彭城/懷王變義帝,劉邦封漢中/問題重重的論功行賞/背項羽,投劉邦/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不折不扣的戰略狂想者/蕭何逃走了!    15霸王臨城驚破膽 從浪蕩子到大將軍/項羽:匹夫與婦人的混合體/劉邦:不是大布袋就是糞土/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關中三王一一陣亡/回到戰國時代/「不想被殺就不該背叛我!」/劉邦重登爭霸舞台/收服烈性男子王陵/同聲討伐弒帝的劊子手/維持實力比攻敵更難/彭城:繁榮和鮮血交織的城市/「項王回來了!」   16 途窮路末大逃亡 愛馬如命的師徒倆/願為知己死的士/有情人終成眷屬/「真是個可怕的女人!」/落花流水大逃亡/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嬰,現在只靠你了

!」/拋妻棄子,你丟我撿   17 九江王臨陣倒戈 隨何:正經八百的儒生/別有居心的墨刑犯/出使六地拉攏黥市/走進殺人魔王的城堡/抱必死決心的使者/風雨前的寧靜/舌燦蓮花的說服術/「我上了這儒生的大當了!」/代價昂貴的賭注   18 盜嫂之後施毒計 陳平居家盜其嫂/喜愛老子甚於孔孟/投効項羽立軍功/脫衣保命,投奔漢營/千里馬遇伯樂/毒瘤般的爭議性人物/敖倉:滎陽的命脈/合談:陳平的毒計/利用項王的猜疑心/演給楚使者看的一齣戲/「亞父已經和漢王串通」   19 金蟬脫殼出滎陽 屍臭蓋過糞尿味/老酈生的「先王之道」/張良一語驚醒夢中人/當面斥責劉邦的小兵/劉邦的故鄉情結/「我比任何人都討厭自己」/

周苛冒名救紀信/陳平的金蟬脫殼計/假漢王,真好漢/「項羽,你受騙了!」   20 軍事天才背水戰 充滿孩子氣的天才將領/安居關中?重入虎穴?/按船不動,直搗黃龍/淮陰小子不在陳餘眼中/元帥做餌的背水之陣/拜敵為師,擅自封王   肆、大決戰之卷 21 齊城七十彈指間 以自己做餌的弱者戰略/主僕二人亡命江上/「韓信是個殘酷的傢伙」/欣賞黃河欣賞了八個月/修武:武王伐紂的訓練營/有一人死,天下就太平/直闖韓信大本營/一生唯一的漂亮出擊/老儒生的崇高理想/聖人前往賢王之國/聯袂成帳、揮汗如雨的臨淄/最後一次宴席:烹煮酈生   22 據地稱王假變真 策士:政治魔術師/對韓信的再教育/「我並不是陛下!」/

準確預言齊楚同盟/如果韓信變得不像韓信/龍且:項羽的首席戰將/示弱驕敵的宣傳戰/韓信:河川戰的高手/偽裝敗逃,誘敵半渡/以假王身份統治齊地/張良踩腳,劉邦應變   23 放手一擲賭乾坤 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彭越劉邦,互相利用/老漁夫也有江山夢/霸王親征打彭越/差點又是個萬人塚/劉邦趁隙,曹咎中計/漢城楚城遙遙相對/劉太公成為俎上肉/單挑一場,世界太平/指著項王細數十大罪狀/灌木叢中有暗箭/「已經沒有戰爭了!」   24 淮陰事業鋒頭血 跟乞丐沒兩樣的游士/單憑善辯走四方/分道揚鑣,各覓其主/扶植韓信,實現夢想/親征討伐?結盟拉攏?/武涉:不入流的使者/背相比面相更尊榮/狡兔死,走狗烹/大難臨頭,

裝瘋避禍/麻雀的身體,大鵬的雙翼/辯術僅能用以保命   25 半壁江山兩不犯 食客:亂世的產物/陸賈:大師級門客/保命功夫高人一等/劉邦:黑暗中匍匐前進/「還是死在關中吧!」/蕭何劉邦角色對換?/誰是最佳辯士人選?/陸賈徒勞,侯公出馬/侯公的瓦解成見策略/以生命作賭注的演出   26 百敗百戰漢中王 弱者更不容忽視/亂世最需容人之德/毀約追擊,非常之計/生死立判的一場賭局/「所有的承諾都已成過去」/躡手躡腳的追擊行動/劉邦終於現身了/再敗一次又算什麼?   27 烏江流水哭霸王 失望情緒籠罩楚營/劉邦欲哭無淚/楚的天命即將斷喪/張良與項伯之義/最後的撒手鐧/韓信彭越牽制成功/滿足韓、彭的慾望/

回到彭城就有糧食/楚霸王當頭挨一棒/項羽打的是什麼算盤/虞美人:項羽的自我延展/最後時刻終於到來/決心一死的逃亡行動/滿地營火,四面楚歌/虞兮虞兮奈若何/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一代霸王屍分五段   跋 解說 ◎谷沢永一 推薦序 千古誰識漢劉邦? 秦濤     司馬遼太郎的用心     司馬遼太郎寫完巨著《項羽對劉邦》,在〈跋〉中自陳心跡:先秦時代到漢代,中國社會生機勃勃,這個時期的人跟其他朝代的人簡直不像是同一個祖先的後代。從後漢末期開始,所謂亞洲型文化的發展開始停滯。令人感嘆的是,這種停滯,竟一直持續到近代。     這種先秦到漢代生機勃勃的中國文明,為什麼會陷於停滯呢?因為:據說中國古代文

明乃是由謀生手段各異的民族共同創造出來的,如果假說屬實,對於中原地區來講,楚就是最後一種異族文化了。從此之後,文字或史籍記載都使用中原地區產生的表達方式,楚文化很大程度被中原文化同化了。     身為一名小說家,他非常詩意地認為:項羽的所作所為和他的覆亡,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最後一次展示,也可以認為是形成整個中華民族文明的起點。     身為一位日本人,他一廂情願地覺得:筆者總有一種特別的感覺,認為楚人的民俗和氣質,與古代的日本具有某種血緣關係。     乃至於項羽死後,楚文化在中國歷史舞台上完成華麗的謝幕,卻以某種神祕的方式東渡日本,落地生根:項羽歿於西元前二○二年。在日本被稱為彌生文化這一整

套早已成熟的稻作生活方式,可能也是在此前後被傳入日本。不過,這跟項羽及其所率集團的失敗並無直接關聯,但做為歷史年表記在腦子裡,還是不無益處。     劉邦、項羽,漢、楚,中國、日本,三組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在小說家的筆下發生了暗中的聯繫。讀到這裡,司馬遼太郎為何如此鍾愛項羽,並在這部小說之中給了「楚文化」如此濃墨重彩的描寫,為什麼書名不採用中國人熟悉的「劉邦、項羽」排序,而變為《項羽對劉邦》,也就不難理解了。     如果在司馬遼太郎的意義上講,讀懂項羽、讀懂楚文化就讀懂了日本人,那麼對中國人而言,讀懂劉邦、讀懂漢文化的意義顯然更大。     有趣的是,即便中國人,也更熱衷於解讀項羽,劉邦

似乎很少被認真對待過。     沒人認真對待劉邦     無論劉邦的同時代人,還是追述者司馬遷,解釋劉邦成功的原因時,都非常敷衍。     劉邦問韓信:為什麼你和項羽,都敗在我手下?韓信回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無獨有偶,張良曾經解釋自己為什麼死心塌地追隨劉邦時,也說:「沛公殆天授。」項羽自刎烏江之前,曾自我開解:「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司馬遷追述秦漢之際群雄並起,最終鹿死劉邦之手的詭異結局時,感嘆道:「豈非天哉,豈非天哉!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     他們都曾十分認真地討論項羽失敗的原因,諸如「婦人之仁,匹夫之用」「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自矜功伐,奮其私智」云云;說到劉邦的

成功之道,則無不歸因於神祕的「天意」。一方面,最高領袖的得國之道,乃是不傳之祕,不容臣子妄自窺測;另一方面,他們大概也對劉邦這樣的人能夠成功,感到困惑不解,只能歸之於天意吧?     這樣一來,什麼劉邦的母親曾與蛟龍交配啊,什麼劉邦「隆准而龍顏」啊,什麼左邊大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啊,什麼斬白蛇起義啊,種種神話層層疊疊套在這個歷史人物身上,把他裝扮成一個充滿神跡的怪異偶像。 倒是蕭何,在劉邦還不曾發跡的時候說過一句:「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透露了當時人的真實看法。這種光會說大話的傢伙,怎麼看都不像是會成功的樣子嘛。     民國時期,四川鬼才李宗吾寫《厚黑學》,說劉邦的成功之道乃是「臉皮厚,心子

黑」。項羽的失敗,正是因為鴻門宴不殺劉邦,心子不夠黑;烏江羞愧自刎,臉皮不夠厚——有底線的貴族,到底鬥不過無所不用其極的流氓。這本來是雜文家的刺時之語、戲謔之言,卻被很多人奉為成功學的聖經。劉邦先被抹上神祕的油彩,奉為怪異的偶像;又被扯落神壇,變成你我身邊不擇手段成功的流氓。他離歷史,愈加遙遠了。     司馬遼太郎此書的最後一段,也說:那五個愚蠢而又卑劣的男子,劉邦按約定分別給予封賞。藉由被分解的項羽的屍體和五個名字,也可以隱隱約約猜到,劉邦究竟是一副什麼嘴臉。 他對劉邦的不滿與蔑視,也是溢於言表吧? 可是,不管人們多麼瞧不上劉邦,這個人還是成功了。他正一臉得意地高踞在漢朝第一任皇帝的寶座上

,俯視毀他譽他的你我凡人,用他招牌式的粗口大罵「腐儒安知乃公」呢。      (未完,請續見《項羽對劉邦》推薦序)

台灣原住民族矮人傳說研究

為了解決逐鹿古道的問題,作者劉育玲 這樣論述:

「矮人」是世界各民族、各地區口傳文學中常見的主題或母題,現今同樣的傳說也流傳在台灣的十五個原住民族中。本文即以台灣原住民族普遍流傳的矮人傳說為研究對象,透過相關文獻、口述文本及族人們主觀性詮釋之間的比較研究,從中觀察到在一個以矮人為題的敘事框架下,實際上卻包含著三個隱然成形、內容互異或為跨族群性質的矮人傳說圈。第一個矮人傳說圈為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布農族、邵族、鄒族之分布範圍。在這些族群的矮人傳說中,矮人是不折不扣的異族與敵人,族人們經常因為種種原因與矮人發生爭戰,因此「敵我分明」是其共有的敘事特徵。第二個矮人傳說圈為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及拉阿魯哇族之分布範圍。明顯有別於上述族群,

這四個族群的矮人傳說少見與矮人為敵或與其爭戰之敘述,取而代之的是在早期族群遷徙或部落建立的過程中偶然與矮人相遇之事,或者偶入矮人領域、或者與矮人比鄰而居、或者得到矮人友善的協助等;尤有甚者,部分傳說或族人觀點還進一步透露其先祖曾經與矮人通婚或視矮人為祖等,皆是此一傳說圈獨有的說法,因此「親疏相間」是此一流傳區域共有的敘事特徵。第三個矮人傳說圈為賽夏族之分布範圍,不同於其他族群僅有傳說的流傳,賽夏族與矮人相關者除了傳說之外還有祭典與祭歌,其在各族群間之殊異性亦由此而彰顯,而「恩怨交織」則為其矮人傳說主要的敘事基調。簡言之,以上三個矮人傳說圈的敘事內容分別代表著台灣原住民族矮人傳說中三個相異的敘述

視角,但僅這三個視角還不足以構成台灣原住民族矮人傳說的全貌,因為在各族群中不時可見之「黏合化矮人傳說」的存在,則代表著矮人傳說的第四個視角,其與前述三個區域所流傳的矮人傳說共同交織出台灣原住民族矮人傳說的多重樣貌。神話傳說是科學的前奏,儘管當前部分族人或研究者對於矮人敘事的原型或有「矮黑人」、「原住民的祖先」、「被矮化的異族」及「侏儒」等說法仍有待日後相關研究做進一步的考證,但矮人傳說之於各原住民族其重要性並不純然是歷史的。對多數族群而言,神話傳說在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傳後,不論真假虛實究竟為何,其早已在潛移默化間根植於族群的文化記憶之中,並且衍生出諸如文學、社會乃至於宗教信仰上之功能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