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 歷史建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越南 歷史建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佳禾胡慕情郭育安游婉琪萬宗綸賴奕諭寫的 走入亞細安:臺灣青年在東南亞國家的第一手觀察報導 和朱月華‧墨刻編輯部的 世界博物館:5大洲╳250間頂尖藝術殿堂大剖析‧探索全球12大類別博物館多元精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衛城 和墨刻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王淳熙所指導 江易儒的 臺灣東南亞新住民文化資產之可能性 (2021),提出越南 歷史建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化資產、新住民、多元文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博物館研究所 翟振孝所指導 高怡芳的 從眷村到移民博物館的多聲觀點:桃園憲光二村再利用案的挑戰與實踐 (2021),提出因為有 移民博物館、多聲觀點、文化治理、眷村文化資產再利用、桃園憲光二村的重點而找出了 越南 歷史建築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越南 歷史建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走入亞細安:臺灣青年在東南亞國家的第一手觀察報導

為了解決越南 歷史建築的問題,作者林佳禾胡慕情郭育安游婉琪萬宗綸賴奕諭 這樣論述:

用記者的眼、人類學者的心、地理學家的魂 認識我們從未真正理解的東南亞   過去的南向,是投資者尋找商機、謀求生存活路的經濟戰略   新世代的南向,是以更寬廣的角度,誠心探索、建立更深入的文化交流   我們與東南亞的距離   說起東南亞,過去許多人想到的不外是投資經貿的新市場,或是充斥動亂、貧困、社會內部歧異紛雜等既定印象。然而在新移民與移工大量加入臺灣島嶼社會、經歷多元文化洗禮的我們,如何突破刻板印象,採取持平的角度認識東南亞,甚至發展出不同於以往的互動關係?   本書六位身分、研究背景各異的作者,他們或許非「南向」的先行者,卻是抱持著想要真正認識某個邊陲部落,或是挖掘社會議題、關心人

權與環境的態度,身體力行在東南亞蹲點做採訪或田野調查。在他們的研究報導中,可以看到許多以往被忽視的議題故事:   中國因素:中國的投資計畫,為馬來西亞帶來哪些政治、經濟的影響?   填海造陸:新加坡擴張國土的野心,造成哪些跨國界的環境威脅?   原住民族:菲律賓的傳統部落,怎麼面對現代的開發課題?   邊陲發展:台塑在越南中部設廠,如何影響當地漁民與漁村的處境?   世界遺產:從馬來西亞喬治市的燕窩產業,反思文化遺產的意義與價值?   別具意義的是,每一則報導皆以臺灣能找到對比情境的「關鍵字」為切入視角,讓我們不僅理解東南亞相關的案例故事與現象,也有機會為臺灣帶來許多經驗參照與反思。  

 *亞細安(ASEAN)又稱「東協」,為「東南亞國家協會」的簡稱* 本書特色   1.圖解歷史:本書第一部分採用清晰的圖表解說,引領讀者認識二戰後全球冷戰框架下,東南亞各國追求獨立的歷史,以及過程中彼此互相角力、爭取領土範圍到邁向合作的動態變化。   2.關鍵字主題單元:建立起近代東南亞歷史知識背景後,本書第二部分引導讀者透過五大關鍵字:原住民族、填海造陸、中國因素、邊陲發展與世界遺產,深入淺出剖析不同的東南亞當代發展課題。   3.多元視角:作者群身分及研究背景殊異,提供多元、多樣化的觀看角度;不僅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尚未探勘過的東南亞議題故事,同時也帶領讀者突破同溫層、反思自身習以為常

的成見與刻板印象。 好評推薦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張正   《關鍵評論網》東南亞組資深編輯 吳象元   季風帶文化發行人 林韋地 作者簡介 林佳禾 (策畫主編)   唸過新聞傳播、都市規劃與科技社會研究的雜食者,從學生時代起前往東南亞調查、採訪至今已有十多年經驗,主要關注城鄉空間、人口流動與近現代發展經驗。曾任職紙本雜誌、網路媒體和出版社。走讀東南亞是一輩子都會做的事。 胡慕情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畢,曾任台灣立報及公共電視「我們的島」文字記者,現為鏡週刊文化組採訪主任,著有《黏土:灣寶,一段人與土地的簡史》。 郭育安   中正哲學系、台大地理所畢業。關注馬

來西亞遺產、人與動物關係,以及食農議題。在地理學、臺灣東南亞、科技與社會等學術領域已有相關的發表(或複審中),亦有網媒知識相關寫作。2019年榮獲臺灣東南亞研究學會碩士論文首獎。 游婉琪   自由撰稿人,現旅居英國攻讀約克大學應用人權碩士,關注新移民、性別等人權相關議題。曾任報社文字記者六年,後轉為獨立記者,合作媒體包含報導者、端傳媒、蘋果日報、聯合報等,致力於替弱勢發聲,讓社會朝公平正義邁進,盼有天歧視不再,多元族群都能在臺灣這片土地自由呼吸。 萬宗綸   新加坡研究者。目前就讀於愛丁堡大學語言學博士班,學術網站《GeogDaily地理眼》創辦人,自身長期關注新加坡的語言、身份議題與

社會內部歧異,致力於複雜化大眾對於新加坡的理解。著有《安娣,給我一份摻摻!透視進擊的小國新加坡》(遠足出版),文章亦見於轉角國際、鳴人堂、關鍵評論網等平台。 賴奕諭   菲律賓研究者。目前就讀於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人類學系博士班,長期關注菲律賓及東南亞區域的左派政治、原住民族抗爭及政治暴力等議題。除了學術研究之外,更致力於面向社會大眾的知識推廣工作,包括在轉角國際、故事等議題平台的持續寫作,並積極參與原住民族國際交流事務、文化及人類學科普等相關計畫。   (依姓氏筆畫排列)   第一部分圖解:亞細安的歷史   1.東協是怎麼煉成的? 2.一九四五─一九六七 動盪的東南亞(馬來群島)

3.一九四五─一九六七 動盪的東南亞(中南半島) 4.冷戰時期 5.印度支那─東南亞的冷戰火藥庫 6.國際結盟局勢─一九五○年代冷戰下的東南亞 7.東南亞公約組織 8.萬隆會議 9.東南亞協會 10馬來亞≠馬來西亞 11.大馬來西亞計畫 12.菲律賓和印尼:不!我們反對! 13.馬菲印組織 14.馬來西亞的最終格局 15.東協誕生的最後一哩路 16.亞細安宣言 17.東協成員國演進圖   第二部分當代亞細安:五大關鍵字,走讀東南亞   1.原住民族──深入菲律賓部落,聆聽居民面對開發案的真實心聲 (文:賴奕諭) 2.填海造陸──沿著海岸線變化,洞見新加坡的小城大國夢 (文:萬宗綸) 3.邊陲發

展──從台塑河靜鋼廠,看越南北中部的社會變遷 (文:林佳禾/胡慕情) 4.中國因素──染「紅」的馬來半島:關丹三部曲 (文:林佳禾/游婉琪) 5.世界遺產──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文化遺產與燕窩產業 (文:郭育安) 導論 臺灣人在亞細安   二○一七年十月五日,臺灣的立法院發生了一件非常小的小事。   當時,剛從總統府調任國家發展委員會還不滿一個月的新主委,在第一次前往立法院接受質詢時,遇上在野黨立委提問,政府如何評估臺灣需不需要爭取參與慣稱 RCEP 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一項以東南亞十

國為核心往外擴大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     立委順口一問:「ASEAN 是什麼?」沒想到,主委頓時語塞,猶豫之間脫口而出:「北美的自由……」雖然馬上就被身旁的幕僚打斷,但已來不及,除了當場被糾正,也隨即被好事的媒體寫成了挖苦的花絮新聞。   ASEAN 是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也就是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而既然你已經翻開了這本書,我們相信你肯定知道:「亞細安」就是 ASEAN 的音譯中文名稱。   既親近又陌生的鄰居   行政官員有沒有答對近乎快問快答的冷知識小問題,當然不是什麼值得放大檢視的嚴重缺失。何況,就算真的要考驗臺灣

人對東南亞有多不熟悉,肯定也不是官員的專利,以下就是一個簡單的小測試:   你知道二○一八年一整年臺灣人前往美洲(包括北美和南美)、歐洲和紐澳的出國人次有多少嗎?答案分別是美洲七十一萬人次、歐洲五十三萬人次、紐澳二十一萬人次。你知道二○一八年一整年臺灣人前往東南亞的出國人次有多少嗎?不包括寮國和東帝汶,答案是兩百四十五萬人次。   換句話說,臺灣人每一年前往東南亞的人次,差不多比前往歐美紐澳的人次全部加起來還多出了快一倍。   從交通部觀光局每年公布的這一組數字來看,「地緣關係」肯定是決定出國目的地人次多寡的關鍵。距離臺灣比較近的地區,一來可能有比較多產業投資,在地工作、生活的臺灣人理論

上會比較多;二來基於旅行費用相對便宜,前往觀光旅遊的臺灣人也應該會比較多。別說東南亞,即使是臺灣人最常前往的中國、日本和韓國,根本原因也大致都是如此。然而,這二百四十五萬人次的意義,還是值得我們再多想一想。   行政院主計處近年來針對「國人赴海外工作」都會進行例行性的統計分析。根據入出國時間、勞健保投保等官方紀錄,主計處推估出二○一八年在海外工作的臺灣人應該在七十四萬人左右,其中以地區來看,中國港澳就佔了五十五%,東南亞則以十五%居次,遠高於日本、韓國。   這一年,在東南亞工作的臺灣人大約有十一萬多人。讓我們假設,因為距離比較近的緣故,他們每一季都會往返臺灣和東南亞一趟。也就是說,二百四

十五萬人次之中,可能有四十五萬人次是因為出國工作才去到東南亞;但剩下來的,仍然有兩百萬人次之多,這個數字至少是美洲的三倍、歐洲的四倍、紐澳的十倍。   從出國人次的逐年變化趨勢就能很明顯地看出來,早在政府拋出新南向的口號之前,臺灣跟東南亞的往來關係,就已經有一定程度的密切了。但大家都去東南亞做什麼呢?除了工作和觀光旅遊,我們還能想到哪些臺灣人前往東南亞的原因嗎?直覺會浮現的答案,或者能試著猜測的線索,似乎不多。   難以想像其他去東南亞的目的,跟我們能利用於認識東南亞的大眾渠道長期以來一直相對匱乏有關。攤開臺灣主流媒體的內容,在已經相對有限的國際消息篇幅之中,能找到的東南亞時事訊息幾乎在任

何時候都不成比例地稀疏且破碎。即使難得關注了,很多時候也是透過遠處西方國家的眼光,來打量這些自己的近鄰。   亞細安的動盪 DNA   《走入亞細安》這本書最主要想呈現的,並不是「臺灣人怎麼看待亞細安」。我們認為臺灣社會已經很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來衡量「東南亞跟臺灣有什麼關係」、「臺灣需要知道東南亞哪些事情」乃至於「什麼是觀看東南亞的臺灣視角」,彷彿我們很清楚知道自己是誰、眼中的對方又是什麼樣子,但多數時候情況並非如此。   從近代史來看,亞細安跟臺灣有許多相似的命運。我們幾乎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浮現出今日國家的輪廓;在國家成形的過程中,我們幾乎都經歷過內部族群關係的矛盾與衝突,也都深

刻地被「冷戰」意識形態的對立框架影響了很長一段時間。比起我們傾向抬頭仰望的日本、總是競爭比較的韓國,亞細安的十個國家,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差異非常大的政治與經濟發展經驗,某種程度更像是臺灣處在平行時空裡可能產生的各種不同鏡相。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就先以簡明的圖文故事,帶大家扼要地認識亞細安如何誕生,並逐步演變成今日的格局。   大部分臺灣人可能會直覺認為,相較於聯合國、歐盟,亞細安應該是一個比較晚近才出現的政府型國際組織。其實一點也不。二○一七年八月,亞細安剛剛慶祝了它的五十歲生日,若以人生來描述,這已經是一個中年正盛、一步步要邁向熟齡的知天命之人了。   一九六○年代,亞細安誕生於

新興國家彼此對抗、衝突的亂局中。殖民者不願完全放手離去的獨立佈局,不同政權對於民族、疆域的不同見解,乃至於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互相滲透的圍堵角力,不同因素交叉影響,最後催生出一個起初國際戰略意義遠大於區域合作關係的區域國家組織。初創的五個成員國之中,馬來西亞當時成立不過四年、新加坡獨立僅僅兩年、菲律賓和印尼各自脫離殖民統治二十年左右,只有泰國在二戰前已形成如今的君主立憲體制,但當時因為中南半島的戰爭動盪,內政其實也被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左右甚深。從一九六七年至今,前二十多年整個東南亞地區或多或少都還受到戰爭衝突與軍事佈局影響,要直到一九九○年代以後才稱得上各國政局都逐漸穩定,亞細安也才逐漸增加到

今日十國的規模。   和平到來的早與遲,也造成國家發展的起跑點落差非常大。一九六七年時,亞細安不論政治或經濟都處在高度不穩定的狀態,十個國家的實質 GDP 總額還不到兩千億,僅佔全球的一·○三%,相較於人口比例明顯偏低。接下來五十年之間,成長趨勢逐步拉高,尤其在一九八○年代末期以後,亞細安的成長速度就已明顯超過世界整體的腳步。二○一六年,亞細安十國的實質 GDP 總額已達到全球的三·四%。整體來說,五十年內實質 GDP 成長了十五·九倍,遠高於全球的四·七九倍。儘管份額仍很小,但可以說這個地區的經濟活動活絡度是以高於世界平均的三至四倍速在發展。   從人均 GDP 的變化則可以看出,東協新

舊成員之間有一個明顯的落差。一九九○年代以後才加入的新成員四國(Cambodia, Laos, Myanmar, Vietnam,CLMV),數據上都是典型的中低發展國家(事實上,柬埔寨甚至一直到近幾年才正式脫離聯合國定義的「最低度發展國家」行列)。然而,如果換個角度看逐年的 GDP 成長率,卻又是不同的光景。東協十國從一九九○年代起的 GDP 成長率普遍都高於全球平均。而新成員國比起老成員國(ASEAN 6)又普遍還更高一些,即使碰上區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經濟波動,新成員國受影響的程度,也往往比老成員國來得輕許多。   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亞細安國家的經濟成長,長期都非常

仰賴國際資本從外部挹注,因此泡沫化的潛在危機一直存在。當一九九七年下半年從泰國開始因為國際熱錢流出引發一連串嚴重的貨幣波動,以東南亞為首當其衝,亞洲各國就紛紛都面臨了一波國際金融炒家禿鷹式的掠奪。   結果,一九九八年東協十國的實質 GDP 成長率呈現明顯兩極。老成員六國全部負成長,其中當時最依賴國際借款與外國投資的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誠然,亞洲金融風暴帶來的衝擊並沒有持續太久,一九九九年以後各國就逐漸回復到原本的發展腳步。但在受創最深的三國,這波衝擊卻對後來的國家發展都產生了長期的影響。   印尼當時選擇了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金融援助與配套經濟改革計畫,但

初期效果並不明顯,國內動盪最終造成執政三十餘年的強人蘇哈托(Suharto)政府倒台。接下來的十多年,先天條件格外良好的印尼,其經濟發展並沒有因為向國際結構性接軌而一飛沖天,反而維持起起伏伏,直至近年才逐漸發揮了優勢。   馬來西亞選擇不理西方國家反對進行外匯管制,短期經濟恢復得最快,但也助長了該國政商裙帶壟斷的結構性問題,後來成長腳步也逐漸放緩。此外,強勢的總理馬哈迪(Mahathir bin Mohamad)對時任財政部長、主張配合國際進行更大規模經濟結構改革的副手安華(Anwar Ibrahim)進行的殘酷政治鬥爭,也埋下了後來馬來西亞反對陣營整合的種子,深刻影響了馬來西亞晚近的政治格

局。   泰國在金融風暴後也經歷政府倒台的不穩定局勢。商界出身、在內閣任職的塔克辛(Thaksin Chinnawat)建立了泰愛泰黨(Phak Thai Rak Thai)並且勢力迅速壯大,在二○○一年成為泰國首相。塔克辛上任後宣稱要記取金融風暴的教訓,嘗試推動一系列有別於以往的實業發展計畫,帶動經濟轉型,但政治上與傳統勢力無法共容的矛盾,卻也造成後來他遭到政變鬥垮之後,泰國就進入了紅黃衫軍長期對立的政治僵局。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東協十國的政治與經濟發展呈現互為因果的高度交纏。人們不太可能單純以與世界經濟的接軌程度,或者政治民主化的程度,來論斷這些國家發展的表現好壞;每個國家都有自

己特殊的議題框架,「進步」與「開放」在特定的社會、特定的時間點上常常是互相矛盾的一組形容詞。更重要的是,一切的一切,其實幾乎都在二戰結束到東協元年的二十年之間已經埋下了種子。   從關鍵字看亞細安   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則收錄了五篇風格各自不同的報導性作品。每一篇都設定有一個我們認為與臺灣有對照價值的關鍵字主題。   賴奕諭在菲律賓的偏鄉反思「原住民族」的概念。擁有上千種方言的群島國家菲律賓,對「原住民族」的認定方式因循著殖民者古老的分而治之手法,以一個族群有否接受天主教信仰(做為是否「順服政權」的指標)為主要判定標準,族群的區別是在歷史過程中逐漸生成,跟臺灣以「血緣」和「文化」認定的習

慣不同。但即便如此,菲律賓的原住民族也並非與世隔絕,全然只因為抵禦殖民者的統治而保留並堅持自身的傳統文化。賴奕諭以呂宋島半部山區的薩加達(Sagada)人為例,精采地分析了他們對儀式細節的傳承與實踐,其實是不斷在與外界(包括國家、現代文明和其他少數民族或團體)互動的過程中形塑出來的需求;他們對外來影響的拒斥也無法單純以「對抗」的浪漫想像化約地理解,跟現實生活中的對外關係與利益盤算都有關係。   郭育安在馬來西亞的檳城探討「文化遺產」的涵意。保存歷史建築物,使一個建築空間變成一件文化遺產,必然有某些價值會被突出強調,進而決定了人們想像空間的方式。郭育安在入選聯合國世界遺產(World Heri

tage)的老市區喬治市(George Town)裡追蹤被立法禁止的養燕活動。喬治市保有大量舊式街屋與長期的市區凋零有關;為供應燕窩產業而生的養燕活動,也因此才出現在閒置的老房子裡。從爭取到維護世界遺產的過程中,古蹟團體和地方政府不斷放大經聯合國認可的普世價值,並透過振興傳統技藝,強化居民對世遺的光榮感與對地方的認同感,但自成一套技術的養燕卻因衛生安全、環境噪音和破壞建築的考量,不被認為活化了古蹟,無法融入世遺論述,終致全面被禁。什麼是有價值的特色或傳統?這個問題並沒有先驗的一致標準,而是在爭論中逐漸劃出了界線,最終才形成人們所接受的模樣。   在這兩篇作品之中,我們嘗試拋出的問題是對何謂「

地方傳統」的詰問。從薩加達和喬治市的經驗,我們都看到傳統並非靜止不變,只是在生活中隨時等待被發現、取用甚至刻意展演的固定東西。傳統的內涵,以及它之於一個群體或地方的意義,在不同情境下可能會產生變化,什麼部分應該要被保留?什麼部分可以權變?甚至捨棄?怎麼詮釋一項文化活動、一種文化概念維持或中斷的意義?往往都是在社會互動之中才能決定。   萬宗綸在新加坡觀察到「填海發展」背後的思維與對鄰邦造成的衝擊。新加坡雖然是一個繁榮的城邦國家,但自獨立以來政府一直視「國土狹小」為競爭與發展的極大劣勢,因此通過有計畫地填海造陸已經讓國家擴張了超過二十%的土地。不斷填海與其出色的經濟發展一樣,成為國家必須汲汲經

營維持的「成功」神話。然而,新加坡追求這個另類的「大國夢」無法自力完成,反而需要不斷攫取其他國家的資源。它憑藉著經濟上的優勢,吸引周邊國家前仆後繼地成為其砂土和勞動力的輸出國,卻對這些國家因此產生的環境生態爭議或社會經濟問題無所聞問。   林佳禾和游婉琪在馬來西亞的關丹則發現「中國因素」有多種不同的作用力。身為一個經濟發展遲滯的地方,關丹十多年來先後因為稀土提煉、鋁土礦開採到外國直接投資,而連環引爆環境公害與地方發展的爭議,往源頭一追溯,每件事都跟中國有關係。然而,關丹真正身處的浪潮其實是馬來西亞政治民主化運動波濤洶湧一段劇烈的變動期,它在不斷高低擺盪的狀態下,真正不斷角力的課題是地方人士對

落後發展的糾結心理,以及地方政治難以動搖的僵化格局。中國在每件事裡的角色都不太相同;投身在爭議之中的關丹人,也並不單純地只把中國當成威脅或盟友,而是隨著不同的情境調整看待中國的態度。   最後,胡慕情和林佳禾在越南的北中部則見證了全球化時代的「邊陲發展」有素樸的正義感恐怕難以拆解的複雜利害關係。二○一六年,臺灣的台塑集團在河靜(Hà Tĩnh)省投資的大煉鋼廠,疑似因排放廢水造成鄰近省份超過兩百公里沿岸水域污染,導致大量魚群暴斃的意外,成為越南史上抗議規模最大、賠償金額最高的環保公害事件,至今責任釐清和損害賠償的爭議仍未完全消散。然而,本地的漁業究竟受到什麼樣的衝擊?工廠周邊的聚落正在經歷什

麼樣的轉變?直接走進現場了解,卻發現問題恐怕另有隱情。無法在越南的政治環境下推展的維權運動,必須看得見越南本地漁業資源管理和偏鄉發展的困境,找出在跨國司法訴訟之外介入在地的方法,才有機會從根源改變地方社會的問題。   透過這三篇作品,我們則對「跨國治理」提出了多重視角的反省。世界的政治經濟有其體系,隨著跨境的人流、金流與物流都愈來愈繁複,資本尋租的穿透力已經使得乍看起來再如何邊陲的地方,都難以讓人想像遺世獨立。然而,儘管不同資本的力量大小可以極度懸殊,但一旦在地理空間中延展開來,在另一地的主權面前仍必然有其脆弱,這使得每一個地方的治理機制,仍有充份的力量可以發揮有效的槓桿與制衡作用。倡議和行

動的人不難找到介入的縫隙,但無論哪一種尺度的治理,最終仍然得要追求每一個地方都能找到協調的發展之道。於是乎,在愈是全球化的年代,愈能貼近在地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反而變得益發重要了。   寥寥的五篇作品,當然無法窮盡亞細安的複雜度與多元性。奕諭是人類學家、宗綸和育安是地理學家,三人都曾以研究者的身份在東南亞蹲點生活,選題和寫作中不時透露著學科的關懷,以及源自於在地經驗累積出來的飽滿感。佳禾、婉琪和慕情則是媒體工作者,完成報導的方式是透過多次短期採訪行程的堆疊,處於語言不完全暢通的異文化環境中如何深度挖掘議題、架構觀點和舖陳敘事,其實是專業經歷中極特別的考驗。正因為這樣的差異,這五篇作品的規格稱不

上對稱,但話說回來,這也正是製作《走入亞細安》這本書想要達到的效果之一。   臺灣的網路與媒體傳播環境正在改變,而新南向政策對於從關於東南亞的學術知識到普及寫作之間的橋接,也的確起到了紮實的作用。近幾年來,有志對各種知識性、議題性東南亞內容長期進行寫作耕耘的個人,持續勤於討論、製作內容的團隊,乃至於可以容納這些內容的優質公共書寫平台,都比過去增加了許多。《走入亞細安》所呈現的只不過是臺灣一年造訪東南亞那「目的不明」的兩百萬人次裡,極微小的一只切片而已。臺灣人在亞細安,肯定還有更豐富深入的互動經驗正等待被發掘。 策畫主編 林佳禾

越南 歷史建築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李幸LeeYuki りーゆき YouTube】
‣‣https://pse.is/LeeYuki_Youtube
你們的訂閱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
皆様の登録応援は私の創作活動の力になります🙇‍♀

ーーー
Hi大家好,我是台灣人的李幸LeeYuki🍀~!
這次使用基隆觀光巴士- 台灣好行T99去看路線上的景點。
基隆曾經遭遇嚴重的空襲,但為了傳承給年輕一代戰爭的可怕及都市繁榮記憶,
他們選擇保留歷史建築,跟著新建物一起重建。
70多年後的今天,輕鬆散著步的大家、吃著美食的大家、小孩的笑容等等
我想,這應該都是基隆努力復興的成果吧。:")

有任何想多了解的都可以在下面留言問我唷
期待大家的訂閱&喜歡的話幫我按個讚唷~!謝謝😇

ーーー
Hiこんにちは!台湾人のりーゆきです!🍀
今回は基隆の観光周遊バス #T99 に乗って、周辺観光スポットを巡りました!
基隆は空襲による被害はひどかったが、戦争の恐ろしさと都市の繁栄記憶を若い世代に伝わるように、
歴史建築を取り壊さず、新しい建築と再建されています。

約70年後の今、ゆっくり散歩している方、美味しいものを食べている方、子供たちの笑顔等、すべてはキールンが頑張って復興した成果だと思います。:")
-
聞きたいことがあればコメントしてね
良かったらいいねボタン&チャンネル登録お願いします~!😇

ーーー
|台灣好行 濱海奇基線|仁愛市場→基隆手工碳烤吉古拉→周家蔥油餅→飛鳶廣場→皇冠商業大樓→台灣好行 乘車處(廟口夜市站)→正濱公園→阿根納 造船廠遺址→基隆國立海洋科學博物館→潮境公園→基隆觀光夜市→基隆炭烤碗豆/放屁豆→連珍糕餅店 芋泥球→基隆火車站

|Taiwan Tourist Shuttle T99|レンアイ市場→炭火焼 手作りちくわ→周家葱油餅→トビ広場→皇冠商業大樓→T99 乗り場(廟口夜市駅)→ゼンビン公園→アゲンナー 造船所遺跡→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館→チャォジン公園→基隆観光夜市→炭火焼エンドウ/おなら豆→リエンジェンタロイモボール→キールン駅

ーーー
**[VLOG]基隆 Keelung Day 1
‣‣ http://yukichantwjp.piee.pw/QGSCW

**[VLOG]台北市の神戸牛を見に行きましょう|我們去看台北市的神戶牛吧
‣‣http://yukichantwjp.piee.pw/LSURR

**[GOODS]台灣謎樣伴手禮?|謎のお土産?
‣‣https://youtu.be/Axn-dpkmsNs

**越南航空超雷開箱|ベトナム航空最悪レビュー
‣‣https://youtu.be/0XcaTK19n_Y

**[VLOG]新加坡 Singapore DAY 2
‣‣https://youtu.be/GE-XA67i_30

~~~~SNSはこちらです・SNS在這裡唷~~~~
🐒FB🔎日文小秘書-李幸Yuki /Yukichan.twjp/
https://yukichantwjp.pse.is/LEXBN
🐒IG 🔎yukichan.twjp 李幸yuki
https://yukichantwjp.pse.is/J5YEG
🐒Weibo 🔎李幸_Yuki
https://yukichantwjp.pse.is/LRRDR
🐒Twitter 🔎李幸 Lee Yuki
https://yukichantwjp.pse.is/JKKBA
~~~~~~~~~~~~~~~~~~~~~~~~~~~~~~~~
**剪輯/Edit:威力導演/Cyberlink 18
**拍攝器材/Camara:DJI Osmo Pocket
**音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6fhjDSFKdM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這支影片不是合作影片
~~~~~~~~~~~~~~~~~~~~~~~~~~~~~~~~
合作邀約請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台灣好行T99 #基隆

臺灣東南亞新住民文化資產之可能性

為了解決越南 歷史建築的問題,作者江易儒 這樣論述:

文化資產保存法隨著時代的演進而發展出了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充實國民精神生活而發揚多元文化的思想。當我們重新檢視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的保存內容細項時,可以發現該內容都會與當時的社會氛圍以及族群運動有關,並足以顯現臺灣建造臺灣主體意識的多元文化思想。當我們透過列入文化資產的方式,塑造臺灣的多元文化理解,時至今日來臺灣也有三十餘年的「新住民」是否在未來也會透過這樣的方式「加入」臺灣社會?本文將透過現有之文獻整理1990年代「四大族群」論述以及臺灣對於多元文化的理解並肯認之過程,並檢視近年來被稱為「第五大族群」的新住民,是如何從臺灣的媒體、法律、博物館與國民教育等各種面向被型塑出臺灣的新住民定位。最

後從臺灣過去的幾種文化資產價值的發展與變遷、和國際對於移民之文化資產認定以及人文地理學的概念辯證臺灣新住民文化資產的實踐可能性。本文之主要成果如下:(一)、臺灣現行的多元文化方針,在新住民加入後,有必要進行通盤的重新檢討。臺灣雖然在努力擺脫既定的國族論述,但在現行階段仍陷於泥淖;法定上雖為臺灣國籍的新住民,但臺灣民眾以及政府官員的心態上可能仍未完全接受,而導致現行新住民在政治、經濟或是文化的相關法律仍呈現「真空」的現象(二)、文化資產旨在發揚多元文化的思想,然而當今的文化資產卻容易作為獲取特定利益的工具手段。文化資產在當今臺灣社會容易作為特定利益所利用;以族群為主體去討論文化資產,易陷入刻板印

象的陷阱。或許可以參考以土地為核心僅討論先後順序的「移民」觀點,來重新理解與臺灣有關的文化資產。(三)、建構「新住民文化資產」的可能性模型。檢視並討論國外已發展的移民文化資產案例,以做為臺灣的參考;分析「新住民文化資產」在臺的條件及困境,並提出數項具有發展價值之案例。

世界博物館:5大洲╳250間頂尖藝術殿堂大剖析‧探索全球12大類別博物館多元精萃

為了解決越南 歷史建築的問題,作者朱月華‧墨刻編輯部 這樣論述:

•造訪獻給繆思女神的神殿! 在希臘神話故事裡,有九位分別掌理文學、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的繆思女神(Muses),展現了天上最優美的藝術, 在凡間,則有收藏了各式藝術的博物館,呈現出世間最極致、最多元的創造力。 「博物館」一詞,不論是英文的Museum、法文的Musee,還是義大利文的Museo, 都脫離不了希臘文的字源Mouseion, 確切顯現:博物館正是獻給繆思女神的神殿! •全球不同主題、不同類型博物館全收錄! 西元前290年,亞歷山大帝的堂兄弟托勒密一世, 在埃及亞歷山卓城建立一座結合圖書館、天文觀測台的研究機構,稱Mouseion, 這是人類最早一座具現代博物館精神的博物

館。 之後,各種不同類型的博物館陸續誕生, 除了藏品傲世的大型博物館、美術館, 更陸陸續續出現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博物館。 MOOK最新出版的《世界博物館》從全世界5大洲精選出250間博物館, 本書特根據各大博物館成立的目的、館藏的內容、教育的功能等等,精心劃分出12大類別: ˙藝術博物館:蒐藏並維護藝術或歷史重要性的作品,透過常設展或特展,讓大眾得以欣賞,如: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義大利烏菲斯美術館、美國大都會美術館等。 ˙自然史博物館:展示生物多樣性以及與環境的關係,構築起一個地球生命發展的全景圖,如:芬蘭極圈博物館、日本鄂霍次克流冰館、瑞士馬特洪峰博物館等。 ˙歷史博物館

:蒐藏歷史文物,保存各時期人類社會珍貴的文化遺產與紀錄,如:美國911紀念博物館、法國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館、古巴革命博物館、加拿大戰爭博物館等。 ˙考古博物館:以展示考古遺址出土的文物為主,如:埃及博物館、希臘德爾菲考古博物館、土耳其以弗所博物館、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 ˙科學博物館:展示宇宙、航空成就,到原生生態系、全球最新科技等展品,供大眾探索,如: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俄羅斯莫斯科太空博物館、美國西雅圖航空博物館等。 ˙工藝博物館:專門以工藝創作為主題的展館,展現工藝類展品兼具實用與欣賞價值,如:丹麥設計博物館、古巴哈瓦那殖民時期工藝博物館等。 ˙民族博物館:展示與民族生活相

關的文物,在時代急遽變遷的今日,此類博物館尤其予人濃厚的懷舊風情,如:東德博物館、新加坡馬來傳統文化館、埃及努比亞博物館等。 ˙人物紀念博物館:引導大眾認識特定人物,如:波蘭居禮夫人博物館、波蘭蕭邦博物館、丹麥安徒生博物館、日本手塚治蟲紀念館、英國福爾摩斯博物館等。 ˙產業博物館:博物館保存、展示和產業相關的資料與說明,如:德國賓士博物館、希臘橄欖油博物館、古巴蘭姆酒博物館、法國格拉斯國際香水博物館等。 ˙歷史建築博物館:除了展品,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幢具特殊歷史價值的建築,如:印度齋沙默爾城堡、愛沙尼亞戶外博物館、西班牙阿卡乍堡、拉脫維亞隆黛爾宮、俄羅斯木造建築及農民生活博物館、芬蘭防禦城

堡等。 ˙專題博物館:以某項特殊題材為展示主題,內容包羅萬象,展示方式更是推陳出新;如日本泰迪熊博物館、波蘭薑餅博物館、立陶宛琥珀博物館、美國黑幫博物館等。 ˙綜合博物館:涵蓋兩項以上主題類別的展示,如:德國柏林博物館島、奧地利維也納博物館區、紐西蘭蒂帕帕博物館等。 •在趣味中學習,快來認識250間新奇有趣的博物館~ 博物館學習環境不同於學校,不僅資訊豐富多樣,以實物為展示主體,大眾也更自由和自主, 先瞧瞧下列的介紹,肯定勾起你的興趣: ˙你是福爾摩斯的鐵粉嗎?那你一定要到英國倫敦的福爾摩斯博物館體驗小說中的情節; ˙你迷戀香水的誘惑嗎?法國格拉斯的國際香水博物館能讓你接觸上萬件獨特的

香料、香水; ˙名畫家林布蘭竟然沈迷琴酒積欠酒錢?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博斯琴酒之家會告訴你琴酒有多迷人; ˙泰迪熊也有專屬的博物館?是的,日本靜岡就有一間泰迪熊博物館喔; ˙你會彈奏多少種樂器?擁有1,200種樂器的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樂器博物館等你來試試身手; ˙車迷們注意,德國的賓士博物館、BMW博物館、保時捷博物館絕對可讓你大開眼界; ˙你知道台灣與俄羅斯曾合作發射衛星嗎?俄羅斯莫斯科的太空博物館藏有答案喔; ˙想進入潛水艦體驗船員在狹小的空間裡工作嗎?到瑞典哥特堡的哥特堡海事體驗中心試試吧; ˙想一窺極圈神秘而嚴酷的生活?芬蘭拉普蘭─羅凡納米的極圈博物館等你來體驗; ˙喜歡可愛的薑餅屋嗎?波蘭

托倫薑餅博物館的導覽人員會陪你親手做薑餅喔; ˙稱霸北歐海域的維京人是怎麼樣的強悍民族?挪威羅浮敦群島的維京博物館將帶你走進千年前的維京時代; ˙愛吃起司嗎?荷蘭哈克馬的荷蘭起司博物館可讓你認識荷蘭最引以為傲的酪農歷史; ˙喜愛攝影的朋友,絕對不可錯過瑞士威薇的照相機博物館; ˙大自然的流冰奇蹟是怎麼形成的呢?日本網走的鄂霍次克流冰館會清楚告訴你; ˙想知道橄欖油的發展歷史和製造技術嗎?希臘斯巴達的橄欖油博物館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郵票迷一生一定要走訪列支敦士登瓦都茲的郵票博物館; ˙怎麼會有博物館叫「偷窺廚房」呢?到愛沙尼亞塔林的偷窺廚房與堡壘隧道找答案吧; ˙對王公貴族搭乘的馬車有興趣嗎?

葡萄牙里斯本的國立馬車博物館能滿足你的好奇心; ˙你知道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真實場景嗎?就在波蘭克拉科夫的奧斯卡.辛德勒工廠; ˙真假琥珀如何測試?立陶宛維爾紐斯的琥珀博物館會告訴你; ˙還記得卡通《小天使》嗎?小蓮和爺爺就住在瑞士梅恩菲德的海蒂村博物館哦; ˙喜歡葡萄牙磁磚具有獨特的美感嗎?到葡萄牙里斯本國立瓷磚博物館好好欣賞吧; ˙動畫大師宮崎駿的鐵粉們,盡情享受日本東京吉卜力美術館帶來的驚奇吧! ˙美國的幫派比亞洲更陰狠嗎?到拉斯維加斯的黑幫博物館比一比; ˙喝了這麼多啤酒,你了解啤酒是如何製作的嗎?到日本札幌的Sapporo啤酒博物館瞧瞧; 光是看這些博物館的名稱,就讓人覺得新奇有

趣,亟欲想一探究竟, 這些各具特色的博物館,正是一座城市地方文化具體而為的呈現; 當你閱讀完一座博物館,相對的,也同步深刻的認識這座城市。 •與22位藝術大師對話,了解世界藝術史 全球博物館的館藏廣及各時期、各畫派、各代表藝術家, 為使讀者們能在遊逛博物館時盡速了解館藏作品重點, 《世界博物館》特別整理出15世紀~19世紀22位藝術家的生平、作畫歷程,以及在藝術史上的影響及定位, 使讀者在跨越五百多年的時間中,可清楚了解各年代、各地區、各畫派的代表性藝術家的特色。 •特製藝術史年表,縱橫七千年,藝術演進一目瞭然 博物館的館藏以視覺藝術居多,《世界博物館》特別編輯出一張世界藝術史年表, 內容

涵蓋了各大文明、宗教藝術、繪畫流派, 列出西元年、藝術史時期、各時期代表作品、代表藝術家, 在橫跨7000年的時間軸裡,讀者可以清楚了解人類文明的演進, 並可以在相對的時代中,得知發生哪些藝術史大事。 •詳介全球精彩博物館,滿足你在家輕鬆臥讀或計畫實地旅遊 在旅遊途中,博物館往往是行程中重要的一站, 觀光業興起,博物館不再僅僅是一個國家展現文化特色之處,它更成為觀光旅行的焦點, 當你把博物館與旅行結合在一起,你會發現,「閱讀」一座博物館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MOOK最新的《世界博物館》詳實介紹遍及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大洋洲5大洲共250間博物館, 一書在手,引領你悠遊250處超人氣的旅遊熱

點! 本書精選的博物館也許會是你下一個旅行的目標,也或許你意猶未盡期待再次造訪, 透過《世界博物館》,更能增加閱讀與旅行的深度和樂趣。  

從眷村到移民博物館的多聲觀點:桃園憲光二村再利用案的挑戰與實踐

為了解決越南 歷史建築的問題,作者高怡芳 這樣論述:

桃園於2014年升格為直轄市的背景下,桃園政府開始對市內的文化機構進行治理並藉此形塑認同。其中,桃園憲光二村再利用為移民博物館案即為其中治理藍圖的一環,並將成為全臺第一座移民博物館。這不僅彰顯桃園城市多元人口,同時也能面對眷村保存再利用議題。本研究將運用文化治理與文化複合體概念,並觀察其中多元行動者的思維,包括桃園政府、博物館專業顧問、駐地工作站與原眷戶。本研究將移民博物館視為一種博物館類型,並爬梳各國移民博物館的成立動機與發展樣貌。筆者發現移民博物館是具備減緩社會衝突、增強國家認同與他國維繫友善關係的。而桃園政府嘗試應用眷村文化精神,將之詮釋為多元文化與社會包容。因此,桃園歷史文化進而與當

代全球化影響對話。另一方面,本研究也發現發掘與詮釋移民的社會實踐旅程,能夠打破過往眷村保存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