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謫黃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貶謫黃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江惜美寫的 蘇軾思想專題論集 和李一冰的 蘇東坡新傳(上下冊增修校訂全新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空數位圖書 和聯經所出版 。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孫劍秋所指導 黃毓珺的 反常合道覓詩趣──以蘇軾黃州貶謫時期詩為例 (2020),提出貶謫黃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反常合道、烏台詩案、黃州、詩趣、蘇軾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林素珍所指導 王麗雅的 高中國文生命書寫與教學應用之研究――以〈始得西山宴遊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赤壁賦〉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生命書寫、始得西山宴遊記、醉翁亭記、岳陽樓記、赤壁賦、教學法、延伸閱讀、引導寫作的重點而找出了 貶謫黃州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貶謫黃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蘇軾思想專題論集

為了解決貶謫黃州的問題,作者江惜美 這樣論述:

  蘇軾與儒、釋、道三家的思想,是他「尊君愛民」的基礎,同時,也是他詩詞創新精神的底蘊。本書即論述蘇軾在這兩方面的理論與實踐,以見蘇軾一生的行誼。   思想是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它不易捕捉也牽涉甚廣。蘇軾無疑是一位精神豐富的文人,無論是遭受何等境遇,他總能隨順機緣,積極面對。探究其思想底蘊,融攝儒、釋、道三家,但本質上仍是儒家,因此,延續探究其思想底蘊,而有〈蘇軾儒家君子論〉、〈蘇軾論孔孟荀學說對後世的影響〉。基於對儒家「道」的體認,本書蒐錄了〈東坡禪美學思想探源〉、〈蘇軾「道」與「藝」之境界〉、〈蘇軾詩文的創新精神〉,而後就他各期詩文論述他貶謫黃州、惠州、儋州時的思想面貌

,一窺他如何度過人生低谷,創造生命高峰的經驗。   蘇軾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者,即在於他豁達的人生態度,以及文學上的耀眼成就,而這一切都源於他有健康的心態,無論從政、為學,始終保有淑世淑人的本心,這也是他名垂千古的成功密碼!

貶謫黃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跟你分享「過好人生」歷史人物的第四位;第四位要呼應到過好人生的能力,叫做「創造意義的能力」。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關鍵不在於我們遇到什麼樣的事,而是在於我們怎麼樣對這些事情,進行更適合的詮釋。」這是我經常分享的一句話。

那所謂的「創造意義」,就是在這樣的處境底下,能夠無處不自得。

講一個更容易懂的,就像我平常很喜歡分享的,叫做「人生真正的境界,在於得意不忘形;而失意也不會變形」。

那到底我要挑選什麼樣的歷史人物,來呼應這樣的典型呢?到底是哪一位,他能夠不管自己的處境是如何,都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跟他人的意義?

那麼這一位,叫做「蘇東坡」、「蘇軾」。

我想呢,你可能都聽過他的詩詞歌賦,有一些東西已經一直到現代,都還朗朗上口的;像是他的《水調歌頭》裡面的這一句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那蘇東坡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呢?林語堂先生說,他是一個比秉性難改的樂天派,他是一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而且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他同時呢,也是一個偉大的作家、畫家、書法家跟詩人;甚至於呢,他是一個很懂得生活的人、他更是一個美食家。

他有非常廣泛的興趣和豁達的胸襟,然而反觀他的一生,他其實是經常遇到挫折的;他起起落落的一生當中,他一直是遭到貶謫,而且漂泊不定。

然而他真正偉大的成就,不管是詩句的、美食的,還是他的事跡的;都是在於他最落魄的時候。

甚至於我們現在都還傳唱千古的,不管是《赤壁賦》啊,或者是《念奴嬌.赤壁懷古》,還是《定風波》。

這些東西都是他在最落魄的時候,他的詩卻寫得最好。所以呢,林語堂先生這樣子評價蘇東坡。

然而我們回到蘇東坡這個人,蘇東坡的名字叫做「蘇軾」。我們現在一般所稱的「蘇東坡」,是他被貶官到黃州之後才有的。

那個時候他40多歲,他幾乎是被陷害到差一點丟了性命,這一個最有名的案子,叫做「烏臺詩案」。

在當年啊,經過很多人的奔走求情,連太皇太后都出馬說話,他才能夠死裡逃生,於是被丟到黃州這個地方。

其實呢,如果是從這個時空切面來看,你很難想像這樣的蘇東坡,他在20多歲的時候,是當紅炸子雞、他是一個超級政治明星啊!

不管是當年的大官歐陽修賞識他,連宋仁宗看到他的考卷,都稱他做「未來的太平宰相」。可是你知道這樣的人,太早成名、太有才華,就很容易被嫉妒。

所以呢,有很多有心人士就陷害他,讓他離開了中央;而且在後面的皇帝,像是宋英宗、宋神宗的當政時期啊,更被很多的政敵不斷的暗算。

其實我想蘇東坡他會一直被暗算,跟他的為人也有關係,因為他是一個太開朗、太正直、太敢言的人。然後呢,他的才華、詩詞書畫,也都是非常厲害的。

同時呢,他自己也有治國的理想,勤政愛民又廉潔;所以不管他被貶官到哪裡,那邊的百姓就有好日子過。

那你知道,在一個政治風氣不太好的環境跟年代裡,這樣的人他能不能有活下來的空間,就說不定。

所謂的「不一定」呢,進一步來談,就包含他在宋神宗的時期,其實也被貶官;可是宋神宗本人其實蠻喜歡他,也很欣賞他。

認為呢,就算是唐朝的李白,有蘇東坡的才情,但是卻沒有蘇東坡的學問;覺得呢,蘇東坡是他們時代裡面的驕傲。

可是你要知道喔,矛盾就在這裡了,皇帝越喜歡你,這些小人就會越加大力道的陷害你;所以呢,蘇東坡的一生,可以說是不斷被貶官的人生啊!

剛剛前面提到的「烏臺詩案」,就是在宋神宗時代發生的。然而「烏臺詩案」也成為他生命,跟他的詩詞作品當中的分水嶺。

其實當年呢,他被貶到黃州之後,他既沒有官餉、也沒有房舍,那日子要怎麼過呢?還好啊,當地的地方官跟他的朋友,也對他不錯;於是找了個荒地,開始開墾。

蘇東坡他就率領全家大小,在這個山坡地上和荒煙蔓草之間,開墾啊、耕種啊…其實是很辛苦的。

但是他本人的心態卻還蠻正面的,在苦中作樂當中,把這個地方命名成為「東坡」;所以呢,才自稱叫做「東坡居士」。於是呢,後世像我們才會叫他「蘇東坡」。

他蓋在這個山坡上面有一個草棚,他常常在裡面畫雪景;所以呢,還把這個草棚取了一個很雅致、很浪漫的名稱,叫做「雪堂」。

那我們說喔,在黃州時期的蘇東坡,除了剛剛提到的《赤壁賦》、《定風波》之外,另外還有黃州的《寒食詩帖》,也是在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

這個《寒食詩帖》啊,被認定是當代的第一名,而且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地位。

那當然啊,雖然在神宗時代這麼慘,後來呢年紀很小的宋哲宗即位了,這時候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她就開始重用司馬光,這些舊黨的人士,她也把蘇東坡調回來。

但是蘇東坡沒有因為這樣子就苦盡甘來,因為不管是對於王安石的激進改革,還是對司馬光的守舊,他都不認同。

所以呢,他既不是新黨,也不是舊黨;他在兩黨之間都受到排擠。所以呢,在哲宗親政幾年之後,那個時候已經快60歲的蘇東坡,再被打壓,被貶到更遠的地方惠州。

然而就算是這樣子哦,他仍然是苦中作樂,在惠州的時期,他還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他這樣子一路被貶官的人生,一直到他死前的兩年,還被貶到現在的海南島。就是當年的儋州啊!當年的海南島,真的是荒地中的荒地。

他到了那個地方,仍然是沒有餉銀,也沒有房舍。可是呢,他到任之後就帶領當地的百姓,開始開鑿水井,建設了當地的水利工程。

所以呢,如果你對照蘇東坡的政治生涯,跟他的詩詞歌賦所呈現出來的,你會發現這一個人的反差真的很大。

換做回頭問問我們自己喔,如果你的人生一路是這樣子,你還有這樣的閒情逸致、你還有辦法轉換心情,去寫下這麼多流傳百世的文章詩句嗎?

而且我們知道喔,他留下的不只是文章詩句啊,我們現在對於很多饕客來說,很喜歡吃的「東坡肉」;也是他在黃州時期,留下來的美食成就。

因為黃州當地的豬肉非常的便宜,所以呢,蘇東坡就運用這個豬肉,用慢火清燉,然後加入醬油調味,而做出現在我們大家都很喜歡吃的「東坡肉」;就像有一句話,你可能也聽過叫做「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嘛!

所以如果從政治成就的角度來看,他跟我們前面談到的司馬懿,真的是一個很明顯的反差跟對比。

可如果回到人生的品質、主觀世界的價值跟意義,我想蘇東坡不管是他還活著的時代,或者是一直到現代,都是活得很有意義跟價值的。

多少時候,我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可能就想起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尤其是當自己的人生失意、挫折的時候,可能你也會想到「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其實呢,在蘇東坡生命最困頓的時期,他卻沒有透露出這些悲戚的感受;他反而很樂觀的看待一切。

是不是再次說明了,關鍵不在於你遇到什麼樣的事,而是在於你把你遇到的事情,進行怎樣的詮釋?

所以呢,如果把蘇東坡的人生做一個總結,我可能會說喔「沒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開的生活」。而蘇東坡就是從苦難裡,開出的一朵花朵,儘管飽經風雨,但依然笑對人生。

如同他自己在晚年的時候,總結自己的一生,他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裡面你不會感受到他的悲憤,你反而會感受到,他就是這麼平淡的鋪成自己的過程。

然而在所有的過程當中,不管外界給他什麼壓力,他留下了絢爛的痕跡;還有他留下了,不管是對他自己的當代,還是對於後人,最重要的文化跟精神的遺產。

所以回到我們的「人生價值」,你要怎麼樣去創造出自己人生的意義?我很難跟你定位,到底要追求「世俗的成就」,還是要追求「精神的超越」?

它並不是絕對的二分法,也不是你、我想怎樣就可以怎樣。它可能比較多的是,當我遇到那些我不可控的處境的時候,我怎麼看待?我怎麼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跟價值?

或許你有可能像曾國藩一樣「創造結果」,你也可能像康熙皇帝一樣「創造出自己的生態圈」;你更可能像司馬懿一樣,透過很多正確的決定,而形塑出自己的成就跟功名。

然而不管你可能是誰,或者是你想成為誰?我都希望我們的心中,能夠保留下「蘇東坡的精神」~能夠在得意的時候不忘形,而失意的時候不變形;這才是我們創造人生意義的關鍵。

所以,到底要怎麼樣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跟價值?很期待你能夠透過【過好人生學】的學習,能夠幫自己找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堅定人生。

希望這一系列「過好人生」的歷史人物,能夠帶給你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做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我們這一系列談到的【過好人生學】,這是我的線上課程,很期待你的加入。

相關的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前進,一起過出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反常合道覓詩趣──以蘇軾黃州貶謫時期詩為例

為了解決貶謫黃州的問題,作者黃毓珺 這樣論述:

蘇軾點評柳宗元詩作時所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了解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進而探究作品的內涵,便會發覺反常之下,隱藏著合理的道與義,然而「反常而不合道,是謂亂談」,是故反常的形式,是為了達到合道的目的性,必須合乎作者創作時的情感邏輯,方能稱之為「反常合道」。作者不把想要表達的內涵直述於作品當中,反而藉反常呈現,留給讀者進一步探索內容,這樣的寫作手法,不僅不會讓讀者感覺有所不合理,反而能促使讀者更深入思考作者時代背景及其作品意涵,如此別出心裁的作品,亦能使讀者印象深刻。 蘇軾在因烏臺詩案,貶謫黃州致使他能夠像以往藉著詩作針砭時事、抒發政治抱負,不能再詩作中暢所欲言生命與生

活中的感觸,於是反常合道這種將作者真實情感與作品內容道義隱遁的創作形式與目的,正與蘇軾在黃州時期的創作需求相符合,是故本論文將分成五章,首章緒論闡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疇與方法以及文獻探討,第二章則為反常合道覓詩趣,尋溯反常合道的源起,從概念至文學運用的流變,進而梳理前人以陌生化、悖論兩種西方理論為之詮釋的觀點是否合宜,接著探討何謂詩趣,總論反常合道的定義,以及透過怎麼樣的手法表現反常,而達到合道的目的。而蘇軾創作與其一生經歷、仕途息息相關,故在第三章第一節理解蘇軾生平後,方能探究詩作分期的依憑與創作內容、風格轉變的因素,至第二節進而聚焦於黃州時期詩作與前後期的比較,第四章剖析於黃州貶謫時期

反常合道之作品,並以內容作為分類,深入研究隱遁的道義與感觸,最後總結本論文的論點。

蘇東坡新傳(上下冊增修校訂全新版)

為了解決貶謫黃州的問題,作者李一冰 這樣論述:

  張輝誠(學思達創辦人、作家):《蘇傳》完全不同於文學家馳騁其文采所寫的東坡傳記,更不像學者餖飣獺祭堆砌資料出來的傳記──這樣的情感表現,卻又扎扎實實建立在一冰先生堅實的考證功力與文字駕馭能力。   全新增修校訂,特別收錄──張輝誠(學思達創辦人、作家)專文〈尋找李一冰〉,追索謎樣作者,出版緣由、增修後記,以及李雍〈縹緲孤鴻影──父親與《蘇東坡新傳》〉,附錄〈蘇軾及宋朝大事年表〉   集多重名家於一身的北宋風雲人物:文學家、評論家、政治家、繪畫家、書法家的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國古典文學藝術史上屬於少數其散文、詩、詞、賦、評論均有成就,且兼善書畫的奇才,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傑出

的大家。   蘇東坡為宋代知名政治家、文學家、書畫家。北宋蘇家一門三傑,名滿天下,而東坡更是青年才俊,文名遠播,原有一番抱負欲施展所學,為人民和朝廷謀取和平安樂,然現實不如所想,他所屬的朝代,黨爭頻仍,他則因名聲響亮,樹大招風,多次歷經官場上的波折,數次遭貶謫,最遠更貶至海外瘴癘之地的瓊州(海南島)。他的從政生涯是一大段奔波遷徙之路,大半的時光耗在不斷往返於貶謫之地和復詔回朝這之間的路程。從政本不為自身,但每被構陷一次,就使得他更欲歸隱鄉間。曾任要職卻兩袖清風的他,生活亦是貧乏困頓居多。然而他卻頗能自抒於文,從他的詩詞文章中,不見怨戾憤恨,倒是一片光風霽月,曠達胸懷時移世異。政治遊戲是短暫一

時,東坡文章卻千古長流,他的軼聞韻事永為後人傳頌。   東坡傳世的文章、軼事極多,詩詞更為一代宗匠,難有匹敵。所作詩詞兩千餘首,皆是從性情深處流洩的真摯情意。包括為人熟知的〈前赤壁賦〉、〈水調歌頭〉等,本書十之八九取材自東坡詩詞,參照其他文集資料,以詩人少有的人生經歷,與其心血結晶的詩作相印證,勾勒出他一生。透過本書,一個赤誠、豪邁、才氣縱橫的文人遂赫然眼前。   新版書中,特增收〈尋找李一冰〉一文,將多年來謎一般的作者生平與出版緣由,娓娓道來。此《蘇傳》之特別處在於,並非從東坡出生寫到老死,而是從蘇軾貶謫黃州之時切入,彼時東坡甫從烏臺詩案,遭小人陷害,入獄瀕死,最後否極泰來,雨過天青之輕

鬆與從容。李一冰寫出獄中狼狽至極、虎口餘生後出獄,從苦悶中走向曠達自在、從現實接二連三的無情打擊走向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志堅強與生命韌性的東坡,使其形象躍然紙上之外,更讓讀者深入東坡的內心世界。 名家推薦   是文字較為典雅的學術著作,大抵讓蘇軾以其詩文來自道生平,作者的歸結甚有見地。───余秋雨(作家) 共同推薦   李崇建(作家)、祁立峰(作家)、凌性傑(作家)、楊瀅靜(詩人)   作者簡介 李一冰   原名李振華(1911-1991),以「一片冰心在玉壺」之意取筆名李一冰,浙江杭州人,原籍為安徽。畢業於浙江私立之江大學經濟系,後留學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陸續於新文學重要刊物

發表白話散文。   民國三十六年(1947),隨叔叔李辛陽來台,於經濟部物資調節委員會擔任科員。民國四十年(1951),不幸捲入弊案成為代罪羔羊,判處八年徒刑定讞,然因未收到拘禁通知而未入監。五十六歲時遭索賄未果,遂被重提前案,監禁四年後假釋出獄。   獄中四年,李一冰熟讀蘇軾詩作兩千多首,同時整理《東坡事類》、蘇軾年譜等重要書籍,於民國六十八年(1979)寫成《蘇東坡新傳》,共計七十餘萬字。另著有《明末孤臣張蒼水傳》,後來又增補成《張蒼水傳》。   上冊 ◆增修〈尋找李一冰〉/張輝誠 第一章 食蓼少年 第二章 變法與黨爭 第三章 馬入塵埃 第四章 黃樓 第五章 烏臺詩獄 第六章 黃

州五年 第七章 飄泊江淮 第八章 風雨京華 下冊 第九章 書齋內外 第十章 杭州去來 第十一章 潁州‧揚州‧定州 第十二章 惠州流人 第十三章 海外東坡 第十四章 北歸 後記/李一冰 ◆增修校訂後記/縹緲孤鴻影──父親與《蘇東坡新傳》/李雍 ◆附錄 蘇軾及宋朝大事年表   增修(節錄) 尋找李一冰 張輝誠   李一冰是誰?   喜歡蘇東坡的讀者,除了看東坡詩文之外,難免想要知人論世。涉讀東坡傳記,文言傳記姑且不論,白話傳記最知名者首推林語堂《蘇東坡傳》(遠景,民國六十六年出版),可是此書整體而言,趣味有餘,深度、嚴謹俱不足,加上原為英文之作,宋碧雲女士譯成中文後,出現不少問題

,淡江大學張之淦教授曾作〈林著宋譯《蘇東坡傳》質正〉(原載《大陸雜誌》)指出不少訛誤缺失,茲不贅述。另一本則是李一冰《蘇東坡新傳》(聯經,民國七十二年出版),出版在文學大師林書之後,照理說壓力頗大,但卻意外勝過林書──如果讀者喜歡余秋雨《山居筆記》裡的〈蘇東坡突圍〉,就會發現該文曾摘錄李一冰先生原文,如果讀者再有興趣多一點考據精神,就會發現余文主要材料其實都建立在李一冰《蘇東坡新傳》書中的考證與整理文字。這也無怪乎余秋雨曾評論此書:「是文字較為典雅的學術著作,大抵讓蘇軾以其詩文來自道生平,作者的歸結甚有見地。」這確實是很奇妙的現象,一冰先生幫了余秋雨寫作上的大忙(余先生不用大費周章考證,寫出的

散文就看起來很有學術基礎),但一冰先生卻必須因為名動大陸的余先生揄揚,才得以在大陸揚名。   但是,李一冰是誰呢?   這是我從大學初讀此書,愛之不倦、捧讀再三之餘,經常疑惑的問題。大概只能從書中〈後記〉看出一點線索,該書從民國六十年開始寫,民國六十八年完稿。換言之,寫了八年。後來出國,最後落款是「一九八一年四月杭人李一冰自記於美國新澤西州」(新澤西即紐澤西),除此之外,多年來我在網路上所能查得資料也只有「美國新澤西州大學教授」一銜,奇怪的是,我問遍了我熟悉的文學圈教授,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李一冰」是誰!這實在是太怪異了!──一個傑出的研究者、寫作者,居然像個隱形人一般?   二○一三年

八月我從陳芳明教授臉書得知,聯經出版社更換新總編輯胡金倫,是他的高足。我馬上寫了一則私訊給胡先生。   金倫兄,先行自我介紹:張輝誠,寫作者,也是一名高中老師,做點文學研究。我的博士論文寫蘇東坡,多年來一直有個疑惑,貴社出版李一冰《蘇東坡新傳》,寫得極好,但他的生平幾乎只剩書後短短跋語,前大半輩子花了巨大心血寫成此書,後來到美國便不知所終,我猜想一冰先生應該不在人世了,是否有他後人聯繫方式,我想寫封信向他或他的後人表達我的敬意,如果可以,甚至可以多探得一些李先生的生平,為他作一小傳,不然,這樣好書的作者就完全消失於歷史洪流了。」   胡先生很快回信,說他在讀碩二時我們曾在師大一起上過楊昌年

老師的課,算是我學弟。他答應隔天回公司找找看作者的聯絡方式,但是年代久遠,可能也不容易。   隔了幾天,金倫傳來李一冰先生的聯繫方式,我當天就寫了一封信。   一冰先生道鑑:   冒昧來信,瀆神恕恕。晚輩是從聯經出版社總編輯處獲得您的郵址,冒昧寫這封信給您,僅是多年以來一直想向您表達致敬之意。晚輩讀您的大作《蘇東坡新傳》,毫無疑問,這是所有東坡傳記中寫得最好的一部。晚輩讀完之後,大受感動,此後時時重新翻讀,時時感受東坡之形象躍然紙上。晚輩亦從事研究、創作多年,深知其中甘苦,先生之大作必然流傳千古,只恨先生之行跡幾乎無人知曉,或許先生故意為之,於亂世中存神去跡,以保康泰。晚輩此信,純粹想表

達對您的敬仰之意,謝謝您留下這本鉅作。耑肅。敬頌   秋綏                                                 晚輩張輝誠敬上   隔天就收到回函。   輝誠兄:   我是李一冰的幼子,先父已於一九九一年謝世(一九一二—一九九一)。感念您對蘇傳的熱愛,我很願意與您分享父親著述的心路歷程。   我於一九五○年生於臺北,一九七三年臺灣大學畢業,遊學澳大利亞,在美國製藥公司工作垂三十載,現居康州。   像您一般的讀書人已不多見,希望可以見面傾談。   李雍敬覆。   我又馬上覆信,幾次電子郵件往返,俱附錄於下。   李雍先生您好:   聽到一冰

先生故去,雖然曾經料想,但真正聽到消息還是感到惋惜。您現居康州,大約回臺灣的機會不多,不知何時可以見面傾談?晚輩希望可以為一冰先生作一小傳,刊登在臺灣的大報上,如果可以的話,也能附錄於《蘇東坡新傳》之末。晚輩很想知道一冰先生的生平與撰寫蘇傳的心路歷程,甚至先生到美國之後的種種,不知如何跟您連繫呢?是否可以打電話給您?   晚輩輝誠 敬上   輝誠兄:   得來書,眼睛不覺溼潤。我實愧為人子。我十一月回臺(按,二○一三年),望能一見。我將以先父用過的《蘇詩施注》一部相贈。我會打電話給您。   李雍敬覆。   李雍先生:   能和您連繫上,晚輩也很激動。就我所知,凡是研究蘇軾的學術朋友,無

一不對李一冰先生懷抱敬佩與感謝之意。晚輩多年來向此間諸人詢問一冰先生事蹟,竟無一人知曉(然大多數人都想知道)。適值聯經出版社總編輯換人,換成研究所曾同修一課的學弟,晚輩方才趕緊詢問聯繫方式,多年宿願終得一償,先生當可想見晚輩激動之情。   十一月,先生返臺,可否先將日期告訴晚輩,讓晚輩有所準備。晚輩迫不及待想與您長談,亦感謝您將一冰先生的用書賜贈,對晚輩而言,那是珍若璧玉。   晚輩輝誠 敬上   然後就收到李雍回信,道出驚人祕密。   輝誠兄:   讀兄來書,不禁痛哭。   吾兄有所不知,是書寫於國民黨的冤獄之中,吾家隱忍不發者,四十年。先父者,異代之太史公也,蘇傳者,先父之史記也。

  弟已不知所云,恕我。再談。   李雍敬覆。   我又再去一信。   李雍先生道鑑:   讀一冰先生蘇傳之跋語,晚輩早已隱隱約約感受其中必然有許多委屈與隱情。故於第一封信中即寫:「只恨先生之行跡幾乎無人知曉,或許先生故意為之,於亂世中存神去跡,以保康泰。」   弟雖不才,願為一冰先生揚此公道,撰文以傳諸於後,不使一冰先生隱淪埋沒於歷史洪流。一冰先生之鉅作確實如太史公《史記》,但太史公有〈自序〉及〈報任安書〉自剖心跡,一冰先生之心跡當由先生轉述,由晚輩來執筆公諸於世!   晚輩輝誠敬上   李雍只傳來短短三句:「心潮起伏,往事歷歷。我們等這一天等了三十年。」   二○一三年十一

月某日,李雍自美返臺,我們約在永康街玫瑰園碰面,暢談一下午。其後,李一冰先生次子李東(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榮休講座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致遠講席教授)亦從香港來臺,和李雍一起蒞臨寒舍,並帶來一盒大紙箱。   第一章 食蓼少年 東坡詩:「少年辛苦真食蓼,老境清閒如啖蔗。」 一、蜀道難 蜀,位居中國大陸之西南邊陲,四境皆被崇山峻嶺所圍繞,中間一大盆地。境內舊有岷、瀘、雒、巴四大河流,所以又稱四川。 蜀與中原的交通,陸路須出秦川(陝西),川陝之間,峻嶺連雲,山深巖密,絕無通路。照李白說,只有陝西郿縣太白山的層層峰巒間,才有一道缺口,也只有飛鳥可渡,而人跡不至: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面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春秋戰國時代,蜀人始通中國。《華陽國志》的傳說:「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於蜀,蜀王派遣五丁開山往迎,還到梓潼,見一大蛇行入山穴,一人攬其尾要想拉它出來,力不能勝,於是,五個力士一起來拉,大聲呼叫,山崩石裂。五丁、秦五女和所有士卒,全被山石壓死了。」──正因為當初這項開山工程,使人不能相信是人力所能達成的鬼斧神工,所以才有這類似神話的「五丁開山」的傳說。但賴以通蜀的山間棧道,也從這個時期就傍山架木的建起來了,李白詩說:「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天梯石棧雖然是架起來

了,但是遲至唐朝李白的眼中,蜀道之難,依然難於登天。黃鶴飛不過去,猿猴也愁攀緣不上,青泥嶺懸崖萬仞,滿山雲雨,百步九折,一路泥淖,山深處,景象肅殺,鳥號古木,子規夜啼,眼前盡是無窮的連峰疊嶂,高與天齊,枯松倒掛絕壁,飛瀑轉石雷鳴,李白嘆道:「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崢嶸崔嵬的劍門關,聳立於大小劍山的連峰絕壁之間,飛閣通衢,綿亙一百多公里的插天峭壁,有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形勢,這大自然生成的要塞,天下大亂時,卻成為西蜀賴以偏安的天險。 自古以來,代有英雄人物,在中原這片大地上,龍戰千年,殺人盈野,蜀人幸有四境高山,衛護中間這一方安和樂土,肥沃的成都平原,從不缺乏糧食,紡織

業非常發達,錦江澄明的水流,洗濯出聞名天下的蜀錦,山崖和鄉野,盛產茶鹽,物產如此富饒,人人都能豐衣足食。經濟上一有自給的滿足,蜀人隱然自視為中原以外的獨立王國,愛好和平和自己的鄉土,無人願意背井離鄉,到陌生地方去闖天下。

高中國文生命書寫與教學應用之研究――以〈始得西山宴遊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赤壁賦〉為例

為了解決貶謫黃州的問題,作者王麗雅 這樣論述:

生命、人文教育在長期受到忽視之下,使學生缺少了思考與思辨的能力。因此,生命教育不應該是獨立的科目,而應融入於課程之中。本論文以「生命書寫」的視角探討高中國文四篇選文的文本與教學應用。梳理出作者如何透過生命書寫表達各自的遭遇及面對困境的態度:柳宗元從貶謫的消沉中重新肯定自我的價值;范仲淹以儒家博愛的精神自抒懷抱;歐陽脩除了與民同樂的仁者胸懷,更表現對自己所處環境的自適;蘇軾則是藉緬懷歷史,描寫內心由感傷轉為曠達的體悟。他們藉由書寫獲得了抒發,將生命中的困頓轉化為創作的力量。這樣的生命書寫亦是可以幫助學生面對挫折的一種方式。全文共分為六章,首章為緒論,敘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以及

前人研究成果的探討,以勾勒出論文的研究方向。第二章為四篇選文之作者與作品,先敘四位作者生命境遇,再討論四篇選文的內涵。第三章為四篇選文中作者的生命書寫,探討其創作心理、生命態度與不同的表現技巧。第四章為主要教學法之運用,討論四篇選文適用的教學法:討論教學法、鑑賞教學法、講述教學法、資訊媒體教學法,及以上教學法之運用規劃。第五章為生命書寫延伸教學設計,先討論延伸性閱讀指導,嘗試設計四篇選文的延伸閱讀教案與學習單,再討論引導寫作指導,並示範引導寫作教案設計與命題。第六章為結論,歸納研究發現以及研究限制。期望藉由此研究對教師之教學與開拓學生之生命觀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