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房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西雅圖房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lecMacGillis寫的 一鍵購買:私營經濟體亞馬遜如何在雲端重塑美國 和喬納森•格魯伯的 美國創新簡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西雅圖房地產也說明:如同外頭的雪因天氣漸漸暖活而開始融化--西雅圖的房市在今年也已慢慢回溫. 個人認為只要需求持續大於供給(獨立屋市場) -- 本地的房價長遠將持續上揚. 您如果看到中意的房子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木馬文化 和中信所出版 。

逢甲大學 土地管理學系 陳建元所指導 廖育珉的 臺灣專利數分布與房價關係之研究-以六都為例 (2017),提出西雅圖房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知識創新、專利數、空間自相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法律與政府研究所 許雲翔所指導 陳致堯的 論社會住宅區位之選址指標分析 -以臺北市公共住宅政策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社會住宅、臺北市公共住宅、區位選址指標的重點而找出了 西雅圖房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西雅圖房市穩居全美第一房價將持續上漲 - Seattle Chinese Times則補充:但這次的趨勢似乎與金融危機時不同。十年前的次貸危機前,全國幾乎各處的房價都在以令人驚訝的速度飛漲。而現在,其他城市的房價漲幅都較平穩,只有西雅圖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西雅圖房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鍵購買:私營經濟體亞馬遜如何在雲端重塑美國

為了解決西雅圖房價的問題,作者AlecMacGillis 這樣論述:

亞馬遜擴張版圖是美國區域發展不均的關鍵因素   以亞馬遜贏者全拿的行徑為框架的美國經濟史 深入觀察私營經濟體獨占性作為的深遠影響     ※贏家全拿的公司和區域   在美國,原本分散於幾百家大大小小公司的商業活動,如今逐漸由蘋果、臉書、微軟、亞馬遜等幾家龍頭企業主宰;美國各地區的利潤和成長機會,大幅流向這些公司的所在地(總部、倉儲、數據中心)。贏家全拿的公司造就了贏家通吃的區域,財富與工作機會集中在紐約、西雅圖、華盛頓特區等大城市,導致中小型城市人口減少,特色產業消失,走向沒落。     ※受亞馬遜獨占性作為衝擊的人們   作者艾立克.麥吉里斯以亞馬遜的經營模式為框架來進一步解釋上述情況。

他走遍全美,採訪貨車司機、起重機操作員、社運人士、被迫搬遷的弱勢族群、自營業者等等,訴說他們面臨亞馬遜過度擴張的處境:     在西雅圖,亞馬遜與其他科技公司不斷增建公司園區,抹除了黑人社區的痕跡。   在維吉尼亞州郊區,居民拚命保護家園,遠離耗水耗電的數據中心帶來的環境影響。   在德州艾爾帕索,自營的小型辦公用品公司,設法撐過被亞馬遜奪走政府採購案的生存難題。   在巴爾的摩,亞馬遜的大型倉儲中心取代了屹立百年的傳奇鋼鐵廠。   在俄亥俄州巴頓市,亞馬遜不僅得到租稅抵減,還幾乎摧毀當地的汽車製造業。     ※按下一鍵購買所付出的代價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不退,人們更加依賴線上購物,每

按下一鍵購買,亞馬遜的營業額就會持續成長,而它對全美的影響力道只會更加強烈:貧富差距擴大、贏家輸家的區域鴻溝加深。《一鍵購買》揭露亞馬遜的經營祕辛,帶領讀者看到美國深陷該公司的陰影中,正在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名人推薦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   翁履中(美國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國際政治評論員)   張翔一(《換日線》頻道總編輯)   國際之男(500 Startups創業導師/網路作家)   好評推薦     耶魯大學教授、《推特治國》(Let Them Eat Tweets)共同作者,雅各布.哈克(Jacob Hacker)   「《一鍵購買》就是最優秀報導的寫

照:強而有力地全面講述美國人民和地區之間迅速飆升的不平等。艾立克.麥吉里斯運用宏觀經濟學和他的聰穎報導手法,娓娓道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向讀者說明亞馬遜是如何猶如流星般崛起,又有哪些政經菁英從中占盡好處,以及老百姓為此付出多少龐大代價。」     俄亥俄州參議員、《Desk 88》作者,謝羅德.布朗(Sherrod Brown)   「馬丁.路德.金恩曾經寫道,只要工資足夠,所有工作都有尊嚴。艾立克.麥吉里斯在書中解釋,為何某些美國富翁和最大企業根本不屑一顧。他卓越地編織起所有人的故事,有些人鴻圖大展、展翅高飛,有些人則是人生一落千丈,跌落無望境地。」     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The Un

winding》作者喬治.帕克(George Packer)   「艾立克.麥克里斯是全美國最傑出記者之一。他總是無所畏懼,尋找其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故事和真相。《一鍵購買》描繪出亞馬遜的破壞力道,也為不平等經濟與社會的重要故事賦予人性化的聲音。」     哥倫比亞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麗娜.汗(Lina Khan)   「《一鍵購買》詳盡入微地記錄亞馬遜主宰市場和運用殘暴商業手法的嚴重代價,並暴露出那些擁有驚人經費、權勢的私營公司,而這些公司壓榨員工、震垮獨立店家、以私營力量代替公共治理。必讀之作。」     《紐約客》雜誌特約撰稿人拉瑞薩.麥克法奎爾(Larissa MacFarquhar)  

 「任何向亞馬遜訂購的人都得讀一讀書中既感人又可惡的故事,了解一個人的畢生積蓄、工作職涯、世代延續的傳統、一間小公司、一座座小鎮是如何慘遭一部彷彿勢不可擋的公司機器解體破壞。」     《大西洋》月刊特約撰稿人法蘭克林.福爾(Franklin Foer)   「艾立克.麥吉里斯秉持著野心、執著、同理心做記者該做的事,令你忍不住驚嘆連連。就像是一部十九世紀的優質小說,《一鍵購買》以說服力強的近距離以及全面透徹的手法研究社會病源。在這個過程當中,傑夫.貝佐斯的主宰地位和人們得付出的代價顯得再真實不過,此後一鍵購買的意義不再相同。」     《Transaction Man》作者,尼可拉斯.雷曼(N

icholas Lemann)   「一個世代以來,美國不平等的現況持續惡化,不只是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權力和區域也不平等。《一鍵購買》打造出盛大場景,敘述龍頭公司亞馬遜是如何影響全美人民的生活與地區,而這場危機也顯得歷歷在目。我們應該將本書當成警示,喚醒眾人站起來,對持續殘害工作階級、小公司、遺忘地帶的新經濟體採取行動。」     分類廣告網站Craiglist創辦人,克雷格.紐馬克(Craig Newmark)   「《一鍵購買》以罕見力道,指出當前科技和經濟不平等對人類造成的影響。科技業的人其實不常思考自身工作可能衍生的後果,《一鍵購買》提醒我們,科技也需要付出代價,即使眼前沒有清晰的解

套方案,道德意識也會要求我們思考下場。」     《洛杉磯時報》     「跟HBO電視影集《火案重案組》(The Wire)一樣,《一鍵購買》彰顯出經濟、政治、社會制度如何影響個人故事。麥吉里斯希望讀者透過這本書,看見亞馬遜剝削及打造的制度系統,會對我們的經濟造成多大的影響。」     《書籍論壇》雜誌(Bookforum)   「麥吉里斯把這家科技龍頭設為焦點,說明了現狀全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不可避免的後果。情況絕不是『好工作所剩無幾』這麼單純,就業市場的轉型其實經過背後操縱。《一鍵購買》鉅細靡遺記錄下完整過程,幾百萬人的命運則全操之於那幾個擠在會議室的人手裡。」     《書單》雜誌(Bo

oklist)   「麥吉里斯的美國導覽細節飽滿,充滿各種驚人故事和數據,其豐富美妙的陳述為版圖不停擴展的龐大公司影響力按下暫停鍵,這間公司不只影響了我們的消費模式,還有人們的生計、社群、政府。」     《紐約時報書評》   「在他走遍全美訪談,嚴謹調查報導、簡練描述後,麥吉里斯巧妙揭露亞馬遜是如何將美國操控於股掌之間……麥吉里斯以人性化的視角,深入刻畫受到亞馬遜影響的社群,讓我們看見現代美國如何在搖搖欲墜之中求生存。」     《新共和》雜誌(The New Republic)   「《一鍵購買》揭露一個正在分崩離析的國家,以及一家有意願能耐的公司是怎麼將失敗的公共政策扭轉成個人權力……《

一鍵購買》章章描寫美妙,偶爾搭配不可思議鉅細彌遺的故事……這本書具有經典作品的特點,而這些作品都在向有錢人揭露窮人絕境,好比喬治.歐威爾的《通往威根碼頭之路》或麥克.哈靈頓的《另一個美國》。」     《紐約時報》   「亞馬遜一手打造出富有的世界社會學……麥吉里斯的核心故事講述的是一家公司如何劃分出經濟中間人及商業流通的共享空間,從擁有實體店面的市中心大街乃至購物商場皆然,並且本質上構成我們猙獰不堪的兩極化地理……他訴說的故事從頭到尾都帶有一種避不可避的無望力量。」     《泰唔士報文學增刊》   「艾立克.麥吉里斯在《一鍵購買》中的最大貢獻,就是指出主要鴻溝其實是贏家通吃城市的職業管理菁

英和其他人之間的裂痕。要是你對經濟民粹主義的背後驅動力感興趣,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     《金融時報》,莎拉.歐康諾   「《一鍵購買》在歷史這一刻的價值不容置疑。麥吉里斯的豐富報導深具啟發,敘述的不是一間公司,而是這間公司重塑的國家。《一鍵購買》給予讀者一種感覺,流行大疾病只是為這個故事的一章劃下句點,接著將揭開另一個章節的序幕。」     《紐約時報》每日藝術專欄   「麥吉里斯做了一件與眾不同的事。《一鍵購買》所描繪的亞馬遜既是成因,也是一種譬喻。亞馬遜是區域不均等背後的真實引擎,套一句他所說的話,亞馬遜造成美國境內某些地區『彼此不諒解』,妨礙國家走向團結一致……結果某些美國人的財富

加速倍增,其他人則是深陷絕境泥沼……麥吉里斯認為一鍵購買的滿足感讓人看不清大方向,唯有保持耐心及置身其境,才可能觀察到完整輪廓。」     《雅各賓》雜誌(Jacobin)   「《一鍵購買》是一本由記者操刀的書,以個人故事作為敘事切入點……對麥吉里斯而言,環環相扣的不平等就是定義現代美國經濟的要素……而《一鍵購買》細膩入微描繪的亞馬遜,既是這個故事中的關鍵動力,也是有害後果的血淋淋範本。」     《波士頓環球報》   「艾力克.麥吉里斯在他的新書中,將無所不在的亞馬遜規模放大成荷馬《奧德賽》史詩……麥吉里斯的故事感性動人,也充滿理性分析——他一一探訪深受亞馬遜影響的角色和產業,一而再、再而

三演繹亞馬遜帝國是如何無可挽回地改變我們所熟悉的所有美國生活層面……每天發生在眼前的事有時可能令人無感,因此麥吉里斯要我們打開感官去觀察。」     《舊金山紀事報》   「《一鍵購買》是一本透徹仔細到令人驚愕連連的好書,儼然是都會史、新聞報導、深受亞馬遜影響的人物與地方檔案與研究的合體……麥吉里斯活靈活現描繪出經濟全貌……可謂是大大小小的悲劇雜燴。」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   「這本書就是一部美國經濟史,貼身描繪在亞馬遜陰影底下生活與工作的人,眼見他們位於各州與城市的老家在身邊默默改變……這些人的故事深遠廣泛……麥吉里斯利用透過資訊徵求的自由取得的諸多細節,一一揭露亞馬遜是如何井然有序地

鑽進人們的生活。」     《匹茲堡郵報》   「亞馬遜是我們自己選擇搭起的營火,麥吉里斯的書以廣泛全面的視角,觀看營火是如何變成一場火風暴,而深受這吞噬文化的溫暖光火吸引的工作者、消費者、社群,則被它的灰燼無情焚毀……麥吉里斯邀請讀者認真思考,亞馬遜利用這場流行疾病大發橫財的同時,對美國形成什麼樣的影響……書中訊息發人深思:『這間公司的命運已完全與美國命運背道而馳。』」     《華盛頓郵報》   「美國亞馬遜的場地巡禮……《一鍵購買》中的個人故事不寒而慄……本書也是政治制度的故事,描寫政治制度是如何深受『對亞馬遜好就對美國好』的思想蠱惑。」     《美國展望》雜誌   「透過貨車司機、倉

庫撿貨員、紙箱製造商、政客、遊說集團、社會運動人士、藝術家之眼,記載亞馬遜王國底下的生活……認識亞馬遜,就等於認識貿易政策、去工業化、工會崩塌、反壟斷法垮台、報社倒閉、競選財務法、遊說史、房地產價格、區域發展不均、稅務政策等層面。當然了,既然亞馬遜是無所不有的商店,它的故事難道不該無所不有?」     《華盛頓月刊》   「在《一鍵購買》中,麥吉里斯聲稱亞馬遜如火如荼的版圖擴展,就是美國經濟崩塌的重要物證。麥吉里斯帶著赤裸裸數據和感人軼事,解釋這個零售業巨頭是如何讓地區商店關門大吉。他帶領讀者了解這家公司是如何從孤注一擲的地方政府拐到租稅抵減方案,卻只換來薪資微薄到可憐的倉庫工作……毫不留情、

強而有力的批判。」     《大西洋》月刊   「包羅萬象的印象之旅,描繪一國人民的存在如何與一間企業環環相扣……麥吉里斯是首位開始記錄社經動盪劇變的記者之一,諸如此類的劇變又是如何讓鄉鎮鐵鏽地帶的政治色彩由藍翻紅……描述富有企業和高階職員安居寥寥無幾的富饒海岸城市,同時其他美國地區的機會則是一一流失。」     《華爾街日報》   「艾立克.麥吉里斯得心應手地記錄亞馬遜飆速擴張的種種手法,是如何殘害我們的社會……麥吉里斯的鏡頭是一顆廣角鏡頭,捕捉到的國家畫面顯示眾多人民生活標準日漸下滑,整體區域飽受遺忘。」     《出版者週刊》   「以不同角色為主軸,透徹報導亞馬遜對美國經濟和勞工界造成

的影響……令人信服的寬廣研究為人們敲響警鐘。」

西雅圖房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有這種財長還需要打飛彈嗎?
夜未眠的美麗城市
西雅圖一片紅中國
下注太空產業成真
專出產巨頭企業的城市
聽說住旁邊會發財
巨大雇主舉個例
跌比舊金山小 漲比十大城好
房價創高不擔心
法拍清理完蓄勢待發

臺灣專利數分布與房價關係之研究-以六都為例

為了解決西雅圖房價的問題,作者廖育珉 這樣論述:

在全球經濟重心的轉移下,產業佈局從以往資本轉變為知識考量, 說明知識與創新能力對於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專利已成各國產業競爭優勢的指標,亦可證明地區知識創新能量的強度。其中,在矽谷與西雅圖地區的實證研究發現,知識集中區域可促使人才聚集,也將更進一步帶來地區所得及資本集中,進而推升房價形成一種正向循環,而專利數所代表的知識創新,亦可成為都市房價及發展的指標。本研究以臺北、新北、桃園、臺中、臺南、高雄作為研究範圍,選 自2007至2016年專利屬性資料。發現各都專利數最多的地區為臺北市內湖區、新北市土城區、桃園市龜山鄉、臺中市西屯區、臺南市永康區、 高雄市三民區。此外,經相關性分析顯示專利、人口、所

得與房價的相關程度皆呈中度與高度正向相關。而多元迴歸分析變數對於房價影響程度,專利呈顯著影響為臺北與臺中,其餘三都皆為所得影響較大,新北則不符假設;而空間自相關結果顯示各變數皆有顯著聚集關係,透過空間分佈可以發現,專利多集中在既有工業園區或中心商業區,而與其他變數有明顯相鄰結果,顯示專利對於周邊地區房價有所提升的效果。而綜合分析結果亦與都市發展趨勢相符,臺灣都市地區的發展與知識集中具有關連性,而都市地區也越朝向集中發展,形成強者越強的趨勢。

美國創新簡史

為了解決西雅圖房價的問題,作者喬納森•格魯伯 這樣論述:

本書詳細梳理了美國創新的重要歷史,並對當下的處境表示了擔憂,對未來提出了具體可行的策略支撐。本書的開頭部分,聚焦公費資助的科學創新如何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為戰後充滿活力的美國經濟奠定了基礎。作者通過分析美國歷史上科技突破助推經濟增長的成功案例,以及揭開塵封歷史中那些曾立下汗馬功勞的“關鍵人物”的不為人知的故事,將美國經濟開始飛躍的深層原因清晰地揭露出來。接下來,這一部分還解釋了科學的過度自信、政治家的互相衝突,以及預算問題如何促使公共開支逐漸傾向於削減科學經費。 在第二部分,作者通過具體的經濟案例闡述了今天美國的公共資助已經成為推動科技研發的主力,儘管力度尚太低,但公共資助的科

學將繼續獲得創新性並貢獻就業崗位。同時這一部分還解釋了為什麼私營企業在科學方面的投資存在系統性的不足。 第三給出了作者的核心觀點,也是一份關於創新的國家型戰略:吸取以前的經驗教訓,通過政府強有力的參與,擴大科技投資,鼓勵地方創新,並幫助普通的美國人創造更好的就業機會,以確保資金被明智地使用,利益在美國各地共用,重獲美國經濟增長的引擎,並終使美國落後的地區受益。   喬納森·格魯伯   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福特經濟學教授,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衛生保健專案主任,美國健康經濟學家協會前主席。他發表了一百七十多篇研究文章,並著有公共財政領域主流的教科書《公共財政與公共政策》。作為羅姆

尼醫療法案和奧巴馬醫療法案的策劃師,他與美國政府和國會合作,協助起草了《醫療改革法案》,還出版過生動介紹《平價醫療法案》的科普讀本。   在2020年他榮獲了古根海姆學者獎。;.;西蒙·詹森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庫爾茨創業學教授,曾被授予斯隆商學院教學大獎——傑米森獎,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前經濟學家。他的文章常發表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大西洋月刊》以及其他一些知名刊物上。他與別人合著過暢銷書《13個銀行家:下一次金融危機的真實圖景》及《火燒白宮》,同時也是被廣泛引用的經濟博客“基線情景”的創始人。   中文版推薦序Ⅰ 美國科技為什麼領先  001 中文版推薦

序Ⅱ 科技創新不是一個孤立的行為 005 自 序 寫給每一個關心國家前途的人 009 導 言 創新永無止境 001 問題出在哪兒? 008 重獲引擎 011 路線圖 014 第一章 為了我們的舒適、安全和繁榮 017 企業創新的興起 020 受到挑戰的大學 023 政府的缺席 025 你現在能看見我嗎? 025 最終擁抱未來 031 戰後的發明熱潮 034 花錢不設限 036 新的前沿 037 中產階級奇跡 040 全球新秩序 044 創新讓美國偉大 046 第二章 無論需要什麼 047 布希模式的論戰 050 支持科學的共識 052 帶我去月球 054 不是菓珍 057 電腦計算 060

越來越大的機器 062 小電晶體的大影響 064 軍工創新綜合體 067 第三章 從天堂跌落 071 一個大爆炸 075 遠大的期望 077 輻射毒物 078 《寂靜的春天》 080 基斯佳科夫斯基的《旅程》 082 政治家與科學家的對比 084 在大學的肉汁列車上踩刹車 088 收緊錢袋 090 雷根革命 091 再度擁抱科學 095 第四章 私企研發的局限性 097 平板顯示幕:錯失良機 100 研發、生產和美國生活標準 104 私營研發的第一個局限:溢出效應 106 私營研發的第二個局限:專屬的私營研究 109 私營研發的第三個局限:發展滯後 112 進入死亡之穀 113 私營研發

投入太低 119 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 123 當想法越來越難得 125 私營研發的承諾和局限 126 第五章 公共研發:推動前沿發展,促進增長 129 人類基因組計畫 132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創新機器 137 不僅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140 公共技術融資產生紅利 142 投資要浮起所有的船,而不只是快艇 146 公共研究經費和工作崗位——證據 148 公共投資的局部效益 150 公共研發有風險——必須容忍失敗 153 對公共研發的總結 156 第六章 美國:機遇之國 159 超級明星城市拉大差距 162 房租居高不下 166 缺少資助的嬰兒愛因斯坦 170 經濟兩極分化影響到政治分化

171 誰能加冕新超級明星城市? 172 超級明星城市是怎麼形成的? 174 肯德爾廣場:世界生物技術中心 175 西雅圖與阿爾伯克爾基的對比 178 州府政策跑向穀底 180 美國以地區為政策基礎的歷史 183 贈地大學:建設美國的高等教育 184 田納西河谷管理局:建設南方能源基礎設施 186 軍事基地:擴散戰後的財富 187 你要去的地方 189 是時候給一些超級新星加冕 195 第七章 創新支持增長 197 不是關於米老鼠的故事 201 為科學的發展提供資金 205 不僅要正義的研究,而且要產品的發展:跨越死亡穀 207 擴散財富 209 通過競爭創造新的創新中心 211 啟用獨立

委員會 214 錢到底花在哪裡? 216 供給滿足需求 217 如何籌到錢? 220 建立創新紅利 221 為創新紅利投資:不是為了地主,而是為了讓納稅人致富 222 分配紅利 226 行動時機 227 第八章 大科學和未來工業:如果不是我們,還會是誰? 229 合成生物學 234 氫能源 239 深海資源 243 美國領先的滑落 247 技術領先促進經濟增長 250 智慧財產權、環境和道德 252 其他國家和地區如何前進:研究型園區戰略 255 中國臺灣地區 256 新加坡 258 中 國 261 加拿大 263 誰贏得了好工作? 264 附 錄 美國科研力量的具體分佈情況 267 致

謝 289 注 釋 295     中文版推薦序Ⅰ 美國科技為什麼領先 吳 軍 《美國創新簡史》一書回答了美國科技為什麼領先的問題。 這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但對於想瞭解美國創新力來源的人來說,這又是一本必讀的書,因為沒有其他的讀物像這本書一樣系統地介紹了美國創新的全貌。 這本書不容易讀有三個原因。 首先,它要求讀者對於美國的歷史有比較多的瞭解。畢竟這本書是寫給美國人看的,因此有很多歷史背景,甚至一些關鍵事件的作用,書中講得很簡潔。在這裡我覺得有必要把一些背景給讀者朋友補上,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美國創新的歷史。 對於美國創新歷史影響最大的三件事情分別是1862 年的《莫

里爾土地贈與大學法案》(Morrill Land-Grant Colleges Acts,簡稱《莫里爾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範內瓦·布希建立起美國政府資助科研的體制,1980年通過的《貝赫-多爾法案》(Bayh-Dole Act)。《莫里爾法案》使得美國得以大量創辦州立大學,保證了全國各地有大量的知識經驗投身到創新當中。范內瓦·布希是美國創新史上的關鍵性人物,如果把整部美國創新史,以及美國成為創新大國的原因濃縮到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是範內瓦·布希。 範內瓦·布希開創了美國政府直接資助科研的傳統,本書作者所討論的所有內容幾乎都是基於範內瓦·布希所構建的美國政府研究基金管理和分配的機制。甚

至美國政府長期關注的研究方向,包括涉及國家安全、治療疾病和大眾健康以及公民福祉的研究,都是1945年範內瓦·布希在給時任總統羅斯福的建議書(即《科學:無盡的前沿》一書)中指出的。最後,《貝赫-多爾法案》明確了由政府支持的研究將來所產生的巨大經濟利益由誰來獲得,答案是發明人和承擔科研任務的機構,而不是政府。這個決定激發了科學家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動力,同時也造就了一大批所謂的“知本家”,即通過發明創造發財致富的人。我們今天瞭解到的斯坦福大學大量的學者通過幫助企業而變得富有,是在有了《貝赫-多爾法案》之後的事情。 其次,讀這本書時大家需要清楚作者的寫作目的。作者是要完整地講述美國創新的歷史,

而不是炫耀美國在歷史上創新的成就。因此,書中對於美國人沒有做好的地方講得比美國做得成功的地方還要多。通常,我們在成功之後總結經驗是相對容易的,但是對於失敗,不同的人找出的原因會千差萬別。這種情況也體現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談失敗,而他們找到的原因也只是個人的理解。比如,由於作者非常相信政府的力量,所以他們會在書中強調政府的作用,淡化私營企業和資本的作用。美國在冷戰後科技發展速度放緩,作者將原因歸結為政府支持力度不夠。其實,美國私營機構,包括私營企業,以及有私人捐助支援的大學實驗室,在美國的創新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像微軟、蘋果、亞馬遜和谷歌的創新,幾乎沒有得到政府的任何支援,完全是私

營企業內部出於競爭和生存的目的自我激勵完成的。再比如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華盛頓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大量的由私人支持的實驗室,在美國的基礎研究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美國在科研上秉持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那些已經能夠盈利的,或者在短期內能夠盈利的科技研發,交給企業,交給市場,國家不需要扶持;對於那些有意義,但暫時看不到市場前景的事情,則是要由國家來扶持。書中講述了政府支持對於美國科研的作用,省略了私營機構和民間資本的作用,這是讀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後,雖然這本書講述了美國創新的整體情況,但是它並不是按照標準歷史書的方式創作的,因此

如果按照歷史書來讀它,讀者可能找不到線索。事實上,這本書的原名是《啟動美國:科學的突破如何讓美國經濟和美國夢復蘇》,把握這個主題,就容易理解書中的內容和作者的意圖了。 這本書必須讀,也有三個原因。 首先,這本書系統地論證了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國家競爭力提升等結果之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很多人並不清楚它是如何直接推動經濟發展,如何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這本書對此給出了清晰的答案。 第二,這本書道出了很多地區科技水準得以快速發展的兩個秘訣。首先是要擁有一個具有發展前景的新產業。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新產業,即便是過去的發展水準不錯,科技水準較高,一代人之後,科技水準也會明顯落後

。20世紀80年代,美國中部傳統工業區的科技水準和東西海岸差距不大,但是僅僅一代人的時間,由於前者沒有趕上IT(互聯網技術)產業和生物製藥產業的發展機會,今天已經完全落伍了。這個規律不僅針對美國,在世界其他地區也適用,比如芬蘭一度是歐洲科技的中心,這得益於它在早期移動通信中確立的核心地位,但是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它便失去了往日科技中心的地位。其次,對於科技公司低稅收的扶持政策很重要,美國科技產業發達的地區,大多具有這一特點。 最後,這本書量化地給出了衡量一個地區科技水準的指標和方法,這一點對於中國每一個試圖增強科技水準的地區,以及每一個挑選科技水準高的地區生活的年輕人,都有意義。在所有的指標

中,一個地區適齡工作人口的數量;有大學學歷人口的比例,特別是從好大學獲得科學(包括工程)學位的比例;人均擁有專利的數量以及宜居的程度(包括房價、犯罪率、交通便利情況等),是四個最重要的指標。雖然並非這些指標高的地區都是科技重鎮,但是所有的科技重鎮在上述四個指標中得分都很高。因此,一個在上述條件滿足了基本要求的地區,如果現在還不是科技重鎮,只要發展方向選擇正確,還是有機會變成科技重鎮的。 由於中美兩國之間的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發展水準、地理環境差異巨大,我們顯然不能簡單套用美國的模式。不過,全面瞭解美國在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對於我們每個人規劃自己的生活,或者從事相關的工作還是很有益處

的。  

論社會住宅區位之選址指標分析 -以臺北市公共住宅政策為例

為了解決西雅圖房價的問題,作者陳致堯 這樣論述:

居住是人類平凡的基本需求,但近年來房價高漲,青年想在我國「住者有其屋」卻是奢侈的需求。本研究假設社會住宅區位選址會影響到社會住宅的供給,而社會住宅的供給會影響青年居住困境之補償的政策目的實現。因此若要以推行社會住宅政策來有效地達成居住正義,本研究認為選址階段的決策探討是有必要的。由於臺北市是我國買房租屋最困難的區域,而且臺北市公共住宅的定義符合住宅法中社會住宅,因此本研究將以臺北市公共住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預計從政策實務中以實地訪查的方式去歸納臺北市公共住宅區位選址的策略,以臺北市政府擬定的官方區位選址指標,以及文獻所歸納的理性區位指標來檢驗臺北市公共住宅的實際場址,分析其中落差,並以訪談房

仲的研究方法,使研究更加客觀。 若臺北市公共住宅政策要能夠較為適切的回應需求,本研究認為需要重視以下指標:1.區位選址的地點在臺北市內2.交通方便性高3.社區附近的就醫資源(含診所與醫院)4.社區附近的就學資源(幼兒園、國小、國中)4.社區附近是否方便購物(傳統市場、超級市場、便利超商、餐飲商店)5.公共住宅租金的可負擔性6.其他:公共設施及鄰避設施。本研究將以以上指標用來評估臺北市政府目前已確定選址的(部分已經完工,部分正要興建)公共住宅基地,分別是:臺北市公共住宅的捷運聯合開發住宅四處(龍山寺站、港墘站、臺北橋站、小碧潭站),文山區興隆公共住宅一區、文山區興隆公共住宅二區、松山區健康

公共住宅、萬華區青年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一共九處。 本研究發現,臺北市公共住宅第一部曲捷運聯合開發宅地處交通、生活機能良好的都會區中,且臺北市公共住宅政策的租金制度為了管理使用者的行為,而設計的租金制度,的確是個減少鄰避效應的理想途徑,只不過租金太高,需求者無力負擔,因此政策成效不佳。另一個發現,臺北市公共住宅的選址策略,像文山區興隆公共住宅、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都是過去國民住宅、平價住宅的原址重建,這樣的選址是較能快速提出成果的選址方式,比較不會出現社區反彈的情形。第二個發現是交通便利性的選址策略,臺北市政府為避免地價成本導致租金昂貴,因此選址策略採以先將公共住宅蓋在沒有捷運

的地點,之後再改善當地的交通狀況。第三個發現是臺北市公共住宅的選址地點,除了中正區與大安區以外,其他行政區皆有公共住宅的設置,而且都是在台北市內,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讓在各個行政區上班、上學的住宅需求者都可以就近就學、就業,降低通勤費用。從都市治理的角度來觀察,將公共住宅興建於臺北市區內,勞工能夠就近就業,這樣將有助於提升都市生產力。第四個發現是公共住宅的選址地點周遭生活機能都還在可以滿足生活需求的水準,就醫、就學、托幼、購物都是方便的,且目前的選址地點皆符合臺北市政府設定的官方選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