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不開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被子植物不開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龍應台寫的 大武山下繽紛世界:小說啟發音樂影像劇場紀念套組 和章錦瑜的 賞樹圖鑑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養花問答綠蘿是被子植物嗎綠蘿分類 - 愛盆栽網也說明:綠蘿的葉子像個小桃心,葉片不大,是非常翠綠的,順著盆沿呈自然下垂狀態,綠蘿開花是機率極小的,所以沒有準確的日期。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晨星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森林學系所 曾喜育所指導 李曉華的 恆春半島兩共域榕屬植物﹕澀葉榕與金氏榕之物候及雌花形態與功能比較 (2020),提出被子植物不開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澀葉榕、金氏榕、共域、物候模式、雌花、雜交。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園藝學系所 陳彥銘所指導 陳柏吟的 香石竹之種間雜交及石竹多倍體化 (2018),提出因為有 香石竹、種間雜交、多倍體誘變、恢復稔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被子植物不開花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一下自然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 名師課輔網則補充:親愛的學員您好: 理論上來說是的,不會開花的種子植物都是裸子植物。 「開花」的定義是種子有子房包被的花,因此所謂的「鐵樹開花」只是球花,並不是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被子植物不開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武山下繽紛世界:小說啟發音樂影像劇場紀念套組

為了解決被子植物不開花的問題,作者龍應台 這樣論述:

大武山下繽紛世界 小說啟發音樂影像劇場 紀念套組     限量五件典藏,繽紛呈現《大武山下》的多重面貌:     1. 龍應台首部長篇小說《大武山下》平裝本   知名作詞人鍾永豐、作曲家張玹、導演黃郁晴等共同創作的音樂影像劇場《緣那麼淺,愛那麼深》,靈感取材自龍應台的長篇小說《大武山下》,於2022年南國音樂節盛大演出。該劇為幾位瘋狂書迷的大武山下之旅;舞台上透過劉振祥的攝影與王奕盛影像設計,以及聲樂家鄭思筠、范婷玉、林健吉,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室內合唱團聯手音樂表演,引領觀眾用視覺與聽覺去感受生命、土地、愛的美麗振動,一起向內心尋找那個有光的地方。

    原著小說敘述一個身心脫臼的作家,回到故鄉小鎮,命運般邂逅了十四歲的少女「小鬼」,兩人一同踏上大武山古道的神祕旅程,不僅探觸土地、植物、動物的生命歷史,也逐步解開塵封多年的謀殺真相,最終有機會找到身心歸位的方向……     2.《植物有記憶,動物有靈魂:大武山下博物世界》別冊   龍應台有著博物學家的好奇心,對土地由衷謙卑與感恩之情,使她對一座大山、一個小鎮的田野觀察,化作小說中超過二百多種植物、動物的出場描繪;他們跟人類一樣,都有各自獨一無二的生命密碼。      《大武山下博物世界》是一本簡易的博物課,學習認識台灣特有與原生的動植物生命。別冊循著小說章節

線索,圖鑑式的介紹162種植物,115種動物,還有非植物也非動物的菌類。     3. 龍應台親手電繪「52赫茲」深海鯨魚海報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   ──《大武山下》〈52赫茲〉   龍應台特別為《大武山下繽紛世界》紀念套組繪製的暖心獻禮。   電繪配文章是作家七十歲後的藝術實踐,她用畫畫演繹心中的感受,祝福讀者能在畫作中聆聽自己心聲的流動。   彩色海報,大亞瑹工紙100磅,尺寸29.6 × 42cm輸出。右下角均有龍應台印刷親筆簽名,僅限紀念套組獨有,提供書迷珍藏。     4. 龍應台塗

鴉作品明信片套組   龍應台寫作《大武山下》時的塗鴉插畫,充滿自成一派的手感趣味。精選六張塗鴉印於明信片正面;背面則印錄故事相關金句,宜回味收藏,或當明信片與酷卡使用。   明信片,安娜白卡250磅,尺寸10.5×14.8cm。透明OPP袋裝。     5. 大武山下聯名繽紛口罩   全球性疫情邁入第三年,口罩仍然陪伴著我們每天的生活。本套組獨家與台灣口罩領導品牌天天防護口罩聯名,為書迷客製化生產《大武山下》繽紛口罩。   三層平面口罩(適合一般成人)。數量:二個,透明塑膠袋裝。     以上五件特製內容物,全數收進「大武山下繽紛世界」套組中,極具珍

藏價值與療癒能量的美好獻禮。     國內外暢銷記錄     ★2020年誠品書店年度暢銷榜第8名   ★2020年金石堂書店年度暢銷榜第10名   ★2020年博客來年度暢銷榜華文創作類第17名

恆春半島兩共域榕屬植物﹕澀葉榕與金氏榕之物候及雌花形態與功能比較

為了解決被子植物不開花的問題,作者李曉華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兩種共域澀葉榕亞屬 (subg. Sycidium) 近緣種為題材,進行的澀葉榕 (Ficus irisina Elm.) 及金氏榕 (F. ampelas Burm. f.) 物候模式、雌花形態構造,以及種間雜交可行性試驗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兩者幼葉抽芽高峰期及葉量低谷期主要同步出現在乾濕季交替的4-5月之間,唯幼葉抽芽次數稍有差異。果季主要集中5-11月,每年有1-3次高峰期,雌、雄榕果花期錯開,澀葉榕果期較金氏榕遲1-2星期,且C期榕果的發育期歷時較長,落果率較高;大部分金氏榕D、E期榕果較先出現,而且較集中,金氏榕D期榕果與B期雌雄榕果生產有良好的配合、與澀葉榕D期雄榕果出現

重疊時期少,種間授粉蜂羽化高峰期分化明顯呈種間隔離。除了澀葉榕雌株成葉量與雨量、澀葉榕D、E期榕果量與溫度和澀葉榕雌株的A、E期榕果與雨量外,大部分葉量和榕果量皆與溫度和雨量呈顯著相關。金氏榕授粉蜂產卵管明顯長於短花柱雌花的花柱長度,但澀葉榕差異不顯著,有90%的授粉蜂產卵管與短花柱雌花花柱長度重疊;兩者授粉蜂產卵管明顯短於其宿主長花柱雌花的花柱長度。澀葉榕長、短花柱雌花的花柱長度明顯較金氏榕長,授粉蜂產卵管長度差異不顯著。再者,兩種榕樹長花柱雌花的緊密度、花柱上乳突及毛狀體分布亦各有不同。澀葉榕與金氏榕的雌榕果內皆沒有發現蟲癭存在,但在澀葉榕成熟雄榕果內可發現少數具發芽能力的種子,金氏榕雄榕

果內則更少發現具發芽能力的種子。授粉蜂趨向試驗顯示,澀葉榕與金氏榕的授粉蜂都會誤入錯誤宿主的B期雌雄榕果。種間人工雜交授粉結果顯示,金氏榕 (3.0%) 雜交成功發育至E期榕果的比例較澀葉榕 (2.4%) 高,其種子可以成功發芽形成幼齡木,顯示兩者具有種間雜交可行性。總之,澀葉榕與金氏榕在榕果與雌花的構造、物候模式等具有相當大的差異性,穩定共生關係;但兩近緣種在上述特徵又保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允許榕屬植物保有一定程度種間的雜交和授粉蜂宿主轉移的機會。

賞樹圖鑑

為了解決被子植物不開花的問題,作者章錦瑜 這樣論述:

273種景觀植物完整型態觀察與欣賞 100多種園藝品種、變種及類似植物   景觀樹木觀賞EASY GO!   《賞樹圖鑑》收錄81科273種及100多種園藝品種、變種及類似植物,   涵蓋喬木、灌木及藤本等景觀植物,   是臺灣唯一完整收錄樹型及花果葉等特寫的景觀植物圖鑑。   ★3000張圖片與解說,讓您輕鬆辨識景觀植物   經由樹型、樹高、樹幹、葉、花、果、種子等明顯特徵的清晰寫真及說明,教您如何鑑別各種常見景觀植物。   ★類似植物比較表,型態類似植物亦能明確辨別   就外觀型態類似植物一一詳列其間差異與辨識重點,據以確定植物名稱。   ★收錄100多種園藝品種與變種   無論是

變種或園藝品種較多的植物,皆另以圖片與解說介紹。 本書特色   1.最具口碑的景觀系章錦瑜教授所撰寫,每個物種皆收錄最齊全的植株,花果葉等辨識特寫照片。另附有相似種辨識特微重點表及對照圖片,讓讀者一眼即能辨識。   2.2021年新版重新命名為《賞樹圖鑑》,視為全新版本。因為本書不僅照片全部換新,更增加近100種景觀植物(包括灌木藤本及禾本科),類似植物、變種和園藝品種等,圖文全面更新修訂,細部特寫也多更新為去背圖片,收錄更齊全,是臺灣唯一完整收錄花果葉等的景觀植物圖鑑。   3.原版《景觀樹木觀賞圖鑑》,曾榮獲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獎及文化部中小學生好書推介。2021年全新版本,更臻完美

香石竹之種間雜交及石竹多倍體化

為了解決被子植物不開花的問題,作者陳柏吟 這樣論述:

本論文利用石竹屬物種進行花粉活力測定、胚珠數量調查及使用收集之香石竹品種進行品種特性調查,如到花日數、單花壽命、瓶插壽命及吸水量之評估,以作為後續育種親本之選擇。試驗使用香石竹商業品種種子系-盆花ʻLillipot’、種子系-切花ʻJabo’選拔之單株、營養系Standard type ʻOptimistic’及Spray type ʻFestival’切花與原生石竹屬物種Dianthus palinensis、石竹屬商業品種D. japonicus ʻPurple Plum’與D. barbatus ʻLord Breanthus’、石竹種間雜交種D. hybrida ʻLS’作為親本進行

正反雜交試驗與雜交後代性狀之調查。並利用流式細胞儀與RAPD 技術驗證雜交後代。此外利用秋水仙素進行石竹種間雜交種ʻ巴陵紫雲’多倍體誘變,獲得恢復稔性之單株,以進行後續育種工作。 香石竹種子系品種花粉活力較營養系品種花粉活力高,石竹屬物種花粉活力亦具有較香石竹高的花粉活力。種子系品種到花日數短於營養系品種。種子系品種單花壽命介於5.4-7.6天,營養系品種瓶插壽命介於7.0-14.3天。  香石竹與石竹屬物種進行雜交,以ʻFestival’與石竹屬物種較佳的雜交親和性。而香石竹ʻFestival’與石竹屬物種之雜交親和性排序,依序為D. palinensis、D. barbatus ʻL

ord Breanthus’、D. japonicus ʻPurple Plum’及D. hybrida ʻLS’。此外,香石竹ʻFestival’與石竹屬物種進行雜交,分別於D. japonicus ʻPurple Plum’為父本,D. palinensis與D. hybrida ʻLS’作為母本時,無法獲得雜交後代,顯示有單向不親和現象之發生。 種間雜交後代植物性狀多數特徵具超越雙親或呈現中間型性狀。如香石竹ʻFestival’作為母本與D. palinensis進行雜交,其雜交後代皆具有花香味。ʻFestival’作為母本與D. japonicus ʻPurple Plum’進行

雜交,其雜交後之葉蠟層與父本一樣具有革質葉片。香石竹ʻFestival’與D. barbatus ʻLord Breanthus’之種間雜交組合,不論正交或反交的雜交後代,花瓣皆為重瓣。ʻFestival’作為母本與D. hybrida ʻLS’進行雜交,其雜交後代與雙親一樣具有花香味。雜交後代利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其相對DNA含量,皆位於雙親之間。利用RAPD 驗證雜交後代,皆具雙親之特異性條帶。此外,亦成功選育具早生、重瓣、單花壽命長之單株。 獲得之種間雜交後代D. hybrida ʻLO×P-1’及D. hybrida ʻLO×LS-1’與其親本進行回交試驗,及與商業品種之香石竹ʻOp

timistic’、ʻFestival’及美國石竹D. barbatus ʻLord Breanthus’進行再雜交,成功選育花瓣數增加、單花壽命延長、新特殊型態,具商業價值潛力之後代。 石竹種間雜交種ʻ巴陵紫雲’以不同濃度秋水仙素處理,共獲得54株多倍體誘變株。此外經秋水仙素處理後,混倍體誘變株其花藥可正常釋放花粉,成功獲得恢復稔性之誘變植株,花粉活力可達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