蘚苔維管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蘚苔維管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寫的 林務局生命之森拼圖:微非不足道 和黃寶康的 藥用植物學第7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和文光圖書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森林學系所 曾喜育、黃俞菱所指導 林鼎宸的 雪山雪東線土生大型真菌之物種多樣性與環境之關係 (2020),提出蘚苔維管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型真菌、物種累積曲線、土生大型真菌物候、PCoA、雪霸國家公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生物科學系研究所 黃明德所指導 吳晉瑋的 衣藻脂質轉移蛋白之功能及演化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脂質轉移蛋白、生物資訊、衣藻、細胞壁、脂質、阿拉伯芥的重點而找出了 蘚苔維管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蘚苔維管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林務局生命之森拼圖:微非不足道

為了解決蘚苔維管束的問題,作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這樣論述:

  林務局推出的「大樹家的秋宴」、「微非不足道」兩款拼圖,延續2021年生命之森月曆,以臺灣原生種之間有趣的關係為構圖,像是附著在岩石的苔蘚、嵌在樹身上的蘭花,以及隱身在苔蘚上的蓬萊棘露螽,還有喜愛殼斗的熊族、野豬、松鴉與松鼠等等,具挑戰性又饒富趣味,讓大家邊拼還能從拼圖中認識臺灣原生的動物與植物!

雪山雪東線土生大型真菌之物種多樣性與環境之關係

為了解決蘚苔維管束的問題,作者林鼎宸 這樣論述:

大型真菌由於容易收集與量化,常供做探討真菌組成、多樣性與生態系關係之研究,且臺灣高山的大型真菌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於雪山雪東線步道沿線進行土生大型真菌資源清單普查,建立可鑑定物種之基本外觀描述、出菇物候紀錄等基礎資料;透過不同長度的取樣資料以及物種累積曲線的建立,以了解物種取樣的完整性,並提供雪山地區單位取樣長度或面積之參考;另一方面,藉由比較不同植群和海拔高度的物種多樣性以及群落結構,了解不同植群組成、海拔高度與土生大型真菌多樣性之間的關係。本研究調查範圍自步道里程0 (2,140 m) 至9.8 km (3,584 m) 的雪山圈谷底之森林界限為止,以全線、系統 (25 m) 及系統隨機

(5 m) 等3種取樣方式於步道路緣約1 m內取樣成熟且子實體 >1 cm的土生大型真菌,記錄外觀特徵與採集資訊後,進行鑑定並依鑑定結果進行物種描述及統計分析。研究調查自2019至2020年共採集704份標本,以形態觀察法依外觀形態鑑定共分成328個形態種,其中已確認物種共211種,分屬10目22科42屬,餘117種未能分類歸群。科層級的形態種多樣性以紅菇科48種最多,依次為絲膜菌科37種、牛肝菌目34種、鵝膏科23種等。研究期間子實體之產季自5月開始,至10-11月結束,非產季期間未觀察到子實體的產生;物種累積曲線在兩年的調查中逐漸趨緩,整體之物種面積曲線仍未趨緩,且2019年上升速度較2

020年快。不同取樣長度所得之物種豐富度具有顯著差異,當取樣長度在100 m以下時,25 m的取樣長度在物種豐富度上即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將全線16個植群型做為分組的物種面積曲線迴歸線配適度低;2020年外生菌根菌宿主優勢植群型下的大型真菌豐富度表現差異不大。多數海拔梯度、植群分組之大型真菌子實體Shannon多樣性指數與均勻度指數無顯著差異,僅臺灣冷杉 - 苔蘚亞型與部分植群間多樣性具有顯著差異。不同海拔、年度及植群間的物種相似度皆低,PCoA排序顯示大型真菌群落在不同植群中的隨海拔或路段轉換,真正原因仍有待後續研究。另外,薑黃柄鵝膏相似種、牛肝菌sp02和黏蓋乳牛肝菌的多產會影響單一樣區均勻

度的表現。本研究發現虎皮乳牛肝菌可能有新的潛在宿主,但仍需更多實驗進行驗證。目前已鑑定物種,除黃地匙菌及彈性馬鞍菌為子囊菌門外,其餘皆為擔子菌門,約82%的形態種為外生菌根菌,且本研究區域的外生菌根菌群落具有超額占用的現象,推測是因步道沿線為外生菌根菌提供足量且多樣化的宿主,使菌根菌比例較腐生菌高,或步道沿線的腐植質較少所致。相較於過去雪山的研究,重複的物種多為世界廣布性物種,持續的觀察,有助於物種資源清單的完整。本研究目前已建立99個型態種之基本外觀描述,儘管本研究區土生大型真菌物種的取樣仍不完整,但提供了100 m以下的取樣參考;而大型真菌之群落組成隨海拔或路段轉換的原因有待研究。

藥用植物學第7版

為了解決蘚苔維管束的問題,作者黃寶康 這樣論述:

  本書是參考歷版《藥用植物學》教材及國內外藥用植物學研究進展而編寫的。本版教材對於前版(第6版)教材內容進行了一定的修訂和補充。   本版主要的修訂內容包括,統一了植物分類部分各章的編寫體例,突出了該部分內容的系統性和認知規律的有機聯繫,將原來分散在不同章節的有關分類與命名的內容合併到第四章。   在被子植物門最後增加了其他部分重要藥用植物的簡表。對被子植物科的數量介紹精簡至67個科,紫金牛科、香蒲科、澤瀉科等不再單獨介紹,部分較重要的藥用植物以簡表的形式介紹。   補充更新重要藥用植物彩色照片150幅,書後附彩圖總數增至180幅。   本教材的主要讀者對象為高等

學校藥學專業的本科生,亦可作為有關專業成人教育或自學教材使用。

衣藻脂質轉移蛋白之功能及演化分析

為了解決蘚苔維管束的問題,作者吳晉瑋 這樣論述:

非特異脂質轉移蛋白 (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nsLTP) 為植物特有外泌蛋白家族,蛋白質大小約為7-10 kDa,pI值約為10-12。在阿拉伯芥中具有100多個成員,其廣大的家族成員皆具有由8個半胱胺酸組成的保守序列 (eight cysteine motif, 8CM),該8個半胱胺酸會形成四個雙硫鍵以穩定蛋白結構,而其結構中會有個疏水性的空腔可和脂質結合。前人報導指出nsLTP只存在維管束植物及苔蘚中,在藻類中尚未被發現,並認為該蛋白跟植物適應陸地環境有關聯,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為證明該蛋白也存在於藻類中並探討其功能和演化的途徑。首先利用

生物資訊在已被定序藻類基因組找尋nsLTP序列,結果顯示綠藻具有nsLTP相似序列,序列分析後發現綠藻nsLTP分子量較大且pI值較低,N端或C端較長且富含脯胺酸 (proline),該結果顯示nsLTP最早存在於綠藻中,且其蛋白質特性和陸生植物nsLTP序列不相同,不屬於陸生植物nsLTP任何一類別。在模式生物衣藻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中有兩條nsLTP基因: CrLTP1及CrLTP2,我們以這兩個基因進行後續蛋白特性及功能研究。資料庫分析中得知兩基因在合子及四分體期表現,顯示CrLTP可能和該時期的功能有關係。螢光免疫染色顯示CrLTP表現於衣藻合子之

細胞壁,若將CrLTP-GFP蛋白表現於阿拉伯芥,也可測得GFP螢光表現於細胞壁,顯示CrLTP可能和細胞壁功能或形成有關。蛋白質純化試驗及特性分析中,純化的CrLTP2不僅可以抗蛋白酶水解,於脂質分析中也能和脂肪酸結合,該結果顯示其主結構跟陸生植物一樣穩定且能抗蛋白酶水解,並具有和脂質結合的能力。綜合上述最原始的nsLTP可能出現在綠藻的祖先中,衣藻nsLTP其序列雖和植物nsLTP有所差異,但同樣具有和脂質結合能力,並推測其功能在衣藻中和合子期細胞壁形成有關聯,而在植物演化的過程中,nsLTP數目增多且逐步特化,並在植物界中演化成各種不同的ns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