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試驗招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臨床試驗招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薛美蓮,蕭子健寫的 研究、試驗與隱私:以27個情境案例,解析人體研究、人體試驗及臨床試驗的相關法規與倫理議題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人體試驗委員會-光田醫療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也說明:有關「藥品臨床試驗受試者招募原則」釋疑乙案說明. 針對其審查會疑問,惟仍尊重各醫療機構人試驗委員會依實際個案內容之倫理審查結果:.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系碩士班 莊奇容、温小娟所指導 李岱芸的 以外顯擴散係數圖譜及磁振頻譜分析常態性桌球運動對健康長者之腦功能 (2019),提出臨床試驗招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磁振造影、外顯擴散係數圖譜、磁振頻譜、常態性桌球運動、腦功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牙醫學研究所 林俊彬所指導 郭亦方的 分析錐狀束電腦斷層拍攝參數與研發新式影像導引技術應用於定位根管系統 (2019),提出因為有 錐狀束電腦斷層、近心頰側第二根管、根管治療、影像導引手術、數位分身、動態導航的重點而找出了 臨床試驗招募的解答。

最後網站临床试验受试者的入组问题——招募 - 知乎专栏則補充:临床试验 中的一大难题就是受试者的招募和保留。 有合格的充足数量的受试者参加是进行临床试验的基础,. 坑爹的是,最近项目组遇到极大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臨床試驗招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研究、試驗與隱私:以27個情境案例,解析人體研究、人體試驗及臨床試驗的相關法規與倫理議題

為了解決臨床試驗招募的問題,作者薛美蓮,蕭子健 這樣論述:

何謂人體研究、人體試驗、藥品及醫療器材臨床試驗? 受到哪些法規的保護與管理?   本書兼具學術性與實用性,以情境案例引領思考與理解抽象艱澀的法律條文,對研究對象而言,將能知悉自身權益及保障;對研究者而言,則有助於撰寫以「人」為研究對象的研究計畫,避免違反相關法規,以及讓大眾對於以人為對象之研究有進一步的理解。   全書共分八章,分別介紹人體研究法、原住民族研究相關法規、人體試驗相關法規、藥品臨床試驗、醫療器材臨床試驗、人體生物資料庫,以及研究倫理與個人資料保護,最後說明管理利益衝突的重要性及管理方式,為一部適合推薦給所有研究者及研究對象研讀的法規教材。 本書特色   1.給研究者:

以問題為導向,用情境及議題導入法的規定與分析,並提供具體解答,便於給在實務應用中遇到挑戰的研究者參酌遵循。   2.給研究機構:透過本書可清楚瞭解應執行哪些必要之監督,以及應遵守哪些法規範?方可善盡保障研究團隊與研究對象權益管理之責。   3.給研究對象:作為以人為對象之研究中的當事人之一,研究對象(含受試者、參與者等)可透過本書指引,清楚明瞭相關適用法與行政規範,俾以保護自身權益。 名人推薦   ■法律及生醫學者專家盛讚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   引領大眾深入瞭解及思考人、生命、科學、商業利益與法律規範的關係,為研究倫理與隱私權保障的研究與學習,作出重要貢獻。——周志宏(北教大文教

法律所教授、銓敘部部長)   以清晰的文筆解讀法規條文,又以具體的案例呈現實務應用,是近年來少見結合法學與生醫專業以探討進行人體、人類研究的書籍。——周倩((陽明交大教育所教授暨REC主委))   由27個生動情境案例分析,學習人體試驗的法規與倫理複雜議題,協助生醫創新研發讀者逐步建立正確觀念並應用於未來實務上。——林啟萬(臺大醫工所教授、工研院生醫與醫材所長暨IRB主委)   研究設計及送審前必讀的工具書!各種研究情境分門別類,易讀又專業。——張炳勛(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社區醫學科主任暨IRB執行秘書)   在以人為研究對象的研究過程,倫理與法律問題重要且不可忽視。本書內容清晰實用,

在此鄭重推薦!——楊曜旭(臺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副院長暨IRB主委)   有助讀者具體瞭解研究倫理議題,與我國相關法規之應用,對提升研究倫理教育帶來貢獻。——蔡甫昌(臺大醫學院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暨研究所教授、臺灣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學會理事長)

臨床試驗招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網】提供您每日即時新聞、深度報導及新聞議題分析,帶您看見更好的未來! (https://news.pts.org.tw

———————————————————
追求真相 · 深度紀錄 · 多元觀點
———————————————————
看更多新聞:
■【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以外顯擴散係數圖譜及磁振頻譜分析常態性桌球運動對健康長者之腦功能

為了解決臨床試驗招募的問題,作者李岱芸 這樣論述:

許多研究證實協調性運動,可強化大腦血管流量、提升專注力及降低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本前瞻性研究之目的是以磁振造影(MRI)研究常態性桌球運動對健康長者腦功能的影響。使用 Semiens 3T MRI,共進行兩種測量方法,一為外顯擴散係數(ADC)圖譜,另一為化學位移造影(CSI)圖譜。共招募 53 名年齡為 54~82 歲的健康長者,分別為持續 5 年以上的規律性桌球運動(TT)組 23 人、無運動習慣(NE)組 15 人與有規律運動組但非桌球運動(EE)組 15 人。方法一、收集每位受試者大腦之 ADC 圖譜,手動圈選感興趣區並測量各部位之 ADC 值,觀察於右額葉、左額葉、中腦、右枕葉、左枕

葉與左側海馬迴之中ADC值的變化。方法二、收集每位受試者大腦之化學位移造影(CSI)圖譜,測量雙側中腦和雙側枕葉之各種新陳代謝物濃度的變化;這些代謝物為:正-乙醯天門冬胺酸(NAA)、肌酸(Cr)與膽鹼(Cho)等。最後以 SPSS 20 版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並定義 p < 0.05 具統計上的顯著意義。ADC 方法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在左側海馬迴,TT 組的ADC 值(868.53 ± 49.42)較 EE 組(899.06 ± 50.02)與 NE 組(906.61 ± 42.09)低,且具有顯著差異性(p = 0.019)。然而在右額葉,TT 組之ADC 值(882.17 ± 4

7.31)卻高於 EE 組(847.51 ± 44.09)但低於 NE 組(897.30 ± 68.86),且具顯著差異性(p = 0.039)。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左額葉與右額葉之ADC 間呈現中度正相關(相關係數r = 0.585,p < 0.0001),而右枕葉與中腦之間呈現中度正相關(r = 0.331,p = 0.015)。MRS-CSI 的 ANOVA 分析結果指出:右側中腦TT 組的肌酸(Cr)訊號強度(18.61 ± 4.45)較 NE 組(20.03 ± 4.26)和EE組(24.14 ± 2.95)低且具高度顯著差異性(p = 0.008)。另外,在膽鹼[Cho]

)/(肌酸[Cr])的數值則僅在右側中腦有顯著差異(p = 0.049)。其他如正乙醯天門冬胺酸(NAA)的統計結果則不具顯著性。另外,在右側枕葉處 TT 組的 Cr訊號強度(14.79 ± 1.38)較 NE 組(15.45 ± 1.37)和 EE 組(16.13 ±1.32)低且具統計上之顯著性(p = 0.0499),左側枕葉則無任何一組具有統計上的意義。ADC 的結果可參考 Juang 等人(2014)發現並推論於脊髓損傷的動物其 ADC 值會增加可能是神經細胞受損,間接造成細胞通透性增加的結論,推導出 NE 組相較於 TT 組和 EE 組其右額葉或海馬迴的 ADC 數值會比較高。左側

海馬迴的 ADC 值在有無桌球運動長者間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海馬迴與人類記憶鞏固區有關,前人研究指出有氧運動的訓練可預防與年齡有關的海馬迴體積退化和維持神經元的健康,且能改善記憶功能。推測 TT 組比平常沒在運動的人會使海馬迴帶來更多益處。CSI 的結果中,腦中各部位的 Cr 濃度均有不小的差異,尤其是在右側中腦與右側枕葉處,此一結果顛覆了以往認為大腦中肌酸濃度不易變化的認知。Cr 為組織中能量代謝的指標,推測 TT 組在中腦的 Cr 濃度較其他兩組低的原因,應該是進行運動時人體大量的消耗與製造 ATP,因消耗的速度比製造快故導致 Cr 的表觀濃度下降。而中腦的主要功能以視覺運動為主,與人類的視

近、視遠的調節(accommodation)及縮瞳(miotic)有關,所以這三組的差異主要發生在中腦。最後在 Cho/Cr 在右側中腦具有統計意義,我們認為這是因為不同的 Cr 作為分母造成的巧合;前人之所以會把 Cr 當分母,是因為公認人腦中的 Cr 濃度恆定,但在我們的研究中的 Cr 卻是會隨組別而有不小的區別,因此就不適宜在當作參考標的了;換句話說,所有以 Cr 為分母的分數項都意義不大了。綜覽整個研究結果,未來應用在老年人的腦部保健照護與腦功能研究應深具參考價值。

分析錐狀束電腦斷層拍攝參數與研發新式影像導引技術應用於定位根管系統

為了解決臨床試驗招募的問題,作者郭亦方 這樣論述:

根管治療時,對於複雜的根管型態或鈣化根管的評估,可使用CB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錐狀束電腦斷層)輔助診斷,如何在輻射劑量、病人安全與影像清晰度之間取得平衡,是我們要探討的課題。CBCT是良好的診斷工具,可讓牙醫師得知牙齒內部三維的解剖構造,但對於困難的狹窄、鈣化根管,仍希望有一儀器能夠即時呈現器械與牙齒之間的相對關係,進行影像導引。近年已有使用CBCT的電腦輔助手術系統應用於植牙手術,然而定位程序複雜且只能使用大範圍的CBCT,不適用於需要精細影像的根管治療。本研究第一部份的目的為比較不同參數拍攝的CBCT對影像品質的影響。此部分共分為四個階段,

使用有牙齒的乾燥人頭骨上顎第一大臼齒MB2根管 (Second mesiobuccal canal,近心頰側第二根管)為評估目標。第一階段請牙醫師以絕對目視等級分析法(Absolute visual grading analysis, Absolute VGA) 比較14x5 cm-FOV (Field of view, 照射範圍)、6x6 cm-FOV與4x4 cm-FOV MB2根管的清晰度,評分2分代表MB2根管影像清晰對比良好、1分代表MB2根管影像模糊但仍可辨識、0分代表MB2根管無法辨識。第二階段以6x6 cm-FOV,360度與180度拍攝的影像請受過訓練與未受訓練的牙醫師分別測

量牙齒咬合面至目標點的距離。第三階段以廠商根管拍攝預設模式(4x4 cm-FOV /5mA/ 180度/ 慢速)為控制組,實驗組為改變旋轉角度(360度、180度)和原廠設定的三種不同掃描速度(快速、標準、慢速),請五名受過訓練的牙醫師以相對目視等級分析法 (Relative VGA)評估MB2根管影像品質:評分2分代表影像品質與預設模式相當,MB2根管清晰可見;評分1分代表MB2根管影像模糊,品質較差;評分0分代表影像品質與預設模式相差甚遠, MB2根管無法辨識。第四階段以預設模式為控制組,實驗組為改變旋轉角度(360度、180度)、掃描速度(快速、標準、慢速)與電流(5 mA、2.5 mA

),請五名受過訓練的牙醫師以Relative VGA評估MB2根管影像品質。第二部分的目的為改良應用於定位根管系統的影像導引技術。以口外牙製作模型,基準註冊誤差 (Fiducial registration error, FRE)及定位成功率驗證使用牙齒特徵點(咬頭、凹窩)註冊、線掃描(掃描牙齒咬合面高點連線、掃描牙齒咬合面凹窩連線、掃描牙齒頰舌側表面)註冊的可行性。第三部分篩選出第二部分模型實驗定位成功率佳的組別,進入臨床試驗。第一部分第一階段結果顯示14x5 cm-FOV不適合用來偵測MB2根管;第二階段6x6 cm-FOV,360度與180度的拍攝參數在偵測MB2根管的能力沒有顯著差異,

且須以受過訓練的牙醫師來評估影像品質。第三階段結果顯示5mA/ 180度/ 慢速與預設模式的影像品質評分無差異,慢速模式比起快速、標準模式有較清晰的影像。第四階段結果顯示2.5mA/ 180度/慢速的影像品質評分與預設模式沒有顯著差異,將電流與旋轉角度減半,仍能維持與預設模式相當的影像品質。第二部分的研究結果顯示使用牙齒的特徵點來定位根管系統是可行的,使用咬頭或凹窩當作特徵點定位的成功率沒有顯著差異;線掃描註冊的部分,路徑沿著牙齒咬合面高點的連線有最高的定位成功率。第三部分臨床試驗,招募15名受試者,排除影像不清晰、金屬散射干擾的三名受試者,共12名受試者納入試驗。結果顯示,在基準註冊誤差方面

,臨床試驗與模型實驗使用特徵點註冊沒有顯著差異;臨床試驗與模型實驗使用線掃描註冊沒有顯著差異。在定位成功率方面,臨床使用特徵點註冊的定位成功率較模型實驗差,線掃描註冊的定位成功率則與模型實驗結果相符合。綜合以上結果,拍攝上顎第一大臼齒MB2根管的CBCT時,欲維持與廠商設模式相同的影像品質,建議使用慢速的掃描模式,但可將預設拍攝電流5 mA降低至2.5 mA,且可將機器旋轉角度360度減半至180度以減少輻射劑量。本研究提出之應用於定位根管系統的影像導引技術,能使用牙齒咬合面高點的連線,以線掃描的方式註冊,且臨床試驗結果與模型實驗相符合,顯示此技術有潛力應用於臨床定位根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