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ebay網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美國ebay網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申恩.史諾寫的 聰明捷徑:打破成規,利用九大模式,快速獲致超凡成就 和克里斯.安德森的 長尾理論 - 打破80/20法則,獲利無限延伸 (最新增訂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錯誤】美國政府國土安全機構通知?有人在eBay購買UPS送 ...也說明:網傳「美國政府國土安全機構防恐部門發出此通知」、「在eBay購買UPS送貨員工制服」的訊息。透過關鍵字檢索美國新聞媒體和通訊社網站,並無法找到有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文化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淡江大學 歐洲研究所博士班 張兆恬所指導 徐彪豪的 歐盟被遺忘權發展及其影響 (2021),提出美國ebay網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歐盟、被遺忘權、去列表權、隱私、資料保護、網路治理、刪除權、域外效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沈宗倫所指導 劉奕伸的 以比較法觀點論著作權侵權責任避風港之立法模式與最新發展 (2020),提出因為有 責任避風港、著作權間接侵權、數位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美國數位千禧年著作權法、網路服務提供者之民事免責事由的重點而找出了 美國ebay網址的解答。

最後網站易貝網 - 華人百科則補充:Omidyar曾經嘗試註冊一個EchoBay的網址,卻發現該網址已被Echo Bay礦業註冊了,所以他將EchoBay改成他的第 ... 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美國eBay公司前首席執行官。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美國ebay網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聰明捷徑:打破成規,利用九大模式,快速獲致超凡成就

為了解決美國ebay網址的問題,作者申恩.史諾 這樣論述:

一夕爆紅 其實有跡可尋 努力之外 更要多加一點巧勁 寫給生在數位時代 相信自己可以創造運氣的你 為什麼成功者總是能迅速崛起、站上舞台 系統化解析水平思考術 縮短你與目標的距離   ★《時代雜誌》、《金融時報》、《紐約時報》、Forbes.com等主流媒體好評推薦   ★亞馬遜網路書店排行榜暢銷書   ★美國知名網路媒體《商業內幕》列為2014年15大暢銷書之一   ★海外版權銷售德、日、荷、俄等12國      為什麼有的公司、網站短短幾個月就能吸引幾百萬名顧客上門,有的卻一敗塗地?流行歌手小賈斯汀、YouTube彩妝達人潘蜜雪(Michelle Phan)、熱門長青談話節目「今夜

秀」(Tonight Show)接班主持人吉米.法倫(Jimmy Fallon)等人躍上巔峰的速度,為何能比大多數人升上中階主管的速度還快?高成長企業、世界級心臟外科權威、小咖行銷,又為何能夠脫穎而出?   無論什麼年代,許多創新人物都跟今日的電腦駭客一樣,懂得運用水平思考,找出通往驚人成就的較佳途徑。翻開歷史,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功例子,皆因他們拒絕依循既定路徑,反而對抗既有規範。而這本書講的,就是挑戰成規。      身為創業家,又是記者,作者申恩.史諾深入挖掘為何某些人、某些組織能夠在極短時間內擁有非凡成就。原來,成功是有捷徑的。若用錯方法,即使再怎麼努力一萬個小時,也是枉然。作者在書中粉

碎關於成功的常見觀念,向讀者揭示,類似「苦盡甘來」的傳統想法是怎麼妨礙我們向前推進,以及為何小朋友不應該背九九乘法表,而儘管聽來矛盾,但作者還告訴我們,開大公司比做小生意更容易。      《聰明捷徑》講述創新者敢於與眾不同的故事,也替創新者以外的人寫出實用妙招。本書教你運用創業與科技概念邁向成功,並告訴你,只要如法炮製,也能用更快的時間,大幅超越對手、擴大事業規模,乃至於改善社會問題! 名人推薦   林之晨/AppWorks 之初創投創辦人   劉軒/知名作家、音樂人   「Smartcuts是什麼呢?就是用聰明的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率。這本書教的不是偷工減料、當黑心商人這些短視近利的

想法,而是可以被延續,並且創造正面結果的自我經營法。世界改變的速度變快了,成功的速度也加快,其中的關鍵就是如何運用『水平思考法』。這種突破框架的思考方式,正是本書討論的重點,我非常推薦,會給你很多想法與收獲。」——劉軒,知名作家、音樂人   「這本書精彩又有趣,帶領讀者在引人入勝的閱讀中,一覽那些每每能夠造就成功的水平思考方式與創意策略。」——瑪莉亞.柯妮可娃(Maria Konnikova),《紐約時報》暢銷書《福爾摩斯思考術》作者   「本書揭露一大祕辛,告訴你先知先鋒為何能夠比別人更快達成目標。作者搭配精彩故事與相關研究,成就了一本今年最具可讀性與啟發性的書籍。」——亞當‧格蘭特(A

dam Grant),華頓商學院教授,《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   「本書令人既驚奇又驚嘆。如同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引爆趨勢》作者)遇上提摩西.費里斯(Tim Ferriss,《一週工作4小時,晉身新富族!》作者)。一點《從A到A+》,加上一點馬蓋先。這是一本廿一世紀創業家都該閱讀的書。」——史考特.葛柏(Scott Gerber),青年創業協會(Young Entrepreneurs Council)創辦人   「作者本身就是這本書的真人範例。他披荊斬棘,攻占知名雜誌版面,包括商管雜誌《高速企業》、科技雜誌《連線》,以及《廣告年代》;年

僅三十就創辦一間數百萬美元的公司,現在還出書,而且我相信,這本書只是未來他筆下眾多好書的第一本。且讓我們持續追蹤他的動態!」——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被新聞出賣的世界》作者   「在今天這個混濁不清的商業環境中,作者申恩.史諾是一股前瞻發聲的清流。如果你已經是或正有志成為社群創業家,一定要讀這本書,因為作者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站在超越事業經營的高度』。」——索拉雅.達拉比(Soraya Darabi),服飾家飾風格網站Zady及美食指南網站Foodspotting共同創辦人   「本書幫那些希望自己的努力被看到的人,寫出了成功宣言。」——英國《金融時報》

  「讀這本書,勝過十本暢銷商管書,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作者文筆優美、文風明晰,不讓版面流於格言充斥,或堆砌商管術語。」——紐約時報《編輯室手記》(New York Times Insider) 作者簡介     申恩.史諾 Shane Snow   得獎網路創業家暨記者,居住於紐約市,與夥伴共同創辦媒體科技公司Contently,並擔任創意總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皇家藝術學會(Royal Society of the Arts)學人。文章定期刊載於《連線》及《高速企業》雜誌,並曾為《紐約客》、《華盛頓郵報》、《廣告年代》等眾多報刊撰文探討創新。常獲科技及廣告議題高峰論壇爭

相邀請演講,亦在專業人士社群網站LinkedIn的意見領袖平台「大人物」(Influencer)發表文章。史諾在科技創業領域的成就,廣獲聯合國、《紐約時報》、《財星》雜誌、知名男性時尚雜誌《細看》(Details),以及紐約市經濟發展協會的肯定。 譯者簡介 穆思婕   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以文學為夢,依金融為業,譯作品為樂。曾任國際新聞編譯、政經金融口筆譯,現專事財經翻譯,並且因緣際會譯介數本好書,以商管領導與心靈勵志兩大領域為主。期許將來繼續翻譯更多好作品,為讀者架起語言的橋樑。 導言    「他們為何能夠衝這麼快?」 第一部 縮短路程 第一章 駭上階梯:「生活枯燥

的摩門教徒」     第二章 大師調教:「偷聲賊」     第三章 快速回饋:「F開頭的那個字」 第二部 借力使力 第四章 利用平台:「最懶惰的程式設計師」     第五章 掌握潮流:「DJ摩爾與衝浪手摩爾」     第六章 廣結人脈:「太空、戰爭、說書人」 第三部 一飛沖天 第七章 創造動能:「怏怏不樂的億萬富豪」     第八章 化繁為簡:「保溫箱嬰兒與快樂天堂」     第九章 十倍思考術:「火箭人」     後記     附註     導言       跳關水管   怎麼有辦法只用五分之一的時間,就打破全球最受歡迎遊戲《超級瑪利歐兄弟》的世界紀錄?      只有童年猛打電

動的人才會猜到,祕訣就是「跳關水管」。      在《超級瑪利歐兄弟》遊戲中,瑪利歐會遇到一些綠色的大水管。有的水管會通往下水道。既然瑪利歐的設定是名水管工,他自然是喜歡爬進這些水管裡,進入地底下的空間,收集硬幣、吃蘑菇。這些地方也一定會有更多水管,把瑪利歐帶回地面上。      但發明這遊戲的人也設計了一些祕密水管,這些水管不是通往臭下水道與噁心黴菌,而是帶領玩家進入新的世界,讓瑪利歐得以一下子跳過十幾關。      依照電玩祕辛所言,跳關水管的存在,是為了讓遊戲測試員不必一再重複前面的破關過程,便可直接前往後面的關卡進行評估。不過,也有人猜測,這些祕密水管如同「復活節彩蛋」,留待電玩迷的發

現。      若並非真正厲害的《超級瑪利歐兄弟》玩家,利用跳關水管也不可能在六分鐘內完全破關。跳關不代表你就會贏,或是有資格贏。跳關只表示,你不用辛辛苦苦去過那些你已經知道自己過得了的關卡。      這本書不是來談電玩遊戲的,也不是要講有人打破紀錄的精彩故事。      這是一本探討現實生活中跳關水管的書。   聰明的工作方法      石油大亨洛克斐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花了四十六年的時間才成為億萬富翁。他在十九世紀的商界奮鬥,胼手胝足才爬上巔峰。洛克斐勒從一八六三年一間煉油廠起家,二十年間,他建置石油管線,收購競爭對手的煉油廠,最後終於打造出一個石油帝

國。      七十年後,一九八○年代,電腦界鉅子邁可.戴爾(Michael Dell)以十四年時間躋身億萬富翁之列,比爾.蓋茲(Bill Gates)則花了十二年。一九九○年代,創辦雅虎的楊致遠與大衛.費羅(David Filo),各以四年時間賺到後面九個零的財富。而eBay創辦人皮耶.歐米迪亞(Pierre Omidyar)只花了三年。到了廿一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後期,酷朋(Groupon)團購網的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只花了兩年。      我們當然不能忽略從洛克斐勒以降的通貨膨脹因素,但無可辯駁的是,創新者圓夢、致富並影響世界的時間,確實已經縮短。究其主因,在於科技與通訊

。      未來學家暨作家雷.克茲威爾(Ray Kurzweil)在其著名文章〈加速回報定律〉(The 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中寫道:「透過對科技史的嚴肅鑑衡,就會知道科技變革的速度呈指數型成長。因此,整個廿一世紀的進步不會是一百年,(依目前的速度來看)更可能是飛躍兩萬年!」看來,追上「企業號」的日子不遠了!      在此同時,許多產業卻深陷在過去。多數大型企業會於數年後面臨成長停滯。正規教育通常步調太慢或跟不上時代,以至於創投公司寧願出錢讓頭腦好的人輟學去開網路公司。撇開科技業不談,在創新及生涯發展方面的傳統思維,從十九世紀以來鮮少有所演進。      

人類文明擁有的能力不斷增加,然而,我們依舊認為,達成社會的重大進步,例如對抗不平等與打擊犯罪,甚至是政府及醫藥方面的創新,非得花上好幾個世代不可。儘管我們能做的事變多了,多數人照樣走上安逸、既定的路徑。我們工作努力不懈,卻不屑質疑這樣工作是否聰明。      另一方面,當其他人用同樣的時間只能蓋出一棟房子,有些人則是打造出eBay。隨你愛從歷史上挑哪個時代來看,都會發現,無論什麼產業或國家,總有一些人能在短到不可思議的時間內,打破舊習,成就非凡。其中的共同模式是,有些創新者就像電腦駭客那樣,突破傳統,找到更好的途徑來達成驚人成就。      問題是,找出較佳途徑的方法,有得學嗎?   水平思

考   假設此刻正是雷雨交加,你開車行駛在路上,看到路邊有三個人。一個是彷彿隨時就要昏倒的龍鍾老婦;一個是曾經救你一命的朋友;還有一個,則是你的夢中情人,眼前正是能認識她或他的千載難逢好機會。而你的車只能再多載一個人。      你會載誰?      這三人無論選誰都有充分理由。老婆婆需要幫助;朋友值得你報恩;而若能與夢中情人從此幸福快樂,顯然對你的人生會有重大、長遠的影響。      所以,你應該載誰?      當然是那位老婆婆。然後,把車鑰匙交給你朋友,自己則留下來,陪夢中情人等公車!      上述困局是水平思考的一則習題。像這類謎題,只有在你不從正面回應時,最巧妙的解法才會浮現。當

你對某個問題的基本假設(以上例而言,即為:你只能幫助一個人)提出質疑時,就會冒出新的想法。      你將從這本書看到,歷史上成就超凡的人,是那些運用水平思考在各行各業獲得成功的人。同時,我還打算讓你相信,最快的成功路徑絕對不是傳統的那種,而且我們從小聽到大的觀念,都可以打破。最重要的是,我想讓你知道,任何人(不是只有億萬富豪創業家與特立獨行的專業人士)都可以在事業上、生活上加速向前推進。      當我們在這本書中探索史上超成就者打破傳統的作為時,希望大家都能記住:對某些人來說,致富就是成功;也有人認為,成功是指獲得認同、知名度或宣傳;有的則認為是享有時間自由、發明產品、拓展事業或工作上有所

突破。這些都算是好事,而本書也會介紹在上述領域成就大事的人物與公司。但我相信,比起銀行戶頭的數字,真正的成功更在於我們能否在達到上述成就時,本身變得更好,也讓這世界變得更好。   快速成功的祕訣   為了找出超成就者成功的步調何以如此快速,我經過無數小時的鑽研,做了數百場訪談,加上剖析大量學術報告,寫成了這本書。一開始,我試圖找出快速成功的科技公司有何共同模式,但我很快發現,他們的習慣跟歷史上各種情境下的聰明人所使用的原則並無不同,只是排列組合的變換而已。      這本書對我來說,是在向某些探討成功與創新的偉大文獻(可上我的網站參考推薦書單,網址是shanesnow.com/bookli

st)致敬,同時,也有觀點對照之意。本書也重新分析歷史上的名人如何迅速站上成功舞台,並首度對其進行系統化編纂。      促成古希臘英雄迅速崛起的建議步驟,可能會跟造就廿一世紀商界女強人的建言全然不同,正如今日一家網路新創公司用來拓展事業的具體方法,五年後也將不再適用。但是這些成功故事背後的水平思考模式(也就是聰明捷徑),則是任何想要掌握優勢的人(無論是在工作上、在健身房、在藝術或教育領域,從公益性質的社會企業到追求個人發展,從大型組織到小型新創公司),都可駕馭運用的。      本書以下各章將逐一探討這些模式。我將這九大模式分為三類,並據此將本書分為三大部分。   一、縮短路程   前文

我們曾論及雷雨交加中幫忙老婆婆的情境。當你發現,在那情境下最成功的解決途徑,居然是要走出車外淋得一身濕,你是不是感到很驚訝呢?      這就是電腦科學家(尤其是電腦駭客)所用的思考方式。手邊有兩條短的網路線,需要的卻是一條長的?那就剪掉兩頭,把兩條線接成一條。想把舊有藏書電子化又不想自己打字?那就讓數百萬網民來幫忙吧!(你曾在上網登入時填過那些叫做「驗證碼」的奇形怪字吧?那時的你便是在協助典藏數位化。)      現今社會上已有愈來愈多人做出「駭客」行為,但他們不是罪犯或電腦科學家,而是有能力跳脫常軌、橫向思考問題的人(事實上,這正是「駭客」一詞的原本用法)。買了頭戴式耳機卻撬不開討厭的塑膠

透明硬罩嗎?用開罐器試試(真的有效!)。      車子坐不下四個人?那就放棄自己的座位,去陪夢中情人一同承受風吹雨打吧。      本書第一部分將討論某些人如何運用這種「駭客」思維,縮短成功之路。靠著「駭客」思維,有些人得以少奮鬥三十年,只花三年就當上總統。這種思維也讓籍籍無名的喜劇演員得以登上「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節目,或讓網路公司得以在幾個月內累積數百萬名用戶。      水平思考不代表可以不努力,而是讓人無須兜著不必要的圈子。超成就者一旦縮短了路程,之後便開始尋找付出同樣努力、但能做到更多的方法,也就是本書第二部分所要談的內容。   二、借力使力

  假設你正在修理一間老房子,而客廳裡木頭地板上有根釘子需要拔除。你有一把拔釘槌,但無論怎麼試,釘子就是拔不起來。      這時,你有以下幾個選項。你可以選擇放棄(也許這釘子沒必要拔除),不過,姑且假設這根釘子非拔不可好了,那麼,其中一個選擇是再多用點力氣,更努力去拔。或許,如果這件事非常重要,你可以花上很長一段時間來把這根釘子拔掉。但你也會累到無法接著打磨地板了。      典型的成功建言是這麼說的:一週工作一百個小時,相信自己辦得到,具體想像你的目標,並且比誰都拚命。如果有必要,就算用手撬到流血也要把釘子撬出來。這是吃苦的做法。      或者,你也可以承認自己拿它沒轍,然後打電話給朋友

中塊頭最大的那位,請他過來試試看能否拔掉這根釘子。對你來說,要做的工變少了,但你欠的人情卻一下子變多了。萬一該拔的釘子不只一個,而是七十個呢?以上是另一種常見的成功忠告:把困難的部分交給別人,並看看能否從中獲利。這是取巧的做法。      然而,上述情境最簡單的解決之道,既不是白費力氣,也不是麻煩朋友,而是找根長管子來,放在拔釘槌的把手上方,然後從管子的一端去推。就算這釘子再難拔,也會彈出來的。如同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所示,槓桿原理告訴我們,施力臂愈長就愈省力。      這是聰明的做法。      超成就者靠著借力使力的方式,不必花太多功夫,就能得到豐碩成果。設立不久的新創公司躍升為業界頂尖、

愛看科幻片的年輕宅男成為電影導演,都是靠這一招。中低水準的學校體系借力使力,於是重振雄風;革命借力使力,於是得以成功。衝浪選手贏得冠軍獎盃、流落街頭的藝術家榮獲葛萊美獎,也都是因為他們懂得借力使力。   三、一飛沖天   我的運動細胞算不上發達,但有種運動是我自認可以稍加炫耀一番的,那就是:吊單槓,時間則要回到大約十歲時。      當年我還很矮小,想玩小學的遊戲器材,但手臂太短,搆不到奧林匹克環,也就是用鍊子懸掛在攀爬架上的幾個吊環。照理來說是要攀上吊環,然後左右手交替,一路盪過去。      雖然吊環相隔的距離比我兩手張開還寬,但我還是學會怎麼抓著吊環移動,像真正的奧運選手那樣:我先抓

住一個吊環,然後使出全身力氣往下一個吊環那兒盪,如此一來,鍊子就會像鐘擺一樣,把我送到下一個吊環去。不過,只要一開始盪,就不能停下來,否則就會卡在兩個吊環中間。所以我會一直盪啊盪,雙手絕不同時抓環,直到盪至另一頭為止。      我的單槓冒險好比本書最後第三部分要談的聰明捷徑。箇中原理可說明火箭科學家與化妝師如何對抗既有的期待,變成世界級的代表人物,以及科技怪傑如何藉以拯救生命,社區大學的小嘍囉如何藉以促成全球性的改變。      這些也是能讓平凡人實現夢想的聰明捷徑,就算手臂再短,都能圓夢。   努力,是成功的必備要項   這本書中有一些顛覆性的想法。我不是為反對而反對,而是希望激發對於

成功這回事的水平思考,真正讓大家看到,水平思考就是那些最為成功的人士達到成功的方法。      在接下來的章節,我將解釋為何小朋友不應該背九九乘法表,並向各位說明奉「失敗愈快,成功愈近」為圭臬的「精實創業」(Lean Startup),問題出在那裡,以及用來判斷企業與個人能否成功的最大因素,為何不是經驗,而是動能。我將破除關於職場師徒指導及吃得苦中苦等常見迷思,並將揭示看似矛盾的事實,告訴你為何開大公司反而比做小生意更容易。      成功要靠運氣與才氣,但是,調製成功的配方就跟所有食譜一樣,皆可用巧妙的選項予以代換。不過,我發現有那麼一樣東西是無可取代的,那就是努力。這本書不是使用手冊,也不

是寫給不想努力或只想輕鬆創業的人。這本書所發現的模式,來自那些不願見到辛苦白費、不肯消極聽從「就是這麼做」的人。      太多人把希望與夢想交給不可靠的運氣去決定,但這世上用最短時間獲致成功的人,卻是主動出擊,創造自己的運氣(雖然他們大都太過謙虛,沒把這掛在嘴邊)。當人生得以順遂穩定,太多人便也就此接受,然後變得被動,臣服於善意的錯覺,誤以為「只要夠努力,應該就會有好事降臨在我身上」。      我希望各位讀到最後都能進而相信,機緣不是偶然,運氣可以創造,傳統不是不能挑戰,而無論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昨日的最佳成功途徑,今日已不可同日而語。   世界年紀最輕的諾貝爾獎得主與世界級兒童醫院的共同

點是什麼?全球成長最快的媒體公司、頂尖心臟外科醫生、年輕的美國總統,何以能夠領先群雄?從電音炸子雞、球鞋設計師、業餘火箭科學家的身上可以學到的,有多少東西是跟我們這些人在工作、夢想、創業時的平凡目標有關?      答案是:比你想的還多呢!   以上摘自本書〈導言〉

歐盟被遺忘權發展及其影響

為了解決美國ebay網址的問題,作者徐彪豪 這樣論述:

妳是ig限動上的妳?FB上朋友眼中的妳?還是Dcard版上被討論的你??Linkedin上的你??隔壁班同學、隔壁棟上班族眼中的妳?還是每天下班後面對鏡子、家人的自己??在手持裝置與網路佔據幾乎醒著的每一刻的今天,我們每個人每分每秒都在虛擬的世界留下無數的足跡。然而與人類自然遺忘的功能不同的是,電磁紀錄只要有足夠的空間就會一直記得、幫你我記得。但真實世界的我們也許不希望自己、甚至不認識的陌生人,都能藉由無遠弗界的網路了解我們自己都想忘卻的過去。2014年5月13日,歐盟法院(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針對沸騰已久的《Google Spain

SL, Google Inc. v. Agencia Española de Protección de Datos》(以下簡稱《Google Spain案》) 做出判決。該判決 對於原來1995年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指令(Directive 95∕46∕EC,以下簡稱個資保護指令) 的保護範圍做出解釋,媒體並認為此為「被遺忘權」(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的確立。本論文的研究聚焦在被遺忘權做為一種可能的權利形式在歐盟層級的發展觀察分析,期待透過更深入地介紹被遺忘「權」在歐盟包括相關司法實務的發展背景,包括2014年《Google Spain》前過往資料保護與隱私的相

關案例分析,以及其後被冠上被遺忘「權」的相關案例介紹,釐清現行歐盟法院是否已具備形成被遺忘「權」與網路平台實務在執行去列表權請求決定時之判斷標準。除緒論與結論外,區分為被遺忘權學理基礎、歐盟被遺忘權案例發展、歐盟資料保護立法的被遺忘權、被遺忘權在歐盟層級以外影響等部分。在被遺忘權學理基礎的部分,特別從隱私、資料保護與資訊隱私這些被遺忘權的法理基礎,介紹2003年的《Lindqvist案》、2012年的《Van Honnver 2號案》、《Gardel v. France》,希冀讓讀者理解被遺忘權的判決並非完全憑空出現,也透過對於過去歐盟相關案例是如何開展,期許對於未來又該如何推進的方向能有更全

面的參考基礎。在歐盟被遺忘權案例發展的部份,則除了介紹前述《Google Spain》案、《Leece v. Manni》案,以及《Google LLC v. CNIL》案外,並就歐盟機構所公布的政策文件,諸如2011年ENSIA報告與2014年「第29條工作小組」專家指導意見做說明。同時,針對《Google Spain案》後歐盟被遺忘權的執行現況,以Google在2015年所發布的專家獨立報告、2017年所公開的透明性報告為例作為各界反應的補充。在歐盟資料保護立法的被遺忘權的部份,則先從成文法的部分出發,介紹《Google Spain案》宣判當時有效、同時也是現今歐盟資料保護法制主要奠基基礎

的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指令,簡述其架構。再依時序介紹後來在2012年由執委會提出、2016年由歐洲議會通過的歐盟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的生成背景,與其中和被遺忘權有關之條文。透過兩者介紹讓我們更能理解歐盟被遺忘權的司法實務法展原本的架構背景與相應的立法發展。在被遺忘權在歐盟層級以外影響,則以兩個面向為觀察,其一是檢視被遺忘「權」在法國作為歐盟會員國的在2014年《Google Spain案》後開展及,從Google作為搜尋引擎產業為例,就其所公布的透明性報告《Google Spain案》,分析去列表權在現今真實的實踐樣貌。希冀透過上述文件材料的梳理達成以下目的:(一)探尋歐盟被遺忘權的發展基礎;(二

)觀察被遺忘權在歐盟作為可能權利形式的發展脈絡,透過彙整與歐盟被遺忘權相關影響與探討在法規與判決的演進,包括在2014年前《Google Spain》案前的歐盟法院以及歐洲人權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判決等,釐清現行歐盟法院與網路平台實務決定被遺忘權行使請求之判斷標準

長尾理論 - 打破80/20法則,獲利無限延伸 (最新增訂版)

為了解決美國ebay網址的問題,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這樣論述:

  《長尾理論》甫問世便登上各書市的暢銷排行榜,三年來各界討論持續不斷,「長尾」一詞也成為新的商業流行語,奠定了克里斯.安德森在網路新經濟這個領域的發言位置。   在前作問世後三年間,新虛擬市場裡逐漸站穩的Youtube、MySpace、Facebook、Google等平台又將網路勢力重新洗牌,創造出無線延伸的商機。最新增訂版延續了作者對網路世界的詳盡研究,不只修正了所有數據資料,更增加了多篇作者的犀利觀察。   當前景氣混沌不明,許多商業模式面臨重新思考與重整,本書不論是對企業端或顧客端,都能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簡介 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    在網路新經濟這個領域

,安德森被譽為是論據最充分且觀察最犀利的作者。他的一系列觀點超越時代的文章及著作,不只定義了新經濟裡的數種關鍵趨勢,也描繪出這些趨勢所代表的新商業模式與商機。2007年獲《時代》(Time)雜誌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位人士」之一。   安德森在《長尾理論》這本暢銷著作中,點出了利基商品在當代經濟中逐漸崛起,成為新興的強大力量──未來的商業是銷售少量多樣的商品給特定的不同群體;各種小社群如何形成一股龐大的市場潛能;而受惠於數位及網路科技的效能,這一切都將成為真實。   安德森自2001年起擔任《連線》(Wired)雜誌總編輯,在他的帶領之下, 《連線》五度獲得「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

al Magazine Award)提名,並曾獲卓越雜誌首獎(General Excellence)。安德森也曾獲《廣告年代》(Advertising Age)封為「年度總編輯」(editor of the year)。   安德森過去曾服務於《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等雜誌,也曾在洛塞勒摩斯(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擔任研究員。他目前和妻子與五個兒女住在北加州,並即將出版他對網路商機的最新觀察與研究成果:《免費!》(Free: The Future of a Radical Price)。   安德森的網址為:ww

w.thelongtail.com。 譯者簡介 黃秀媛   台大外文系畢業,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聯合報》、《世界日報》編譯。譯有《巨龍》、《生命在愛中成長》、《愈成熟愈快樂》、《男人新中年主張》、《十誡》、《半斤非八兩》、《杜拉克精選:社會篇》、《完全通路行銷》、《關鍵十年》、《藍海策略》等(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序文   長尾年代來臨 趙義隆 誌謝 前言 第1章 長尾市場第2章 暢銷商品的興衰第3章 長尾簡史第4章 長尾的三股力量第5章 新生產者第6章 新市場第7章 新品味塑造者第8章 長尾經濟學第9章 短頭爭霸戰第10章 選擇的樂園第11章 利基文化第12章 無邊無際的螢

幕第13章 娛樂產業之外第14章 長尾原則第15章 長尾行銷學 結語:明日的長尾後記 資料來源與延伸閱讀 前 言   我們的文化猶如大型的人氣競賽,追蹤暢銷排行榜的名次變化已成了全民運動。我們為「暢銷商品」付出許多心神,去製作它們、選擇它們、討論它們、和追蹤它們的起落。每週末都有電影票房的排行榜;電視節目必須拼得你死我活,唯有適者才能在螢幕上繼續播出;少數幾首熱門歌曲在廣播電台上一播再播;而這些產業的高級主管則忙於尋覓下一個熱門商品。   這個世界是暢銷商品撐起來的。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大眾媒體和娛樂產業能夠成長,是靠賣座電影、暢銷唱片、以及電視節目兩位數的收視率。這也難怪我們會透過「暢銷商品

」這個透視鏡,觀察自己的文化。社會名流和大眾商品標示了我們的年代,這些人與物成為我們共同的經驗。好萊塢在八十年前開始了製造明星的生意,現在在每個商業角落,從鞋子乃至餐廳大廚都可見他們的影子。簡而言之,唯有暢銷,商品才會受重視。 不過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戰後崛起的電視和廣播時代,現在已顯露疲態。暢銷商品開始有氣無力,也不像以往那樣吃香。暢銷排行榜上的第一名固然還是第一名,但銷售量卻不如往昔驚人。   歷年唱片暢銷排行榜前五十名,大多是在一九七○年代和八○年代錄製的,像是老鷹合唱團(Ealges)與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2000年之後錄製的專輯,沒有一張擠進榜內。二○

○五年,好萊塢票房縮水6%以上,雖然人口增加,上電影院的人反而減少。   在數百個分眾利基的有線頻道影響下,無線電視台的觀眾逐年流失。十八歲到三十四歲之間的男性是廣告業者最想拉攏的族群,但他們卻開始關掉電視,轉戰網路和電玩世界。頂尖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數十年來逐年下滑,現在所謂的收視率第一,要是在七○年代連前十名都擠不進去。   簡而言之,我們儘管仍執著於「暢銷商品」,但這股經濟力量已不若以往。這些善變的消費者跑去哪裡了?其實哪兒也沒去。當市場分裂成無數的利基分眾市場,消費者也散落紛飛。網路是唯一出現驚人成長的領域,但它包含了上百萬個無從分類的網站,而每個網站都以自己的方式顛覆了媒體和行銷的傳統邏

輯。   iTunes殺了廣播明星   我十幾歲的時候,正好碰上大眾文化於七○和八○年代的高峰。當時一般青少年家中的電視都有六台頻道,每人收看的節目差不多就是那幾個。每個小鎮都有三、四家搖滾樂廣播電台,當時聽眾聽什麼音樂,大多由這些電台主導;只有少數幸運兒有大把鈔票可以蒐集各種唱片。   我們暑假去戲院看同樣的熱門電影,收聽同一家報紙和廣播的新聞。除了主流媒體之外,只有圖書館和漫畫書店可去。就我的記憶所及,當時除了大眾文化之外,我們只有看書或和朋友閒扯淡。 班恩這個十六歲少年的青春期則大不相同。他出身富裕,是家中的獨子,住在拉風的北柏克萊山莊(North Berkeley Hills)。網路伴

隨著他成長;他的房間有蘋果電腦、以及灌滿音樂的iPod(每週還有零用錢可上iTunes消費),他同一掛朋友也是一樣。和他同輩的青少年完全無法了解沒有寬頻、手機、MP3、TiVo及線上購物的世界。   在這樣網路連結的影響下,人們可接觸到各式文化和內容,從主流文化到最邊緣的地下產品,網路都大開方便之門。在班恩成長的世界中,傳統媒體和娛樂產業的主導勢力大不如前。如果你在本書看不到自己的影子,請想像一下班恩的世界,他正走在未來的最前端。 從班恩的角度來看,文化的風貌沒有貴賤之分,商業和業餘性質的內容同樣能引起他的注意。主流暢銷和地下分眾這兩者,對他也沒有差別。面對無盡的選擇,他會從無邊無際的選擇中挑

出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論是好萊塢電影或個人製作的電玩電影,他都有興趣觀賞。 班恩每週只花大約兩小時看電視,主要收看的節目是「白宮風雲」(West Wing,當然他不是在電視播出時收看),及「螢火蟲」(Firefly,他是透過TiVo數位電視錄放影機,觀賞這部早已停播的太空影集)。他還利用比特洪流(BitTorrent)這種點對點(peer-to-peer,P2P)的技術下載卡通;因為這些卡通起初是在日本的電視播放(英文字幕多由影迷自行加上),所以也算一種電視節目。   至於電影,他是科幻片迷,所以他的品味相當主流。他熱愛「星際大戰」及「駭客任務」,不過他也看網路下載的電影,例如機造影片(mach

inima,是由電玩主角演出的動畫片)及「星際大戰啟示錄」(Star Wars Revelations);後者是一部由影迷自行製作的影片,特效不輸給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原版電影。 他的iPod檔案中,有些是從iTunes下載,不過大多數是他朋友提供的。他們這群人只要有人買了CD,就會為大家拷貝一份。   班恩喜歡的音樂主要是古典搖滾,像是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和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此外就是一些電玩主題曲。他只有在父母車上打開收音機時,才會收聽廣播。 班恩閱讀的書籍相當廣泛,從「星際大戰」小說到日本漫畫都有涉獵,另外還看許多網路漫畫。他和某

些朋友一樣,對日本的次文化相當著迷,甚至在學校還修日文。我當年唸書時,學生修日文是因為日本是重要的經濟強國,人們認為加強語文能力有助開創事業。   但現在的孩子學日文,卻是為了想自己翻譯動畫字幕,並深入鑽研動畫世界。 班恩有空時多半在上網,有時隨性的到處瀏覽,有時則加入「最後一戰」(Halo)、「星際大戰」的討論。他對新聞不感興趣,他既不讀報紙、也不看電視新聞,但他卻會上電腦新聞網站Slashdot和另類新聞網站Fark,以了解科技產業和次文化的最新趨勢。他整天跟他十個最好的朋友上即時通聊天。他不用手機打簡訊,不過有些朋友喜歡狂傳(常在外頭四處跑的人比較喜歡用手機傳簡訊,但經常待在自己房間的人

,會偏好即時通這種聊天管道)。   班恩還與朋友一起打電動,他最常玩的是線上遊戲。他覺得「最後一戰2」實在很棒,尤其是使用者修改過的部分更妙。 有時我不禁在想,如果我晚生二十五年,我的青春歲月應該和班恩小弟的生活極為類似。班恩和十幾歲的我最大的差異在於選擇。我那時候只能看電波傳送的電視和廣播節目,他則可以上網;當時的我可沒有TiVo(我連有線電視都沒有);除了這些,他還擁有比特洪流,我卻完全不知道世上有日本動畫這種鬼東西。我要是能和朋友在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建立線上部族的話,還會一遍又一遍的看影集「夢幻島」(Gilligan's Island)的重播嗎?我很懷疑。 七

○年代的電視節目比現在受歡迎,不是因為當時的節目比較好看,而是因為當時節目的選擇較少。   所謂大眾文化崛起,其實主要靠的是電視聚合觀眾品味的力量,而不是好萊塢的天才創意。 電視最棒的一點是能把一個節目傳送給數百萬觀眾,但它不能把數百萬個節目帶給每個觀眾,而這卻是網際網路勝出之處。電視需要賣座發燒片吸引龐大的觀眾,才有經濟效益。寬頻時代卻正好相反,在最適宜點對點傳播的網路世界裡,同時為數百萬觀眾提供一樣的節目,是極為昂貴、浪費的作法。 超級賣座的商品還是有其需求,但不再是唯一選擇。熱賣商品現在必須和無數大小利基商品競爭。市場愈多選擇,就愈獲消費者青睞。   一項產品賣遍天下的時代已經結束,繼之

而起的是一個多重選擇的嶄新市場。 本書要講的就是這種市場。 主流文化瓦解,化成無數碎片,讓傳統媒體和娛樂產業陷入無盡的苦海。企業高級主管過去幾十年來不斷砥礪自己,發展自創、挑選、和推廣暢銷商品的能力,但這些暢銷商品在一夕間,卻再也不夠看了。觀眾逐漸轉向擁抱一堆模糊不清的……嗯,這種非熱賣商品並沒有貼切的名詞,只能稱它們為暢銷商品之外的「其他商品」。 這個「其他」的類別備受冷落,真是很古怪的事。畢竟,我們講的可是「其他商品」。   多數電影都不賣座,多數唱片擠不進百大排行,多數書籍也登不上暢銷排行,多數電視節目根本不用勞煩媒體研究公司尼爾森(Nielsen)調查收視率。儘管如此,許多不叫座的商品

在世界各地卻擁有數百萬觀眾;只不過因為不夠暢銷,根本沒有人去估計其銷售成績。 不過,過去的大眾市場正分化成許許多多的「其他商品」。以往只有少數幾項暢銷商品受重視,其餘一點都不重要;這幅單純的圖畫現在已變成令人眼花撩亂的馬賽克圖案,由數百萬個迷你市場和迷你明星組成。大眾市場逐漸分裂成眾多利基市場。 利基商品其實一直存在,不過隨著取得成本(消費者找到利基商品,及利基商品找到消費者的成本)下降,這些商品在文化和經濟層面,驟然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新的利基市場並沒有取代暢銷商品的傳統市場,只不過這是頭一次雙方同台較勁。過去一世紀以來,由於貨架空間、螢幕、頻道、和注意力的成本昂貴,為了做最有效率的運

用,商家去蕪存菁,只留下賣得最好的商品。現在,在消費者網絡化、一切數位化的時代中,網路幾乎深入每項產業,只需花費以前成本的一小部分,網路就可化身為商店、戲院、電視台,利基商品配銷的模式已徹底改觀。 各位不妨把配銷成本想像為下降的水線或退潮。當水位逐漸下降,原本在水面下的土地就會浮現。眾多的利基商品以往因為不符合經濟效益,所以未能浮上水面,但這些商品大部分其實已存在許久,只不過不易為人見到或找到。舉凡是各地戲院沒有上映的電影、各地搖滾電台沒播的音樂,沃爾瑪(Wal-Mart)百貨沒賣的運動器材,都屬於這些利基商品。現在透過Netflix、iTunes、亞馬遜、或是某個Google幫你找到的網站,

以往隱形的利基市場終於清楚可見。 有些利基商品則是全新問世的。   創造他們的產業,界於商業和非商業之間的模糊地帶。部落客(blogger)、地下樂團、自製影片的人,都屬於這個領域。拜「數位發行」(digital distribution)之賜,他們突然之間都能找到觀眾。  98%法則 本書寫作的起點,始於我猜錯一個問題。身為《連線》雜誌的編輯,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發表科技發展趨勢的演說。我當初從科技界起家,接著在《經濟學人》雜誌服務期間學習經濟,所以我在判斷發展趨勢時,會先看實實在在的數據,幸好這個時代一點都不缺數據。從eBay到沃爾瑪百貨,這些企業的伺服器蘊藏了二十一世紀的經濟趨勢。儘管想取得

原始數據並不容易,但這些企業主管每天優游於數據之海,對重點數據已培養出絕佳直覺,因此向他們請益是我追蹤趨勢發展的秘訣。   我在二○○四年一月進入Ecast執行長羅比.凡艾迪比的辦公室,向他請益。Ecast是家「數位點唱機」(digital jukebox)公司。數位點唱機和一般點唱機(酒吧裡常見這種機器,配備龐大的喇叭和閃爍的燈光)差不多,差就差在傳統點唱機只有一百張CD,而數位點唱機卻可透過寬頻網路下載數以千計的音樂專輯,並存在每台機器的硬碟,讓顧客隨意挑選。 我們聊天的時候,凡艾迪比說他們的點唱機收錄了一萬張專輯,要我猜猜,裡頭有百分之幾的唱片,每季至少會賣出一張。 我當然知道凡艾迪比

這個問題有陷阱。如果是一般情況,根據「80∕20法則」(由經驗得知,這個法則到處都用得上),我會回答20%,也就是說,80%的銷售額都來自20%的產品(通常來說,100%的利潤都是來自這個部分)。 不過凡艾迪比是在數位內容產業,情況就不同了。所以我覺得我可以大膽猜測,在這一萬張唱片當中,高達50%的唱片每季至少會賣出一張。 表面看來,這個數字高得離譜。普通大型書店排名前一萬名的書,有半數每季賣不出一本。沃爾瑪百貨排名前一萬張的CD裡,也有一半CD每季一張都賣不出去;其實,沃爾瑪百貨陳列的CD根本連一萬張的一半都不到。   不管是什麼市場,實在很難想像,在龐大的庫存中可有這麼高比例的產品有銷路。

不過,我覺得數位產業不一樣,所以便冒險說出一個很大的數字。 不用說,答案差了十萬八千里。正確答案是98%。 「實在很驚人,對不對?」凡艾迪比說道,「大家都猜錯。」就算他自己也對這個數字大吃一驚。當該公司蒐集的唱片愈來愈多,遠超過多數唱片行的規模,深入到利基分眾和次文化的世界之際,他們的銷售成績持續開出紅盤。這家公司收錄愈多唱片,銷量就愈多,暢銷金曲之外的歌曲,似乎擁有無限的市場需求。的確,這些歌曲儘管沒有驚人的銷售量,但幾乎都有銷路。而且在資料庫裡,這些音樂不過是資料庫的位元,儲存和傳送幾乎都無須耗費成本,就算只有一、兩張銷量,還是能夠源源帶來收益。 凡艾迪比發現到,整體的利基音樂市場非常龐大

,而且幾乎無邊無垠。他將這個現象稱為「98%法則」。誠如他日後跟我說的:「以這種形式呈現的內容,幾乎無須包裝成本,而且可以即時取得,在此情況下,消費者幾乎什麼都看。我相信,內容提供者勢必得做出重大改變;我只是還不確定要做什麼改變!」 所以我下定決心要找出答案。凡艾迪比的數據看似違反常理,其中卻透露出數位時代中娛樂產業的新經濟學。供應無窮無盡下,我們對暢銷商品和利基商品之間相對關係的假設也就完全錯誤。物資稀少時,人們需要暢銷商品;如果貨架或電訊波只有這幾個位置,自然得擺上銷路最好的商品,那麼大家也只能購買這幾種商品。 不過,如果空間無限呢?或許只著眼於熱門商品並不正確。   畢竟不暢銷的商品比熱

門商品多得多,而且現在這兩者同樣都呈現在消費者眼前。要是不暢銷的商品(從頗被看好的利基商品,一直到超級冷門的商品)全部加總起來,規模不下於暢銷商品,會是怎麼樣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顯:世界上某些最大的市場將會因此徹底改頭換面。 我於是展開一項研究計畫,遍訪新興數位娛樂產業的領導者,從亞馬遜到iTunes,都是我登門拜訪的對象。我所聽到的說法千篇一律:暢銷商品固然大好,但利基市場也前景看好,未來將成為一個嶄新的龐大市場。98%法則這下子幾乎放諸四海皆準。蘋果電腦曾表示,iTunes的資料庫中儲存了一百萬張唱片(目前增加到兩倍),每張都至少賣出過一次。Netflix則說,他們二萬五千部的DVD(現

在有五萬五千部)中,95%的DVD每季至少會出租一次。亞馬遜沒有提供確切數字,但是有家獨立的學術研究單位,計算過亞馬遜的書籍銷售情形後表示,排名前十萬本的書中,98%的書籍每季至少會賣出一冊。我訪問的公司,每家都這麼說。 英國連續劇DVD在Netflix上大受歡迎,老專輯在iTunes大賣,大家以往認為這些商品不符合經濟效益,而不放在眼裡,現在竟能激發出這樣的需求量,企業界無不驚奇。這時我才領悟到,我終於看到了我們文化的真正需求型態,它完全不受稀少性的限制。   說得清楚些,這種需求型態真的有夠詭異。當你想到基本上任何貨品都賣得出去,會覺得奇怪。不過這是因為我們通常不用每季是否賣一單位的角度

思考。傳統零售產業只考慮什麼產品會有很高的銷路,對於偶爾才有銷路的商品則興趣缺缺,因為對傳統零售業者來說,一季只能賣出一張的CD,跟一季銷量高達一千張的CD,一樣要占半英吋的貨架空間。這個空間可是很有價值的:租金、經常性支出、人事成本等等都要算,每個月必須有相當數量的存貨週轉次數,才能彌補過來。換句話說,銷量只有一、兩張的CD根本是浪費空間。   然而,當這樣的空間再也不用什麼成本時,這些冷門產品突然有了價值,並再度受到矚目。亞馬遜、Netflix、以及所有我訪問過的公司,都已悟到這一點:傳統零售業的經濟效益越來越低,而網路零售正方興未艾。這些冷門商品的銷量還是不多,但將許多這類商品總合在一起

,卻能締造相當可觀的業務量。 二○○四年上半年,我根據以上的研究結果發表多場演講。起初我把講題取名為「98%的法則」,後來則改為「新娛樂產業的新法則」(我當時實在欠缺取名的靈感)。 不過,拜網路音樂市場巨擘狂想曲之賜,我那時已掌握了一些實際數據。我將他們提供的單月顧客使用量資料繪製成圖後,赫然發現,眼前的曲線和以往所見截然不同。 這條需求曲線一開始與一般需求曲線無異,都是根據產品的熱門程度排列。曲線最前頭是少數幾個下載次數龐大的暢銷專輯,然後就陡降到比較冷門的部分。不過有趣的是,這條曲線從不會降到零。   我找到第十萬張專輯,把圖放大之後發現,它每月還是有數千次的下載次數。而且這條曲線一直延伸

到第二十萬、三十萬、四十萬張專輯,我往下看去,需求仍舊存在。儘管在這條曲線最末端的專輯,每月只有四、五次的下載次數,但曲線一直沒有降到零。 這樣的曲線在統計學上稱為「長尾分布」(long-tailed distribution),因為曲線的尾巴比前端長很多。由於我的焦點是在這尾巴部分,因此我為這曲線取了一個貼切的名稱:「長尾」(Long Tail)。起初我是在發表「新娛樂產業的新法則」的一場簡報時,在第二十張幻燈片上提到這名詞。不過Netflix執行長李德.海思汀斯的一席話,讓我了解這樣並未凸顯焦點。所以在二○○四年夏天,我只以「長尾」為題發表演說,並為我的雜誌以同樣的題目寫了篇文章。 「長尾

」於二○○四年十月在《連線》發表之後,即成為這本雜誌有史以來最受各界矚目的文章。   這篇文章有三個重點:(1)各類商品之多、尾巴之長,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2)各式各樣的商品現在都能以合乎經濟效益的方式接觸到消費者;(3)這些利基商品一旦整合在一起,可創造非常龐大的市場。在前所未見的龐大數據印證下,這三大重點更是讓人無法反駁。  隨處可見的長尾 這篇文章發表後引起廣大回響,最教人振奮的是,回應的人士來自各行各業。   這篇文章起初是分析娛樂產業和媒體產業的新經濟情勢,我只在文中帶到eBay(二手商品)和Google(小型廣告商)之類的公司也有長尾。不過讀者卻發現長尾現象其實無所不在,從政治乃

至公共關係、從歌本樂譜乃至大學體育都有條長尾。 由於配銷、製造和行銷的效率增長,各行各業對商業可行性(commercially viable)的定義也徹底改觀。換句話說,效率的增長將以往無利可圖的顧客、產品和市場,變成有利可圖。這種現象在娛樂和媒體產業特別明顯,不過透過eBay可發現到,這種現象已發生在更廣的層面(從汽車到手工藝品)。   擴大來看,長尾理論的重點其實在於「豐富經濟學」(economics of abundance):卡在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瓶頸消失,所有商品都可被人們取得的情況下,供需雙方所產生的變化。 曾有許多人要我舉出幾個長尾理論不適用的商品項目,我通常會回答:同質性高的大宗

商品(commodity)。這些商品不但缺乏變化,而且消費者也不需要太多選擇。好比說麵粉,我記得在超級市場裡,大大的麵粉袋上總是印著「麵粉」字樣,別無其他選擇。在一次偶然踏進「健全食品」(Whole Foods)連鎖有機食品商店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這家公司販賣的麵粉種類超過二十種,從全麥和有機麵粉的基本品項,一直到紫紅色和藍色的玉米粉都有。麵粉界裡也有長尾,真令人驚訝。 以往人們在購物時,只買便宜又有品牌(甚至沒有牌子)的大宗商品;但隨著生活日益富裕,我們已成為迷你鑑賞家,可從數以千計的商品中挑出能凸顯個人獨特品味的東西。現在有許多前後矛盾的名詞用來形容這種新的消費者行為,像是「大眾專

享」(massclusivity)、「小眾細播」(slivercasting)、以及大眾客製化(mass customization),在在顯示出愈來愈多的長尾市場已然成形。    預覽二十一世紀經濟趨勢 本書有一部分是來自一項經濟研究計畫,由史丹福、麻省理工、及哈佛商學院師生通力合作所成。有一部分是我在一百多場演說、腦力激盪會議、以及拜訪許多身受長尾效應影響的企業之後,歸納而得的成果。另外還有十多家公司和其主管提供大量的內部資料,讓我對網路時代的市場個體經濟學有了嶄新的看法。 教人興奮的是,二十一世紀經濟情勢的輪廓已可從Google、亞馬遜、Netflix及iTunes等公司的資料庫看得出來

。消費者在選擇無限的市場中會有什麼樣的行為模式?這個問題近年才開始受重視,現今的重要性更是有增無減。我們可從這些公司數兆位元的用戶資料中,一窺此問題的答案。 但令人驚訝的是,分析過這些數據的經濟學者寥寥可數,主要是因為他們並不注意這類議題(我合作過的學術界人士大多來自商學院,只有少數是經濟學者)。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經濟學者哈爾   .瓦里安在Google兼職,還有拍賣理論(auction-theory)的經濟學者也愛研究eBay,不過他們只是少數。本書引用的數據當中,有一些根本不曾見過天日。 在這片處女地,我獲得各界專家的大力襄助。起初出於實驗的性質,我架設了自己的網站thelongtai

l.com,在這裡公開解決許多難解的概念和議題。我通常是這樣做的:例如在解釋「80∕20法則」的變化時,我會把尚未成熟的想法貼到網站上,接著會有數十位讀者寫下他們高明的評論、電子郵件,或在他們的部落格建議我如何改善。這種腦力激盪的方式看似不可靠,但平均每天卻吸引五千多名讀者。 軟體業者在開發新程式時,會對最期盼嘗鮮的使用者公開測試版(beta)的程式碼。這些使用者在自家電腦上,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測試,找出軟體開發者疏漏之處,結果可協助軟體開發者寫出功能強大的應用程式。   我希望透過同樣的流程,公開的對許多想法進行壓力測試,以期寫出更好(或至少更為周全)的書。 在此我要提醒各位,公開測試軟體和公

開寫書過程之間有所差異。雖然許多人已經嘗試過後者(在網路上公開各章節的草稿,有時甚至公開稿子讓大眾集體進行編輯),但我主要是在部落格上公開研究進度,至於實際的寫作過程、內容的遣詞用字,則是在離線的環境進行。 最後,我要再提到本書的源起。「長尾」這名詞固然是出自於我,但是這種創新概念的出現(透過網路零售業的經濟效益,來結合大批銷售量較低的商品)可不能由我居功,而是由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在一九九四年前後首創。   我和貝佐斯、Netflix與狂想曲的創辦人、以及多年來一直這樣做的企業主管深談之後,才對此現象有深入的了解。 這些企業家才是真正的發明者,我所做的不過是整理出一套

架構。當然,經濟學者做的就是這種事情:找出明確、易於了解的架構,來描述現實世界的各種現象。架構的提出固然重要,但真正厲害的卻是率先發現這些現象、並充分把握契機的創新之士。 序言 趙義隆台大國際企業學研究所教授《長尾理論》中文版  導讀人《長尾理論台灣版》  編輯顧問 長尾年代來臨!──麻雀不必變鳳凰,小卒無須逞英雄   自從2004年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提出「長尾」(Long Tail)的觀察現象以來,他在部落格和網站(www.thelongtail.com)上面,不斷更新資料,也提出許多新的事證、雜誌文章、和學術期刊,加入探討和分析,其中有些觀點是點點滴滴,有些則是

可以匯成細流,於是這本《長尾理論最新增訂版》就再度問世了。   對於我個人來講,這3年多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就如同我在《長尾理論台灣版》的導讀所說的,「Outside in and inside out」,由於推廣介紹此一觀念的緣故,我有許多機會和全國各地的先進朋友交流互動,他們有的是在民間企業工作,有的在公務部門服務,有趣的是:「英雄所見略同」。仔細對照這本書的新增內容,真的十分相似,例如推動長尾的「三股力量」與「九大法則」是讀者們比較關心的,其中第一股力量的「生產大眾化」加上第八項法則的「放心讓市場做事」,就是新書第15章的核心觀念,再上網檢索GM汽車的Chevy Tahoe車種與創業家川普

(Donald Trump)主持的電視節目「誰是接班人?」(Apprentice),就可以進一步理解運用長尾如何在美國汽車市場創新行銷。   我也有許多機會蒐集台灣的新案例,雖然比不上安德森所討論的那麼突出,但在台灣參與長尾理論研討的朋友,也不斷地會提出新的觀察、想法與做法;例如海角七號成名「暢銷」之後,「馬拉桑」和「勇士之珠」未來會有什麼常銷的「長尾」方法?其他小米酒和琉璃珠之類的長尾產品可以怎麼做?一位知名的演講者對聽眾、傑出的企業家對員工幹部,會不會有80/20或長尾現象?我們從新書中可以看到,安德森把一般社會大眾和經理人比較能夠感應到的消費與行銷長尾活動,匯集成一章「行銷的長尾」,再添

加了「讓顧客自己動手」的3D印表機(3D printer, 但不是紙與平面的印表機),另外,《長尾理論》2006年6月出版以來得到的各界回應也收錄在本書中。   我有時候,也把「長尾現象」叫做「麻雀不必變鳳凰,小卒無須逞英雄」,重點在於如何善用它本身獨特的三股力量與九大法則,研擬出創新的經營之道。有創意又用功的台灣讀者,如果有好想法或意見,不妨提出來一起切磋切磋。 第15章 長尾行銷學:如何在推銷行不通之處行銷2006年初春,位於底特律郊區華倫市(Warren)的康艾廣告公司(Campbell-Ewald)總部有組企畫人員觀賞了漢堡王那支蠢到爆(居然也紅到爆)的互動式網路廣告「聽話雞」(Su

bservient Chicken),於是想汽車廣告該怎麼做才能有同樣炫的效果。這廣告的主角可不是普通的車,而是雪佛蘭那款耐用的塔霍(Tahoe)休旅車。雪佛蘭的母公司通用汽車近十年來靠它賺了一大筆,現在卻正巧碰上1加侖3美元的高油價時代。康艾廣告創辦人康貝爾和艾華德在1914年認識了雪佛蘭車廠創辦人路易士‧雪佛蘭(Louis Chevrolet),此後便一直為雪佛蘭廣告操刀,而康艾始終努力擺脫歷史包袱,但又不忘風格的傳承。這一次,他們顯然不能只是拍拍廣告,市面上的汽車廣告林林總總,不缺他們這一支。傳統方式行不通原因之一是,電視廣告的效果已大不如前。顧問公司麥肯錫預測,到了2010年,電視廣告

所能達到的效果僅及1990年的三分之一,這都要歸因於成本飛漲、收視率衰退,然而廣告片卻暴增,另外,拜隨選視訊TiVo所賜,觀眾現在可以過濾廣告。其他原因還包括伊拉克戰事、氣候變遷、橫掃全美的環保意識思潮等,這些議題都讓這具大型耗油機的行銷手法變得比平常更難拿捏。康艾廣告的團隊希望從網路上為塔霍找答案。不只是因為互動式的網路行銷活動比被動式的電視廣告更能打動人心,也因為它能觸及不再注意電視廣告的消費者。電視網觀眾就代表全美觀眾的時代已經過去。18至34歲男性這個廠商搶著巴結的人口族群,有愈來愈多人在網路上活動,不管是打電玩或是自己挑時間看電視。同年齡層的女性也緊跟著他們的腳步,踏入網路世界。錢愈

多的人,愈可能運用像TiVo或機上盒等數位錄影機,改換收視時段,藉此避開廣告的干擾。康艾的想法大致如下:既然雪佛蘭的廣告標語是「一場美式革命」,那麼,我們就來搞點革命吧!標準的互動式網路廣告(用滑鼠開車)不夠看,我們要更上層樓,辦一場網路大賽,看誰的新塔霍電視廣告最有創意。雪佛蘭會提供影片和配樂,大部分是塔霍獨自馳騁在空曠的美景裡,停在雄偉峭壁邊緣或是駛進原始粗獷但路途崎嶇的壯?天地等尋常內容。參賽者可以將這些影片重新剪接,配上自己的文案。連30秒廣告片的創作都可以利用維基化的方式(wikification),還有什麼比這一招更具革命性?這項比賽三月開跑,為期四週。他們在「誰是接班人」的一集特

別節目裡,邀請觀眾上網參觀一個全新專屬網站Chevyapprentice.com,鼓勵他們用網站裡的影片和簡單的編輯工具創作廣告。這項比賽吸引了三萬多件參賽作品,大部分是中規中矩的鼓吹塔霍休旅車的許多賣點,如全拆式座椅、電動掀開式後艙門、相對(「相對」是重點)省油。不過,其中也有來鬧場的作品,藉全球暖化、社會責任、伊拉克戰爭和超級大型車在性別心理層面的絃外之音等議題,巔覆塔霍的產品訊息。討厭的是,有些來搗蛋的參賽作品竟是絕世佳作。「喜歡夏天嗎?趕快適應高溫氣候吧!」「石油即將耗竭。或許你應該走路。」當然,「耶穌會開什麼車?」也是一絕。在參賽網站上,塔霍成為各種議題的被告,從道德衰敗到非人道犯罪

,應有盡有。更糟的是,其中最顛覆、最搞笑的作品被網友上傳到YouTube,觀賞人次衝破數十萬人,比雪佛蘭專屬網站的觀賞人次還多。康艾廣告想要創造像「聽話雞」一樣的熱潮,也的確如願以償,但整個方向卻偏了。有個網路暴民趁機掀起一波批判塔霍的運動,廣大的網路鄉民樂得隨之起舞,看著這個美國知名品牌出糗,跟著拍手叫好。部落客和記者沒多久就察覺到,Chevyapprentice.com有點不對勁。起初人人都以為,這不過是大企業前進網路卻「不夠上道」的另一個悲慘教訓。接著,那些廣告居然並沒有被立刻移除,他們也以為雪佛蘭已經亂無頭緒,因此無心注意自家網站的動靜。後來,人們逐漸恍然大悟,雪佛蘭根本不打算移除這些

攻擊它的廣告作品。事實上,康艾廣告團隊早就料到會出現負面反應,但他們認為,剔除任何一則負面作品都會損及整個行銷事件的公信力。雪佛蘭的總經理佩柏(Ed Peper)在通用汽車部落格「快車道」(FastLane)裡貼文指出,塔霍可以用乙醇做燃料,每加侖可跑里程數也優於其他大型休旅車,可是這也無法讓雪佛蘭扳回一成。當時的廣告業界,創意顧問無不津津有味的旁觀這場網路暴動,藉以向客戶證明,你不能把品牌這等大事交給粗鄙無文的廣大群眾。可是,不管從哪個客觀標準來看,塔霍的誰是接班人活動都算成功。到了四月底公布冠軍得主是安娜堡(Ann Arbor)的佘拉姆斯(Michael Thrams),此時活動網站已經吸

引了62.9萬參觀人次。這些訪客平均在網站上停留超過九分鐘,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二會接著點閱雪佛蘭的網站Chevy.com;活動開跑三週,Chevyapprentice.com為雪佛蘭企業網站吸引的訪客數,多於從Google或雅虎的連結而來的訪客。許多進入企業網站的訪客都會索取資訊或是點擊經銷商網站。

以比較法觀點論著作權侵權責任避風港之立法模式與最新發展

為了解決美國ebay網址的問題,作者劉奕伸 這樣論述:

2019年歐盟通過數位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一改過去電子商務指令對網路服務提供者責任豁免的態度,改要求內容分享服務提供者在用戶上傳合法內容或提供用戶接觸合法內容管道時,應取得著作權利人之授權,此為網路平台著作權侵權責任的新篇章。從1998年美國千禧年著作權法制定以來,當今的網路環境和用戶使用習慣已大不相同,從過去扶植網路服務提供者發展的態度,轉變為其應承擔起更多責任。本文以兩種截然不同的立法模式進行比較探討,並觀察實務判決發展趨勢,期望提出合適的規範模式供我國未來修法方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