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過生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簡單過生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Chocolat寫的 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與自己相處,珍惜具體而微的美好事物 和Chocolat的 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與自己相處,珍惜具體而微的美好事物(獨家限量好禮:森日禮繽紛筆記本)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我決定簡單的生活:從段捨離到極簡主義,丟東西後改變我的12 ...也說明:作者:佐佐木典士出版社:三采文化出版時間:2016/7/30 減少物欲,人擁有更自由的選擇。 與無止盡的物欲保持距離,開始思考「幸福的形式」。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生活 和天下生活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運籌管理系 郭幸民所指導 卓家旭的 潤滑油庫存控管之研究-以潤滑油摻配廠為例 (2018),提出簡單過生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潤滑油、庫存管理、模擬。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社會學系 陳君山所指導 黃竹安的 社區大學學員生活風格之研究--以萬華社區大學為例 (2008),提出因為有 生活風格、生活型態、社區大學、萬華社區大學、社區參與的重點而找出了 簡單過生活的解答。

最後網站蘇東坡:生活不簡單,何不簡單過- 頭條匯則補充:生活 是個刪繁就簡的過程,從複雜到簡單,最終回歸本真。 莊子寫《逍遙遊》,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鳥於林間築巢,林子再深廣,也只擇其中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簡單過生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與自己相處,珍惜具體而微的美好事物

為了解決簡單過生活的問題,作者Chocolat 這樣論述:

獨居,卻不曾感到寂寞 獨處,反而不覺得孤單   一個人生活二十多年的Chocolat   從60歲開始敲打鍵盤,在部落格寫下獨居生活的柴米油鹽   在親手布置的小宅裡,用常人視角描繪各種平凡瑣事   與喜歡的事物相伴的安心感,不將就、不委屈的自在   即使簡樸,也用心享受生活中每一個微小卻具體的幸福   觸發10萬日本讀者共鳴,一躍成為每月60萬人瀏覽的人氣銀髮作家   觀照內心、回歸自我的「半獨居」哲學   ■保留最愛的、必要的事物,才是無可取代的幸福   ■每月預算有限,但想吃好料、買好物,也不虧待自己   ■每晚睡前半小時,是最珍貴的閱讀時光   ■捨棄笨重的大型家具,為老後生活

減輕負擔   ■和鄰居約定好,有事互相幫忙,即使年紀漸長,仍感到安心   ■網路通訊雖然方便,仍珍惜和兒子們、親友相聚的時光   ★在珍惜每一天中累積歲月   這二十年來,我不曾感到寂寞。有可以支撐生活的工作、有身體健康的母親和手足、有兒子,也有值得信任的朋友。聽起來好像理所當然,但世上沒有比這個更幸福的事情。與其思考和擔憂不知道將來是否會發生的事情,我認為現在所累積的每一天都關係到老後的生活。即使擔心未來也莫可奈何,我能做的只是累積今天。   ★專注眼前的幸福   能夠稱之為「我」的人,只有一個人,就是我。因為滿足於眼前的幸福,所以現在幾乎不再覺得有壓力,只要能夠透過更多的樂趣以及有療癒

效果的活動來撫慰自己,我想就無須恐懼。   ★只用愛物的奢華   只要建立起丟棄物品的基準,自然而然就會珍惜喜愛的物品。重要的是,別讓自己和不喜歡的東西一起生活。用綠意點綴屋內空間、只用喜愛的碗盤用餐、衣櫥裡每一件都是會一直想穿的單品、擺放承載記憶的物品,讓無可取代的幸福回憶充斥整室。   ★張弛有度的自在生活   無論如何都很想要的話,我也會購買比平時昂貴的衣服和包包。這種張弛有度的金錢使用方式,就算是阮囊羞澀、預算有限,也不會對生活產生任何不滿。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李慕瑾│生活旅行玩童、獨居樂活人   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黃淑文│知名作家   廖心筠│收納教主

幸福推薦   「獨到的幸福,一切始於回歸自己的內在旅程。獨居是幸福的生活選項之一,讓我們隨著身心境的轉變,自然地放下不需要的人、事、物,專注在每一個當下的擁有,享受屬於自己的全生活。」──李慕瑾(生活旅行玩童、獨居樂活人)   「所謂的真愛,就是擁有熱愛相同事物的夥伴,如果暫時沒人陪,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好。先找到跟自己好好相處的方式, 珍惜身邊讓人感到幸福的微小事物,如此這般,你一定可以活得自信燦爛。」──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簡單過生活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九龍城70年老字號】發哥最愛低調河粉店 三代人半夜製新鮮河粉對抗劣貨 老闆:想更多人認識香港製造
https://bit.ly/36XylJp

在宏大的飲食世界,河粉是配角中的配角;偏偏出色的河粉,能為魚蛋粉炒牛河添上幾分滋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幼滑細薄,不黐不黏,略帶煙韌,入口富有米香,才是上佳的河粉。但有沒有發覺近年吃到的河粉,呈透明、膠質重、沒米香,厚厚實實,味同嚼蠟!那是人們偷工減料之過。如今,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已成主流,劣質河粉充斥市面,能夠找到一家小店還在做好吃的河粉,更見難得。

陳明記粉麵廠
地址:九龍城啓德道77號地下
電話:2382 1121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5:30am-1:30am


【蛋檔老字號】九龍城89歲蛋王患肺癌 電療10次堅持不退休:做慣咗唔捨得
https://bit.ly/3aScPqu

現時,檔口只賣三款雞蛋。第一款是內地的湖北蛋。優點是體積較大,蛋黃帶甜。缺點則是運送時間較長,而且內地運送期間的保存較惡劣,導致質素參差;第二款是歐洲蛋,西班牙出產,算是歐洲當中最便宜的雞蛋,蛋殼色澤偏深,體積較小,但勝在運送時,用貨櫃雪藏運來,所以較少壞蛋出現。雖然雪藏過的雞蛋味道比較遜色,但西班牙蛋蛋殼較厚,所以保存得較好,仍能保留蛋味;第三款則是香港蛋,元朗出產,他表示香港蛋不是任何地方可以買到,坊間不少都是騙人,用大陸蛋假裝,就連錦叔都被人告過兩次,指其賣假蛋,現在網絡都仍然在流傳,他有點勞氣地拿出一張證書,上面標明了雞蛋的出處:「你睇吓呢張證書,你話邊有得假呢?」如此多人掛羊頭賣狗肉,此蛋必定是好蛋。他解釋本地的雞場,現在只餵飼粟米,不會餵飼廚餘,所以煮出來的雞蛋較香較滑,而且較安全,只是價錢貴一點,賣三元一隻。

錦記蛋莊
地址:九龍城衙前圍道100號市政大廈1259號鋪
電話﹕2382 2637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7:30am-7:30pm

【九龍城餅店】40載街坊麵包店 80歲師傅不言退 老闆娘願同甘共苦:係佢心血
https://bit.ly/3aOKbqj

承蒙關照的赤色小店,是九龍城有名的「豪華餅店」。一九七七年,由周炳均及其妻子司徙慕君一手一腳創立。那個年代,從來不擅長造就浪漫故事,縱與子偕老,但兩雙手,數張口,又何來執子之手。苦命人啊,都為填飽一家幾口的肚子而活着﹑勞着。說起來,周氏夫妻二人吃的苦頭,倒滲着幾分醉意,除了為果腹奔波,也為着一個理想,就是這家紅砂餅店。小店是老周的夢,舊人嘛,夫唱,婦哪有不隨之理?這豆膶小鋪,賴着當時舊寨城及飛機場的人流而興旺,立足九龍城。如今,城寨沒了,機場沒了,桃花不再。還好,唱和了半生的他們,人面依舊。

豪華餅店
地址:九龍城衙前圍道136號
電話:2382 0383
營業時間:6am-10pm
詳情: http://bit.ly/2RZewYW

九龍城美食泰國菜|工作狂母親 兒子寄居他處一年回家3次 長大接棒30年泰菜老店:養兒方知父母恩
https://bit.ly/3a1UXdC

黃珍珍泰國菜館的原創辦人是一名泰國婦人,名叫「黃妮」。憑着煮得一手美味泰國菜而揚名。昔日,眾多人客慕名而來嚐鮮,甚至願意等待足足一個小時。Jacky的媽媽潘太是黃珍珍泰國菜館前一任老闆,雖年逾花甲,仍身壯力健健步如飛,活脫脫是女強人的形象,原來是「熬」了數十載的功夫底子,營營役役的生活是「火候」,不屈不撓的意志是上湯佳餚。

黃珍珍泰國菜館
地址:九龍城打鼓嶺道23號百營中心地庫至1樓
電話:2716 6269
營業時間:12nn-3pm,6pm-11pm

【九龍城糖水老字號】足料生磨芝麻糊合桃露 80後堅持接手老店賣糖水:爸爸最反對我做飲食業
https://bit.ly/2Dg2EPp

這家就是地茂館糖水店,第一代掌舵人是馮老闆,他十多歲就出來工作,先學師車手袋,拿到街上賣,後來又當過巴士和的士司機。那年頭,工作得來不易,甚少人談理想,但求有工作,有糧出,簡單過生活就可以了。1990年,馮先生儲了點錢,就與友人一起在九龍城開設地茂館專賣糖水。

地茂館
地址:九龍城福佬村道47號地下
電話:2382 5004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2nn-12:45am
詳情: http://bit.ly/2OyUO7d

九龍城星級海味店 生客負皮多 87歲老闆企硬︰唔准揀!冇價講!
https://bit.ly/3tGR5ql

九龍城金城海味,屹立超過六十年,有兩大辣招是很不得客人歡心的,一是不能挑,二是鐵價不二,半分不能減的死硬派作風。但客人上至官商名流,下至明星食家,如周潤發、蔡瀾都是捧場客。靠的就是貨真價實四個字,買的貨都是優質海味,童叟無欺。

金城海味雜貨
地址:九龍城衙前塱道44號地下
電話:2383 3056
營業時間:8am- 7pm

酷熱無冷氣 九龍城豆品老店人氣一樣旺 兄妹堅持:裝咩冷氣?舊鋪特色嚟
https://bit.ly/36Z6k47

工場在後,高溫炙熱;店面在前,人氣也旺,尤其周末日。這天30多度酷熱天氣警告,縱使冷氣欠奉,只有吊扇和「老爺」冷風機送着熱風,卻無阻食客逐香而至。

義香荳腐食品
地址:九龍城衙前塱道74號地下
電話:2382 5006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九龍城 #周潤發 #陳明記粉麵 #錦記蛋莊 #豪華餅店 #黃珍珍 #地茂館 #金城海味 #義香荳腐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潤滑油庫存控管之研究-以潤滑油摻配廠為例

為了解決簡單過生活的問題,作者卓家旭 這樣論述:

在現今的工作環境上,潤滑油在工業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根據不同的工作環境與設備機台,就相對應設計出不同種類的潤滑油。在這樣的環境下又因為不同使用者需求上的差異,潤滑油廠商必須針對每種油品進行調整,提供客製化的服務。因此造成潤滑油在製作上變得相對複雜,種類繁多,庫存量需求異常龐大,對中小型潤滑油廠商在庫存上負擔過重,如何在滿足客戶需求外,又能有效控制潤滑油的庫存量,是非常重要的。在真實環境下進行庫存實驗測試,可能導致公司服務品質下降因而流失客戶,因此透過系統模擬建構實驗環境,來評估有效方案。本研究利用梯度下降法,透過過去的數據來模擬出新數據再進行測試,推測出合適的庫存量,並改善訂貨方式,再根據

過去數據模擬出的結果,有助於改善現有成庫存管理上的困境。

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與自己相處,珍惜具體而微的美好事物(獨家限量好禮:森日禮繽紛筆記本)

為了解決簡單過生活的問題,作者Chocolat 這樣論述:

※博客來限量獨家好禮 森日禮簡約設計筆記本※ 讓你在樸實生活中,透過筆記文字,抓住當下美好的幸福 ※顏色隨機出貨※     獨居,卻不曾感到寂寞   獨處,反而不覺得孤單     一個人生活二十多年的Chocolat   從60歲開始敲打鍵盤,在部落格寫下獨居生活的柴米油鹽   在親手布置的小宅裡,用常人視角描繪各種平凡瑣事   與喜歡的事物相伴的安心感,不將就、不委屈的自在   即使簡樸,也用心享受生活中每一個微小卻具體的幸福   觸發10萬日本讀者共鳴,一躍成為每月60萬人瀏覽的人氣銀髮作家     觀照內心、回歸自我的「半獨居」哲學   

■保留最愛的、必要的事物,才是無可取代的幸福   ■每月預算有限,但想吃好料、買好物,也不虧待自己   ■每晚睡前半小時,是最珍貴的閱讀時光   ■捨棄笨重的大型家具,為老後生活減輕負擔   ■和鄰居約定好,有事互相幫忙,即使年紀漸長,仍感到安心   ■網路通訊雖然方便,仍珍惜和兒子們、親友相聚的時光     ★在珍惜每一天中累積歲月   這二十年來,我不曾感到寂寞。有可以支撐生活的工作、有身體健康的母親和手足、有兒子,也有值得信任的朋友。聽起來好像理所當然,但世上沒有比這個更幸福的事情。與其思考和擔憂不知道將來是否會發生的事情,我認為現在所累積的每一天都關係到老

後的生活。即使擔心未來也莫可奈何,我能做的只是累積今天。     ★專注眼前的幸福   能夠稱之為「我」的人,只有一個人,就是我。因為滿足於眼前的幸福,所以現在幾乎不再覺得有壓力,只要能夠透過更多的樂趣以及有療癒效果的活動來撫慰自己,我想就無須恐懼。     ★只用愛物的奢華   只要建立起丟棄物品的基準,自然而然就會珍惜喜愛的物品。重要的是,別讓自己和不喜歡的東西一起生活。用綠意點綴屋內空間、只用喜愛的碗盤用餐、衣櫥裡每一件都是會一直想穿的單品、擺放承載記憶的物品,讓無可取代的幸福回憶充斥整室。     ★張弛有度的自在生活   無論如何都很想要的話,我也會購

買比平時昂貴的衣服和包包。這種張弛有度的金錢使用方式,就算是阮囊羞澀、預算有限,也不會對生活產生任何不滿。   ★森日禮繽紛設計筆記本一本 (花色隨機出貨)★     贈品說明請改為:   博客來限量獨家好禮,讓你在樸實生活中,透過筆記文字,抓住當下美好的幸福。   色澤繽紛鮮豔,手感自然純樸且帶有紙張原始觸感,內頁為100%環保再生,適用鋼筆,搭配不同版面格式,無論工作、旅遊、心情,每一刻都值得精彩以待。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李慕瑾│生活旅行玩童、獨居樂活人    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黃淑文│知名作家   廖心

筠│收納教主    幸福推薦     「獨到的幸福,一切始於回歸自己的內在旅程。獨居是幸福的生活選項之一,讓我們隨著身心境的轉變,自然地放下不需要的人、事、物,專注在每一個當下的擁有,享受屬於自己的全生活。」──李慕瑾(生活旅行玩童、獨居樂活人)     「所謂的真愛,就是擁有熱愛相同事物的夥伴,如果暫時沒人陪,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好。先找到跟自己好好相處的方式, 珍惜身邊讓人感到幸福的微小事物,如此這般,你一定可以活得自信燦爛。」──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作者簡介   Chocolat      在2016年、60歲的時候,開始撰寫部落格「六十歲世代的獨

居生活,想要珍惜的事情」。     當成「老前整理」開始著手整理家中的物品,並藉由部落格披露詳細的過程。透過與自己相同高度的視角所描繪的生活,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在日本部落格村(blogmura入口網站)的「獨居生活」類別中,屢次獲得排行第一名。對於銀髮部落格版主而言,相當罕見。     在42歲、孩子還是高中生時跟先生分居,5年後離婚。從打工族的家庭主婦搖身一變成為積極工作的女性業務,靠自己的能力獨立生活,並在57歲時申請退休,現在是兼職員工。     兩個兒子的年紀都已超過35歲,仍經常與他們互動交流,亦曾接受網路和Mook雜誌書的採訪,是《獨居生活的時間與用錢方法》

(主婦之友社出版)的作者之一。     部落格:lee3900777.muragon.com   譯者簡介   駱香雅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知名日商公司及流通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商業、科技、法律等領域之翻譯工作。期許自己熱愛生活、樂於工作,時時感恩,感謝生命。     譯有《讓聲音乾淨清亮,身體變得超健康》(天下生活出版)、《門診護士的煩惱》(合記圖書)、《最理想的住宅格局教科書》(采實文化)、《懂做人到處有貴人》、《低欲望社會》(天下文化)、《生酮抗病醫囑書》、《劃出善良底線,好相處,更能獨處》(方言文化)

等。 推薦 幸福同路人──豐盛不孤單的獨居生活/ 李慕瑾 人生的滋味,自己說了算/黃威融 前言 第一章 朝向未來的小日子 1 從辛苦的業務工作轉換成兼職工作 2 就算是小宅,也擁有「自己的城堡」的安心感 3 因為已經獨自生活二十年,今後也無所畏懼 4 只靠少量物品簡單過生活的「老前整理」 5 扔掉「自己搬不動」的笨重大型家具 6 平時節約支出,當花則花、張弛有度 7 網路讓世界更開闊 第二章 把小宅整理成宜居的空間 1 我家稍微與眾不同的室內隔間 2 客廳是可以放鬆身心的場所 3 用可透光的掛簾為一房一廳的室內空間 4 一張多功能的寫字桌 5 屋內不可缺少綠意 6 看著

屋內擺放的物品,充滿回憶的幸福感 第三章 只留下真正會使用的物品 1 歷時兩年多,緩慢進行的物品整理告一段落 2「如果有的話會很方便」與「如果沒有會很困擾」的東西 3 衣櫥內的每一件都是我會一直想穿的衣物 4 雖然預算有限,還是想要品質好的衣服 5 在拍賣網站也可以買到像新品一樣的包包 6 相同款式的鞋子卻擁有四雙的理由 7 以便宜實惠的價格購買貼身衣物,定期更換 8 「箸方化妝品」是我的愛用品 9 只用喜愛的餐具吃飯的奢華 10 正因為獨自生活,備妥防災用具才能安心 第四章 小巧的廚房 1 為了讓開放式廚房看起來乾淨整齊 2 廚房用具及餐具全部收納,外面不放置任何物品 3 在百元商店購買

小容量的調味料 4 平時的飲食非常簡單質樸,中午則是自帶便當 5 假日和親友們享受外食的樂趣 第五章 關於金錢 1 每個月的花費控制在十二萬日圓以內 2 不再使用家庭收支簿記帳,改採預算制粗略管理收支 3 以「預備金」因應臨時支出 4 為了安心進入年金生活的存款 第六章 如何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 1 星期六外出、星期天在家,良好的休假日節奏 2 每兩星期去圖書館借一次書 3 寫部落格成為每天鼓舞我的力量 4 去公共澡堂是冬天最享受的娛樂活動 5 騎腳踏車遠遊、不用花錢還可以運動 6 因為滿足於眼前的幸福,所以沒有壓力 第七章 想在珍惜每一天之中累積歲月 1 走路就是每天的運動 2 上網搜尋

影片,在喜歡的時候做運動 3 退休之後想嘗試的各種夢想 4 如果想要說話的對象,方法也非常多 5 即使擔心老後生活也莫可奈何,我能做的只是累積今天 後記 推薦序1   幸福同路人──豐盛不孤單的獨居生活 李慕瑾/生活旅行玩童、獨居樂活人      常常,我坐在自己挑高小宅、面山大片窗前的藤椅上,內心溢出深度的幸福感。看到Chocolat生活札記中細數的獨到幸褔:平凡、體貼他人、獨居小宅、珍惜現在、靜心閱讀、張弛有度,不得不說她真是「回歸自己」生活的幸福同路人。     說起獨到的幸福,一切始於回歸自己的內在旅程:檢視自己身心的需求、專注當下的生活、盤點

有形無形資產及負債、持續發現及轉變的生命法則。透過內在旅程的啟動,讓Chocolat和我,以及許許多多的同路人,找到超越社會或他人定義的幸褔,也就是自己定義出的美好生活實現。     其中,獨居生活扮演推動性的角色,或許因為一直是單身的身分,我在「三十而已」全力衝刺工作生涯之時,早早選擇獨居,當時,有一部分的原因跟作者雷同:體貼他人,主要是行銷企劃工作沒日沒夜,已經退休的同住父母總是因掛念及愛女之心,盡力配合我的生活作息,讓我相當不忍,加上自己也非常需要獨處、思考及身心紓緩的時空。     有了屬於自己的時空,就很容易回歸自己的需求,一間屋子正像是接軌外在世界的內在空間

,會隨著個人的身心投入、修練及生活態度,反映出個人階段性的能量狀態、成長及生活品味。     當我在不惑之年離開全職行銷人職涯不久後,我也換到租小宅,開始建構一個簡單自足的生活及安居型態。由於是回應自己身心的需求,並非刻意的「簡」化及「單」調,小宅慢慢有著剛剛好的舒適、溫暖及寧靜,充滿自己鍾愛的生活味道。到現在十多年之間,我成為國內外生活旅行的兼職國際領隊及英語導遊,不斷在旅行中體驗及學習生活,也在生活中進行一場場旅行,我珍惜每一個「出發」及「回家」的當下:出發到外面的世界,體會到身外之物的滿足多是一時,帶回家的是被滋潤及洗滌的身心。     Chocolat跟我正在持

續探索自己及獨居幸福的路上,她「累積今天」的生活札記必然是值得關注下去的精彩,相信很多人跟我都從書中看到: 獨居是幸福的生活型態選項之一,讓我們隨著身心境的轉變,自然地放下不需要的人、事、物,專注在每一個當下的擁有,享受屬於自己的全生活。期待更多人和我們「在路上」相遇!     (本文作者擘劃「生命的縱軸是生活、橫軸是旅行」,不惑之前是馳騁行銷傳播職涯的快活人;戛然暫停後,重新探索生命的熱情,成為「生活在旅行、旅行在生活」的國內外深度體驗旅行的領路者;知天命那年出版《外國旅人遇見台灣驚豔》一書,帶領不想趕路的國際旅人走入台灣山林、原民部落及生活角落,或是結伴台灣旅人走上探索自我、親

近大自然、身心療癒的海外心靈朝聖之路,以及與在地人生活的慢旅行。)   推薦序2   人生的滋味,自己說了算 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一個人生活,還是兩個人一起,比較好呢?這個問題,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生活的事,別人總是有很多意見,真正的滋味,彼此在品嘗,自己才知道。     年輕時的我,過著文青般的生活,熱衷追劇看電影聽音樂;進入後青春期,跟著身邊的大家選擇成家立業,但是好多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婚姻中受苦、在公司被折磨、看不到未來。     生活應該是自己的,但是前半生我們都在為別人而活。 社會主流期待大家按照

規矩運行,但是我們在意的事,跟社會大多數的他們不一樣。     適婚階段,他們希望我們跟家庭背景、學歷職業對等的對象交往,但是真正讓人動心的,是所謂的「生活事實」:擁有共同偶像(喜歡相同的電影導演、音樂團體、藝術家),飲食偏好接近(喜歡米其林推薦和路邊小吃是不同掛),對於未來想去旅行的地方,有高度共識(喜歡去日本採購跟熱愛去東南亞並不同國)。     所謂的真愛,就是擁有共同熱愛事物的生活夥伴,跟喜歡的人一起做平常的事,這就是愛情。文青在乎日常生活裡具體的小事,不只是追求表面的感官愉悅,而是和伴侶一起創造生命的深刻體驗。     如果你對上面的文字有感,你應

該會喜歡這本書。先找到跟自己好好相處的方式, 珍惜身邊讓人感到幸福的微小事物,如此這般,你一定可以活得自信燦爛。     (本文作者曾任多本設計和生活雜誌創刊總編輯。三十歲前和四位好友集體創作《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五十歲時出版《中年大叔的二十個生活偏見》。近年持續以個人接案方式,參與各領域創意專案。) 前言     我在邁入六十歲的時候,開始改變生活型態。     就算現在這個時代,六十歲是被稱為還算年輕的年齡,但是隨著人生進入耳順之年的階段,體力和精力都是年年逐漸衰退。我並不是身體有什麼疾病,而是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變成怎樣……。     抱持著

這個想法,如果有一天自己發生什麼事,就會變成要由兩個兒子來為我收拾這些東西。當那一天到來時,為了儘可能不給他們添麻煩,從現在起簡化每天的生活,只留下自己需要的東西,便開始著手整理。     要說是「生前整理」還太早,不過,可以進行「老前整理」。   距今二十年前,當時四十二歲的我第一次獨自生活,是從一間有廚房的小公寓開始。     家具就是一張椅子、三個衣服收納箱、一些衣服和相簿,還有一些生活雜貨。既沒有吸塵器也沒有電子鍋,就像現在所說的極簡生活,接著添購床鋪、桌子、電視、冰箱等,我認為這些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五年後購入現在居住的公寓。     因為原本就喜歡居家

佈置,所以擴大自己的夢想,家具和生活雜貨一應俱全。衣服數量也增加許多,衣櫥內是被塞得滿滿的狀態。     家具、衣服、書籍、餐具和生活雜貨,不要想畢其功於一役,一次就要整理完這些東西。我是在心血來潮的時候,一次整理一些,大約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我認為對於生活來說,現在的物品數量是剛剛好的狀態。     在減少物品的過程中,我不再購買無用的東西。為了節省支出已經持續幾十年,覺得很麻煩的家庭收支簿,在去年也停止記帳。透過簡單的生活,我學會每個月使用少少的預算因應開銷。     現在就是過著平凡打工歐巴桑的每一天。不過,我並不是過著只會省吃儉用、無趣乏味的生活,仍會運用巧思讓自

己享受生活。     沒發生什麼意外的話,接下來還有數十年的晚年歲月。雖然懷抱著不安,如果能夠珍惜每一天,積極正向的過生活,今後應該就是持續累積下去……。     如果這本書能夠對於大家未來的生活多少有點幫助,將會是讓我覺得很開心的事。   後記     從小時候開始,我就不擅長將自己的想法寫成文章,例如作文或是讀書心得等等,不過我有用日記或家庭收支簿留下紀錄的習慣。使用電腦打字,動動手指也能預防失智,因此在六十歲開始寫部落格。     就在去年秋年,我也已經習慣寫作之際,MOOK(雜誌書,又稱慕客誌)《那個很棒之人的單身生活》(寶島社)前來邀約採訪

。我和其他六十歲世代知名人士的報導一起刊登於那本雜誌書上。這篇報導引起SUBARUSYA(すばる舎)出版社編輯的注意,並且找我討論書籍出版的事。     不擅長寫作的我,覺得要自己獨自寫完一本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編輯說:「我會盡全力支援你,」在這句話的助力之下開始嘗試寫作,儘量能寫多少就寫多少。     在這段期間,攝影師來家裡拍攝過兩次。我與編輯們一起熱烈討論著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那些很有氣氛、感覺很棒的照片。在休息時間端出親手做的料理,大家共度過一段愉快時光。     一旦開始著手寫作,想寫的事情就接連不斷地冒出來……。一邊回顧這六十三年的人生、現在

的生活,隱隱約約在心中描繪著對今後生活的準備。     雖然字數超出預期,也花費不少心思去編輯,但是完成之後的書已經成為我的寶物。     儘管一路走來有好有壞、高低起伏,不過現在的我就是六十多歲的平凡人,一個人過著獨居生活。能夠長期持續撰寫部落格,一切都要歸功於廣大讀者的支持,不僅津津有味地閱讀,有時候還會捎來溫暖的留言。我要藉這個機會致上感謝之意。 內文試閱1 擔心老後生活也莫可奈何,我能做的只是累積今天 與其思考和擔憂不知道將來是否會發生的事情,我認為現在所累積的每一天都關係到老後的生活。 我現在六十三歲,對於距離我還很遙遠的八十歲,或是即將到來的七十歲之後的事

情,我都不太去思考。我覺得這些都是就算思考也無可奈何的事。 當我對母親抱怨自己上了年紀的事情時,她總會說:「你還這麼年輕,在胡說些什麼?」看在八十九歲的母親眼裡,我還很年輕。 自從父親去世之後,我母親獨自生活了十多年。因為腳有點不舒服,所以無法自由外出,不過她每天早上會認真閱讀報紙,如果有想看的電視節目,就會拿著紅色鉛筆確認節目單,然後錄起來。她會吃自己喜歡吃的以及對身體好的食物,烹煮均衡的飲食,洗衣和打掃也都不假他人之手。 天氣好的時候,就到附近散散步,用手機拍攝花朵的照片,很開心地欣賞。不知道自己是否也會過著這樣的老後生活?有時候隱約會出現這種想法。 現在母親並未被認定需要接受照護,她自己

也明講絕對不想去養老院。我覺得自己理想中的晚年生活也是像母親一樣,現在的住所也將會是我最後終老的家吧。 當我看到朋友的父母們時,我也會擔心自己能夠一個人生活到什麼時候。無論經濟上還是心力上,我都不想給兒子們添麻煩,讓他們為了我出錢出力。如果實在沒辦法的時候,或許也會去養老院。 到那個時候就把這間房子賣掉,雖然金額不多,我想可以把為了老後生活的積蓄拿出來使用。 這幾年每到生日的時候,我總是想起好幾年前的電視劇《倒數第二次戀愛》當中的台詞。女主角小泉今日子在四十六歲生日時,在鄰居家的驚喜派對上,面對插著四十六根蠟燭的蛋糕,很不好意思地說「自己都這個年紀了,還慶祝什麼生日」的場景。這個時候扮演鄰居的

中井貴一對她說出的台詞是「生日是要慶祝兩件事,第一件就是慶祝你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另一件則是慶祝你現在還好好地活著。說什麼上了年紀就討厭過生日、不想要慶生,這種說法很奇怪。隨著年齡的增長,越應該要慶祝生日,這是非常棒的事。相較於二十歲的生日,四十六歲的生日更加精采美好,這些蠟燭的數量就是妳努力至今的證明。」

社區大學學員生活風格之研究--以萬華社區大學為例

為了解決簡單過生活的問題,作者黃竹安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萬華社區大學學員的生活風格與其影響,作為生活風格研究應用於社區大學的一個嘗試。研究方法上,以萬華社區大學學員為研究對象,同時採用量化的「問卷調查法」與質性的「深入訪談法」,研究的問卷有效樣本數為239份,訪談對象共9人。 研究結果將萬華社區大學學員歸結出三種不同的生活風格群體:「保守安逸型」、「集體秩序型」,以及「自信自我型」。「保守安逸型」主張簡單過生活、安逸現狀,從事的職業主要是製造業與工業;「集體秩序型」強調生活中的秩序,是強烈的集體主義者,以服務業為主;「自信自我型」通常率性而為,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同樣以服務業為主。 透過量化統計分析,生活風格群體與「學員

互動程度」、「學員參與動機」,以及「學員對社大評價」都達到顯著差異;在質性分析中,則更進一步地詮釋生活風格與學員在社區大學行動的關聯性。 在社區參與的部分,三個生活風格群體之間的差異性不大,但是「集體秩序型」有較高的社區意識與社區參與。研究發現,這種現象是受到台北市的都會條件影響,使得學員對社區認同感較難形成,因此,都會社區大學學員培力的理想路徑,不是藉由社區文化的接觸,而是直接由社會議題的關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