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應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社會心理學應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道格拉斯·肯裡克史蒂文·紐伯格羅伯特·西奧迪尼寫的 西奧迪尼社會心理學:群體與社會如何影響自我(原書第5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李美枝編著大洋出版社無劃記 ...也說明:你在找的《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李美枝編著大洋出版社無劃記 就在露天拍賣,立即購買商品搶免運及優惠,還有許多相關商品提供瀏覽.

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 劉惠琴所指導 楊喬茵的 回看生涯歷程的峰迴路轉——在追尋自由與主流框架間的拉扯及焦慮 (2021),提出社會心理學應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我敘說、存在焦慮、自由、憂鬱、無意義、原生家庭。

最後網站社會心理學(第二版) - 博客來則補充:其中,最有趣也最常被探討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健康、環境、政治、法律與商業等。據此,本書再版的最後兩章會將關注焦點擺在健康與環境兩個領域的應用社會心理學探究上。健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社會心理學應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西奧迪尼社會心理學:群體與社會如何影響自我(原書第5版)

為了解決社會心理學應用的問題,作者(美)道格拉斯·肯裡克史蒂文·紐伯格羅伯特·西奧迪尼 這樣論述:

西奧迪尼領銜主講,用14堂課深度剖析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人物與事件,教你徹底了解社會群體行為背後的動機與目的。全美5大社會心理學強校聯合採用。   《西奧迪尼社會心理學(原書第5版)》是一本人們了解自身、了解社會、了解自己與社會關係的指南書。它代表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新範式:不再單純解釋現象,而是試圖探索社會現象背後、以人類目標需求為基礎的行為機制。是從解釋心理學邁向預測心理學的轉型之作。這種大案例教學的方式也必將成為社會心理學應用領域教學的趨勢。   本書有三大特點: 1.大案例:14個章節深度剖析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和歷史事件,用哈佛經典案例式的大案例分析方法,將社會心理學

的方法和應用融入故事。既可以激發讀者興趣,又能保留學習的過程。   2.新視野:全篇圍繞兩大問題“行為背後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目的背後的人和環境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詳解社會心理學最核心的12個主題:個人與情境、社會認知、自我、態度、順從、友誼、愛情、親社會行為、攻擊行為、偏見、群體、衝突與合作。   3.新趨勢:從解釋心理學邁向預測心理學的轉型之作。不同於以解釋社會現象為導向的傳統社會心理學,更注重探索社會現象背後以目的為基礎的行為機制,代表了社會心理學未來的趨勢。 羅伯特·西奧迪尼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終身校董事講席教授(Regents Professor),也是研究生特

聘教授。他在威斯康辛大學獲得了學士學位,在北卡羅來納大學取得了研究生學位。他曾任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協會的主席,並獲得了協會頒發的突出科學貢獻獎。他的研究發表在許多雜誌上,包括《社會心理學手冊》(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等。他的著作《影響力》已被翻譯成30種語言,在全球售出了300萬冊。   道格拉斯·肯里克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一位教授。他在道林學院獲得了學士學位,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取得了博士學位。在回到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任教前,他

曾在蒙大拿州立大學執教四年。他的研究發表在許多雜誌上,包括《心理學評論》(Psychological Review)、《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等。1994 年,他和約翰·西蒙(John Seamon)共同執筆了《心理》(Psychology)一書。現在,他教授教學心理學的研究生課程,也非常享受為本科生們開設的社會心理學課程,而後者為他贏得了多項教學獎。    史蒂文·紐伯格 在康奈爾大學獲得了學士學位,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取得了研究生學位。他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做了一年博士後研究,然後便一直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執教。紐伯格的研究也發表在許多雜誌上,包括

《實驗社會心理學進展》(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等。他的研究曾獲得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資助。他也獲得了多項教學獎,包括他所在大學的“傑出教學獎”以及“突出榮譽教師獎”。 第1章 導論 本章案例:《三杯茶》的人生 1.1什麼是社會心理學 1.2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視角 1.3社會行為的基本準則 1

.4心理學家是如何研究社會行為的 1.5社會心理學與其他知識領域的聯繫   第2章 個人與情境 本章案例:馬丁·路德·金——從平凡到非凡 2.1個人 2.2情境 2.3個人與情境的交互作用   第3章 社會認知:了解我們自己和他人 本章案例:希拉里·克林頓的“畫像” 3.1社會思考者 3.2努力地保存 3.3管理自我形象 3.4尋求準確的理解   第4章 呈現自我 本章案例:弗雷德·德馬拉的傳奇人生 4.1什麼是自我呈現 4.2表現得討人喜歡 4.3表現能力出色 4.4傳達地位和權力   第5章 態度和

說服 本章案例:彼得·賴利的蛻變 5.1態度的本質 5.2什麼是說服 5.3對世界有一個準確的認識 5.4維持態度和行為的一致性 5.5獲得社會認同   第6章 社會影響:從眾、順從和服從 本章案例:史蒂夫·哈桑的兩次驚人轉變 6.1社會影響的分類:從眾、順從和服從 6.2正確選擇:向準確屈服 6.3贏得社會認可:向被喜歡屈服 6.4管理自我形象:向一致性屈服   第7章 歸屬與友誼 本章案例:兩位囚犯的友誼 7.1什麼是朋友 7.2獲得社會支持 7.3獲得信息 7.4獲得地位 7.5物質利益的交換  

第8章 愛情與浪漫關係 本章案例:“大象與鴿子”的風流韻事 8.1愛情與浪漫吸引的定義 8.2獲得性滿足 8.3建立家庭聯繫 8.4獲得資源和社會地位 8.5分手還是在一起   第9章 親社會行為 第10章 攻擊行為 第11章 偏見、刻板印象和歧視 第12章 群體 第13章 社會困境:是合作還是衝突 第14章 整合社會心理學 術語表 譯後記 參考文獻 [作者寄語 ] 對學生們來說,一本有代表性的社會心理學讀物,猶如一場精彩的馬戲團演出,好戲連連,頗有些讓人目不暇接。瞧,不同的花樣輪番上陣——驚人的利他主義行為、駭人的

攻擊行為、不可思議的說服把戲、人類合作行為的金字塔架 構以及令人迷惑的自欺行為。在所有這些行為中是氣定神閒的課程傳授者——馬戲團總指揮,他將學生們的視線交替引 向各種奇妙的場景。現在,女士們、先生們,請你們將視線從滑稽的自欺行為轉向奮不顧身躍入湍急愛河的男男女女, 再轉向攻擊行為的血盆大口中!   為什麼以整合的途徑探討社會心理學 這場社會心理學的馬戲狂歡秀可能會掩藏著這樣一層重要的含義:人類的社會行為是以相互關聯的方式交織在一起 的。單獨、孤立地呈現各章節主題——這裡談點兒攻擊、說服、偏見,那裡談點兒人際關係,只能提供一些支離破碎的見 解。共同的概念、維度以及原則是所有社會行為的基

礎。我們相信,知曉它們會讓學生們獲益匪淺。畢竟,學習和記憶 的一個重要原則便是,當材料的不同部分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時,人們能夠更輕易地掌握以及記憶更多的材料。   馬戲表演讓人眼花繚亂,但卻不是學習的好方式。在劇院、電影院或是文藝作品中,我們能夠欣賞到同樣精彩的畫 面,並且這些畫面的結構更為周密。社會心理學這一學科更應該是一部生動的、有序的編年史,而不是一場混亂的馬戲 表演。它是一部錯綜複雜的編年史,波瀾起伏、柳暗花明,又不失連貫一致性:循環的人物、場景以及主題會將其各個 部分串聯起來。我們撰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為讀者提供一個凝聚的框架:在保留社會心理學豐富趣味性的同時,融入 更多有益的理

論整合。   我們如何達成整合 在決定寫這本書之前的一年裡,本書的作者們每週都會抽一個下午碰面,試圖勾勒出一個真正整合了的理論框架。我們知道,我們彼此分享著“甜蜜的酸澀”。我們基本意見一致,但是我們各自又擁有不同的社會心理學研究視角(社會認知、社會學習和進化心理學),有時這些視角會發生衝突。我們意識到,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個重要的理論框架,將所有這些不同的途徑聯結起來,它將為整合材料提供極為廣闊的基礎,即容納並涵蓋一系列的理論出發點。   我們多次的會面充滿了善意的爭論、令人大開眼界的洞察、錯誤的啟程、盲目的摸索以及滿意的突破,伴隨這些的是我們的共同體會:我們對社會心理學的了解正

在逐步加深。即使不寫這本書,這些努力與付出也是值得的。通過一年的討論與爭辯,我們不僅擁有了一筆寶貴的中年學習經歷,也就整合的框架達成了一致的見解,而這個框架正是我們的熱情所衷。   這本書的英文副標題翻譯成中文是“互動中的目標”,這正反映了我們聯結本書內容(章節內以及章節間)的兩條主要線索。   1.社會行為的目標導向特性。首先,我們會強調社會反應是目標導向的。目標本身可能難以用言語表達,甚至難以被覺察到,但是當人們服從權威人物、開始一段新戀情或是彼此間拳腳相加時,他們是出於某種目標才這樣做的,比如獲得某人的認同、確認自我形像或獲取社會地位。在本書第1章中,我們會描述日常目標是如何

源於基本的社會動機的,比如建立社會紐帶、吸引配偶以及理解自己和他人。在第2章中,我們會檢視目標是如何運作的。   2.個人–情境交互作用。其次,為了完全理解人們發生社會行為的原因,我們需要考慮個人的不同方面是如何與他所處的情境產生交互作用的。個體內部的一些特徵,比如態度、特質、期望、歸因、心境、目標、刻板印像以及情緒,是如何與情境特徵產生交互作用以共同影響社會行為的?從庫爾特·勒溫(KurtLewin)開始,這種交互作用的主題就在這一領域極為突出。不幸的是,社會心理學的入門書籍往往低估了交互作用的解釋效力。相對而言,在本書中,我們會持續邀請讀者們考慮個體內部力量與外部力量的相互影響。

  聯結視角:認知、文化和進化 在過去的20年,社會心理學家們熱衷於採用認知視角探討人們加工社會情境信息的方式,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成果也進一步充實了社會學習視角下的研究發現。而近年來,研究者們在不同的人類文化和不同的動物種系間發現了許多令人振奮的社會行為,因此社會文化與進化論的視角正日益受到關注。   社會文化視角強調社會思想和行為是如何被囊括入我們所居住的龐大的社會情境中的。文化的力量可能會改變以下問題的答案:哪種說服的技術是有效的?一個人如何定義自己,是以群體中一員的身份還是以獨立個體的身份?一個女人可以嫁給一個人,還是多個人?文化研究是令人著迷的,因為它經常強調差異性

,會提醒我們“我們的方式”並不是的方式。   但是,跨文化研究也告訴我們,全世界的人們都擁有一些共同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進化論視角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不同的人類文化存在共性,甚至不同的物種之間也存在共性。乍一看,進化心理學似乎強調人類本性的黑暗面,即“自私基因”會驅動攻擊行為、性侵犯以及兩性間的鬥爭,但進化論的分析也顯示,我們的祖先之所以能夠存活,不僅取決於自私的競爭,也取決於一些積極的行為,比如形成友誼、與群體內的其他成員合作以及建立牢固的家族紐帶等。   顯然,這些不同的視角並非彼此的“附屬品”,它們協同工作,幫助我們更加全面地理解社會這個世界。我們這些作者都受到認知、文化和

進化論視角的長期浸潤,我們也努力將它們的精華交織編入本書中。在這一版中,我們會強調社會心理學是如何發揮橋樑作用,聯結心理學的不同領域(比如認知神經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以及其他行為科學(比如人類學、經濟學、政治科學和動物學)的。   每章的架構 在每一章的特殊專欄中,我們將會突出強調社會心理學的若干信息與主線。 1.小調查 社會心理學家們也是偵探。這個比喻很貼切,所以我們邀請讀者們將自己與“小調查”專欄中的概念聯繫起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問題,卻能吸引讀者們投入一個調查,或是通過組合書裡的概念、發現以及他們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或是通過運用他們自己的邏輯分析能力去批

判性地分析剛剛揭示的證據。 “小調查”中所設計的問題不僅強調社會心理學與生活的密切相關性,也能夠幫助初學者更加高效地學習。關於學習和記憶的相關研究顯示,如果我們能將學習材料與自身建立聯繫,對其加以批判性地思考並積極練習,那麼我們就能夠更加輕鬆地掌握它們。   2.聯結:理論與應用 在這個專欄中,我們將會探討某一特定的實驗發現或系列發現是如何與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建立聯繫的。比如,研究中所獲得的見解如何用來減少課堂歧視、幫助已婚夫婦鞏固婚姻或減少暴力等。   3.聯結:方法與證據 在第1章中,我們用偵探的比喻闡述了研究方法:在碎片中篩選,搜尋蛛絲馬跡。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為研究

者的“偵探工作”引入了新的工具。比如,在講述媒體暴力與觀看者攻擊性的研究中,我們在專欄中介紹了元分析的方法;在討論關於愛情的研究時,我們引入了因素分析的工具;在探討人們克制偏見流露的方式時,我們引入的最前沿的研究採用了腦成像的技術。通過在本書中介紹這些工具,我們希望能夠為讀者展示方法對於解決這些謎團的特殊重要性。   4.聯結:適應與障礙 學心理學的人常常對紊亂的行為興趣濃厚。在這個專欄中,我們通過深入挖掘紊亂行為以揭示一些更廣泛的原則。我們會考察:通常情況下健康的社會行為是如何走向極端,以致產生不良後果的,比如,戀人之間發展緊密紐帶的適應性傾向是如何導致迷戀關係的。   5.

回顧 在每一章的最後一部分,我們將回顧章節開頭拋出的那個謎團,以幫助讀者融會貫通本章中所討論的各種研究發現。比如,探討完說服領域和親密關係領域的研究發現(我們會將章節中所揭示的新線索銜接起來),我們會回顧為什麼男孩會違心認領自己犯下的“滔天大罪”。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希望不僅能夠激發讀者的好奇心,也得以實踐另一種學習和記憶的常規原則,即當親身經歷的事情與生動的案例相聯繫時,人們能夠回憶起更多相關的事情。   將方法和應用融入故事 粗略瀏覽一下,我們可以看到,本書並沒有設置單獨闡述“應用”的章節,比如健康、商業或是法律等話題。這並不是因為它們在社會心理學中的地位不重要,恰恰相反,與其

在書中為這些話題開闢專門的空間,我們更想強調的是它們與該領域主流話題的頻繁聯繫。因此,當它們在課文中的討論部分或是章節中的“聯結:理論與應用”專欄中(此時特別的闡述是適宜的)自然出現時,我們會指出這些聯繫。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希望能夠向讀者傳達社會心理學的原則與人們在工作場所、課堂以及其他應用性環境中所呈現出的行為之間的固有聯繫。   出於相似的原因,我們也沒有設置單獨的章節或者附錄專門闡述研究的方法。儘管在第1章中,我們向讀者展示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及脈絡,但我們認為,更有價值的方法指導來自隨後章節中的“聯結:方法與證據”的專欄。在這個專欄中,方法與謎題的討論融合在一起,讀者能夠了

解到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的細節。此外,讀者還會逐漸認識到無法理解的結果是如何得到的,這樣就不能對研究的結果抱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了。最後,再次強調一下我們對整合的重視:各個章節並不是歸結、分割成獨立的部分,比如社會認識、社會影響以及社會關係。反之,各章節的話題是一個流動的連續體,從個體內部發生的現象自然過渡到外部發生的現象,但是,這種次序並不是強制性的,除了第1 章和最後一章以外,讀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自主排列章節的閱讀次序,這樣也不會影響對章節內容的理解。   本書具有這種貫通性的一個原因在於,我們所提出的整合併不來源於書中內容的絲絲入扣。反之,這種整合來自一對概念,目標和個人–情境交互作用

,這對概念通常適用於各種話題。儘管各個章節的目標不盡相同,但是目標起作用的方式——發展、運作的機制是相似的,無論是關於攻擊、吸引還是自我呈現或者其他社會行為。此外,儘管特定的因素因所研究的行為而異,但理解個體因素如何與情境因素交互作用卻為找到日常社會行為的原因提供了最真切的洞察——無論行為是什麼以及我們以何種次序考察它們。我們的這兩個核心概念,使本書的組織架構既得到整合又表現出靈活性。   在接下來的部分,讀者們將會發現,緊密交織、互相關聯的日常社會行為比馬戲團的演出更讓人目不暇接。社會心理學不僅可以是“地球上最炫目的演出”,也可以是最宏偉的故事——激動人心、有條有理,又飽含深義。我們希

望你們能夠產生共鳴。

社會心理學應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對談重點:
一、職場老鳥覺得「一代不如一代」,真的存在嗎?
二、很想給年輕人「貼標籤」的心情,是怎麼回事?
三、調整世代差異的3個具體方法?
#七、八年級生的世代差異 #職場QA #社會新鮮人心態 #金曲獎新人壞特 #職場帶人的密訣

【線上課程】《內容為王》~文案・腳本・訪談製作實戰秘笈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0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NmjFDTyCO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user16611.piee.pw/3levqu

【線上課程】《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8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gzZ4gloxB9M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ch4rm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成為你想要的改變》搞定拖延與分心,找回掌控感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9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09k1c-8GUg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g4mjq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3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4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6開課!】《關係探索工作坊》用隱喻鬆動卡住的關係,讓愛流動~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topic/18

[ 12/5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10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topic/9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1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駕馭壓力的五大策略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_YT1fDZYmTc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wugyq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2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MyMusic收聽:https://reurl.cc/Grb5XZ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回看生涯歷程的峰迴路轉——在追尋自由與主流框架間的拉扯及焦慮

為了解決社會心理學應用的問題,作者楊喬茵 這樣論述:

本論文採用自我敘說的方法,研究者回顧自大學視覺藝術系畢業後,對生涯的選擇與環境主流價值產生衝突、矛盾拉扯的經驗,後延伸引發對生命的無意義感、挫折憂鬱的時期,以此做為文本書寫的出發點,探索自身存在焦慮相關議題,進而發掘研究者成長脈絡及家庭、社會價值觀對其之影響。 論文章節安排依研究者成長時間軸呈現,在書寫文本的期間經由團體討論中同儕及指導教授的回饋,促使研究者向自身探問、反思並逐步梳理生涯轉折之脈絡。透過文本敘說亦再現原生家庭樣貌,並嘗試理解父母親的成長經驗與社會信念所共建之主流價值觀,如何和研究者找尋個人生命意義的過程產生矛盾衝突。 敘說歷程催化研究者對過去生命經驗有更多面向的覺察與

反思,得以擴展視角、 再體認生涯不同階段所做出的選擇乃與家庭關係變化有著相互影響。 而研究者逐漸從依循『框架』、追求被主流價值認同,到經驗著與之對立,面臨內在焦 慮的心理過程,至今更能對『框架』有新的理解並能更自由彈性地移動於其間,為自 身生涯選擇賦予個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