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轄市長任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直轄市長任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施正鋒寫的 民主政治制度的思考 和石牧民,王聖芬的 奔海:台灣智庫二十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在地人情超越黨派、大族老面孔占優勢 深入部落現場 - 報導者也說明:金馬獎得獎片《哈勇家》生動呈現原住民選舉文化,現實上,原住民長年被視為泛藍陣營鐵票,即使民進黨已兩度中央執政、投入大量資源,仍無法大幅撼動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翰蘆 和釀出版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陳敦源所指導 高魁宏的 直轄市原住民自治區與區公所行政效能之比較研究- 以烏來區與坪林區為例 (2021),提出直轄市長任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直轄市、區公所、原住民自治區、行政效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廖達琪所指導 方彥鈞的 高雄市民罷免韓國瑜之投票意向探討 (2020),提出因為有 韓國瑜、施政評價、政黨支持、罷免、背叛感的重點而找出了 直轄市長任期的解答。

最後網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中国政府网則補充: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直轄市長任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民主政治制度的思考

為了解決直轄市長任期的問題,作者施正鋒 這樣論述:

  由威權走向民主,是為了要確保人民的自由。匈牙利民族詩人裴多菲.山多爾的名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此刻聽來彌足珍貴。其實,除了本身存在固有的價值,自由同時也是達到其他更崇高目標的不可或缺條件,譬如每個人的自我實踐。在諸多基本自由當中,又以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及媒體自由,是民主的最後一道防線。     本書從憲政改革、憲政體制、公投制度、政治整合、文化自治、罷免制度、代議政治等不同面向,探討、思考民主政治制度的現狀及展望。

直轄市長任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 柯文哲就職宣誓 公車專用道同步拆

台北市市長柯文哲第一天上任,柯P新政的第一步就是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的同步拆除,25號早上九點鐘不到,就先進行前置作業,預計在兩個工作天內將公車專用道剷除。柯文哲在就職演說中提出「百日維新」,希望在一百天之內讓台北市市民感受到城市進步的脈動。

2. 六都市長上任 桃園市升格直轄市

各縣市首長在25號上任。桃園市同時升格為直轄市,由民進黨籍的鄭文燦擔任桃園市升格後的首任市長,但是前任市長吳志揚並沒有出席交接儀式;同樣舉行交接的台中市,胡志強擔任市長13年後,首度交棒,胡志強出席典禮,對新任市長林佳龍表達祝福;而繼續擔任新北市市長的朱立倫,則承諾會「做好、做滿四年」,他表示,做滿任期的想法從頭到尾都沒變過。

3. 美又有一黑人少年被白人警察槍殺

美國密蘇里州在23號又傳出一名黑人少年遭白人警察槍殺,槍殺地點在距離上次佛格森市黑人槍殺案不遠的地方,根據警方調錄的監視器畫面顯示,黑人少年先用槍瞄準警察後,才遭警方反擊。這起事件再度造成黑人聚集抗議,柏克萊市長表示,這次事件不能和佛格森事件相比,警方開槍是出於自我防衛。

直轄市原住民自治區與區公所行政效能之比較研究- 以烏來區與坪林區為例

為了解決直轄市長任期的問題,作者高魁宏 這樣論述:

地方制度法於2009年4月修正,成為縣(市)改制為直轄市的法源依據。區公所升格後,許多權責回歸直轄市政府,主要的功能則為執行市府交辦事項,但是面臨日益龐大、複雜且多元的區政業務,許多問題逐漸浮現,甚至難以發揮區公所預期的效能。另一方面,原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包含台北縣烏來鄉、台中縣和平鄉、高雄縣茂林鄉、桃源鄉及那瑪夏鄉等地區,在改制升格為直轄市後,喪失地方自治團體法人的地位,而為尊重臺灣原住民族的權益,立法院又於2014修訂地方制度法及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相關條文,使直轄市原住民自治區,重新擁有地方自治的權限。因此本研究對於直轄市轄下原住民自治區及一般區公所在行政體制修正後,兩者體制不同的情況

下同時涉及到區公所與市府各層級單位間之權責劃分與職務歸屬,以及區公所與市民間,要如何設置一種和諧且運作順暢的治理機制的相關課題進行研究,並以新北市政府轄下坪林區公所及烏來區公所兩者的行政效能作為本研究的比較案例,並分別從兩者的表現、行政效能及對於地方治理品質影響等面向進行分析。研究發現,由於不同制度的關係,導致兩者在各面向的表現均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最後對於直轄市政府及區公所分別提出建議,包含了業務調整、資源重分配、業務考核精緻化、人員職等提升、設定區長任期、提升專業倫理素養等,希望相關的建議,能有效提升區公所的服務的品質,獲得更多民眾的認同。

奔海:台灣智庫二十年

為了解決直轄市長任期的問題,作者石牧民,王聖芬 這樣論述:

  本書紀錄四十年來台灣的民主進程,也見證了台灣智庫自2001年成立至今,心繫台灣的海內外老中青世代匯流,以腦力激盪政策,以合作針砭時政,以行動守護台灣的故事。     自1980、1990年代社會力迸發,進而初步達成民主化開始,至2001年台灣智庫成立;歷經三度政黨輪替,台灣智庫始終為台灣尋找政策方向,為本土政權培養人才。在台灣智庫成立屆滿二十週年之際,本書透過訪談、專文,依時序詳實記載一群認同台灣、學有專精的志士,自威權獨裁時期,到民主新苗萌發,再到本土政權朝小野大左支右絀,最終見證本土執政在全球疫情及國際局勢劇變中站穩腳步的歷程。   名人推薦     林佳

龍(台灣智庫共同創辦人)   陳博志(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   呂曜志(台灣智庫執行長)

高雄市民罷免韓國瑜之投票意向探討

為了解決直轄市長任期的問題,作者方彥鈞 這樣論述:

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讓韓國瑜快速崛起,提出政策或言行舉止,引起全台民眾熱議。但是韓國瑜就任高雄市長未滿一年即決定參選2020年總統大選,引起輿論一片譁然,對他最嚴厲的批判係「落跑市長」,其餘批判則針對韓國瑜的執政效能不佳,尤其是市府強打的路平專案。然而高雄市民對韓國瑜的施政評價呈現兩極化,反對者強烈厭惡,支持者讚譽有加,此情況顯示政黨認同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以高雄市民對韓國瑜罷免案的投票意向為依變數,政黨支持為自變數,施政評價與背叛感為中介變數,探測因果關係與中介效果。經由文獻探討得知,政黨認同是選民長期的心理依附,不僅直接影響投票行為,亦影響其他變數;施政評價則是影響選民投票行為

的短期因素,選民回溯評估執政者表現,評價好則繼續支持,評價差則轉投給挑戰者。施政評價會受主觀的政黨認同影響。背叛則是以韓國瑜決定競選總統而被批判落跑所建構出之變數,選民的道德認知能產生直覺式的決策。背叛此道德原則若啟動作用,被認為是叛徒者,人們會想懲罰、放逐或殺死他們。  本文就政黨支持部分特別區分出2014年支持陳菊但2018年支持韓國瑜的「搖擺選民」,關注他們的投票意向影響因素,並深入探討本研究特別建構的「背叛感」變數。研究結果發現,政黨支持是投票意向的主要影響變數,背叛發揮中介效果,施政評價則無中介效果。說明背叛的道德原則藉由政黨支持的催化影響投票意向,使落跑市長成為罷免案的主軸論述。但

部分高雄市民能仍客觀分辨執政者的施政效能,並給予評價作為投票決策的依據。年齡20-39歲的選民則是罷免投票中主要同意罷免的族群;教育程度則是與有無背叛感呈現負向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