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上市流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產品上市流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中文版SOLIDWORKS2022從入門到精通(實戰案例版) 和王怡淳(Chris)的 你真的搞懂OKR了嗎?以Intel為師,打造最強作戰部隊:CEO、主管、人事培訓部門必讀!iOKR創辦人王怡淳以超過15年落地實踐經驗,教你成為像Google、Facebook一流企業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新產品、新服務開發流程研究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機構典藏也說明:本研究試以同一角度出發,將新產品/服務放入同一個開發流程架構中考慮; ... 流通平台等因素當做培育整個流程的重要因子,以資源計劃貫串整個流程;且提出設計至上市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和布克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巫立宇所指導 林婷婉的 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市場拓展策略之研究-以普生公司和瑞基公司為例 (2020),提出產品上市流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策略行銷、新冠檢測試劑、體外檢測。

而第二篇論文開南大學 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陳國嘉所指導 吳尚達的 應用互聯網思維於LED產品行銷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互聯網思維、LED產品、LED產業、產品行銷、行銷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產品上市流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醫療器材產品上市流程- 蘇真瑩研究助理教授的講議已經發佈囉則補充:醫療器材產品上市流程- 蘇真瑩研究助理教授 ... 位於台北市敦化北路4巷11號一樓(凱撒琳美語內)。 上課時間:每週六1030-1200、1330-1500。 全系列樂高LEGO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產品上市流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文版SOLIDWORKS2022從入門到精通(實戰案例版)

為了解決產品上市流程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SOLIDWORKS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Windows開發的三維CAD系統,是一個以設計功能為主的CAD、CAM、CAE軟件,它採用直觀、一體化的3D開發環境,涵蓋產品開發流程的各個環節,如零件設計、鈑金設計、裝配體設計、工程圖設計、仿真分析等,提供了將創意轉化為上市產品所需的多種資源。 《中文版SOLIDWORKS 2022從入門到精通(實戰案例版)》既是一本詳細介紹SOLIDWORKS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的圖文教程,也是一本視頻案例教程。全書共19章,包括SOLIDWORKS 2022概述、草圖繪製、草圖編輯、草圖尺寸標注與幾何關係、參考幾何體、3D草圖和3D曲線、特

徵操作、零件建模、曲面設計、鈑金設計、裝配體設計、工程圖設計和動畫製作等。在講解過程中,每個重要知識點均配有實例講解,可以提高讀者的動手能力,並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另外,本書還贈送一套完整的齒輪泵設計綜合案例(包括70頁對應電子書、源文件和視頻講解),讀者可根據前言中“關於本書服務”所述方法獲取下載鏈接。 《中文版SOLIDWORKS 2022從入門到精通(實戰案例版)》配備了240集(960分鐘)微視頻、70個實例案例分析及配套的實例素材源文件,還附贈了大量相關案例的學習視頻和練習資料(如12大SOLIDWORKS行業案例設計方案及同步視頻講解、全國成圖大賽試題集等)。 《中文版

SOLIDWORKS 2022從入門到精通(實戰案例版)》適合SOLIDWORKS入門或者需要系統學習SOLIDWORKS的讀者閱讀使用。使用SOLIDWORKS 2019、SOLIDWORKS 2018、SOLIDWORKS 2012等較低版本的讀者也可以參考學習。

產品上市流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哈佛知識分享: 做生意,七大困難選擇! 

七條策略問題 Seven Strategy Questions《第六: How Committed Are Your Employees To Helping Each Other?  同事們之間有幾願意互相幫助?》

從前有三個工人砌磚頭:

第一個,做又36唔做又36, 梗係砌得又慢又冇心機,等收工工。

第二個同佢講,係每嚿磚頭畀多佢兩毫子, 動力梗係加倍! 

第三個同佢講砌磚頭原來係喺起間教堂,等村民可以同神溝通,令人民心靈/世界更加美好。 我估第三個砌曬自己嗰啲之後 ,都可能幫埋側邊個人砌。

以上故事帶出咩理念? 

Business is about making tough choices. 上五集就講咗 Who is your primary customer?  公司股東、顧客、員工,邊個行先? 追數,應追邊三條數? 公司應有邊「十誡」? 同埋如何令員工在適當壓力下發揮創意。

今集我會同你探討第六個策略問題: How Committed Are Your Employees To Helping Each Other?  同事們之間有幾願意互相幫助?

根據哈佛教授 Bob Simons 呢本書 Seven Strategy Questions,上面提及嘅砌磚頭, 就好似公司管理咁, 做又36,唔做又36,肯定唔啱。 無曬推動力! 

想畀員工多啲獎賞鼓勵?

有啲公司, 行 trading strategy: you eat what you kill ... 每個人係 more self-interested, 可能行 commission 佣金制度。

有啲嘅公司,行 solution-based strategy: more teamwork approach, 流程較複雜,可能行 bonus pool 花紅制, 甚至乎有埋 stock options 或 ownership plans. 

無話對與錯,最緊要搞清楚。

好似做地產經紀咁,如果你顧客唔幫襯你,好輕易可以幫襯其他人,即係客戶有 low switching costs, 餐搵餐食餐餐清,公司內部又同一時間可以有好多人以一樣產品跑數,內外競爭較激烈, 做到做到,做唔到就做唔到,好輕易用錢去量度嘅話, 你係行緊個 trading strategy,行佣金制度去鼓勵員工較適合。有得「經紀」兩隻字,基本上都係咁。 以前我係「生意經紀」, 買賣過千單生意仔, 同事們都係行佣金制。 做到 deal 就出佣。

但佣金制亦有利有弊,利嘅就係簡單直接,you eat what you kill. 弊嘅,就係同事們可能會變得較短視、自私、 同埋未必從公司/顧客利益層面著想, 總之就先袋佣金先。 因此你間地產經紀個盤好唔好,佢一定話好。 話唔好,都只係因為有另一個想介紹你買。因此 ....No offense ... 俗語有云: 「經紀靠得住、豬乸會上樹!」 

有啲公司,好似投資銀行咁, 攞咗單 deal 返嚟要成 team 人一齊做 (i.e. 一齊搞上市或收購合併), 客戶嘅關係係較長久、 成條價值鏈 value chain 比較 複雜,唔係賣咗就算, 好難簡單地用錢去量度邊單一個人做得好或差, 反而同事們嘅 willingness to help each other 係更重要,咁就可能行一個定期嘅花紅 bonus 制度更佳。

因此有啲公司,除了有人工老底 、bonus 以外,又有其他 deferred compensation, stock grants and stock options. 集團、公司、團隊、個人表現各佔15%至35%。

呢本書話,根據MIT 教授Douglas McGregor 1960年 Paper "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 鼓勵人嘅行為有兩種理論 Theory X and Theory Y. 

Theory X 就係話人嘅本性係唔鍾意做嘢㗎,天生惰性。管理就係話要依賴上司叫下屬做乜,需要 extrinsic reward and threat of punishment 畀條蘿蔔或者用條鞭打,外來嘅獎勵或懲罰,人才會有推動力做嘢。即係出佣金或者派花紅。

Theory Y 就係話人可以從工作得到滿足感,intrinsic reward 發自內心嘅回報, 例如個人嘅出色表現,同埋自己對工作嘅認同,咁就是大推動力。

Theory X and Theory Y 並不是 mutually exclusive (互相排斥)的。如果你能夠好好運用 X 同 Y, 同事們從工作得到滿足感 (Y) ,又能夠得到外來回報 (錢 - X),相信佢哋推動力會更大。

我自己做商舖基金,除咗純粹炒炒賣賣, 都希望為社會做啲正面嘅事。我哋公司嘅 Mission : Creating Shared Value for Shops 為商舖創造共享價值。即係即使我們買入間舖1000萬,希望沽出2000萬以外, 我都更希望投資者、租客、同事們、公司同個社會都賺到錢, 個雪球才會越滾越大。自己袋晒無意思。

Theory Y - 同事們都先要 buy in 以上信念, Take Pride in the Purpose, 工作才有更大滿足感及推動力。

但只係 Theory Y 嘅 Intrinsic Reward 唔夠,要配合 Theory X 啲 Extrinsic Reward, 例如升職、加薪、出佣、出花紅,才會推動力更大。 

因此我自己公司,獎罰都要好分明。我每季每半年都會出exactly 三成嘅商舖基金管理費收入,放落個 bonus pool,以花紅形式派發畀同事們。有派息就派,咁同事們先同投資者利益一致。但唔係分餅仔,係參考每個同事表現嘅 scorecard, 即係對公司嘅 value chain 貢獻程度: 集資、入貨、執靚間舖、招租、出貨、售後服務,按個人表現同團隊合作性分花紅。 My favorite song ... 大家坐埋同一條船,大家水漲船高。

你呢? 你嘅 Theory X and Theory Y 又點啦? 好似一開頭個故事咁,點令同事們更有動力砌磚仔同互相幫忙呢? 

有興趣聽多啲,就來我六月份最後兩場星期六嘅早餐會啦! 下一集,最後一集,同你分享下,What Strategic Uncertainties Keep You Awake At Night? 公司有冇變數令你夜晚瞓唔著呢? 

。。。。。

五/六月份早餐分享會 Topic: The Seven Strategy Questions by Harvard Professor Robert Simons 

哈佛分享: 七條做生意策略問題

2012至2014間,我連續三年在哈佛上了 Robert Simons 的堂,畢生受用。我自己成間商舖基金公司都是建基於這本書。

有興趣 sign up la ? 每次限四位 (包括我)。 人多傾唔到計。

5月1日或8日或15日或22日或29日或6月5日或12日,星期六早上9時開始,約三小時。地點中環。

對象: 管理層/生意經營者/創業者,連我限4位。

有興趣參加的話,請 whatsapp 你的名片給 Suki (我助手) (+852) 5566 1335。

大家交流做生意最重要的幾條問題。

我唔係靠呢行搵食,免費,我請食早餐 ? Be friends ..... 有機會到時見你。李根興 Edwin

www.edwinlee.com.hk

聯絡李根興 whatsapp (+852) 90361143

。。。。。。。。。。

購買李根興的【李根興的生意哲學】(最新2020年6月出版 - 定價$198),或【買舖 要買得 PRO】(定價$198),連親筆簽名,可 whatsapp Suki (+852) 5566 1335。各大書局也有售。

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市場拓展策略之研究-以普生公司和瑞基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產品上市流程的問題,作者林婷婉 這樣論述: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自2019年底蔓延全球,帶來影響不僅僅是國家間的封鎖、人民生活限制、醫療資源匱乏,更是經濟衰退,以及一連串社會問題,而COVID-19的檢測有助於了解大流行及其在不同人群中帶來的風險,更是減少病毒傳播和影響最重要的工具,因此使得過去一年COVID-19檢測需求大增,也讓體外檢測產業蓬勃發展,然全球市場多被歐美大廠壟斷及近年來崛起中國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台灣廠商更需要了解己身的能力與資源,善用行銷策略,才能異軍突起,具競爭優勢。本研究以4C架構為理論基礎,探討兩家個案公司之核心能力,檢視個案公司在疫情下如何降低買家的四大成本,找出切入市場的關鍵因素,進而布

局未來COVID-19檢測市場的行銷策略。本研究發現兩家個案公司在疫情前已建置完整的檢測產品研發、生產及銷售能力及資源,疫情開始後,兩者都從需求最大的核酸檢測試劑開發出發,期降低外顯單位效益成本,因其核心能力不同,也建置不同的產品定位、法規布局及市場策略,普生公司從新興市場切入,偕歐美大廠已建置設備之市場,提供其檢測產品;而瑞基公司則採自有設備加上試劑一體銷售之作法,從舊客群出發,以漸進式的方式打進市場,疫情期間,也隨著市場需求不同,持續研發新品,擴充產品線,透過法規認證以及整合行銷組合,降低買家的資訊搜尋成本;另外,個案公司藉由先前檢測市場的口碑跟佳績,以及取得COVID-19產品許可證來消

弭買家對新進廠家的道德危機成本。由於COVID-19疫情仍然嚴峻,針對後續疫情變化及長期的檢測需求,個案公司更需要透過與客戶學習市場態勢,建構良好的4C循環,進而建立買家對品牌認同及忠誠度,建構其專屬陷入成本,趁著這百年難得一遇之疫情危機,將公司全面性升級,發展從內到外一致性且完整的國際銷售策略。

你真的搞懂OKR了嗎?以Intel為師,打造最強作戰部隊:CEO、主管、人事培訓部門必讀!iOKR創辦人王怡淳以超過15年落地實踐經驗,教你成為像Google、Facebook一流企業

為了解決產品上市流程的問題,作者王怡淳(Chris) 這樣論述:

一次搞懂OKR,做對的事! 組織戰略專家王怡淳以實戰與顧問諮詢15年經驗, 帶你體驗原汁原味的OKR, 透過 1核心+2方針+3精髓+4策略+5能力之方法論 及組織實務落地之步驟做法, 改造企業體質, 提升團隊績效及個人職場競爭力 CEO、主管、人事培訓部門必讀! OKR源自Intel,自1970年代沿用至今。近年來,OKR風潮在兩岸火熱,但不少企業誤解OKR的意涵與做法,一股腦兒地套入本土企業的組織運作。導入OKR需要了解它的「道」與「術」,以及掌握執行的心法、技法與工法。 「市面上OKR訊息,有些是從西方或日本職場生態描述 OKR的國外翻譯書,有些則是從人資或學術背景的角度詮釋

,對於OKR定位理念和實務操作,和我在海峽兩岸所經歷的OKR,差異很大。這是一本解析 OKR 實務操作的書。希望藉由我輔導企業的經驗,和在台灣、大陸及美國親身驗證過的「原汁原味」OKR 之經歷,讓大家對OKR有正確、全面且深度的認知,減少成為「白老鼠」以及「 摸著石頭過河」的風險。」 ——作者王怡淳 關於OKR的 9大問 1. 你應該學習「OKR方式管理團隊」?還是只學習設定「OKR目標」? 2. OKR真的不能與員工的績效評估掛鉤嗎? 3. 導入OKR是要取代KPI嗎 ? 4. OKR只適合某些行業、企業或部門? 5. 我的團隊素質不高,所以不適合導入OKR? 6. 導入OKR,團隊所有

成員都要制訂OKR目標嗎? 7. 導入OKR一段時間,怎麼感覺又做回了KPI,為什麼? 8. OKR可以有效提升跨部門合作的效率,怎麼做的? 9. 你還在「拆解」目標嗎?OKR目標的軀殼與靈魂是什麼? 我們需要一本自本地社會和企業文化角度、從實務操作剖析OKR的書。作者王怡淳曾任職於Intel,在台灣、大陸、美國經歷「原汁原味」的OKR,以累積實戰與顧問諮詢超過15年的經驗,為你揭開OKR重重迷霧。 無論是企業管理者、人力資源管理者或一般職場人士,都可自本書提供的OKR完整方法論,了解職場管理新趨勢,進而評估調整自身的工作心態與競爭力。 ╟ 專業推薦 ╢ 本書用更高的視野來解答OKR的成

功導入,OKR不僅僅是策略思維,更是組織的授權當責文化,是部門合作精神,更是領導力的極致展現。 李岳倫(DDI - Development Dimension International 台灣區董事總經理) 看完Chris這本OKR,我在思考,或許這就是貫穿「道、天、地、將、法」、帶領企業迎向當前複雜挑戰、推動變革成為敏捷式組織的一個作業系統。 陳來助(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 作者對於OKR工具運用的掌握,十分全面,包括策略的連結、目標的設定、部門間的溝通協作、部屬的績效回饋與全方位的當責管理,皆能深入淺出地運用案例加以闡述。 鄭晉昌(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   序〉帶您

體驗原汁原味的OKR! 2006年,我第一天到Intel報到時,對公司業務和環境都還生疏,就被要求提出個人的季度工作計畫。當時我慌了,因為過去的工作經歷,都是執行上面交代的任務,從沒給自己訂過計畫和目標。這是我職涯第一次接觸到「OKR」。 2018年下半年,我離開Intel,選擇在領導管理、組織戰略領域,與企業交流過去職場的管理經驗。隔年,因緣際會認識了台灣老牌的管理顧問公司老闆。他知道我過去服務於Intel戰略合作部門,邀請我去北京為一家旅遊互聯網集團分享OKR的實務經驗。 說來莞爾,那是我第一次聽到OKR這個詞,開始了解什麼是OKR。至此我也才知道,市場所說的OKR目標,就是Intel

內部所說的iMBO;外界說的OKR創始人,就是Intel前總裁Andy Grove。 而John Doerr——這位被市場稱為OKR推手的Intel前員工,他的著作《OKR 做最重要的事》描述的OKR價值與內涵,則是我在Intel服務13年,每天經歷的組織運作與領導管理實踐的綱領和指南針。這也似乎在冥冥中,引導我後來成為了OKR的顧問教練。 OKR理論眾說紛紜,可惜不夠全面 市場上關於OKR的書籍文獻,兩岸至今將近有30本了。有些是從西方或日本職場生態描述OKR的國外翻譯書,有些則是從人資或學術背景的角度來詮釋,對於OKR的定位理念和實務操作眾說紛紜,和我在海峽兩岸所經歷的Intel O

KR,差異很大;而其內容多偏重OKR目標設定的角度和OKR實施後企業的美好境界,但對於落實導入的心法、技法、和工法、以及實戰案例的描述,著墨有限。 這些年,我和許多企業主交流,其中不少是看書、網絡資訊後自己導入OKR。他們希望導入後快速得到效果,但最終不如預期,於是認為OKR不適合他們的企業;而當他們將OKR視為西方高大上的管理理論(我不認為OKR是理論),認定它無法落實於本地企業而放棄,也令我深感遺憾。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於他們誤解了OKR的意涵與精髓,錯將這套源自西方的組織管理戰略,一股腦兒地套入我們本地企業的組織運作中。 從輔導企業OKR導入的經驗,我觀察到市場上需要一本自我們本地

社會教育和企業氛圍的角度,從實務經驗剖析OKR的書。 這本書的出版,希望藉由輔導企業的經驗,和在台灣、大陸及美國親身驗證過的「原汁原味」OKR之經歷,讓大家對OKR有正確、全面且深度的認知,減少成為「白老鼠」以及「 摸著石頭過河」的風險。 企業主、主管、人資及一般上班族必讀 OKR制訂目標(Objective)與關鍵結果(Key Results)的思考模式, 對個人而言,是訓練我們的因果邏輯能力,引導我們用更寬廣的角度評估並解決問題。 對於企業來說,因為OKR是「眾人的管理」,它的複雜度就遠高於個人的應用!在企業,我們不僅學習OKR目標設定的層面,更需要學習目標執行與查核所需要的方法。

不論是企業管理者、人力資源管理者或一般職場人士,都可以從這本書提供的OKR方法論:1核心+2方針+3精髓+4策略+5能力,了解職場管理新趨勢,進而評估調整自身的工作心態與競爭力。 同時此書可幫助企業進行組織轉型、人才識別、激發組織活力,對於「OKR是否適合我的企業?」「要如何導入?」「導入會遇到什麼困難?要如何解決?」等問題,也都有深入的剖析。 謝謝吳永佳女士在編輯上的指導,布克出版社總編輯賈俊國先生、助理廖沛綺女士以及好友徐端儀女士的協助,讓此書得以順利出版。最後感謝在台北的家人,李紹暉先生、華人講師聯盟創會長張淡生、DDI董事總經理李岳倫、羅亦耀老師、喬安妮老師、上海的蔡茂賢先生、許

其先生、以及北京的楊彬女士,在管理顧問教練的跑道上所提供的契機與支持。 前言〉從觀念突破到實務操作 2021年中秋節過後,我到了上海工作。隔離期間我看見2個消息:1)上海中學附屬國際部小學6年級生開始學習OKR;2)微軟收購OKR 解決方案新創公司Ally.io,媒體引述收購原因:「因應遠距上班成為未來工作趨勢,微軟將強化旗下生產力工具。」 當下想起合作夥伴對我的提醒:「Chris,過去這2年,OKR在大陸市場雜音很多!和合作機構見面時,要怎麼突顯我們的價值?之前安排和北京、上海、廣州的管顧機構高階主管會面,對方一聽要談OKR,表示興趣不大;直到我強調你過去服務於Intel,對OKR看法

不同,他們才答應見面。」 我被搞糊塗了,這市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踏進合作機構的會議室,與對方的市場負責人簡單寒暄兩句後,我們直接切入主題…… 從與一家企業的對話,揭開OKR重重迷霧 對方市場負責人表示:「Chris 老師,不知道 OKR 在台灣發展如何?我先說兩句,我做培訓 15 年了,大概 5 年前,企業開始詢問 OKR。現在 OKR 已經過了知識普及的階段,但我們的客戶導入後,發現有很多問題,走不下去的也不少。所以現在市場對於 OKR 的疑問越來越多,認為 OKR 是西方的東西,和既有制度接不上、沒法用。這類的抱怨,這 2 年來沒停止過。但市場對 OKR 的需求還是很大,我們依然收到不

少客戶的諮詢。說真的,我們現在也不知道怎麼處理,找以前合作的老師,我們不放心;但生意上門,往外推也不是辦法……」 我只好回答:「我先很快地談談對 OKR 的理解吧!」 30 分鐘簡報結束後,對方負責人表示:「您談的 OKR,不像績效管理,好像是目標管理的上一層,比較像是OD(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組織發展)或是組織戰略之類的理論。」 我回答道:「這是我在 Intel 工作 13 年精煉的總結。OKR 是團隊為了達到目標、完成使命所需要的管理思考執行的組織戰略。」 對方又問:「但OKR 被市場歸類在績效管理或目標管理,您認為適合嗎?」 我回答道:「坦白說,這些

歸類有點是出於市場推廣的考量,又或者是主者對 OKR 的理解不同所造成的。我認為 OKR 與目標管理的連結性比較高,是一套為達成目標形成的組織戰略;因為這個戰略執行得當,所以績效提升,這是因和果的關係。」 對方繼而又問:「外界提到 OKR 不能與績效評估掛鉤,你覺得這說法對嗎?」 我回答道:「以過去成功導入 OKR 的企業案例來看,OKR必須和績效掛鉤。OKR的思路是做重要的事,但對於最重要目標的達成結果,沒有績效獎懲,那將如何促發員工完成目標的動力?OKR強調內在動機的展現,如果沒有績效評估考核的外在動機支撐,內在動機很難持續。」 對方再問:「照您這個邏輯,不論哪種企業、何種體質,只要

有組織痛點,都可以採用 OKR 的解決方案?」 我回答道:「沒錯,OKR 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也就是我剛剛提到的 3 大精髓、4 大策略。企業可以針對不同的痛點、或亟需解決的難題,採用 OKR 不同的精髓與策略解決方案,分批次、分人員、分階段實施。」 對方續問:「您所說的 1 核心——人才辨識是什麼意思?和人才測評是什麼關係?」 我回答道:「團隊經由 3 精髓和 4 策略的組織運作,可以看出成員所展現的5種能力,來作為人才辨識的重要參考。這是實地實境的能力測試,可以結合人才測評系統,找到企業合適的人才。」 最後,對方負責人終於說道:「您說的這套OKR方法論,我倒是第一次聽到有人這樣談

OKR 的。我現在知道先前那些客戶導入 OKR 卡關的地方,該怎麼解決了!」 你真的搞懂 OKR 了嗎? 在台灣,許多企業主閱讀了約翰.杜爾(John Doerr)所著的 《OKR做最重要的事》一書後,對於OKR能活化團隊、提升效率的方式趨之若鶩。而這個方式正是基於在1970年代,前Intel總裁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提出的OKR概念: ‧Objective 是你想要實現的特定目標或承諾 ‧Key Result 是為了實現目標,必須交付可以看到的、可衡量的結果。 除了以上字面的定義,這3個英文字母「OKR」同時引領Intel的團隊學習掌握: ‧如何在動態環境中,讓自身工

作與公司部門的目標,保持一致的方向進行 ‧如何在自己、主管和跨部門利益關係者之間,建立對績效的共同期望 ‧如何提升績效反饋的效益 ‧如何完善與跨部門利益關係者之間的協調溝通 面對OKR,許多企業遭遇到「見樹不見林」的困境。他們將OKR的重點侷限於只是「目標設定」的工具,因此花了大把時間學習目標(Objective)和關鍵結果 (Key Results)的設定和關聯性,卻忽略了OKR真正的意涵。大家是學習「OKR方式」管理團隊,而不是學習用「OKR目標」管理團隊。 而我所經歷認知的OKR,要發揮它的效能,必須從團隊運作的角度導入,從實戰中學習,從過程中驗證,並且從變化中調整。而OKR這

套管理思考執行的組織戰略,企業要能有效實施的關鍵在於:制訂的目標如何因應內外挑戰、如何找到執行關鍵路徑與持續的動力,以及如何嫁接績效激勵制度。這正是本書的重點。 本書特色與使用方法 正因為許多企業誤解了OKR的真實意涵,以至於在組織改造上常顯得窒礙難行,這是一本解析OKR實務操作的書。我以在Intel工作13年之經驗,採取實務案例的撰寫模式,從實戰角度,說明如何以 OKR的3大精髓「自下而上」、「少就是精」、「公開透明」為基礎,與目標視野、合作共贏、激勵當責、引導反饋等4個執行策略的交互運作,讓你掌握主管與部屬必須具備的 OKR 組織運作的「道」與「術」。 許多人會拿OKR和KPI 作比

較,將OKR聚焦於目標設定的工具。但從我在Intel的歷練所理解,OKR的意涵與應用遠超過目標設定。因此,在本書中出現的「OKR」一詞,係指組織管理戰略;若是單純指目標,將以「OKR目標」一詞表示。另外,為符合團隊導入OKR的真實情境與說法,本書中我們以「O」代表「目標」,以「KR」代表「關鍵結果」。 OKR的思考核心和執行策略,放諸四海皆准。從我在Intel中國區和亞太區的經歷,以及觀察歐美團隊的運作,發現每個地區和團隊側重的精髓與策略、執行手法、速度、力道都不盡相同。 本書提供的案例、策略、方法、步驟,每項都是一把工具。每一把工具都有它獨特的用處,但你不一定都要用到。閱讀本書的過程中,

你不妨思考企業所處之人文國情、組織文化、營運痛點、部門屬性、團隊體質、以及對應的需求與情境後,選擇合適的工具導入OKR。 本書共有6個Part,簡單說明如下: ‧Part 1說明OKR的定義與哲學、與其他管理方式的差異、以及我在Intel 歷練後所精煉的OKR方法論:1核心+2方針+3精髓+4策略+5能力。 ‧Part2~Part5則是個別介紹OKR方法論中的4大策略,包括執行方法、步驟與案例。 ‧Part 6提供企業導入的案例說明,說明對於企業各階層的價值影響,並針對企業最常遇到的迷思困惑,提出解答與建議。  

應用互聯網思維於LED產品行銷之研究

為了解決產品上市流程的問題,作者吳尚達 這樣論述: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用戶思維,強調用戶體驗,對於傳統企業在互聯網轉型,企業希望能為用戶提供可能協助,並訂定一個全方位之解決方案,並為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提供方法論、資金池、技術包和人才庫,來協助企業提升內部經營能力。由於台灣LED產業進入障礙低,並在專利受限下,台灣LED廠商以生產中低階LED為主。因此,台灣LED廠商仍然處於新興成長期,企業體質不夠穩固,技術發展深度不足,市場競爭力不強,進而造成LED廠商經營危機。惟在LED產業逐漸成熟及獲得LED國際大廠Osram和Inrwematix等技術授權後,台灣已由低階四元LED應用,逐漸往中階白光LED及高亮度手機應用發展,未來隨著中高階產品比重增

加,台灣LED產業在全球LED市場之重要性逐漸增加。 本研究個案屬於LED中小企業,在深度訪談過程中,發現隨著LED下游各類應用端之啟動,國際LED大廠在成本與技術考量下,會與台灣LED業者合作機會大增,有利於台灣LED企業經營。不過,由於專利問題及上游關鍵材料的開發與設備供需等必須仰賴國外,此將影響台灣LED產業發展。再加上台灣企業透過產業內整合來提高競爭力,此也壓縮了LED中小企業之市場空間。由於研究者企業為LED中小企業,因此本研究建議LED企業經營者應用互聯網思維於LED產品行銷上。因為傳統LED企業視研發、生產、銷售的標準模式,需求階段更常依靠市場和產業報告,其研發週期長,產品

上市結果不確定。而應用互聯網思維,則能快速更迭和用戶參與,週期短且風險小,互聯網產品經營模式能快速被應用。所以,互聯網追求之快速更迭,不僅是一種產品開發模式,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互聯網思維的本質是要及時且明確的掌握用戶需求,並能夠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動態的產品調整。最後,本研究種要發現,應用互聯網思維於LED產品行銷上是可行的,其原因在於LED業者可以完全應用互聯網思維來指導整個LED產品開發和新產品上市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