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軍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民國初年軍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祖詒寫的 寶枝(修訂二版) 和中華書局編輯部的 吳佩孚傳(再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第一部分單一選擇題每題2分答錯不倒扣(1~2 為題組)資料一也說明:(3~5 為題組)梁啟超的基本思想是改革的,但他對民初一連串革命性的變動極為 ... 在這「未盈四年」期間,國會被解散的「真正」原因是(A)國會被地方軍閥.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民 和台灣中華書局所出版 。

淡江大學 歷史學系碩士班 王樾、葉泉宏所指導 黃信元的 1930年代上海觀光發展研究 (2010),提出民國初年軍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租界、上海、1930、中國旅行社、旅遊、觀光。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研究所 張瑞德所指導 林明忠的 北洋時期奉系軍隊之研究(1916-1928) (1998),提出因為有 奉系、張作霖、東北軍的重點而找出了 民國初年軍閥的解答。

最後網站北洋政府則補充:北洋政府,全稱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建國初期以京兆地方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政權絕大部分時間由北洋军出身的軍閥所把持,故而被後世以此名稱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民國初年軍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寶枝(修訂二版)

為了解決民國初年軍閥的問題,作者張祖詒 這樣論述:

  問世間,情為何物?有說:「直叫人生死相許」;也有說:「情到深處無怨尤」;另有說:「情欲縛人,猶似羅網。」不論怎樣的說法,情是感性的昇華,情的發生或消失,常非理性思維所能規範。   今年,我過了一個最寒冷的夏天,他的冷漠、冷酷,甚至冷血,讓我冷澈心肺,冷得顫抖,冷得入骨。   人類是好鬥的動物,戰場的殺戮、官場的競逐、商場的掠奪,無不爭個誰強誰弱。情場似醋海,更是有你無我,爭得不見生死,難以罷休。   其實我和他在情分上,自始沒有對稱,他在雲端,我在泥壤,所以相見不如不見。或許我該相信林語堂的話:「避之是幸,不避是命。」   作者簡介 張祖詒   民國七年生,江蘇常熟人,畢業於

私立上海法學院。曾任行政院參議、編譯室主任、秘書室主任、副秘書長、總統府副秘書長、國策顧問。民國六十一年至七十七年為經國先生掌理文翰,頗負時譽。著作包括《蔣經國晚年身影》、《帚珍集》、《寶枝》、《現代逍遙遊》,譯作《再相逢》等。   再版序 作者小簡 讀《寶枝》——彭歌 第一章——————江南好 第二章——————農家樂 第三章——————禍福無常 第四章——————婚契賣身 第五章——————霸凌小丈夫 第六章——————升學夢成真 第七章——————姊弟無嫌猜 第八章——————情慌意亂夜 第九章——————千里送嫂 第十章——————拒人千里 第十一章—————還我

自由身 第十二章—————烽火中初戀 第十三章—————醋海興波 第十四章—————十里洋場 第十五章—————亂世俗緣 第十六章—————改朝換代 第十七章—————力爭上游 第十八章—————返璞歸真 尾聲   再版序   拙作長篇小說《寶枝》一書,初版於二○一五年一月由三民書局發行。當時作者曾於致讀者小簡表示,書中所敘人和事純屬虛構,但在虛擬故事的時空和其歷史背景全屬真實。   出版之後,接到許多親友和讀者來問,書中某人是否就是作者的縮影?或問書中所述某些事件是否確有其事?作者的答覆,一概是:「半真半假,亦真亦假」,當然不能滿足提問者的好奇。   之後,台灣醒報自二○一九年起,

在報紙上每日連載《寶枝》一書全文,共達一百二十餘篇,引起讀者朋友們更多關注,紛向網上訂購。但存書早已售空,原出版人三民書局仍有再版之議,就詢問作者並囑為再版寫敘。作者認為《寶枝》既受讀者歡迎,再版自可符合市場需要,推廣流傳,爰樂為寫序。   目前紙本書刊,能否續有昔年盛景,正在接受電子書的挑戰與考驗。如今一向維護中華傳統文化的三民書局出版公司,願為紙本小說發行再版,無異空谷足音,亦如荒漠出現溫泉,可喜可欣,甚望再版順利成功。 張祖詒敬誌 二○二一年二月一日 讀《寶枝》 彭歌張祖詒先生是一位可敬的長者。他今年高壽九十七歲,依然是耳聰目明,步履康強,興致來了,會帶著家人去環島旅行。有一天,他

忽然對朋友們說:「我剛剛寫好了一本長篇小說,這是我的處女作。」就是這本十五萬字的《寶枝》,一個字、一個字,整整齊齊寫在厚厚的筆記本上,他寫了將近三年。九十七歲的張祖詒,大半生都是一位忠勤務慎的公務員,大半生都與筆墨為緣。然而,他寫的都是動關國計民生的「廟堂文學」,是蘇東坡「知制誥」那一類。九十多歲開始寫小說,這事透著新鮮。以前我曾建議過,請他寫小說,或者以隨筆、散文等形式,留下一些政壇掌故,他只是微笑,搖搖頭。我了解那就是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境界。祖詒先生追隨過兩位長官:嚴家淦和蔣經國。嚴、蔣二位先生都曾組閣拜相,擔任行政院長;又都曾先後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張先生是這兩任元首倚重的幕僚和

「文膽」。又以職掌所在,必須列席行政院會議,他自己計算:「前後二十二年,每週一次,總計參與院會逾一千次。」從歷任的院長、各部會首長,到最基層的工作人員,參加過一千次行政院院會的人,恐怕是唯此一家吧。單憑這一項經驗,讓他從一千多次院會裡「會前準備、會中過程、會後處理等等,以及會議進行時的種種形形色色、點點滴滴」,信手拈來,皆與國史政情有關,若能以文學形式出之,豈不是一大美事。又如他在《傳記文學》發表〈當初為何選他?〉說明了蔣經國總統提名李登輝為副總統候選人的經過,那就不只是「內幕新聞」,而是他親身所見李登輝之作偽善變,所以才挺身而出,為歷史作證,為經國先生辯白。他不肯、不願多寫政治上的人與事。他

現在只想誠誠懇懇寫一本小說,寫一段心裡的記憶。《寶枝》這本小說涉及的時空背景甚廣。時間上是從民國初年、軍閥混戰開始,經過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直到臺灣。空間則是由煙雨江南好風景,到漂泊東南天地間。從紅塵萬丈的夜上海,輾轉流亡到香港,最後到臺北安身。故事的主角劉寶枝,是江蘇農家出身的童養媳。

民國初年軍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樂山大佛,全名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是世界上高度最高的石佛像。整座佛建成於唐朝,先後歷經3位負責人,耗時約90年才最終完成。大佛整體開山而建,而發髻等部分結構則為後期添加。大佛在建成時,外側曾有木閣加以保護,但後來已經完全損毀。樂山大佛歷史上曾有過多次維修,在民國時期曾被楊森所屬士兵在軍事訓練中部分擊毀,但隨後又由他人集資修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樂山大佛得到妥善保護和維修,1956年8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即嘉定大佛。1980年7月7日公佈為四川省重新公佈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即樂山大佛。1982年2月24日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一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樂山大佛的具體始建時間並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僅記載了一個大致的唐代「開元初」,最早是由貴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修建的,修鑿的佛像為彌勒佛,其目的是為了減弱該河流交匯處的水勢。佛像開建後收到了人們大量的捐物捐資,當地的官員因此曾向海通和尚索賄,海通和尚拒絕,稱「自目可剜,佛財難得」。前來索賄的官員仍然強行索賄,海通和尚便自挖一隻眼睛,將這隻眼睛放在盤子裏遞給該官員,該官員此後再無針對大佛的索賄行為。海通和尚去世後,大佛的修造一度停止。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章仇兼瓊擔任劍南節度使,為重修大佛而捐出了20萬錢的俸祿,大佛得以再次開工。天寶五載(746年)時,章仇兼瓊調任戶部尚書,大佛的修造再次停滯,這時的大佛僅修鑿到膝蓋位置,膝蓋以下並未鑿出。貞元元年(785年)時,韋皋擔任西川節度使,大佛得以第三次開工,期間韋皋專門捐出50萬錢俸祿作為資金。貞元十九年(803年),樂山大佛修造完成,整個工期前後歷時約90年的時間。為此韋皋專門撰寫了《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並將其刻在了大佛龕窟右側的臨江崖壁上。建成後的樂山大佛成為了世界上最高的大佛,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坐像。
剛建好的樂山大佛屬於凌雲寺的內屬佛像,其外表塗有顏料,鑲嵌有寶石,部分地方還貼有金箔,大佛的外面還建有木閣加以保護。唐末和五代十國期間,大佛的相關維護工作並沒有明確記載,到北宋初年,樂山大佛已經損毀,佛身長滿青苔,外面的木閣也已塌毀。宋仁宗在位期間,大佛曾有一次大規模維修,外側的木閣也重建。此後大佛的相關毀壞和重建的記載一直缺失,而其原有的所屬寺廟凌雲寺也曾多次毀於戰火。1898年,樂山大佛的體表已經年久失修,外面覆蓋了大量的青苔,木閣已完全損毀。1914年,凌雲寺的僧人曾經對大佛進行維護。1925年時,大佛右眼的眼角出現一處非常大的矩形坑穴,鼻子和右耳已經全部缺失。對此,樂山當地的軍閥陳洪範出資幾千元維護大佛。由於缺乏有效的技術,在這次維護中,大量的樂山當地的紅砂石被開成石條,直接做成面套覆蓋在了大佛臉部,五官部分由於難於修復而直接採取了描畫的方式,最後再用紅砂將大佛的面部全部塗紅,經過修繕的大佛面目全非。同年,楊森率軍將陳洪範驅離樂山,楊森下屬的部隊隨後將樂山大佛當做炮靶子進行軍事訓練,大佛修建完成不久的紅面罩的左眼部分在這次訓練中被打出一個大洞。這處大洞於1927年被當地的一位居士出資修復。1930年至1933年期間,樂山大佛再次大修。在這次大修當中,之前被加裝的紅面罩被敲掉,已經嚴重損毀的鼻子部分用搭建木質三腳架的方式修復。樂山大佛依山體而鑿,露頂開龕,佛像為倚坐雙手扶膝式的彌勒佛,總高71米,頭寬10米,高14.7米,耳長7米,眼長3.3米,鼻長5.6米,嘴寬3.3米,頸長3米,肩寬24米,手部中指長24米,腳背寬9米、長11米,其中右耳和鼻子部分為後來的維修中用木質結構塗灰修補上去的。頭上有1021個螺髻。大佛的佛身各部分比例勻稱,整體嚴格按照佛教《造像度量經》上的記載和要求施工,形態端嚴、鎮靜,完全符合唐代造像的風格。

1930年代上海觀光發展研究

為了解決民國初年軍閥的問題,作者黃信元 這樣論述:

1930年代大上海的繁榮,可遠朔自17、18世紀以來英國等西方列強經濟地理觀念的改變,英國經過觀察評估後,對上海一地開始產生興趣,並透過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後的五口開港通商中實現此一目的,開港後英、美、法出於自身利益考量紛紛在此設立租界,除了在上海形成「國中之國」的景像,也徹底改變傳統中國舊上海的城市面貌。由於英、美、法等租界在母國強而有力的保護與都市建設之下,上海歷經清末如太平天國之役與民國初年軍閥亂政等政治動盪下,反而吸引大批想避禍的中國最有錢人家或平民百姓湧入上海,使上海展現出有別於其他飽受動盪之苦的中國城市異常地繁榮發展。 國民政府北伐完成奠都南京並於民國19年(1928年

)中原大戰後,全國政治中心已由南、北轉移至中部,「黃金十年」期間因地緣上距南京較近且位於全國海岸中心的地理關係,以及蔣介石清黨後,共黨轉為地下化、中國經濟仍為大財團掌控,加上上海人口持續快速增加下,持續為社會提供發展動能。得天獨厚的上海在天時地利配合下,至1930年代已達百業繁榮景緻,娛樂活動十分多元且精采,此一時期的上海,與當時其他國際各大都市一樣,已達足夠條件發展觀光,雖當時已有歐美日等觀光機構在上海發展,但陳光甫在市場與其他相關需求下,終於成立了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旅行社-「中國旅行社」。中旅社成立之後,積極發展旅遊相關業務,例如提倡導覽、便利行旅、社會服務等,在事後來看,發展都相當成功,

中旅在成立後也激勵國人自辦多家旅行社或旅遊團體成立,對中國觀光發展提供進一步發展。 中國從古代至今,一直都有旅行活動,但活動方式並無重大轉變,租界近現代設施的使用使得開埠後的上海旅行產生質的改變;充沛的上海觀光資源發展下輔以中國旅行社的設立,對中國當時旅遊觀光發展達到一定程度的示範作用。

吳佩孚傳(再版)

為了解決民國初年軍閥的問題,作者中華書局編輯部 這樣論述:

  本書自吳佩孚投筆從戎開始寫起,至六十五歲患疾抑鬱以終。由他一生精彩故事一窺民國初年軍閥割據的歷史樣貌,及其正直清廉、文采豐富的人格特質。   ※吳佩孚(1874-1939年),字子玉,山東省蓬萊縣人。晚清秀才,是北洋軍閥中實力最雄厚者之一,曾擔任直系軍閥的首領,以作戰勇猛為名,全盛時期曾經是為西北國民軍軍閥馮玉祥、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的共主,也是第一位登上美國《時代雜誌》的華人,時人稱為玉帥,民國初年風雲人物。 本書特色   1.本書自吳佩孚投筆從戎開始寫起,至六十五歲患疾抑鬱以終。由他一生精彩故事一窺民國初年軍閥割據的歷史樣貌,及其正直清廉、文采豐富的人格特質。   2.吳佩孚是

第一位登上美國《時代雜誌》的華人,時人稱為玉帥,民國初年風雲人物。   一、    逃出故鄉 二、    從戎 三、    當了管帶 四、    風流只此一次 五、    首次入湘止於岳州 六、    二次入湘止於衡州 七、    國民自救運動 八、    雷戰 九、    撤防與趨張 十、    直皖之役 十一、    第一知己 十二、    天津會議 十三、    三次入湘友乎敵乎 十四、    討「財神」檄 十五、    一段笑話 十六、    第一次直奉戰爭 十七、    迎黎 十八、    洛陽花絮 十九、    賄選後 二十、    第二次直奉戰爭 二十一、  

 浮海而南 二十二、    風蕭蕭兮易水寒 二十三、    赤壁之游 二十四、    四次入湘敵乎友乎 二十五、    查家墩司令部 二十六、    心理的分析 二十七、    一着之差 二十八、    一律繳械 二十九、    南北二面作戰 三十、    兒女英雄 三十一、    南口之役 三十二、    血染汀泗橋 三十三、    割肉將軍 三十四、    吳孫之間 三十五、    吳張之間 三十六、    走南陽 三十七、    另一知己 三十八、    入川 三十九、    參謀長的來歷四十、    北上   逃出故鄉提筆寫『吳佩孚將軍傳』,假使用如下之筆調:『吳佩孚字子玉,山

東蓬萊人也。少孤,太夫人課之嚴,以是養成其剛毅不屈之個性。妻李氏事姑至孝,有『玉美人』之目。弟文孚初亦習儒,後碌碌以沒。將軍無子,以弟之子道時為嗣。』這未免太老調而乏味了。要寫吳將軍歷史須從投筆從戎時說起;在這階段之前,將軍雖應登州府試,得中第二十七名秀才,實與市井常兒無異,無著力描寫之必要。將軍從戎的動機非由於所謂『少年懷抱大志』,他是窮秀才,大烟抽上了癮,因大烟闖了一場大禍,因而逃出故鄉來,因而以吃糧當兵為其避禍安身之計。假使不抽大烟,也許他後來不會造成其『虎踞洛陽』的地位,也許鬱鬱居故鄉以死,與春花同落,秋草同腐。登州著名『八大家』即孟子所謂『巨室』,現代所稱為『土豪劣紳』之類。其中最有

勢力的一家叫翁欽生,以經商起家,其分店遠及東三省一帶。朝內有人做官,他本人與地方官府亦通聲氣,府城裏視為一個了不得的人物。那時烟館林立,其中有『雅座』與『普通座』之分;雅座是單房,坑上鋪著大紅毯,是留給特權階級客人享受的。那時不論富翁或窮漢都不喜在自己家裡開燈,往往呼朋引類到烟館裡抽得滿屋子烏烟瘴氣,認為不如此不算過癮,頗像近年來北平及廣州人坐茶館的風氣。吳秀才屬於窮漢一類,只能在『不雅之座』行走,不敢與八大家並肩而坐。

北洋時期奉系軍隊之研究(1916-1928)

為了解決民國初年軍閥的問題,作者林明忠 這樣論述:

中國文化大學八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論文提要 研究所別:史學研究所 研究生:林明忠 論文名稱:北洋時期奉系軍隊之研究 (1916-1928) 指導教授:張瑞德 『奉系』是指民國初年,由張作霖、張作相、吳俊陞等所領導, 盤踞東三省的軍政集團,與民初另二集團--『直系』、『皖系』併 稱北洋三大軍系。張作霖雖出身低微,但憑著個人的機智與運氣,從 一名『鬍匪』,受撫為

清廷軍官,因善於因應時勢,一躍而為師長、 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成為名符其實的『東北王』,以後入關逐 鹿中原。第一次直奉戰爭的失敗,使張作霖致力於東北的政治、經濟 與軍事的改革,換得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勝利,進而延伸其勢力達華 北、華中之地,最後開府北京,當上了『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 雖然張作霖能平步青雲,長期統治東北、華北,但終在內部的分裂與 外敵的環伺下,長期征戰,實力消耗殆盡,其地位終為新興的國民革 命軍所取代,待張作霖欲退回關外以求自保時,卻為

日本軍方所謀害 。待其子張學良繼承其位,即著手易幟工作,完成全國統一,而奉系 也在張學良的領導下,出現不同的氣象。 自民國五年袁世凱去世後,中國進入軍閥操持國政時期,這段時 期,奉系經歷數次戰爭,使其勢力由小變大,進而統一整個中國北方 ,糾合北洋殘餘派系,與南方的國民革命軍互相對壘,最後則由盛而 衰,張作霖也為日本軍方所害。奉系的發展過程,顯示出民國初年軍 閥政治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奉系在軍閥派系林立中,有其獨特性與共 通性,值得

探。本文除前言、結論外,共分五章: 第一章:就史事的演變,分三節敘述奉系軍隊之起源與發展,以 張作霖的發跡為敘述源頭,詳述奉系軍隊的早期發展,直奉兩系的衝 突,以及張作霖開府北京及其身亡經過。 第二章:分二節敘述奉系軍隊的軍事體系及制度,派系的形成與 奉系內部結構的衝突。 第三章:以人事的角度探討奉系成員的相互關係,分析奉軍軍官 的素質及鄉土性,並討論奉系軍隊的士兵的來源、素質與鄉土性。 第四章:就戰力的

層面,分四節敘述奉系軍隊的武器、裝備來源 ,並與其他軍系作比較,兼敘述奉系所屬的海空軍。討論奉系軍隊訓 練及軍紀狀況,對奉軍兵變的原因作檢討。最後再對奉系軍隊的軍費 支出及經費來源作探討。 第五章:就影響面來看,以二節敘述奉系軍隊統治東北時期,對 東北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關係作簡略的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