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業應徵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殯葬業應徵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盧拉拉寫的 命案現場清潔師:跨越生與死的斷捨離‧清掃死亡最前線的真實記錄 和楊敏昇的 拼圖者的生命觀察:一位工作20年的法醫心得。新聞跑馬燈後的真實故事,解剖刀下的生命啟發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新人想加入殯葬業?工作內容與入行條件?禮儀人員薪水、職位也說明:新人如何加入殯葬業?工作內容有哪些? ; 禮儀師, 協助家屬規劃喪葬儀式以及協調治喪大小事,包含靈堂佈置、訃文發印、擇日建議、悲傷輔導等工作 ; 禮儀師助理, 完成禮儀師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橡樹林 和時報所出版 。

最後網站影/達人揭殯葬業薪資、職業秘辛網讚:滿滿的佩服| 民視新聞網則補充:小冬瓜表示,畢業季即將到來,接到許多想了解殯葬業的詢問以及應徵信件,他指出,如果真的對殯葬業有興趣,大學期間可以選擇生死學、殯葬相關.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殯葬業應徵,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命案現場清潔師:跨越生與死的斷捨離‧清掃死亡最前線的真實記錄

為了解決殯葬業應徵的問題,作者盧拉拉 這樣論述:

「走,上裝備,該出任務了!」   我們掃的不只是案件現場── 我們出現、我們離開, 只為了抹去生命消逝時殘留的痕跡, 消除人們心中的恐懼與傷痛……。 在刷洗清理之間,看見最深沉、最撼動人心的場景! 我們以為的日常,卻是他或她的無常……。 ▎盧是我聞▎  每一次的任務現場,總不乏人多嘴雜的議論甚至批評,熱切談論著往生者的種種。然而,如果大家真的在意,怎麼不是在人還活著的時候來關心呢?或許就不會發生憾事了。  我不過問往生者的以前,那已成定局,知道了又如何?好好的面對與重視眼前,才是重要。 *** 這是一個你我都陌生,卻不容忽視的行業!  不僅日本有特殊清掃隊長,台灣也有一群人在此專業領域幫助需要

的生者及逝者!本書即藉由台灣特殊職人「命案現場清潔師」的工作見聞與獨特體悟,帶我們直視最寫實、卻也是最難以想像的事件現場。  作者在書中分享,每一次出任務,要清除散落在各處的血跡血漬,可能也要協助撿拾蒐集殘肢,所以除了必備的特製服裝與專業技能,更需要膽大心細與吃苦耐勞的心理素質。而在清掃過程中,有時要安撫家屬的悲傷,有時要面對外行質疑(甚至同行相欺),有時也會遇到蠻不講理或者討價還價的客戶,當然也會收到來自委託者的由衷感激。  作者說,處理看得見的髒汙與垃圾並非最困難,現場濃重腐臭味也能靠清潔藥劑去除,最棘手的清整,往往是看不見的人心……。 ▎誠心推薦▎ POP Radio台長 林書煒 南華大

學生死系教師 洪筱蘋 作者簡介盧拉拉盧拉拉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畢業,於二00五年開始接觸殯葬業,現職為玥明有限公司特等掃地工,也是台灣第一位命案現場清潔師。 到目前為止,只做過兩種被家人極力反對的工作:「殯葬業」跟「掃地工」,也承受著龐大壓力(金錢也好、人們不解或鄙夷的眼光也是),但讓我願意堅持下去的最大理由,除了能協助家屬們安心面對與處理後續,我還希望盡一己之力,去幫助社會底層孤獨無助的往生者,願逝者能好好走完最後一哩路。 粉專:※玥明※命案現場清潔師https://www.facebook.com/act3tca 自序 之一 大學畢業的掃地工    之二 用心對待生命最後的痕跡   第一

現場、我出現,只為消除恐懼 生死兩安 特別的第一天 尊重 做白工 老闆,缺人嗎? 垃圾屋 社會哥的社會課 將心比心 打廣告   第二現場、孤獨,很殘酷 人心的距離 仍見銀白的髮絲 拋棄繼承的陌生人 佳節,不團圓 走上絕路,就能解脫嗎? 跟廢墟沒兩樣的家 吃不到的饅頭 蝸居,一坪大的空間 來不及再見 生與死的墨跡   第三現場、整理過後的真相 最後一本相簿 離鄉背井的夢想 最後的零錢捐 人生最公平的待遇 聽不到的心碎聲 不甘心也要活下去 燒炭成灰的慟 好死不如賴活著 深淵 顧生活還是挺政治 上山不為採藥 人生百態   後記 第二線工作人員   自序   之一 大學畢業的掃地工   常常有人

問從事命案現場清潔工作的我,家裡也經營殯葬業嗎?(要不然怎麼會做這行),答案是否定的。   我出生在普通的家庭,爸爸是消防員、媽媽是家庭主婦。小時候,父親因為值班的關係,我們能看到他的機會不多;也因此,每次看新聞的時候,只要他轄區內發生火災,我們都會擔心他的安全。   我的父親,用自己的生命在保護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而他的生命,卻只能交由上天來守護。當時每月家裡所有的花用,都是他與祝融奮戰後所領得的賞賜。當火災發生的時候,人們逃離了火場,而他卻穿戴起笨重的防護裝備,反方向的提起消防水管進入被火焰吞蝕的現場;面對眼前的熊熊烈火,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搜尋與救助另一條生命。這份工作真的很辛苦,每一次任

務都有可能是最後一次;每一次的滅火,亦都是將生命與汗水澆灌其中。他雖然不是懸壺濟世的醫生,卻同樣是拯救生命的戰士。   父親不希望我們這些孩子以後走他的老路(消防員是個賭命的工作),也期望我能夠有所成就,所以在我還小的時候,常聽到我老爹耳提面命的跟我說:「你要好好念書,要是你不愛念書,以後就只能去當『土公仔』(以前對殯葬業者的稱呼),不要讓家裡失望了。」然而記得每當我考試考差時,他也常說:「你不愛念書的話就不要念,不要浪費時間,明天你就去殯儀館看有沒有工作可以做。」  就這樣,小小年紀的我反而對殯葬業產生了好奇,一直在想,為何不能選擇這樣的工作呢?   又過了幾年,老爹還是不斷的勸勉我努力讀書

,只是內容有點不一樣了,他常說:「你要好好念書、考上大學,你看,現在清潔隊一堆人搶著報考,連博士都跑去考清潔隊了,你要是書讀不好,連清潔隊都沒得做。要是不想念書,你現在只能去幫別人掃地,說不定你要幫別人掃地,別人還不讓你掃。」   其實職業不分貴賤,父親說的都是為我好,希望我能好好念書,不要像他一樣辛苦賣命的工作以求得溫飽。   可惜,願望就只是願望,想想就好。因為想得越美好,現實往往就會越用力的打你一巴掌,讓人深刻的看清現實。   我是家中唯一念大學的人,雖然符合了爸爸的期望,他甚至認為我以後可以坐辦公桌,而不用像他一樣在外面拚命;然而,我那看似讓父親滿意的美好未來,卻在我還沒畢業時有了一百

八十度的大轉彎—我選擇在殯葬業服務,而這個決定,在當時著實讓我爸「嘔血三升」。我剛入行的那段時間,每天都被他念一樣的話:「虧你書念得那麼高,還是全家唯一的大學生,結果你跑去做土公仔,早知道這樣,當初你國中畢業就可以去做這途了。我辛苦賺錢讓你去念書,不是要你去學怎麼扛棺材,是希望你以後不要像我一樣,書念不好,只能做沒人願意做的工作(在很久很久以前,因為薪資太低的關係,公務員可沒什麼人願意做)!」   殯葬業的工作很爆肝。或許有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很辛苦,要早起貪黑或是日夜顛倒;然而在這行卻是無時無刻的待命與工作,睡覺時還會怕自己沒接到電話,就連睡到一半都會突然驚醒檢查手機。有時工作一多,兩、三天不

回家很正常;即便下了班想好好休息一下,客戶的電話攻勢卻又一波波襲來⋯⋯。   幾年時光過後,我爹對我從事殯葬業也比較沒有意見了,甚至覺得這是很好的工作。但就在此時,我又做了個選擇—離開殯葬業、投身清潔業,而當父親得知後的瞬間,用「怒髮衝冠」來形容他一點也不為過。我以為又會被他罵到臭頭,只聽到他無奈地說:「當初要你好好念書,要不然你只能做禮儀,結果你還是跑去殯葬業;要你努力用功,要不然以後只能去掃地,你還真的給我跑去掃地!要你不要做什麼,你偏偏去做,你是要氣死我嗎?」自從我爸說了這段話後,就再也沒有對我的工作發表任何意見。   雖然我爸沒說話,但換我娘開始接力:「一個大學畢業的,跑去掃地,虧你之

前還是禮儀師,好好的工作不做,現在要做這行業,你以為這行生意很好嗎?哪來那麼多意外現場可以處理?你就算想幫別人掃地,現在外面那麼多清潔公司,競爭那麼大,你是想要餓死就對了?我們家怎麼會出一個像你那麼笨的人?你是怎麼考到大學的?都不會想一想什麼才對你比較有利,年紀都那麼大了,還要家人為你操心。你看看人家誰誰誰,多有成就,你都這把年紀了,還只想要去掃地@#$%^&**&^%$#⋯⋯(以下省略三千字)。」   在一連串有如機關槍火力不間斷的嘮叨攻勢之下,讓我傷痕累累,但是我卻仍然堅持己見,繼續命案現場清潔的工作。剛開始的確很辛苦,在家人不看好的情況下,我挺了過來,也讓家人接受我的工作、我的理念。只是

,我娘那碎念絮叨的聲音,仍不時的傳進我耳中(抱頭⋯⋯啊⋯⋯)!     之二 用心對待生命最後的痕跡   我從不覺得自己做命案現場清潔的工作有多偉大,也不是為了累積天上的財富或做功德那麼形而上的情操,其實就只是為了糊口飯吃、剛好選擇了這一行而已。然而不得不說的是,因為我大學時期讀的是生死系,以及在殯葬禮儀服務業的這些年,都讓我更深刻體會到生死無常與緣起緣滅。   在看過無數次的生離與死別後,我感受到現代人對於「死」的議題,已不像早期那般避諱,反而逐漸體認到死亡是不可逆的過程及必將來到的結局,所以在面對「可預期的死亡」時,對於「身後事」也有先做準備的觀念,例如預立遺囑以及生前契約的普及,甚至還出

現了所謂的「死亡咖啡館」,人們可以在那兒自在地談論生死和進行「生前告別式」,以期能夠在生前體會到親朋好友對自己的愛與追念。   但是在面對「非預期死亡」時,在世的家人親友又該怎麼辦呢?意外無常隨時都會發生,每當這類的事件發生時(孤獨死、自殺⋯⋯等),亡者的家人常常是回家打開大門、或是接到警方通知時,才知道噩耗,心裡還沒準備好面對親人的驟然離世,就得接受今生再也無法再見的事實。   我在從事殯葬禮儀服務時,曾看過亡者的家屬在面對親人無預期的死亡時,那悲痛萬分的心情—只能強忍著悲傷、努力保持著理智,在警局做著筆錄;然後到了相驗室進行相驗,再從司法人員手上接到一紙證明;接著辦理喪葬事宜的同時,還要壓

抑抽空所有情緒進到事發地點,去整理令人觸景傷情的現場⋯⋯。對家屬來說,這一切無異是二次傷害,就像是在傷痕累累的心上,再重重的給予一擊,情何以堪吶!   因此,針對特殊狀況(例如慘不忍睹、血肉模糊、髒亂不堪的現場),有一些殯葬業者與周邊相關的服務人員便會提供協助。畢竟,不是所有的清潔業者都願意接下這類任務,而且多數人一看到事發現場的慘況,就會立馬奪門而出逃之夭夭,奔去行天宮收驚都來不及了。   不過即使殯葬從業人員願意協助,可是到底不是專業的清潔人員,或許僅是靠著三大神器「鹽酸、拖把、漂白水」來處理現場,只要能把痕跡抹去、東西丟掉、味道蓋住就好,該如何用最正確的方式清潔處理(例如消滅汙染源與還

原現場等)還有待商榷。而這樣的做法是對還是錯?當時還在殯葬禮儀服務業的我並不清楚,只知道那是前輩告訴我最合適的處理方法。久而久之,也造成了「敢做的不專業、專業的不敢做。」的奇特現象。   但是隨著時日推移,處理案件現場的方式卻沒有任何改變。我開始思索著,在清理現場時,還有沒有進步的空間?   殯葬業從起初的家族式經營(一家大小包辦所有工作),如今也細分成司儀、襄儀、化妝師等專業。比如說化妝師,從以前畫的殭屍妝,轉變為時尚風格的個性化妝容,有時在遺體受損的情形下,經由他們的巧手,修補、縫合傷口,還原往生者生前的容貌;而一位專業的司儀,不單是整場喪禮儀式的主持人,藉由他良好的口條與深具同理心的臨場

反應,協助喪禮儀式以合乎禮法的方式進行,並在司儀的感人言詞之中,讓親友得以釋放悲傷的心情,撫慰內心的失親之痛。而經由禮儀師的溝通協調,則能幫助家屬完成心中想要的具有追思及客製化的喪禮。禮儀人員不再一手包辦所有的工作,而是經由專業的分工,讓禮儀服務更加周到與細膩,也因著各領域的專業培訓,讓從業人員的工作本領愈加精益求精。   那麼,特殊現場呢?為何沒有專門的公司及專業的人員來處理?有時我與同業朋友聊天,還常聽他們開玩笑地說,「哪有那麼難?把東西收一收,離開時漂白水潑一潑,再把門關起來就好。」當我聽到這樣的見解後,深深反思,覺得特殊現場的處理更應該專業化才是。國外相關產業已行之有年,台灣為何沒有?

大家為何認為不必要?甚至還有點小看這個領域了。我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心情,抱著「敢做的也要是最專業的」的信念,決定遞了辭呈、放下年薪百萬的禮儀師工作,去學習合適的清理方法,並和友人合作成立了專業的清潔團隊,成為「命案現場清潔師」—聽起來好像滿威的,但我都笑說自己就是個掃地工(所以才會被阿母愛的碎念轟炸個不停呀⋯⋯)。   透過學習與進修,我才更瞭解,特殊現場的清潔工作一點都不簡單,諸如各式各樣的死因、發現日期的長短、居住的環境、往生者的生活方式⋯⋯等等,有太多因素要考量,而在全盤檢視後,也才能有效、迅速的解決問題。對我來說,每一次的工作都是學習,更是體會生命—對「逝去」的體悟,以及對「活著

」的珍惜。 我因為工作,常會見到各種「精采」的人生百態,有時比八點檔還要狗血。像是某一次,我還在屋內清理往生者死亡多日才被發現的現場,委託家屬卻在屋外忙不迭地討論自己可以分到多少遺產,看他們笑顏開懷的表情,不像家中發生喪事,倒像是中了樂透一樣;也看過有些家屬因婚姻、工作等因素,久久一次才能與往生的家人相見,在打開門見到躺臥著的往生者時,從他們眼中表達出的震驚。死亡的方式很多,結果卻是一樣;但對家人而言,是喜?還是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以前的人們多是在家中、於親人的陪伴下辭世,但是現今有很大部分的人是在醫院的病床上迎接死亡,或是在睡夢中安詳逝去,這些可說是目前最常見的死亡情況。然而我們工

作中所遇到的個案,百分之百都是非正常的案件,和一般人甚至禮儀業者平時所接觸到的情形不一樣,有長年獨居、睡著睡著就斷氣的「孤獨死」(發現時不是在床上就是已經倒臥地上),也有以各種想得到或想不到的方式結束生命的狀況。對某部分的禮儀師來說,能夠直視、協助搬運而不吐已經是最大的挑戰了,更別提後續的處理了。   清理現場的唯一目的,是希望能還原現場,不讓家屬受到二次衝擊。我們掃的不只是血跡,還有人們內心的恐懼與傷痛。   有時我們所接觸的個案家屬,可能因為某些原因,與往生者幾日才得見上一面,不過在處理案件過程中,仍能感受到家屬的用心。記得曾有人透過我的臉書粉專找到了我,請我前去服務,當時看到委託人勉強打

起精神才能與我對談,心想定是因為死亡、味道以及眼前場景所帶來的恐懼,不斷擊打著他脆弱的心。而就在我們清理完後,委託人有了邁開腳步走向家人房間的勇氣,看著他眼眶中充滿對家人愛與思念的淚水,還有對我們由衷的感謝話語,即便再辛苦勞累,也值得了。 曾有委託人說我們是心靈老師,理解亡者、同理家人,細心、專業不用多說,助人之心更是難得;而他們未能及時發現親人離開,在心裡留下的難解遺憾,也因為有我們團隊的相助,安心了不少。   其實,我們只是盡全力把事情做到圓滿,感同身受地為對方設想。突然遭遇這樣的事件,慌亂在所難免,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協助與陪伴家屬一起渡過,幫助他們減輕傷痛、撫慰悲傷。清潔只是最基本的工作,

重點是家屬們心上的那片塵,由我們來拂去。    盧是我聞 對於熟悉的親友,我們願意去愛與付出;但是面對需要幫助的陌生人時,仍然願意嗎?電影「王牌天神」裡有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人們都想看神蹟,而神蹟是要人們自己創造的。」神不只存在於天上,更在我們的心中,若能不分人我的行動、付出與實踐,一切才能有所改變,也才有機會創造神蹟。 老闆,缺人嗎? 人們常說「死人錢最好賺」,是真的嗎?相信殯葬業界的大哥大姐,一定會打從心底說:「好賺,你來賺賺看,難賺得要命。」而我的工作算是特殊中的特殊,在媒體與網路的渲染下,便常給人一種錯覺,「這種工作一定很賺錢,我也要試試看!」於是,自從成立公司以來,幾乎每一天都有許

多不請自來的求職者,用盡各種方式管道毛遂自薦,例如電話、簡訊、粉絲團訊息、電子郵件、登門拜訪(擅闖),或是裙帶關係(我堂哥的朋友的同學的爸爸的朋友認識你,可不可以讓我從事這一行),可謂是奇招百出。 我覺得最神奇的是,不是應當開出職缺才接受應徵嗎?我們可沒有主動開出過命案現場清潔師的職缺啊!求職也就算了,重點是「禮節」啊!有時看到信件或訊息時,還真是令人臉上三條線,不知該哭該笑還是該生氣,心想:「現在是你要找工作,而不是我拜託你來工作呢!」 最令人厭煩惱怒的是,我經常會「不分時段」接到打來詢問工作的電話,通常一接電話,對方劈頭就是:「請問薪水怎麼算?」,我心想,「算你X(消音),打來就直接問我薪

水多少,為什麼不乾脆XXX(消音)!」像這樣連最基本的問候、謙詞以及回話都不會,就直接開口要錢,當我是#$%^&*@#$#&*(消音)。當然,需要消音的話只能在心中想想而已,現實裡我只能回應:「我們不缺人,還有,不分時段打電話來是很沒禮貌的喔,我沒睡不代表我不用休息,知道嗎?」 還有的人會直接發訊問說:「這工作要去哪裡應徵啊?」現在是在問路人甲嗎?都來問我了還用奇怪的語句。甚至有人會問:「請問?我何時能來上班?」我想說,「老兄啊,我好像跟你連認識都談不上呢,那麼想要工作,我可以介紹你去附近工地打工,簡單面試立即上班,再也不用為找不到工作而煩惱,有的地方還有包住宿,連住房的問題都省下來了唷。」 

也有遇到為了工作可以把整個人生豁出去的,「您好,我已經把現在的工作辭掉了,隨時都可以到貴公司上班,有提供住宿嗎?沒有的話有沒有租屋補助呢?」(請問我錄用你了嗎?)

殯葬業應徵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最近這幾年有一個行業,
因為台灣的《人生清理員》,
還有韓國的《我是遺物整理師》這兩部戲劇,
受到了很大的關注。

0:00 精采預告
0:42 影片開始
3:13 第一次的職業接觸
4:00 現場的紛擾
4:47 難忘的案件
6:36 潛在的危機
8:17 最難克服的問題
9:16 家屬的一席話
10:40 職業的傷害
11:30 家人的不諒解
12:19 給應徵者的建議
13:26 背負的使命

今天的【殯葬職人秘辛】,
非常榮幸可以邀請到,
身為公視《人生清理員》戲劇原型的「命案現場清潔師」,
盧拉拉先生🎉🎉

「命案現場清潔師」,是一份必須做,但眾人不敢做的工作。

今天的【殯葬職人秘辛】將帶你看看,
在這清理命案現場的背後,藏有什麼感人的故事呢?

再次感謝盧拉拉先生,
讓我們更了解命案現場清潔師的工作秘辛!


#我是遺物整理師 #人生清理員 #殯葬職人秘辛 #命案現場清潔師 #盧拉拉 #小冬瓜 #單程旅行社 #冬瓜行旅

看更多殯葬職人秘辛:
【《殯葬職人秘辛》EP01:用花的綻放為親人送行 - 告別式花藝師 】
https://youtu.be/x0Psi4i4w48
【《殯葬職人秘辛》EP02:超豪華時尚紙紮!往生者真的收得到嗎?紙紮藝品設計師】
https://youtu.be/msfsL6pUW4w



💻 冬瓜行旅官方網站:
https://owt.com.tw
冬瓜行旅部落格:
https://owt.com.tw/funeral-encyclopedia/

📱 臉書粉絲專頁:
冬瓜行旅_小冬瓜
https://www.facebook.com/dk0926555558
單程旅行社
https://www.facebook.com/owt2016

📹 YouTube 頻道:
冬瓜行旅_小冬瓜
https://pros.is/melonlifetravel

拼圖者的生命觀察:一位工作20年的法醫心得。新聞跑馬燈後的真實故事,解剖刀下的生命啟發

為了解決殯葬業應徵的問題,作者楊敏昇 這樣論述:

新聞跑馬燈上的社會案件,你記得多少? 那些意外亡故的人生百態,是他的工作日常。 他有如拼圖者,協助檢方拼湊真相、替家屬拾回遺憾, 提醒你我,那些被遺忘的社會角落。   楊敏昇,一個有點「特別」的法醫。   他協助檢方調查各類有爭議的刑事案件,甚至幫面目全非的遺體進行修復。   很多人說他是佛心來著,但他認為自己就是個平凡的大叔。   他既不會通靈、也沒被託過夢,只是比普通人更直接地面對最真實的社會現場。   對一般人而言,或許只是晃眼而過的社會新聞,   但對家屬來說,卻是他們一輩子難以抹滅的傷痛。   楊法醫用一篇篇真實的案例故事,道出社會中的各種生離死別、悲歡離合……   渴望有個家的

青年,跑到戶政事務所上吊;愛女心切的父親卻親手悶死了自己的女兒;   失蹤14年的妹妹,再相見時已是白骨;年幼的女孩眼睜睜看著爸爸與哥哥被土石流淹沒;   移工來台賺錢意外身亡,家人只能隔著6吋的手機螢幕瞻仰遺容……   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命案,在鎂光燈熄滅之後究竟發生什麼事?   那些被大眾所忽略的事件,是不是真的一點也不需要我們關心?   他以第一線專業人員的眼光,寫出日復一日的意外亡故,   用科學的態度、人文的思考來解釋何謂生命、何謂死亡,   期盼在新聞跑馬燈閃爍而過的每一天,提醒你我用不同角度體悟人生,珍惜所有。 名人推薦   裴起林 法務部法醫研究所、國防部法醫中心顧問

  ──特別推薦   陳雲南 平安恩慈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釋昭慧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專文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楊敏昇   新竹地檢署法醫   CRT遺體修復團隊顧問   玄奘大學/元培醫大兼任助理教授   出身自司法人員家庭,原本攻讀放射、醫檢領域,最後卻「不務正業」改拿解剖刀,協助法醫研究所和檢察署調查各類爭議案件死者的死因,甚至成立遺體修復團隊,替死者維持生前的美好面容;也因此,旁人總說他很「特別」,但他卻說自己只是個站在不同角度看生死的平凡大叔,但這一看,就看了20年。曾協助處理921大地震、國華航空空難、陸軍空騎旅空難等大事

件,也是台灣殯葬改革推手之一。著有《遺體處理學》等書。   推薦序 自序   壹踏上理解生命之路 01 在人生的道路管了一個大彎 02 法醫「先修班」 03 必經的震撼教育 04 踏上理解生命之路 05 從生死學到遺體修復 06 只信緣分,不信鬼神   貳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 01 天秤的兩端 02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03女兒,我不想忘記妳 04 人倫悲劇 05 是誰害的 06 阿良 07 像我這樣的人 08 妳的樣子 09 高材生的命案   叁生命所不能承受之輕 01 歐吉桑教會我的事 02  6吋悲傷 03 我想有個家 04 變成兇宅 05  921大地震 06  6

01旅空難事件 07 走了14年,回家的路 08 養在籠子裡的貓 09 沒說再見的離別 10 活著 11 家的樣子   自序 正因為平凡,才能看見不平凡   長庚醫學院(現在的長庚大學)畢業後,我並沒有因為所學專業留在醫院,反而選擇兒時的夢想「當教師」,27歲站在大學講堂意氣風發,深信努力絕對可以讓我從助教、講師一路順暢到教授,甚至想像這輩子也將終老校園。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當時正逢全國老法醫大退潮,喚醒內心深處的柯南與福爾摩斯之夢,基於對科學辦案的憧憬,引領我走入法醫世界中。   回顧法醫之路,說實話的有點像是從「夢幻」到「誤上賊船」。第一次拜訪石台平法醫時,被他領到台中殯儀館觀

摩解剖,首次與屍體近距離接觸,死者是被丈夫謀殺分屍的婦人及黑道仇殺的大哥,死狀淒慘、令人當場腿軟的屍首,當時解剖完後,就對著垃圾桶裡面狂吐!沒想到石老師非但未取笑我,反而讚我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聽到老師這麼說,心中還暗讚自己的「資質」,但考上後才從學長們口中得知,原來為彌補法醫人才荒,他都是如此鼓勵報考者。   法醫工作對我及家人都是一種挑戰,畢竟面對活人及死人的感受不同,猶記初期家母甚至要我別在親友喜宴上暢談自己的職業,避免觸人霉頭。雖然說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但以國人的感受,體驗「生」要比面對「死」來得自然與樂意,尤其處理遺體的過程中,還需面對家屬的悲慟與無助,即使已有20年工作經

驗,還是會常常久久難以釋懷。   讀長庚醫學院時,本想留校念研究所,有位老師對我說:「敏昇,長庚雖然是個不錯的學校,可是系上的老師早已熟悉,想在這畢業絕非難事,但何不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相信會是另一種成長與學習!」謝謝當年老師的提醒,讓我放棄「醫學」改切入「人文」,促成現在不一樣的人生。   醫學跟科技一樣,是1(生)與0(死)的概念,想法較去繁就簡;而人文卻不同,往往沒有對與錯,與其說是「無中生有」,還不如說是「上下無限延伸,左右無限寬廣。」正因為接觸了人文,讓我在無限寬廣的領域中體驗更加深遠,對未來充滿著無限可能的夢想。   我是法醫,很多人納悶我何以從事遺體修復工作,在一般人認為

,不管是法醫或殯葬,多少是種神秘、甚至帶有隱晦性質的行業,有人說:「如果有一種工作是別人不願意做,而你卻樂在其中,那你一定是佛祖派來的,派來為眾生服務的。」我們雖沒有這麼偉大,甚至跟上班族與服務生一樣,都僅是一種正當職業,只是,遺體處理的專業人員,須有過人的膽識與理性,及善體人意的耐心而已。   很幸運正當國內殯葬風起雲湧的年代,我正念研究所,得到許多教授教誨指導。或許是身為法醫,對遺體有一定的熟悉與專業,進而受邀進入殯葬改革的行列,當年四處演講,台下坐了別於以往的聽眾群,除身穿黑衣服、腳踩藍白拖、大口嚼檳榔外,更會不時提出種種無厘頭的問題,對他們的印象只能用「好特別」來形容。隨著時間相處,

越能體會其辛勞與純真,雖然是一群跑江湖顧溫飽的殯葬人,眼中卻仍充滿著對知識、教育的熱忱與渴望,所以我也意外得到一群另類求知若渴的好學生。   處理的是死人,面對的卻是極度哀傷的活人,能讓家屬在淒苦中重獲「笑顏」,就是我工作的動力。幾年前,組織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希望本著「仁義」為出發點,而以「非盈利」為目的,無論是傳統殯葬業、大集團或海外團體,只要符合公平正義的需要者,我都樂意前往交流與分享,因為「遺體修復」對我而言不僅是種挑戰,更是一份對生命的使命與對社會的回饋。   感謝三位老長官的推薦序,因為有您們,才讓我的拙作予以完整:   裴起林法醫是我的啟蒙老師之一,嚴格算是「師公」了,「北

楊(日松)南裴(起林)」可見國人對他的敬重,法醫生涯常受他教誨與鼓勵,二十多年來一直擔任我的心靈導師;陳雲南檢察長被稱為「最牛發言人」,更是公職中最敬佩的長官,做事一板一眼,操守好,又廉潔自愛,深受同仁的敬愛,雖已退休卻很懷念他的精神;釋昭慧院長在學術界有崇高的地位,跟大師的緣分很特別,除了是長期大學兼課的主管,也是升等助理教授時的裁判長,最特別的是從學生時代就是她的小粉絲。   漫長二十年法醫生涯,驚覺自己其實是如此平凡;但也因為平凡才有機會,有了機會才有再進步的空間,繼而從中看到更多的不平凡!   願將此書獻給所有關心與愛護本人的親友們,各位的愛相隨才是提筆本書的動力與勇氣! 楊敏昇

2019/03/31午夜 ◎歐吉桑教會我的事那個身影,有些駝背的靠坐在法醫室門口的椅子,層層疊疊的資料就擱在手邊,遠看像是做足準備的律師,氣勢如虹的要和你來場生死辯。已經過一個多月了吧?確切的日期早已被厚厚的公事覆蓋,但被歐吉桑緊抓,激動盤問的畫面揮之不去。歐吉桑的兒子陳同學是個聽話的乖孩子,品學兼優,退伍前就應徵上著名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待遇優渥,前途一片看好,大學老師驕傲地為他在台北舉辦一場慶祝會,慶祝退伍也慶祝似錦前程。聚餐結束時夜已深,陳同學開心的與大夥告別後驅車回新竹;凌晨三點鐘,擔心夜歸會吵醒酣睡中的父母,因此轉了個大彎,準備繞去南寮海邊待著,計畫天亮後回家,再與剛起床的父母道早

安。然而,一個轉彎,意外緊接發生,陳同學在產業道路上與對向來車對撞,對方是為了生活必須趕早市的菜販,兩個鄰居同車,行駛在如常的生活作息上。這場車禍,為三個平凡家庭迎來悲痛的無常。趕到地檢署時,三方家屬哭喊,指責對方不是,愁雲慘霧罩頂。在還沒有酒駕罰則的年代,車禍對錯的衡量較為相對,在車流量大的產業道路,酒駕那方刑責就會重一點。為了公平起見,我要求三方都抽血檢驗,明顯的,陳同學酒駕,兩位菜販沒有酒精反應,且幸運的,一位菜販存活下來。正當我因為其中一位菜販的消息稍微鬆一口氣時,突然,有人使勁地抓住我―是陳同學的父親。歐吉桑力道大得像要把我靈魂搖晃出來,嚴刑拷打的審問。「打死我都不信,我兒子這麼優秀

怎麼可能喝酒開車?他從來不喝酒啊!」歐吉桑歇斯底里喊著。但科學證據是一記熱辣的耳光,陳同學身上就是驗出一點酒精反應,檢察官詢問過昨晚聚餐的同學老師們,他們止不住眼淚,自責地承認,確實因為氣氛熱烈而勸了幾杯酒。「楊法醫,一定搞錯了吧?我兒子很乖的,怎麼可能酒駕?」歐吉桑的情緒由激動轉為疲軟。我明白那不是問句,而是化為文字的哭嚎。我只能沉默地站在一旁,讓歐吉桑的第二次審問慢慢消失在空氣中。處理完陳同學後事後,歐吉桑開始每天到地檢署報到,風雨無阻地坐在法醫室外的椅子上,顯然是針對我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