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春天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建隆寫的 刺桐花之戰:西拉雅台灣女英雄金娘的故事 和【美】惠特曼的 生如草葉:惠特曼經典詩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春天的故事(董文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也說明:1994年3月,在廣東省青春歌曲創作大賽的深圳分賽區,由蔣開儒作詞、王佑貴作曲的參賽歌曲《春天的故事》落選。由於不甘心這首歌就此泯滅,蔣、葉打算找人來完善這首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圓神 和江蘇文藝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 謝宗仁所指導 鄭雅麗的 與“春”相關之歌樂研究-以六首不同語言之歌曲為例 (2019),提出春天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春天、舒伯特、提林德利、德布西、鄧雨賢、阿爾間多、屈文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邱燮友所指導 林于弘的 解嚴後臺灣新詩現象析論(1987~2000) (2000),提出因為有 解嚴後、新詩、現象研究、詩學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春天歌的解答。

最後網站‎Apple Music 上的歌單「春天」則補充:在Apple Music 聆聽Apple Music精選的「春天」。串流〈Beach Boy〉、〈I Like That〉等更多歌曲。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春天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刺桐花之戰:西拉雅台灣女英雄金娘的故事

為了解決春天歌的問題,作者林建隆 這樣論述:

《流氓教授》林建隆暌違文壇多時,嘔心書寫的原住民史詩小說深度刻劃不容遺忘的西拉雅族台灣女英雄──金娘!   刺桐花,平埔族眼中守護家園的神樹,  金娘,一個被遺忘的西拉雅族台灣女英雄。  在林爽文抗清行動中,頭戴火紅刺桐花上戰場的金娘,   是如何統領三萬大軍?如何施法作戰?如何救亡圖存?   連橫在台灣通史裡說:「金娘,下淡水番婦也,習符咒,能治病,大田信之,軍中咸呼仙姑,爽文亦封為柱國夫人。」林建隆根據這兩行字,再參照渺如星火的鄉野傳說,發揮文學乩童似的想像,顛覆敵對的滿清所謂的歷史與供詞,精心講述金娘的故事。   兩百多年前,台灣天地會首領林爽文號召十萬民兵反清抗稅,曾經是台灣最大族

群的西拉雅族大頭目、大尪姨金娘帶領部落聯軍參與起義。「金娘」從此成為史上首位領導反清卻被後人遺忘的女義士。   天賦異稟的金娘,從小習醫為人治病,又無師自通傳承先祖的作戰法術,更擁有悲天憫人的高尚情操。於是在族人的擁戴下,率領跨部落的勇士們,加入天地會陣營,與林爽文一起統帥大軍。她全力營救被擄為妓的西拉雅少女,希望有朝一日能讓族人擺脫異族極權統治的剝削與凌虐……   金娘不僅僅是西拉雅族的傳奇,更是台灣史上不容遺忘的女英雄。就讓我們跟著她的征戰足跡,穿越時空到兩百年多前的台灣,展開一趟精彩絕倫的冒險旅程! 作者簡介 流氓教授-林建隆   一九五六年生。從小立志成為詩人,卻在二十三歲那年因「殺人

未遂」,被以「流氓」名義移送警備總部管訓,半年後轉送台北監獄。坐監期間在獄中宏德補校就讀,並尋求報考大學的機會。三年後假釋,被遣返警備總部繼續管訓,後在管訓隊考取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後赴美,獲密西根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現任東吳大學英文系教授。曾獲T.Otto Nall文學創作獎、陳秀喜詩獎。    作品有:自傳《流氓教授》;長篇小說《刺歸少年》《孤兒阿鐵》;詩集《藍水印》《玫瑰日記》《林建隆詩集》《菅芒花的春天歌詩集》《林建隆俳句集》《生活俳句》《鐵窗的眼睛》《動物新世紀》等。

春天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詞曲: 陳慶仁 原唱: 羅時豐/阿丹翻唱~

與“春”相關之歌樂研究-以六首不同語言之歌曲為例

為了解決春天歌的問題,作者鄭雅麗 這樣論述:

「春天」總是令人感覺富含生機,象徵著大地及萬物的甦醒,也是作曲家喜愛歌頌的主題之一,在各種語言的歌曲中,舉凡以春天為題材的歌曲不勝枚舉,筆者依六首以不同語言之春天主題來進研究探討。本研究的六首歌曲,以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的《在春天》(Im Frühling D. 882);彼耶‧阿多弗‧提林德利(Pier Adolfo Tirindelli, 1858 -1937)的《喔!春天…》 (O Primavera!);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的《春天來了》(Voici que le printemps);鄧雨賢(1906-

1944)的《望春風》;多明尼克‧阿爾間多(Dominick Argento, 1927-2019)的《春天》(Spring);屈文中(1942-1992)的《春神》為研究範圍,總共分成八個章節。第一章為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究方向與範圍。第二章至第七章則依序探討這六首歌的作者生平、創作背景、曲式分析及詮釋內容。第八章則為這六首春天歌曲的共通性與特性比較與解析。本文期望透過以《春》為主題的這些歌曲作品的研究來解析不同作曲家,如何以音樂手法來表達詩詞,特殊的詩句排列、文字組合、音韻聲響及詩中之意境,並加深演唱上的深度。

生如草葉:惠特曼經典詩選

為了解決春天歌的問題,作者【美】惠特曼 這樣論述:

為紀念惠特曼逝世120周年雙語典藏版,收錄了惠特曼一生唯一的作品集——《草葉集》中最經典、知名度最高、最具代表性和思想性的精華名篇70余首。在惠特曼的詩歌中,自由是最鮮明的味道,平等是活的靈魂,情感和熱愛則是主旋律,他歌頌自由,歌頌民主,歌頌自然,歌頌永恆的生命,歌頌勞動人民,歌頌蓬勃向上的力量,雄渾壯闊的詩風、一瀉千里的氣勢、無所不包的容量、奔放的激情、恣肆的想象、縱橫的議論充溢着字里行間,一顆純潔明凈的赤子之心展露無余,帶給讀者無限的想象和心靈的震撼。《生如草葉:惠特曼經典詩選》同時還經選了世界畫壇巨匠弗雷德里克•萊頓等300余幅世界傳世名畫,四色印刷,精致唯美,重現經

典華彩,感受視覺與意境的雙重享受。充滿詩意的翻譯,還原惠特曼最本真的味道,是一本關於生命、愛情、自由、人生的宣言書。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0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第一位在世界范圍內獲得聲譽的美國詩人,他身處於超驗主義與現實主義間的變革時期,詩作兼並了二者的文風,創造了詩歌的自由體(Free Verse),開創了一代詩風,對不同國家不同流派的詩人產生了持久而深遠的影響。這種自由詩以民主的內容、革新的形式極大地影響了美國乃至世界詩壇,也為他贏得了自由詩之父的美譽。其代表作詩集《草葉集》,記錄着詩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歷程,也反映出他所生活的時代和國家的面貌,詩

集通過「自我」感受和「自我」形象,熱情歌頌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美國,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國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的詩集。所以《草葉集》不僅是惠特曼個人的史詩,也是十九世紀美國的史詩,被譽為美國詩歌史上一座燦爛的里程碑。

解嚴後臺灣新詩現象析論(1987~2000)

為了解決春天歌的問題,作者林于弘 這樣論述:

本文係以「解嚴」為時間區隔,以「臺灣」為觀察場域,以「新詩」為研究對象。一方面透過觀察、討論、分析、研究以彰顯解嚴後的時代特質,同時也將標舉隸屬臺灣本土的文化特色,此外也將面對新詩的實際趨向加以耙梳,期盼經由作品的內容意涵、思考模式及表現手法等諸多面相,嘗試建構屬解嚴以來臺灣新詩的演化特性,以及其與社會動盪變遷的交互作用。 而全篇計分十三章,另含附錄及參考書目。首章先略敘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方法,並兼論解嚴以來政經文化遞嬗轉變之種種現象。第二至四章則探討詩社、詩刊、詩集、詩史和詩論等相關要素,以及文學獎和年度詩選這兩項典範的特殊徵狀,與對詩作詩風產生的直接影響。第

五至第十二章遂依序分別研析政治詩、都市詩、生態詩、母語詩、女性詩、小詩、後現代詩和網路詩等八種,在題材、風格、意念、技法、均有所歧異的不同詩作,以及其於源起、發展、轉變、展望等視野上,所具體呈顯的面貌。而末章則總結全文,歸納解嚴後臺灣新詩的種種特色,強調其邊緣性與不確定性。最後並附錄「世紀末臺灣詩壇大事簡表」及參考書目,以為相互對照。 至於在研究基礎上,除了借重文學社會學的理論之外,也特別著重歷史研究、文化研究、量化統計及現象分析等策略,期以兼顧文學與社會之內外在因素,以及其與特殊時空背景的對應關係,務求以切實的證據推斷解釋解嚴後臺灣新詩所映現之種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