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鹽埔夜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國立中山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袁中新所指導 林育任的 應用微型感測器量測及探討PM2.5時空分佈及特徵分析 (2019),提出屏東鹽埔夜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細懸浮微粒(PM2.5)、空氣品質感測物聯網、微型感測器、空氣品質特徵分析、PM2.5時空分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施雅軒所指導 黃柏欽的 中國大陸觀光客的消費時空行為探討-以高雄市六合國際觀光夜市為例 (2011),提出因為有 中國大陸觀光客、時間地理學、結構化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屏東鹽埔夜市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屏東鹽埔夜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應用微型感測器量測及探討PM2.5時空分佈及特徵分析

為了解決屏東鹽埔夜市的問題,作者林育任 這樣論述:

空氣污染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全球性重要議題之一,為此政府機關也以實際行動展現對於空污議題之重視,並陸續推動相關措施。在空氣污染治理過程中,空氣品質監測相對重要,其數據除可做為相關防制策略之擬訂參考外,亦可視為判定策略執行成效之依據。然而傳統空品監測站網的建設成本較高、體積較大,較難大量佈建、監測數據之時空解析度有限及僅能進行大尺度之區域空品預報,行政院核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建構全國空氣品質感測物聯網感測點至109年達10,200點,提供1公里解析度之精緻空氣品質預報,建立空品物聯網運算服務營運平台。本研究擬就屏東縣佈建400台規模之空氣品質感測物聯網,針對大量的歷史監測數據進行探討分析,解析

屏東縣感測物聯網之細懸浮微粒(PM2.5)時空分佈,並針對不同類型(如工業區、交通等)之空氣品質進行特徵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各鄉鎮PM2.5感測濃度小時平均值分佈範圍為8.93~31.92 μg/m3,以新園鄉感測器之PM2.5濃度平均值最高,而牡丹、恆春、車城、滿州、獅子、枋山等鄉鎮之監測濃度較低,平均值介於8.93~9.87 μg/m3之間。而偏鄉地區由於佈建數量偏低(多數偏遠地區僅佈建1台),較難呈現區域變化狀況;屏東縣工業區內PM2.5濃度變化除屏南工業區在多數時段的測值相對較高,在屏東工業區方面、內埔工業區、屏東加工出口區及農業生物科技園區,以夜間至清晨時段的測值相對較高;「露天燃燒」

類型所佈建的感測器點位經感測器即時數據輔助確實有露天燃燒農業廢棄物致明顯煙霧濔漫,導致PM2.5污染之相關裁處記錄;佈建在測站(屏東測站、潮州測站及恆春測站)之感測點,其PM2.5逐日濃度變化趨勢與自動測站PM2.5濃度之變化趨勢大致相符,可知微型感測器之數據具一定程度之可信度。由此可見,微型感測器之空間尺度(街道)及時間尺度(分鐘)之空氣品質監控,確實能輔助並強化環保署現有空氣品質監測網之精密程度,可有效且即時掌握環境空氣品質。

中國大陸觀光客的消費時空行為探討-以高雄市六合國際觀光夜市為例

為了解決屏東鹽埔夜市的問題,作者黃柏欽 這樣論述:

自從2008年開放第一類中國大陸觀光客(以下簡稱「陸客」)來臺旅遊以來,陸客遊臺人數快速增加,並且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最主要的遊臺旅客來源地。回顧國內地理相關系所的碩博士論文,尚未針對開放第一類陸客來臺旅遊有所探討,因此如何運用地理學的觀點研究陸客在臺旅遊的消費時空行為,是本研究的動機所在。 本研究運用時間地理中「時空路徑」的概念,觀察老、中、青三個不同年齡層的陸客在六合夜市中的消費行為時空歷程,將其繪製成時間地圖,找出不同年齡層彼此間的差異。最後試圖使用結構化理論來分析造成這些差異的可能因素。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青年陸客對於夜市的接受度最高,平均停留時間、平均選逛次數以及平均

消費次數均名列榜首,而中年陸客次之,老年陸客居末。而影響陸客行為的結構化因素則有:施政規劃、行程安排以及導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