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到遺憾無法打擾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好到遺憾無法打擾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軼楠寫的 為何人情世故總讓你心累?勇敢表達情緒,好好做自己 和BillEdgar的 棺材告白者:有些遺願不會默默進墳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少一句怕遗憾,多一句怕打扰 - 查理资讯站也說明:16、你完美的谢幕了,留下我在台上像个小丑似的不知所措。 17、最短的距离是从手到嘴,最长的距离是从说到做。 18、少一句怕遗憾,多一句怕打扰。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舟文化 和方智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班 林文欽所指導 卓玉娟的 林梵早期的文學歷程及其現代詩研究 (2002),提出好到遺憾無法打擾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林梵、林瑞明、鄉土文學、現代詩、台灣文學、賴和、楊逵、楊雲萍。

最後網站小鬼黃鴻升死於主動脈剝離,五月天阿信:「我們都要把自己 ...則補充:而五月天阿信今天也在IG換上黑畫面,寫下五月天歌曲《好好》其中一段歌詞:「我們都要把自己照顧好,好到遺憾無法打擾。」小鬼和五月天曾是同門師兄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好到遺憾無法打擾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為何人情世故總讓你心累?勇敢表達情緒,好好做自己

為了解決好到遺憾無法打擾意思的問題,作者王軼楠 這樣論述:

對過去不用遺憾,對未來不必恐懼 每一次起心動念,就會有一個嶄新的你誕生 如果真實的自我有一千種面貌 那我們要學會的,就是接納這一千個自己 我們無法全知全能,但我們可以知己知彼,和諧共榮 願每個靈魂,都能完成一場自己的生命巡禮 在彼此了解的過程中,漸漸體會生命的盛大 本書獻給所有不了解自己、失去自信、深陷人際困擾的迷惘靈魂 ★★★★★英國QS世界大學心理學科前百大名校研究團隊★★★★★ ★第一本跳脫套路顛覆三觀的人性剖析權威著作★ ★東西方大師跨世紀心靈辯證重要觀點收錄★ ★人性明暗、善惡、神魔特質全盤解析★ 人人必讀的「自我內在強化」與「社會人際美學」雙修指南 教你學會「自我審視、

自我梳理、自我調控」三種重要的心靈技能 在不斷的自我變化中,獲得不斷進化的喜悅 在充滿「明明」與「為什麼」的困惑人生路上 找到讓自己舒服的生存姿勢。。。。   明明自己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對自己不滿意   終於成為別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為什麼我還是感覺不快樂   明明不是自己的錯,為何我感到不安、自責、愧疚   為什麼聽別人的意見比較安心,無法信任自己的決定   你是否總是過度努力、情緒焦慮、社交恐懼?    你是否曾放下自尊殷勤奉獻,現在卻心冷的只想躲進盔殼裡?   你是否常自命剛正直撞南牆,卻總是換來全套的心碎和皮肉傷?   這個世界的確不盡如己意   ――如果,你用了錯誤的方式看待自

己與別人   心疼每一個努力到快要崩潰卻不敢抓狂、不敢休息,心累的你   一切的焦慮、疲憊、無力感,其實都是因為你沒搞懂人性   一天學一點人情世故,少一些磕碰、少走點彎路   讓本書帶你看透人性的全貌真相,理解各種情緒背後的真正原由   學會與自己和他人和諧相處   透過完整的自我認識,解開內心的糾結迷惘   透過完整的自我接納,停止莫名的焦慮內耗   克服各種心靈困擾,勇敢接納自我、連結他人、好好享受這個世界   ◆人生不好操控,但我們可以盡量不要失控   你變化著,每一人也都變化著,自我內心的碰撞、人際之間的差異與衝突,都是正常現象。   「調控」人性與情緒,達成讓自己與他人舒適

的和諧感,是自我心理學要帶你做的重要練習。在了解「變」與「調控」的關係後,願我們更能以平常心看待、理解、尊重、包容自己與他人,享受人生「隨隨變變」的自在!   …․․․聽見你的「小聲音」․․․…   「傾聽」自己的心聲、「傾訴」自己的情緒,是自我療癒最重要的第一步     ․力不從心、靈肉分離的感覺,是怎麼回事?   現代人經常覺得煩躁、焦慮、麻木、對人對事有強烈的無力感,甚至感覺到自己的身、心、靈分離,無法認同自己,情感和認知混亂。對自己情緒勒索、與別人人際關係不好,或是身心已出現疾病症狀,這些都和情緒失調、不和諧有關係,背後最大的共同原因是:不了解如何駕馭自我內在的複雜人性。   你

是否常聽到自己心裡的小聲音,迷惘的與自己和這個世界對話著:   一整天職業笑臉都僵了,頻頻對別人點頭,其實白眼已經翻到後腦勺…   人前落淚被說脆弱,勇敢表達不滿又被指責脾氣暴躁、沒有包容心…   …․》我變得不滿意自己,也不喜歡別人   「這個討厭的社會」、「今天又要跟一群笨蛋開會」、「這個該死的工作…」   …․》我每天都很焦躁、怨天懟地   「你怎麼可以如此墮落?」「你不知道大家都很拼命嗎?」「你太小心眼了,怎麼這麼愛計 較」…怎麼做都有人嫌   …․》我變得易怒、暴躁、沮喪   我有時候很討厭自己,但有時又喜歡,特別是在別人稱讚我的時候…   …․》我的自我認同出了問題嗎  

 被別人說脾氣壞、怪咖、外星人、龜毛、神經質、玻璃心、雙面人、舔狗、工具人、疑心 病、邊緣人…   …․》我裝作不在意,但其實氣得發抖   這些複雜、充滿壓力的聲音,讓我們掩藏真實的情緒、費勁取悅他人、害怕與人起衝突、武裝起不堪一擊的迷之自信;追求所謂「完美人格」、「正能量」的迷思,讓我們更加敏感、神經緊繃、焦慮、疲憊。長期處於高度壓力下,失眠、憂鬱、慢性身心困擾以及嚴重的疾病都會逐漸出現。   其實,該難過的,不是別人不了解你,而是你相信了那些話,心裡受傷了。   別人的看法只是他的看法,你不用隨之起舞。專心做自己,聽從自己的內心,繼續勇敢表達與展現自我就可以了,只有你是人生唯一的主人

,沒有人能改變你的道路或為你打分數。   ◆「情緒不好時靜一靜就好,時間會沖淡一切」請勿相信這句╳話   有人總是對身邊的人說:「我沒事,我很好。」突然有一天就跳樓了。   也有不少案例是看來陽光開朗的人,在意外死亡後,大家才知道他長年飽受憂鬱症所苦。   過於激昂的情緒,即使是興奮歡樂,也都需要疏通、宣洩,才不會使身心受到傷害,更何況是劇烈的焦慮、恐懼、憤怒、悲傷。在氣頭上我們確實需要一些正念,待激昂的情緒稍歇之後,仍要多與自己或他人傾訴、溝通,徹底消除內心的矛盾與歧見,才能得到真正的平靜。每個人都有感性的天賦和一顆玻璃心(只差在強度不同),所以,請多留意自己和他人身心求救的訊號,必要時

要尋求支持與幫助:   〔心靈情緒體檢單〕   檢查自己是否有以下「自我懷疑」或「情緒不舒服」的感覺:   □ 經常感到焦慮、不安   □ 脾氣差、暴躁、沒耐性   □ 疏離冷漠、不喜歡與人交流   □ 習慣看人臉色、害怕衝突   □ 情緒敏感、疑心病重   □ 輕視、懷疑、討厭自己   □ 容易仇視他人   □ 拼命努力,都是為了別人   □ 覺得自私、自戀都是不好的人格   □ 認為名利代表成功,幸福快樂是弱者的目標   □ 以為討好別人,就能得到別人喜愛   □ 沒自信,找不出自己的優點   □ 拍照後一定要修圖,修到媽媽都認不出來還不滿意   □ 常覺得自己被別人排擠   □ 害怕

輸的感覺,總想證明給別人看   □ 不認同的事情仍會去做,因為不想讓別人失望   □ 對他人的評價很在意,甚至會煩惱到睡不著   □ 一天中幾乎沒做過一件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若符合三項以上可能是心靈生病的警訊,請多加自我關懷。   ◆表裡不一、人前人後差很多,這是病態人格嗎?   看不順眼別人過得很爽,是愛嫉妒、小心眼?認為自己最重要、自我中心,很自私?當然不是。各種人格傾向都是正常反應,偶有負面思考不必過分譴責和否定自己,這並不代表你的全部人格。美國心理學家喬治.米德指出:人會根據情境來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現不同的性格和行為,是自我社會化的展現。你所表現出來的每個你,其實都是真實的你的一

部分,當你察覺自己的「缺點」時,別只是討厭和懷疑,看似衝突、不相容的各種人性特質,其實讓你有更多能量角度來應對這個世界,能更周全的發揮自己與保護自己。   ◆心理問題,會全數轉為生理症狀,不要被別人「說」出病來   情緒病、精神疾病都始源於「自我認識」與「情緒調控」不當。感覺不幸、被他人傷害,其實都是我們自己所允許的,因為自己對這件事的認知,才導致自己的情緒產生,而不是事件本身的問題。   ․情緒生病的判斷:自己開始感覺不舒服、不對勁   負面情緒、心理彆扭、人格變異,雖然在學理上還不算是疾病,但實際上已具有身心的摧毀力!「情緒困擾」或是更具問題感的人格變異如「精神變態型人格」,以及醫學上

認定屬疾病的「精神分裂、多重人格(解離型身分障礙)」,其實多少都存在每個人的心智中,隨著生活情境任何的刺激出現,相應變化。面對不同的人事物,某些人性特質會特別突出,某些則隱諱不明,如何讓自我感受維持在-舒服自在-的最佳狀態,是學習自我調控的重要目標!   〔情緒失調症:24種短暫出現易被忽略的癥兆〕   每個當下複雜的人性變化,會不斷產生情緒的波動,隨時需要做自我調控,如疏離感、孤獨、憂鬱、焦慮、暴躁、恐慌、脆弱感、自卑、自戀、自私、敏感、多疑、嫉妒、緊張、抱怨、羞恥、罪惡、憤怒、恐懼、悲哀、沮喪、內疚、自責、自貶、攻擊性等,若其中有過溢現象,讓自己感覺不舒服,都是失調,對身心都具有危險性。

    〔精神變態人格:10大心靈受損線索〕   多留意以下十種精神變態型人格,你我或許也有可能沾上邊,自我調控得宜時相安無事,若某項特質有嚴重傾向,請多與信賴的人傾訴,或立即尋求專業醫生的協助。   ․偏執型人格․分裂型/分裂樣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邊緣型人格․表演型人格   ․自戀型人格․迴避型人格․依賴型人格․強迫型人格․討好型人格   【本書精彩議題】   ◆人性無法切割,但情緒可以被調控   為自己著想就是自私?心不搭口就是虛偽?自尊感是遺傳而來的?真的有天生罪犯這樣的人格嗎?高敏感型、雙性人格為何天賦特別高?負面人性竟然有助果斷決策、成為領導人物?旁人眼中的老實人為何一夕間變成

冷血殺手…人性受到七情六慾與理性智識的複雜拉扯,情緒隨之波動,這雖是正常的現象,但失去平衡就會造成身心內耗、自我或他人損傷,不只影響健康、外貌甚至會奪走性命,不得不慎!自我審視、自我梳理、自我調控「向內管理」的智慧人人必學。   ◆顛覆三觀的人性閃光點   〔漲知識1〕․你我是巨魔,也是天使:善念與邪念並存是正常的   「我大部分時間都很善良,但有時卻也有邪惡的念頭」人類本質上是善良、理智、寬容的生物嗎?或者在內心深處,我們天生就是壞心、狹隘、懶惰、虛榮、報復心強和自私的?在你我心中一起長大、迴盪不去的自我懷疑,一直困擾著我們的腳步。   你是否為他人亂扔垃圾感到不齒,自己卻會在公共座椅留

下用過的紙團?你是否認為應該拾金不昧,但仍將撿來的錢放進自己口袋?四歲的孩子或許哭哭鬧鬧不講道理,但也極富同情心,會收養流浪的貓狗。有優點、有缺點,這才是完整的人性全貌,每個人天生就具有多樣化的人性成分。每一個生活情境下,都允許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身分,做出行動,自我價值的認定,會啟動心靈內部的某些人性特質,引導你做出每一次的決定、行動甚至是事後的感受。   〔漲知識2〕․「雙生火焰」是大腦偷懶的傑作,別忽略「模糊地帶」   自尊、自卑、自大、自戀、自私、偽裝、怯懦、勇敢、敏感、猜忌、虛榮、防禦、攻擊性等複雜的人性,有些相生、有些則相對立,在不斷互相對抗與融合的過程中,成為了我們的所作所為,

也形成我們的自我認知與對外形象。為了生存效率,大腦會把這些複雜的人性簡化為兩相對應的概念,讓我們便於二選一,如冷漠或熱情、陰柔或陽剛、正向或負面、勇敢或逃避、溫柔或暴躁、驕傲或自卑、懦弱或堅強等。當我們俐落的選邊站、做出決策時,也不要忘記:人性特質之間具有模糊地帶,那是自我認知、人際互動很重要的彈性領域。   〔漲知識3〕․人性調控,成功關鍵在「社交智商SQ」   如何在每一種情境、人際關係、工作需求中能夠自我心態調控得宜,使各種人性的「綜合效果」達到你想要的結果,智商和情商的配合非常重要,而體現出來的則是社交智商SQ:   智商IQ > 選擇如何思考?   情商EQ > 選擇如何感受?

  社交智商SQ > 選擇如何行動?   ․自我調控七大原則   調控人性與情緒,我為的是:   1. 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別人   2. 要改變與進步的是自己的樣子,而不是別人的樣子   3. 改變能改變的,平靜接受不能改變的部分   4. 不再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是選擇自己想要的效果   5. 不評價他人的決策,也不介意他人的評價   6. 學會不與他人競爭,專心成為更好的自己   7. 經常用新角度思考,自我和生活就會有新的風貌   學會做好自我人性的管理,不只能做自己心情的主人,人生也將隨時為你翻轉,呈現新契機。你的工作表現、人際關係、情感與健康,也都會跟著變好!   〔漲知識4

〕․感覺孤獨、格格不入,很可能是因為你比其他人優秀!   如果你明明就很認真,別人卻冷眼旁觀、盡說風涼話;如果你感到孤單、理解你的人很少、時有人際衝突、不合時宜的感覺,先別急著否定自己,這也許正是你人格發展比他人完善的信號!根據研究,個性內向、敏感、專注於自身的人,許多都比一般人格水平者更具有細膩的觀察力、同理心、縝密的思維以及豐富的才華,甚至在成年後比同齡人有更高的社會成就。歷史上多數的天才,都是在眾人譏諷與不理解中前進的,那些做不到的人往往特別愛說反話,其實都是讚美,不要只是聽「表面話」!別忘了,人性中也有嫉妒。而你,太棒了!   〔漲知識5〕․負面人格也有正能量!還特別容易成為領導者!

?   自戀、自私、自傲都是正常人性,不必覺得太羞恥,或許有人會因此討厭你,但你可能特別容易成功、成為眾人的領袖!   善良、謙讓、助人、犧牲是眾人認同的美好人格特質,但冷漠、自我中心的人卻往往能使自己的地位突出於人群,看似負面人格也有積極的作用,這種人性會讓人更敢於漠視道德、人情,對傷害他人較無同情心,因此敢挺身推進艱難的決策,展現對事不對人的作事風格。根據研究,自戀型人格有助於讓人更專注自我、雄心勃勃,善於利用周圍人和環境來獲得最大收益!表演型人格則特別擅長吸引和控制他人,在建立與發展商業關係上特別得心應手。傲嬌自負是過度自信的個性,但往往能讓人更加勇敢的迎接挑戰,遭遇挫折時也更能堅持下去

!   〔漲知識6〕․「雌雄同體」的雙性人格,幸福感最高、最受人歡迎   請注意,這裡說的雌雄同體,不是生理現象的「不男不女」或「中性人」;而是指一個人在精神層面具有更完整的豐富性。   為什麼「雌雄同體」的雙性化人格是最理想的人性,幸福感最高又受人歡迎?維吉尼亞․吳 爾芙(Virginia Woolf)與研究尼采的學者周國平都有同樣的結論:「每一個偉大的靈魂、最優秀的男女,都具有雌雄同體的性格」。根據研究,這種同時具有男性與女性興趣、能力與愛好,達到平衡和諧的狀態的人,身心健康水平最高、性格既堅定獨立又有足夠的親切感,抗壓性、可塑性、人際交往表現都極為出色,在工作上更有完善的運籌帷幄能力。

所以,你大可拋下以生理性別建構的男性氣質或女性氣質,精神與心靈上若能兩者兼備,對你最有利!   〔漲知識7〕․你有「自來熟、社牛症」的潛力嗎:沒有天花板的超級自信心!   多數人都有某種程度的社交恐懼感,比較嚴重的稱為「社交恐懼症」,就是連對認識的人有時也可能會害羞、不好意思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一聽到和陌生人也能開心大聲打招呼、自然聊天的人,大家鐵定認為這人臉皮超厚、沒羞恥心吧!其實,正面解讀應該說是:這種自來熟、社牛症的人,他們的自我感覺超級良好!或許,我們的自信心不必做到「社牛(社交牛逼症)」這麼狂,畢竟過度的話嘮或打擾他人並非人際禮儀,但是不妨參考一下這種樂觀自信的人格三大優點:

  1. 個性外向大方:跟誰都能敞開心扉,聊天聊得盡興,心靈能遠離焦慮、恐懼的壓力。   2. 不在意他人眼光:沒有心理包袱,言語、動作都能自然表達,不必武裝、活得坦然。   3. 社會化良好:即使被白眼或嘲笑也不會心靈受傷,自我尊重與尊重他人的心態平衡。   這三項人格特質確實有益人際社交,同時也是保持自我心理健康的重要素質,能發自內心散發自信與友善,對他人評價尊重而不過分重視,是每個人都可以自我鍛鍊的項目。   【本書適讀對象】   ✓ 缺乏自信、容易焦慮不安者   ✓ 深陷人際關係困擾,不知如何與人溝通相處者   ✓ 懷疑自我價值,對人生感到迷惘者   ✓ 皮笑肉不笑、想哭流不出眼淚

,自覺情緒混亂者   ✓ 有社交焦慮、社交恐懼者   歷史永不磨滅,而自我隨時可以重構。每個當下,經由你的同意,就會有一個全新的你誕生!   原生家庭和童年經歷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但並不表示,被過去的負面環境和事件塑造而成的我們,就註定一輩子無法改變。   所謂的過去我,只是記憶和故事的一部分,現在我與未來我並不需要繼續被自己的記憶所綑綁。   要記得每個當下,每次的起心動念,就會誕生一個全新的你。把握本書所教導你的「自我審視、自我梳理、自我調控」,善加使用人生的主導權與變更權,進化成為更欣賞自己、喜歡自己的我們。   【個人的強大修練】   可可愛愛,自由自在~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

去吧。   相信每一個我,都是優秀的我!   ○ 別人喜不喜歡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喜歡你自己   ○ 就算活得怪里怪氣,照樣能昂首闊步、理直氣壯的做自己   ○ 如果無法避開有刺的人,就保持一個安全的距離來相處   ○ 好壞成敗照單全收,不怪別人、不怨自己   ○ 完美不存在,不用苛求自己與他人,爭執後記得和好就好了   ○ 如果已經盡了全力,那這件事就算成功,慶祝吧   ○ 傷疤是會痊癒的。過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此刻想做什麼事、想成為什麼人   ○ 不同角色的你,都是真實的你,不用對於其中某些部分討厭或羞愧   ○ 在不同情境下展現不同的性格樣態,是社會適應的正常表現,不是虛偽,更不是

病態   ○ 給自己自信,肯定自己,不要整天活在大神的陰影下,相信自己也有自己的亮點   ○ 人生是你的,不用別人批准,不用和別人比較,更不需要參考別人的標準   ○ 以自己的意志生活,每個當下、每一次光彩或掉漆的時刻,都是迷人的   ○ 生命對我們並不仁慈,但我們可以善待自己   ○ 當有人變心了,不必責怪,也不必受傷,別忘了你也擁有變更的權利   ○ 不來的人就別等了,要走的人就別留了,專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吧   ○ 永遠要記得:你天生就是無比優秀、色彩豐富、力量強大的人   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翻山越嶺的自我探索過程中   遇見每一個獨特的自己,並和每一個狀態的自己相處愉快   【

人際的和諧修練】   12個醍醐灌頂的人際美學   溫暖、瀟灑是人際交流的黃金智慧   ◇ 理要直氣要和   每個人都有缺點,不要過分挑剔,理直氣和會比理直氣壯更有好人緣     ◇ 記得別人對你好     別人的善意要珍惜感恩,切忌過河拆橋、予取予求,實際的回饋很重要   ◇ 自發光但別遮光   自我的才能要勇敢嶄露,但注意不要遮住別人的光芒,也要避免樹大招風   ◇ 不要高估自己的分量   真心付出,回饋隨緣。不是你對別人好,別人就一定要對你好   ◇ 讓別人佔點便宜   把吃虧當成分享,對方心生善感,放下戒心,好處會比你付出的更多   ◇ 能做到再承諾   沒有把握的事不要輕易答應,答

應的事不要找理由推拖,信賴是人際基石   ◇ 發生事情先問自己   不要一味責怪別人,要了解自己的責任,積極去改善,讓自己更進步   ◇ 恭敬是高情商   帶著慕強之心,誠懇讚美、效法別人的強大,自我的進步會更加快速     ◇ 風雪多送炭   別人遇到困難時多幫一把,即使幫不上忙,也可以說些溫暖鼓勵對方的話   ◇ 打人不打臉   攻防較勁時贏不贏盡,記得給對方留分尊嚴、留個台階,厚道是美好的品格   ◇ 熱臉不貼冷屁股     可為拾穗彎腰,不向惡人低頭,有時不用太善良,因為有些人不值得   ◇ 平靜面對喧嚷   對於善意指點虛心受教;惡意的指指點點只是反映對方人品,不必在意   ▲ 強

大內在自我!必讀焦點   ★ 人性無法切割,但情緒可以自己調控!   ★ 每天來點負面能量,你會變得更棒!   ★ 勇敢站到中心點,世界就會圍著你轉!   ★ 邂逅每一個獨特的你,和每一個自己相處愉快! 本書特色   ★特色1   本書由心理學專家王軼楠博士率領「自我心理學」研究團隊,歷時三年精深鑽研,對人性心理的剖析提出多面視角,觀點套脫窠臼新穎獨特,引證題材豐富且生活化,寫作筆法頗有心靈手術刀與查兇辦案之獨特風格,深受年輕與熟齡讀者喜愛,閱讀起來有趣易懂,讓人耳目一新!   ★特色2   本書涵括百則生活實紀、社會事件、心理臨床案例,集結東西方心理治療專家、精神科醫學、文哲學者、商業

領袖等各領域巨擘之精彩辯證一次飽覽(阿德勒、榮格、佛洛伊德、馬斯洛、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托爾斯泰、梵谷、賈伯斯等思想巨人),論述深度與廣度皆強大完善!   ★特色3   本書對人性的探討還引介詩歌、小說、文學、音樂、藝術、電影視劇等大眾媒材,藉由角色與情境反映真實的人性與人生,讀者很容易同感共鳴,於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並獲得啟發,如《功夫熊貓》裡的熊貓阿波,曾滿心困惑難以接受自己爸爸竟然是隻鵝;《麻雀變公主》裡的高中生蜜亞,極度無法適應自己是個一國公主新的身分;《心靈捕手》裡從小被遺棄、虐待的威爾,用渾身是刺的態度隱藏滿是傷痕的心……,真實世界的你我也都可能遇到自我認同、身分轉換的困

擾、渴望被愛卻不知如何被愛的痛苦。反思日常我們可能一直表現出自卑、易怒、霸道等外在行為,卻不知這些負面表現從何而來、該如何改變。透過劇情文本的同理共情、換位思考,讀後必能幡然領悟,豁然開朗。   ★特色4   本書四十二個篇章附有多項專業心理測驗與人性實驗,都是啟動自我覺察的有效工具,如自尊評估量表、自戀程度檢測、自我監控圖像、內隱人格檢測、黑暗人格特徵判別、外貌魅力與大腦活動偵測、自我矮化的馬太效應等等,皆能幫助讀者更完整、更細緻的了解自己人格的多面性、情商、智商等特質,掌握自我弱點與優勢,做為自我療癒、自我調整與進步的具體方向。   【自我心理學的必讀之扉頁】   讓我們先「隨變」談談

關於人性與情緒的硬核   一個永不離心的中軸   ●「隨變」的學問,其實一點也不隨便   他 變心了。。。。   她 看起來和以前不不一樣了。。。。   這個世界 變了好多。。。。   你是否習慣用感嘆的心看待「變化」?   其實,你也和昨天不太一樣了,而未來,你還可以變得更不一樣。    ●「變」是常道,變心、變樣都是正常人性,並不是虛偽!   人性是一個綜合包,富含各式各樣的成分:   每一個時刻,動了心念就會發起與前一刻不同的變化。   每一次行動,都是由多樣人性組合出來的綜合效果。   每一種情緒,都是經過你允許與決定的。   你我都是可異形的多變體,同時,世界也會隨著你的改變而改

變。   所以,要記得:沒有人能真正限制你,除了你自己。   你不必成為某一種定型人格,可以決定不受他人傷害,或是被傷得一敗塗地。   同時,請用這種認知,同理、尊重與包容身旁每一個人。 專業推薦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志恆   臨床心理師.劉仲彬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暢銷書《活出你的原廠設定》作者 蘇予昕   (以下按姓名首字筆畫排列)   當當網讀者五星推薦   ★ 貼近生活、心理學小測驗、插圖講解、有趣例子,很棒的一本心理學,極力推薦!   ★ 這不是一本勵志書,這是一本有趣又專業的心理學書籍,讀起來很有意思!   ★ 了解自我心理的入門

作品,講得透徹而有趣。   ★ 這本書裡提到的一些生活案例真是感同身受,走在小路上總覺得後面有人跟著自己,原來屬於自我監控呀,漲知識了。   ★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别人的社交生活更豐富」這就是我的心聲啊。原因是自己是和一種在心理上更易得的「社會標準」比較。解釋得很科學,很喜歡。   ★ 變好是一種期望,能變好是一種動力,努力使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是目的。全體集合,一致朝目的努力,就是這本書要說的!   ※本書初版為《我還能變好嗎?——自我心理學幫你好好做自己》  

林梵早期的文學歷程及其現代詩研究

為了解決好到遺憾無法打擾意思的問題,作者卓玉娟 這樣論述:

壹、前言 林梵,本名林瑞明,早期以詩人身分活躍文壇,近二十年來則專心致力於台灣文學的研究與推廣。然而一般人對「林梵」卻顯得陌生,儘管古濟堂在1997年出版的《台灣新詩發展史》一書中,曾經將他列入台灣七十年代青年詩人群;但在台灣文學領域中,林梵卻一直被認定是文學觀察與小說評論的「林瑞明」,而非詩人身份的「林梵」。當然文壇前輩中少數人如鍾肇政、葉笛,在文章著述時會以「林梵」相稱外,一般人都是對「林瑞明」較為熟悉,而對於自己詩人身份的被漠視,林梵曾在2001年12月8日出席「越浪前行的一代-葉石濤及其同時代作家」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向在座的諸多學者及詩人們提出嚴正的抗議。

其次,近幾年來筆者對台灣文學稍具理解,對本土文學家在作品或文學評論時,滿溢的悲壯之情,同時發現這些時代菁英的文學歷程頗為相似,這是個有意義又值得關注與分析的課題。所以筆者擬以「林梵」作為討論的對象,希望藉此個案的研究,得以窺探戰後一代的知識份子早期的文學活動,並嘗試理解七十年代文藝青年的心理轉折與文學歷程,同時也在論文中提出個人對林梵現代詩作的若干觀察與研究心得。 貳、論文的研究動機、範圍、方法 一、 研究動機 七十年代的文藝青年,依然活躍在今日文壇上的作家何其多,然筆者不以更具詩名的詩人作為研究對象,反而以林梵作為

腳本,是基於下列三點研究動機:對林梵文學歷程的疑惑、《少尉的兩個世界》一書的窺探,以及個人對於現代詩的好奇。 二、 論述的主軸與研究範圍 1. 論述的主軸:林梵 作為文學觀察與評論者的「林瑞明」,因為文學志業仍在持續進行,有關其在台灣文學史上的定位與貢獻,日後文學史家自有定評。所以筆者所要論述的主軸,大抵是以詩人身分的「林梵」為主,因此有關他在台灣文學的部分,本論文中不擬多作說明或申論。同時論文中,為了體例與稱謂的一致性,行文中除非刻意區別身分外,筆者皆以「林梵」稱之。 2. 研究範圍 本文所要

探究的部分,分成二方面,首先筆者所要了解的是:詩人林梵早期的文學活動參與及其文學歷程轉折的因緣。而「早期」的界定,筆者將時間點定歸於1979年「美麗島事件」前後,包含軍中行伍時期,即是林梵任教成大歷史系以前。 因為退伍後的林梵,除了教學外,也加入《文學界》開始積極整理台灣文學的史料。同時林梵也認為自己左翼的態度成熟於「美麗島事件」的刺激,換言之,美麗島事件前後是林梵文學歷程轉折的關鍵期,剛好在事件前林梵寫下許多可貴的心路歷程,這些大都保留在他的日記中,所以筆者論述的時間斷代,自然也以他退伍以前的文學活動為主。因此論文討論的只是「早期」的文學歷程,至於教書以後的文學活動,大抵略過不談。

另外,筆者想探討的第二部分是:詩人身份的林梵,他的文學創作如何?筆者根據林梵目前已出版的三本的詩集《失落的海》、《流轉》、《未名事件》,及若干發表而未輯錄成集的詩作,作為討論的文本,並企圖還原「林梵」的詩人身分,及其詩作的相關課題。 關於詩人「早期的文學歷程」,本文擬以林梵的日記作為探究的第一手資料;至於其現代詩部分,筆者則打算將這二百多首詩,先以註解的閱讀方式,仔細尋覓詩人的詩質、詩心、詩藝,再擇幾個重要的主題切入探究。 三、 研究方法 以林梵作為一個文學研究對象是顯得格外單薄。整個研究過程中,既無足夠的文學史料可供筆者

做參考,有關他的創作評論更顯得薄弱與貧乏,加上市面上也找不到他的詩集,因而讀者很難有機緣讀到他的詩,凡此都讓筆者在研究方法上需要直接閱讀林梵的著作文本與私人信札、日記,唯有透過這些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本解讀與分析,筆者才能掌握詩人的形貌,並作出較客觀的觀察與理解。 1. 林梵文本的閱讀與解析 林梵的著作,大抵可以分為傳記文學的整彙、學位論文、現代詩的創作、私人感懷劄記、台灣文學的觀察與論述、作家全集的編整等類項,除了後者外,其他作品的內涵,都是筆者閱讀解析的對象。因為唯有透過這些文本,筆者才能推溯林梵早期的文學歷程與思考的向量,與其後來棄詩轉向文學評論

的背景,並藉由林梵過去所創作的詩集解析,回歸他之成為一個詩人可能的面貌與詩質。 而這些文本依林梵著作時間先後排序如下: 甲、傳記文學-《王光祈的一生與少年中國學會 》、《楊逵畫像》 《王光祈的一生與少年中國學會─ 五四人的悲劇型像及其分析 》是林梵與其業師郭正昭合著的作品,對於五四時代的傳奇人物王光祈的研究,原是郭正昭所擬研究分析的,因緣際會他轉向科學史的研究,便將後續未完成的部分交由林梵來完成。寫作王光祈的傳記,對於大四的林梵來說,應該是項鼓勵與肯定,同時也是一種史學方法的訓練,這是對一個史學系的學子而言,這部合著的經驗提供林梵難得

的機會。 透過郭師的蒐集的資料,林梵走入了五四時代的歷史場域,藉由史料的研讀解析,他探索且走入了王光祈的內心世界,整個寫作過程不斷地反覆推想王光祈的見解,並想像他走在萊茵河畔的心情。這樣深入歷史人物的心理揣摩與理解,在日後相似的時空環節中,林梵必然也會如前行代作一樣的選擇:歷經保釣運動的衝擊,他放棄蒙古駙馬爺的夢想,走向中國近代史的研究。這個與師長討論合著的經驗,及藉著王光祈的形象分析與少年中國學會的觀點,林梵深受的精神震懾與感召是可理解的。 同時,此書也提供林梵對於傳記文學寫作技巧的磨練機會,加上史學科班的方法訓練,這些都有助益於林梵日後寫作《楊逵畫像》的契機與成就。

乙、學位論文:《晚清譴責小說的歷史意義》 丙、詩集:《失落的海》、《未名事件》、《流轉》 林梵前後共出版三本詩集,其中《失落的海》收錄他二十五歲以前的重要詩作,這段時期的作品較具詩的藝術性,同時也可看出詩人的寫作企圖與詩質的經營。至於《流轉》、《未名事件》則是作者將入伍到三十三歲以前的作品作一番整理,此時因為台灣社會的變動,他的詩偏向社會詩與史詩的創作,在詩質、詩心上均有著蠻大的轉折。至於未收錄詩集的詩作,則因為美麗島事件林梵也開始轉向寫實主義的抒發。 1980年代之後,詩人也邁入人生另一個生涯階段 ─ 結婚生子,加

上專心研究賴和,詩人有十年時間暫時發表詩的創作。爾後,偶有詩作的發表,也都只是抒發之作,這是詩人林梵與學者林瑞明之間的一種抉擇,畢竟學術領域的專研必然耗盡林梵的心血,所以在詩的創作上也只能偶或為之。所以藉由論文第二部分「林梵的現代詩研究」,可以明顯感受到他的心路轉折,同時從詩作的風格變化裡,亦可窺探台灣這段時期的歷史局勢與社會變遷。 秉著學詩最好的方法便是注詩的態度,筆者認為唯有透過詩作的背景知識及文本本身的解析閱讀,才能更真切的掌握詩人林梵的真意。所以在林梵現代詩的研究部分,藉著披覽、注詩的方式,將比較重要或具有特色的詩作透過文本的閱讀一一進行解析,然因筆者生性粗疏或有誤

讀之處,難免無法突顯詩人詩作中的意涵、甚或詩人創作的詩藝表現,即使詩的理解原本便因為文本象徵歧異性高,讀者也有再創作的空間。 丁、私人感懷札記:《少尉的兩個世界》 在論文中,筆者大量以《少尉的兩個世界》作為揣摩林梵的第一手資料, 當下札記雖然不免粗疏簡略,一方面由於軍旅生活的限制,一來則是作者情懷的表述,由於未嘗想過出版也就不必刻意琢磨,經與作者訪談過程證實:除了若干女主角的名字做了更改以外,其餘就讓它全貌呈顯,畢竟人事的糾葛及錯過,在在有其限囿與不能。所以論文研究範圍所採用的主要文本,除了三本詩集外,就是《少尉的兩個世界》一書了。

《少尉的兩個世界》是一本未預設立場的私人日記,有著林梵年輕心靈的總總記錄,舉凡閱讀心得、情感的歡愉、矛盾與傷懷,在軍中的情景與感慨,還有他對台灣局勢的觀察與知識份子的時代觀,很有史料價值的一本日記。儘管日記的文學筆法相當鬆散,記事也十分瑣碎,但讀者反而更能觸探到林梵當年的想法,這比採訪詩人或閱讀作品的理解更具真實性,作為探究林梵的文學歷程與詩作風格其實相當有幫助。 當然,從這本日記也可以窺探到詩人私密的感情世界,對理解林梵的情詩助益很大,畢竟有些陳年往事都在詩人不經意的手札中傾瀉,為避免翻攪那池春水及打擾相關人事,詩作中原本的詩情,反而都可藉著這本日記的

交互印證,更具有深刻意境,若非這本日記的出土,讀者是很難進入林梵的深情世界的。因此這本私領域的日記,就成為理解林梵早期文學歷程、情感生活、人生態度最具客觀性的原始資料,是足以作為論文書寫的佐證。 這本散文體式的日記,大抵記載了林梵1977.10.08---1979.08.06軍旅生涯的點滴、札記,或心情傳真或回憶,其中更多零星佚語是關於作者靈動思路及當代史料的紀錄。然而此日記並非每日都是填錄,其中甚且也有三言兩語者。同時日記記事也並非齊全,筆者發現:1978.03.26---1978.06.09 整段期間的日記完全闕漏,作者自言:遺憾的是在十二本的筆記中,遺失了金門服役時第

四本,如今僅記得片段,詳情則已不復記憶。 戊、台灣文學的觀察與評論 他透過一篇篇的論文將他對台灣文學的歷史作了番考察,同時也將台灣文學的本土性與時代精神都做了些評論,這些單篇的論文後來輯成三冊:《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灣文學的本土觀察》。 《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是林梵研究賴和的心血結晶,在論文第三章討論到林梵的文學定位時,筆者有詳盡的論述。而他的另二本論文集,則是因為台灣解嚴之後,整個文學的氣氛為之丕變,「本來吞吞吐吐的台灣作家,也不再像從前那樣躲躲閃閃,偶一放砲即遁走,文學有了充沛的活力…」

有關台灣文學的研究不必再瑟縮於學院的角落,於是林梵掌握時機,決定將這些年來所作的觀察的課題,趁勢推展出來。總觀這些文章有的是早期發表過的評論,有些則是解嚴前後對文學的觀察,所以整體來看並非是有系統有組織的論述,但因為林梵是藉著台灣文學史中幾個重要的剖面交互探討,所以在重構台灣文學史時,這二本著作仍帶有指標性的功能。尤其解嚴後,許多人才開始對台灣文學有所興趣與關注時,林梵早已參與其間的文學律動,所以在這個值得開發的領域中,他已是先鋒部隊,至少從學院對台灣文學評論的專著看來,這三本論文集都能成為進入台灣文學領域的入門書。 2.文獻資料的考察與參酌 有關林梵的

資料並不多,因為這十幾年來,林梵一直是以「林瑞明」的學者身分活躍文壇,一般人對「林梵」非常生疏;同時他的創作也未能得到評論者的青睞,雖然筆者也找到若干篇詩評,但大抵都具有文壇知己酬贈分享的性質與作用。儘管如此,筆者也將這些相關的文章作為參酌的文獻資料(請參考論文附錄三〈林梵的評論引得〉)。 在此,筆者想提張德本的〈詩人林君的長篇小說〉,此文是較為特別而顯得親切的文稿,透過張德本造訪林宅的旁觀側寫,讓讀者對詩人的生活多些了解,這裡沒有太多的文學論調,倒像似故人老友的娓娓道來,倍感親切寫真。從張德本對林梵家居生活的描繪,及基於對友朋的相知而轉述詩人的人生經歷,在在使讀者對於林梵

的生命基調有著更多的了解與深深的感動。 3.口傳文學資料與採訪紀實 由於林梵目前任教於成大歷史系,因緣於過去的師生關係,筆者有機會以採訪的方式進行口傳文學的田野紀錄。當然口述歷史的形式原本就會有許多難以突破的困境,有時是雙方的互動未盡理想,有時則是談論的課題牽涉到一些敏感的意識或心理防衛的邊緣,於是整個採訪的時間長達三年,斷斷續續的訪談,有些問題的回應還出現前後出入的盲點。但總的說來,這種採訪紀實的方式,對於筆者在寫作論文過程中,算是個很特別的經驗與訓練,例如事前的充分準備、訪談中的即時反應、訪談內容的紀實拿捏等。更重要的是藉此接觸與對話,也讓筆者有更多

近距離觀察詩人氣度、文學家風範的機會。 但這樣的師生關係,在進入學術研究時,其實也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對林梵而言,從一個研究者成為一個被研究的對象,在角色上的互動便顯得有些尷尬,在資料的保留與開放之間其實便常有些為難。加上筆者的詩學素養的貧乏與對文學背景的生澀,往往在資料的分析上會有些誤讀,尤其被研究對象仍然活躍於台灣文學領域,很多文獻的解讀都須有考慮其他當事者的感受,為此訪談的過程有些情況便在公領域與私領域中拿捏不定,但無論如何,整個採訪過程都算順利。 但因為訪談本身涉及許多詩人心情的轉折與情境的回溯,筆者僅就論文相關疑點的澄清或論述觀點的補強方面,

摘錄寫成六篇〈採訪紀實〉(參考論文附錄二〈採訪紀實〉)。這六篇〈採訪紀實〉大抵是按照時間先後排序,為了顧及訪談對象的感受,筆者並未錄音,加上訪談的話題是天馬行空的進行,所以有些內容可能產生誤讀或是造成對採訪者的困擾。原本筆者是希望採訪林梵周邊相關的人物,礙於現實行動的困難,一直無法順遂的進行,所以這部分的差池,倘若造成一些誤解,應該是筆者的疏忽,希望日後有機會能把採訪記實充分補齊。 此外,論文中,筆者也嘗試將林梵的詩作、生平作了年表初編,雖然資料仍嫌不足,但對於了解人物的生平梗概、文學經驗或文學活動的參與,提供絕佳的觀察視角。 參、論文綱要〈請參考附錄〉

論文以二個部分作為研究方向,其一是林梵早期的文學歷程,其二是林梵的現代詩研究。整篇論文依次分成六章節:緒論、林梵的時代與生平家世、林梵的文學歷程、林梵現代詩作的考察與論述、林梵詩作賞析及結論。同時論文也附錄了〈林梵的年表初編〉、〈採訪紀實〉、〈林梵的評論引得〉、〈林梵指導研究生論文目錄〉、〈林梵詩作的版本差異〉相關資料,以及論文參考書目。 在第一章緒論中,筆者將自己書寫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範圍、研究方法等課題作基本的說明,同時也將全篇論文的綱要與論述重點作簡單的導覽。此外,筆者想進一步說明的是研究方法與論述角度的切入。此篇論文,筆者是藉著林梵著作文本的

閱讀探析,以及相關文獻資料的引證參酌,加上採訪詩人的口述文學紀錄,嘗試以史學方法的研究態度,達到文學關懷的理念。論文中,筆者也整理林梵相關的史料圖表,如〈林梵現代詩作品目錄初編〉及附錄的資料,目的是期盼觀察文學的向度、廣度,都能藉著基本史料的彙編開展考察論述的空間。至於其他較深入的課題,則待來日的努力再進一步的探究,並作為本論文未來的研究進路。 第二章是描述林梵的生平,從林梵的家庭生活說起,並將林梵的學生生涯分成若干期討論,之後針對林梵的感情生活作較詳盡的論述,因為牽涉到第五章的情詩閱讀,所以筆者希望著墨濃烈些。同時因為林梵的文學啟蒙,受到父親影響甚大,所以本章中林梵的父親

單獨一節,份量不算少,這是因為林梵父子的情感很深刻,論述時筆者也引林梵的詩作為佐證。 至於林梵的時代背景,則因為論文附錄一的生平年表頗為詳盡,為了行文流暢,論文正文部分則以重要的影響討論,關於當時國際大事、台灣局勢則略過,讀者可自行參酌論文附錄一的〈林梵年表初編〉。 第三章則是討論林梵的文學歷程與文學活動。論文切入林梵的文學歷程,從詩的啟蒙、小說家的志趣,到評論家的文學志向,一路說來。其中小說家的夢,筆者透過林梵日記的隨筆與回憶,擇錄幾段原文,將林梵寫作小說的「功力」展現出來。同時,除了文學歷程外,筆者也將林梵參與文學活動的情形,按照時序鋪陳出來,例如南

一中的丹心會、成大西格瑪社、台大大學雜誌等。這章中,筆者也簡介台灣當時的文學環境與台灣文學的情況,並試著找出林梵與台灣文學的關聯,最後筆者提出個人的淺見,試著將林梵對台灣文學的貢獻列出了幾項要點。 第四章則是對於林梵現代詩作品進行考察與論述。林梵的詩作計有二百多首,主題指涉層面有史詩、情詩、社會詩,以及宇宙觀生命觀的哲理詩,詩作的表現技巧則有小詩、台灣俳句、詩劇及長篇鉅作的〈國姓爺〉。其實林梵在詩壇中並非是相當出色的創作者,至少和當代的詩人比較起來,其詩才、詩名是略遜一籌,但他的詩讀來卻別有番滋味,讓人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尤其是他的史詩,融入許多古典的意象,深具古蹟文化的背景

概念,更能以史學的觀照,活絡這些歷史人物或歷史建築的生命力,初次閱讀這些詩時,感受並不深刻,但若對台灣文學史、台灣島嶼的命運多了些理解後再深入析讀,讀者便能體會林梵詩中所要傳達的意念與情境。所以筆者以林梵的現代詩作為研究起點,希望對現代詩能有更深層的理解與對話。 這章中,筆者先將林梵從1967-2000年以來的作品,整理彙編、作成一份年表〈林梵現代詩作品目錄初編〉,藉此提出幾個重點作為基本的觀察,並試著論述林梵詩觀,藉著詩作的內涵、主題、階段風格,歸納他的詩藝表現。檢視〈林梵詩作年表初編〉,筆者發現若干值得討論的線索:除了上述提到藉由其作品登刊的對象可以觀察到七十、八十年代

的詩壇環境外,讀者也可以從林梵詩作的詩題與創作時間,爬梳林梵的詩路轉折。透過不斷的追尋,筆者也企圖尋覓林梵作為一個詩人的寫作特質,並嘗試指陳出林梵的寫作企圖與策略。 此外,就林梵的詩歌藝術部分,筆者則特意提出詩的圖像化、動畫的電影手法、句讀修辭作較深入的探析,希望能將林梵的詩作特色深刻化。例如筆者嘗試透過句讀的解讀,企盼對詩人作品中的情意能有更豐富而精準的詮釋,捕捉更多的可能。 林梵詩作風格的轉折,其實帶有台灣當代文藝青年的「集體性格」,或許該說:透過文學走向的改變,他們將台灣現實環境與文學風格作了緊密互動的示現,同時將年輕人的精神狀態- 焦慮、不安、憤

怒、激動、抗議等情緒書寫得淋漓盡致。這些詩風的轉向與派別的遞嬗其實也都說明了台灣與西方文學流派的關係,以及林梵受到現代主義的諸多影響。所以第五章關於林梵詩作的探研,筆者是以詩作注解的方式,試圖將林梵的詩作大致分成:情詩、史詩、社會詩、小詩與俳句、文學劇場等幾個類項進行討論。前三者偏向詩作的主題、思想探究,後二者則是掌握林梵詩作表現技巧的嚐試作為探討。 閱讀林梵的詩,一直有種深沉、厚重的凝實感,他不炫才也不賣弄,有時甚至採取古典含蓄的手法進行生命的探索與詮釋。當然提到他的詩作風格,讀者也應該注意到「文化專制的心理反應」,因為某個階段的作家群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認同一種思想原則或時

代精神,並將這種時代潮流轉化成他的作品特色,甚且在不由自主中也擔任宣揚這些思潮的鼓號手。當筆者面對林梵的詩作風格與各階段詩作的內涵,其實也是如是觀察,換言之,林梵的詩作其實挺具時代精神的,因為七○ 年代文藝青年的文學歷程與時代環境息息相關。 從林梵詩集的卷名與內容可以看出,林梵不同時期關注的主題容或迭有更遞,素材的選取也趨向多元(尤其是未收錄詩集者),但他的生命基調並未超離一個「真」字。從最早的一篇〈風景〉到近期的(台灣俳句),雖有各自不同探索的主題,甚或不同年代的階段,他選擇切入的生命點也不一,但整體詩路的脈絡上仍然可以看到詩人生命演化的痕跡。閱讀這些篇章無異就是在閱讀林

梵的生命歷程,你可以說他是個社會的關懷者、觀察者、批判者,更是生命的探索者。 他的情詩不少,但卻不是那種「年少春衫薄」式的情懷表露。對於情詩,林梵顯然多了一種渴望,他企圖藉著情感題材的媒介,來關照人的生命與價值觀,所以他的情詩是很古典的,耐咀嚼,偶或也會讓讀者嚼出橄欖般的滋味:等待的苦澀與宿命觀的芳甘。 同時,他的自然觀、宇宙觀也深具哲思,那是來自一種深刻的沉潛,因為林梵並不愛衿誇或喧嘩。他的詩常常是在一番嚴肅思考人生之後的產物,以一種幾近清明、澄澈的心眼去凝視諦聽,兼具火的熱烈與雪的冷寂之後所吞吐的生命熱誠,不會灼傷,只令人在清朗中感動。

當然偶或他也會寫些有關生死的命題,雖說死亡也可以是終點結束,但他所表達出來的生死觀,卻是一種姿態、一種動作,一個輪迴,一個圓。不過他也不是永遠這般出世,不食人間煙火的。他有一個社會廣角鏡,以及具備有市鎮小知識份子的敏銳與關懷,透過熱情的觸鬚,林梵藉著詩努力刻畫描寫他所知道的社會百態,希望能掌握這些庶民與大眾的精神神內涵。 1996年後,當他再復出詩壇,即嘗試以組詩的方式來創作,其中較為重要的有〈台灣俳句〉、〈純粹的聲音〉。對於七首〈台灣俳句〉的嚐試,詩人曾經透露,這只是種好玩、嚐新的遊戲之作,然而要在固定的形式空間裡(三行詩)運行詩想,在制約的框架下(俳句的特色)展

現詩語的各種可能,這樣壓縮下的語言、思想鋪陳,必然需要極為簡鍊的功夫,才能達到「語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讀林梵的〈台灣俳句〉,總可讀出一個病後的中年詩人對人生感悟的哲理、與瑣碎生活裡的禪機。換言之,比起林梵的社會觀察、批判的外鑠表現手法,這些台灣俳句的詩想,以內思型的創作型態表現更多東方哲學的「留白」,而這些留白自然需要讀者自行的推敲才能玩味其間的奧妙。 另外,〈純粹的聲音〉,則是另一首相當有意思的組詩。詩人將四次完成、發表的十六節六行詩拼湊成一首組詩,並題為〈純粹的聲音〉,筆者認為這是詩人有意將他的人生感悟,再次企圖以另一種形式來型塑、表白,因此將這首詩解讀為詩人三十年的

詩路總心得,應該也是可以假設的命題。透過文本的解讀,這十六節詩都以「聲音」作為主題,或是展現生命力的自然之聲、或是人內在慾望之聲,當然也有宇宙時空的聲音,凡此聲音的純粹,都必須透過詩人的心眼始能關照。而讀者也可以將林梵過去詩集內有關他的自然觀、宇宙觀、愛情觀、生命觀的詩作擇選出來對照,此時必然會發現:這首詩等於是詩人將這三十多年來的詩作作一個統整,揉合過去的寫作素材,回歸象徵主義前期的心情。 肆、論文研究的困境與後續進路 一、 研究的困境 1. 資料的闕漏不足 以「林梵」作為研究對象,並沒有太多可供諮詢的資料,雖然

有時也有一些發現的喜悅,但在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往往未盡理想,這種缺點自是無法避免,但個案研究總得有個開始,雖然無法以手邊的資料窺探林梵早期的文學全貌,同時筆者對詩的體會也有待時日的琢磨。 同時,在資料的彙整過程裡,總因新資料的出土而顛覆或修正論文原先論述的觀點。例如《青春之歌》一書,是在論文寫作告一個段落時,鄭鴻生的這本回憶錄卻適時出現,讓筆者得以將林梵高中時期的點滴作了補白,同時此書也提供許多七十年代的林梵可能遭遇的心情線索,不但補齊論文的局部缺口,更讓筆者進而得以窺探林梵在七、八十年代所展現的某些知識份子的基調。之後又因為成大歷史系的三十年系慶,展覽了三十年來的大事記事

,凡此資料又都補足了論文中林梵大學時代的缺佚。由是,這些資料的出土不斷給予筆者新的思索,同時有助於筆者之前對林梵思想軌跡與文學活動探究時的盲點,進行澄清與更正,當然其間更是再三調整論文的綱要。 2. 有關論文論述方法的盲點與陌生 以論文研究態度來說,筆者是秉持著嚴謹、素樸的方式進行;同時在資料的蒐集與整理方面,也儘量從「第一手材料」入手。至於詩作的理解,筆者則盡量找出文本的特點進行解析,然而由於筆者的學養並未達到評點的功力,所以只能採取「論而不評」的態度。 同時,因為林梵未經學術研究,對於研究取材、思維觀點的切入點上,筆者有若干發現或

希望有所突破與創新時,卻與嚴謹的論文論述產生扞格。 3. 文筆流暢度有待加強:文字的運用不夠嚴謹、因為時間的中斷、文氣無法一氣呵成。 4. 筆者個人的資質平庸及對現代詩的文學素養不夠,無法如實解讀文本 二百多首詩雖然不算多,但要一一評點注解可不容易,尤其對於詩學經驗尚淺的筆者來說,對詩人及其作品是顯得冒犯與草率。其實詩人應該可以大膽自剖詩作,但因為林梵對於詩作的內涵,很少著墨與表白,而筆者生澀的簡介自然無法給予適切的解讀。所幸筆者列出宋澤萊、葉石濤、葉笛等人的評論,如果因為筆者無法熟悉林梵詩作的醞釀過程,而在評介時造成一些偏失

,讀者也能因論文附錄三的〈林梵的評論引得〉按圖索驥,找到更好的詩評。 二、 後續的研究進路 「好的出發點未必是好結果的充分條件,但完美歡喜的終點則必然有著充分的準備。」論文書寫一路行來,總有種曲折迂迴的慨然,由出發點到過程到終點,是無法以直線繪圖想望的。從研究的初始動機、資料的彙整、筆記、問題的勾勒與論文綱要的折衝,直到最後初稿的擬定與完稿的修整,一大段的起伏,在在說明研究範圍的更動與初始動機的期待是有所區隔的。整個論述的過程,便在一連串的質疑、修正之間來回:或是回頭審視之前拋扔的影印資料;或是萬般不願割捨某些論點的執拗;或是定稿後才發現諸多盲點的浮現,

必須又大費周章的重新調配論文章次;更多時候是滿腦子亂竄的思緒卻苦無下筆的從容與清楚的理路,所以便留下許多未完成的稿件,只好有待來日的整理與書寫。 論文中的不足和闕漏實在太多了,例如:林梵思想的型塑與左翼態度的關聯性;林梵早期的文學歷程及其轉折,其衝擊與過度情形為何;走上台灣文學研究的學者之路帶給他怎樣的生活轉變;大病之後的心情與人生觀的轉折,生活和學術研究工作的拉距與折衝;以及有關他的詩作創作理念、詩想、詩藝等諸多來不及深入探究的課題…。 還有林梵與其同世代的文藝青年,他們是文化專制下心理反應的集體形象,還是林梵的個別殊像?林梵走向這段文學之路,是時代環

境與島嶼歷史所造成的必然性,還是文學因緣的偶然性? 這些有待處理的疑問,都是筆者日後有待加強論證的課題,也算是這篇論文後續的研究主軸。 伍、結語 一、關於本論文 詩人「林梵」是不等同學者「林瑞明」的。 究竟林梵和林瑞明的區隔是否很明確?雖然論文中無法給予明確的結論,但讀者對於林梵將有更多的認識。尤其還原推溯戰後台灣知識份子的處境,以及前輩的提攜如何造就了現今台灣文學研究學者的林梵,多少都可在論文中看到台灣文學幾代之間的關聯。而透過文獻的解讀,筆者希望能尋找林梵文學歷程的軌跡,尋尋覓覓之後能還原另

一個不為人知的詩人身分外,也可以讓讀者更深層思索:文學、政治、知識份子三者聯結的課題。 林梵是否可作為一個戰後出生一代的典型,以及台灣文學過去的處境與未來發展的可能等問題,都與林梵早期的文學歷程有著若干的關聯性,這些觀察的內涵,在論文中筆者希望能提供未來研究「林瑞明」的一個引言,一條線索。換言之,學術上的林瑞明與詩人林梵之間的角色是認同或是扞格,及戰後新生的知識份子的群體性格探究與分類等,都是未來值得延伸討論的課題。從台灣文學史的角度來說,或許終結林梵的詩人生命後,才是林瑞明學術生涯的起點,而此論文恰好提供讀者一個觀察的向度與指標。 以天真的初生之犢的熱

情與憨勁,筆者試圖透過林梵的創作與相關文本,還原或推溯其在台灣文學中的定位與扮演的角色。然而在解碼過程中,反倒一再觸動自己內在隱密的思惟與對話。在不斷的尋覓當中,筆者發現更多的質疑與思考盲點,或許是時空的進出與抽離都非順利的來去自如,時而沉溺在六七十年代的狂飆與抗逆氛圍當中,時而進入詩人行吟歷史長廊的喟嘆,更多時候則是自己陷入國族認同的迷惘中。 由於這段論文書寫的過程,筆者得以閱讀到過去未曾接觸的文學領域,並藉著探索林梵文學歷程轉折的諸多課題,例如時代氛圍、文學調性、政治與文學的互動,反而撞擊延伸更多的疑惑與對話。就如同林梵與同世代的青年當年的焦躁不安。即便至今,林梵當年所

思索的問題其實並未解答,而論文探索過程中也未必能將林梵時代作全面性的關照,但是對於林梵早期文學活動的參與,以及文學歷程的波動轉折,則是多是理解。如果時代造英雄,那麼英雄便能創造時代的精神,以此作為理解林梵當代文藝青年的思想內涵,是與台灣整體動脈息息相關,為此探討這段文學活動,也等於參與台灣文學史。 二、感懷 對於一個未經正式學術研究探索的對象而言,為難之處便是資料蒐集的不易與論述角度切入的權威性,因此筆者在引證論述的過程中便時常顯得格外難以下筆。但也因而少了傳統論文的規範與窒礙,每當研讀過程中發現一條線索,便十足令自己興奮莫名,有著奔騰的對話空間與想發揮

的場域,真是體會到作學問的樂趣。 因為透過自己不斷的思考、論辯、查證,一連串的挑戰與挫敗(查證資料的不完備)時常困擾著,加上兩代生活經驗的異質、文化思惟的脈絡疏離,而無法理解或誤讀林梵生命經歷的種種可能,都將產生不成熟的觀點周圓性不足的論述。在囿限、淺薄的解讀之餘,所幸文學是可以再創作的過程,在讀者建構的文本中,只要不是刻意構陷、污衊研究對象,我想這一路行來都是追求真誠學問的過程,應是值得肯定的。 這篇不成熟的論文中,沒有理論權威的站台支柱,也沒有太多的文本架構,對於學術的探勘,或只是提出筆者若干的思考與關注的點。畢竟觸及到的課題是十分深邃的內涵,何況林

梵的文學經驗正是現在進行式,筆者所探索的無非只是早期的文學樣貌,對於全觀性,則有待日後的補強。 三、感謝:師長的提攜與指導

棺材告白者:有些遺願不會默默進墳墓

為了解決好到遺憾無法打擾意思的問題,作者BillEdgar 這樣論述:

後疫情時代新興職業,關於生死最驚人的告解! 融合《刺激1995》《熔爐》《我是遺物整理師》, 比小說更像小說的真實故事! 派拉蒙影業率先搶下改編權,即將拍成電影   我為垂死之人提供服務,實現他們最後的願望。   我替他們出席自己的葬禮,   在棺材前告解暗藏一生的祕密、沒勇氣告訴親友的真相──我是棺材告白者。   遺願就像指紋,揭露了一個人最在乎什麼。   你是否會僱人出席自己的葬禮,向眾人說出祕密?   那可能是你一生中最在乎的價值,也極可能是救贖與生命的答案。   幫死者出櫃、要牧師閉嘴,外加隱密清潔服務……   生前有話不敢說,人間上帝他來做!   閉嘴,棺材裡的人有話要說!

  全世界第一位棺材告白者   為開不了口的逝者說出真相!   作者原本是私家偵探,受臨終老人委託闖入告別式,代替他叫損友滾蛋,就此成為「棺材告白者」。這種獨一無二的職業,負責履行客戶的遺願,確保不敢說的心聲被聽見:   某個小鎮老人指名要祕密清潔服務,希望自己精心布置的「性愛地窖」能被破壞,以免被孩子發現;逍遙法外的飛車黨硬漢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讓全世界知道自己愛上了一個男人;高調的同志臨終前委託,在愛人的抽屜留下一盒全新保險套,和寫著「我先走一步,你玩得開心,注意安全」的字條;一名父親迫切想找到疏離多年的女兒,向她說對不起,並送出這輩子最後一份禮物。   在成為棺材告白者之前,作者是

被上帝遺忘的社會邊緣人,幼時被親近的人侵害,十五歲就在街頭討生活,對不公義特別敏銳。這項服務一問世,便一傳十、十傳百,他就像一塊磁鐵,引得有苦難言的臨終者紛紛上門告解。   從無助的孩童、罪犯到私家偵探,他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引領他揭露不公的犯行、宣告遲來的正義,在黑暗廢墟中瞥見人性的微光。   這個發人省思的故事描述求生與救贖,而這些經歷能教你把人生,甚至死亡,都安排得有聲有色,得以無悔地走過一生,不需要棺材告白者的服務。   吳念真(作家)、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廖心筠(收納教主)、小冬瓜(單程旅行社社長)、許伊妃(和光里創辦人)──感動推薦 讀者感動推薦   ★作

者在成為棺材告白者之前的人生實在令我震驚,他真的應該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更重要的是,他的所有經歷都使得他更適合這份工作。沒錯,想做這一行,你可能需要天大的膽量,但作者這個人也深具同情心,而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我是被書名勾起興趣,但後來被吸引進一個人生故事裡,這個故事會讓我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非常難忘。謝謝你。   ★我讀了這本書的第一段,結果一看就上癮,所以買下了這本書。   這本書跟我原本想的不一樣。我沒想到這會是個真實故事,而且其中一些片段令人頭皮發麻。但這本書也詼諧有趣,讓人深深被吸引,所以我在讀完之前實在不想放下。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也大力推薦。   ★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沒錯,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這部作品既好笑又有趣,但也是個令人著迷的故事,講述作者身處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艱困背景,如何成為成功人物。我向我認識的每個人推薦本書。   ★這是非常棒的作品,非常感人。   我覺得作者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雖然他不幸地看到人性最壞的一面,但還是倖存了下來,講述了自己的生平──這是個不可思議的神奇故事。   作者簡介 比爾.埃德加(Bill Edgar)   全世界第一位「棺材告白者」、成功的生意人、諮商師、作家,也是澳洲最頂尖的私家偵探,專門做大多數律師、會計師和專業人士不願、不能或不敢做的事:為靜默者說出真相。著有《棺材告白者》。   在2017年踏入

「擅闖葬禮」這一行,起因是一名臨終老人臨時起意要求他擅闖自己的葬禮,揭穿摯友的背叛。自此,他幫忙處理怪異遺願的消息傳了開來,「棺材告白者」的名聲如病毒般擴散,至今已闖入22場葬禮。   他被來自世界各地的採訪淹沒,成了媒體寵兒,收到四千封電子郵件,還被歐普拉、亞當‧山德勒的經紀人當場簽下,並在幾週內與派拉蒙影業談好電影合作,要將《棺材告白者》的故事搬上大銀幕。派拉蒙目前正在尋找男主角,人選包括班‧艾佛列克、馬克‧華伯格、馮‧迪索、文斯‧范恩等一眾票房男星(但比爾屬意萊恩‧雷諾斯來飾演)。   在成為棺材告白者之前,比爾有過各式各樣的身分:他是澳洲最惡名昭彰的流氓之子、戀童癖受害者、無家可歸

的街童、偷車賊、最高戒備監獄的囚犯、硬漢、人父、專業人肉沙包、討債員、私家偵探、諮商師、職業發明家,並致力推翻讓他經歷幼年悲慘遭遇的社會機構:為了幫同校也被性侵的同學討回公道,成為諮商師,成立自救會;受夠討債工作的無良,自創「擺脫討債員」業務,而走上專業私家偵探之路。   新冠疫情爆發後,許多健康人士擔心自己可能隨時會撒手人寰,棺材告白者這門生意因此蓬勃發展,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新興職業。比爾深信,這門生意在「開啟關於死亡的對話」這方面發揮了社區服務的作用。「人生的重點就是幫助他人。我希望激勵他人做正確的事,並幫助那些不夠堅強或無法幫助自己的人。社會應該是這樣才對。我覺得如此一來,這個世界就會變

得更好。」 譯者簡介 甘鎮隴   畢業於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從事中翻英與英翻中工作已有16年經驗。已出版英翻中譯作有70本,涵蓋愛情、奇幻、科幻、懸疑等不同類型,較為知名的包括《星際大戰》《魔獸世界》等系列。   第一章 你的葬禮,你做主 第二章 社會住宅 第三章 名字有什麼意義? 第四章 勿愛我 第五章 只要有遺囑,就會有親戚 第六章 慈善保留名額 第七章 死亡宿命 第八章 我堅不可摧 第九章 清理甜蜜之家 第十章 永遠別對戀童癖綻放笑容 第十一章 網紅 第十二章 非普通街頭頑童 第十三章 伊普斯維奇的皇后們 第十四章 我非凡的平凡妻子 第十五章 最後的請求 第十

六章 伯格路監獄 第十七章 獵人摩托車俱樂部 第十八章 快逃啊 第十九章 遺憾這種滋味,我確實嘗過幾回 第二十章 真正的人生 第二十一章 性愛地窖 第二十二章 普雷潘夜店 第二十三章 告白 第二十四章 私家偵探○○七 第二十五章 令人尷尬的東西 第二十六章 被惡魔侵擾的南港學校男孩 第二十七章 天上的爹地 第二十八章 該害怕的是歲月,不是死亡 第二十九章 死神不等人   棺材裡的人有話要說 這一天拿來辦葬禮實在是再完美不過。這是個豔陽高照的夏日清晨,地點是澳洲的黃金海岸。再過幾小時,熱氣和濕氣就會急遽攀升,炙烤著禮拜堂的尖塔屋頂,直到室內變得跟烤箱一樣悶熱。但就目前來說,這天氣相當配合魚貫

進入教堂、向逝者致敬的悼念者。男士們身著簡單的黑西裝,女士們則穿著品味極佳的及膝連身裙,色調樸素,偶爾夾雜幾抹色彩。我跟著其他人進入室內,神情嚴肅,恭敬地低著頭。大夥紛紛就座,椅面發出布料窸窣聲,鞋底吱嘎作響。儀式一開始,牧師做了簡短的開場白,然後唱詩歌,接著一個坐在長椅上的大塊頭站起身,慢慢走向講臺。他站在上頭沉默了幾秒,翻翻悼詞演講稿,接著自我介紹他叫約翰,是逝者葛拉漢的摯友,並歡迎大家參加這場告別式。他們都認識並深愛葛拉漢,也很懷念他。約翰體型魁梧,是典型的白髮紅臉、隨心所欲的澳洲昆士蘭農夫。這種人在江湖上闖蕩時,臉上總是掛著開心又自在的燦爛笑容。但此刻的他難過得嘴角下垂,低頭瞥向棺材,

裡頭躺著他在這世上最好的朋友──葛拉漢.安德森。約翰哀怨地凝視遠方,深吸一口氣,開始說話。眾人恭敬聆聽他的致詞。他的嗓音在禮拜堂裡繚繞,蓋過一些悼念者發出的輕柔啜泣聲。真是美麗的場面,這種開場方式堪稱好萊塢等級的完美。我按照計畫,等了兩分鐘後起身,撫平身上的西裝背心,清清喉嚨,從背心口袋裡掏出一封信。「打擾一下,我得請你坐下、閉嘴,不然就滾出去。棺材裡的人有幾句話要說。」現場每個人都轉頭看著我。牧師下巴掉到地板上,完全搞不懂這是怎麼回事,但顯然震驚不已。然而,我的注意力全在約翰身上。他就是我來此教訓的對象,我盯著這位悼詞發表人,同時朗讀葛拉漢留給我的信件。約翰臉上失去血色,我看得出來他知道這是

怎麼回事。他嚇得快尿褲子了。他確實也該有這種反應。我很快就會說明來龍去脈,但我們得先回到幾個月前,回到我第一次見到葛拉漢那天,也就是此刻躺在棺材裡的人。他當時僱用我當他的私家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