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 市立 圖書館 中正 分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基隆 市立 圖書館 中正 分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姚瑞中,LSD寫的 海市蜃樓V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和臺北市建築師公會,林志崧的 臺北建築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田園城市 和臺北市建築師公會所出版 。

明道大學 中華文化與傳播學系博士班 陳維德、陳欽忠所指導 張巽雅的 桃園書法發展研究 (2021),提出基隆 市立 圖書館 中正 分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桃園書法、桃園詩社與書會、桃園碑碣匾聯、橫山書法藝術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王梅玲所指導 饒芫慈的 學校圖書館社區共讀站與社區參與共讀成效之研究- 以苗栗縣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學校圖書館、社區共讀站、圖書館空間改造、社區參與、共讀活動的重點而找出了 基隆 市立 圖書館 中正 分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基隆 市立 圖書館 中正 分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市蜃樓V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為了解決基隆 市立 圖書館 中正 分館的問題,作者姚瑞中,LSD 這樣論述:

自2010年持續至今的藝術計畫 《海市蜃樓》系列作第六集   由藝術家姚瑞中帶領「失落社會檔案室」之《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藝術計畫,至今已揭露全台超過五百座閒置公共設施。2018年推出第六集,推翻了第五集出版時宣告不再出版的諾言,直指公共空間所面臨的問題,在政黨輪替後依舊未獲改善。   經過第三次政黨輪替後,新政府在上任將滿週年的2017年三月,編列了高達八千餘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其不畏朝野論戰,短短四個月強行通過並迅速執行。因此《海市蜃樓》第六集即是對此項法案所衍生的議題,與現實中存在且尚未解決、正在活化,以及已活化之公共設施,進行新一輪的統整。  

 本集彙整115處完全閒置、低度使用、延宕開發以及解除列管與活化的閒置空間案例,包括由不當政策而導致的遊憩設施、工商園區、交通建設,以及在少子化等社會現狀下所產生的閒置學校⋯⋯除了提供公眾反思的參考之外,也促使尚在追尋未來的年輕學子,透過攝影與文字,開啓對家鄉及生活環境的省思。  

桃園書法發展研究

為了解決基隆 市立 圖書館 中正 分館的問題,作者張巽雅 這樣論述:

清領以前,桃園為原住民的活動領域,至清乾隆以後,始有大量漢人開墾闢地,桃園一地才有所發展。日治時期引進西方教育制度,桃園地方詩社的成立、桃園書家肩負傳承文化的使命,為桃園地區的書法發展奠定基礎。戰後,桃園因鄰近首都臺北,交通的發達使得居住人口不斷遞增,也為各地書畫會和民間書法社團帶來更多的書法交流機會。2021年「橫山書法藝術館」正式開幕,為全國第一座由政府興建的書法藝術館,受到全國書法界的關注。桃園地區從荒蕪之地,歷經清領時期、日治時期、戰後時期,至今蛻變為書畫會蓬勃的地區,桃園的書法自古以來是如何發展的?又桃園古蹟廟宇之名家書跡呈現怎麼樣的風貌?至今尚無相關研究。  本論文以在桃

園活動之書家為研究對象,從地方志、文獻資料、報紙期刊和碑碣匾聯等史料中,蒐羅書家留下之墨跡作品及其它詩社、書畫會等書法交流活動,並以「時代」的歷史劃分為主軸,將桃園書法發展分作「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及「戰後至今」三個歷史時期。藉由田野調查、文獻分析、作品分析的研究方法,整理桃園書法發展之相關資料,全面且完善地建構桃園書法的發展史,並與鄰近縣市之書法發展比較,分析桃園書法發展的願景與展望。

臺北建築

為了解決基隆 市立 圖書館 中正 分館的問題,作者臺北市建築師公會,林志崧 這樣論述:

  編撰一本紀錄30年來臺北建築發展的專書,是一件耗時費力的工作,如何選輯每個轉折階段的代表作品?編輯委員如何在有限的資訊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在都影響本書作品的收錄與編撰。本書費時2年多,藉由建築師雜誌的刊載資料與會員自行報名作品中,由編輯委員選出91件座落於臺北市的建築作品。然而,部分作品因未取得版權無法刊載,實為遺憾。經委員們討論後,作品選輯以每10年為一階段初步分配作品數量。作品類型分為公共建築、學校建築、商業或辦公大樓、集合住宅、舊建築再利用與其他類型等六類。   除了刊載作品之外,我們也邀請專家學者為文撰述臺北都市與建築發展。論述臺北市的都市發展過程,由以

火車站為發展起點的舊市區,隨著鐵路地下化與捷運系統網擴充的交通建設,讓臺北市的發展成為多核心齊頭並進;信義計畫區副都心由於臺北101大樓的落成,帶動了周邊的商業蓬勃現象;基隆河截彎取直的大灣南北段商業區,為內湖科技園區的資訊產業提供大量的支援空間等,讓臺北市的都市發展在近30年來隨著臺灣蓬勃的經濟發展,呈現大躍進式的倍數成長。然而,囿於臺北盆地都市面積的限制,腹地面積無法持續成長,雖然政府積極推動都市更新計劃,然因權利變換與產權問題讓都市更新計劃呈現停滯狀態。臺北市都市老化現象的隱憂,亟待政府積極有效地突破都市更新困境,以期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學校圖書館社區共讀站與社區參與共讀成效之研究- 以苗栗縣為例

為了解決基隆 市立 圖書館 中正 分館的問題,作者饒芫慈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學校建置社區共讀站之改造歷程及開放社區民眾參與共讀之現況,並以苗栗縣四所學校做為研究案例,進行以下四點探究: (1)探討學校社區共讀站的意涵、管理與社區參與共讀理論;(2)探討學校師生使用社區共讀站的經驗及「空間規劃」、「美感營造」看法;(3)探討社區參與學校社區共讀站的經驗及「共讀推廣」、「永續經營」看法;(4)探討學校建置社區共讀站與社區參與共讀的成效與問題,最後提出相關的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主要運用深度訪談法,採立意取樣方式選取苗栗縣一所國中及三所國小共四所學校作為研究學校,研究對象為學校人員8人,學生8人及社區民眾12人,合計28人。綜合訪談結果歸納出以下六點結論:(1)

學校圖書館社區共讀站設置能夠拉近學校與社區之間的距離;(2)社區共讀站改造歷程中「設計書圖審查會議」給予最多幫助;(3)意象設計、光源照明、氛圍營造是吸引使用者進入最大因素;(4)多元形式的共讀活動是影響民眾參與度的關鍵;(5)社區共讀站強化了校內圖書館功能;(6)開放社區民眾共用的營運方式需要人力及經費的資助。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對學校圖書館實務界、社區共讀站、圖書資訊學界提出以下六點建議事項:(1)建議學校社區共讀站可與鄰近公共圖書館合作;(2)建議學校社區共讀站設立管理辦法並增加宣傳;(3)建議他校欲建立社區共讀站時,整體設計可融入社區意象;(4)建議各縣市公共圖書館可協助輔導社區

共讀站;(5)建議縣市政府行政單位給予營運支持;(6)建議「社區共讀站」的名稱上仍需加入「學校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