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運發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台灣海運發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戴寶村寫的 臺灣政治史(2版) 和劉益昌,詹素娟,林偉盛,溫振華,戴寶村,林呈蓉,何義麟,蔡錦堂,李筱峰,薛化元的 典藏台灣史(精裝書盒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玉山社所出版 。

國立高雄大學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李亭林所指導 李翊銘的 綠色政策框架下 船體外板矽基型塗裝工程之碳盤研究 (2021),提出台灣海運發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綠色框架、節能省碳、船舶產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教育研究所 王嘉陵所指導 吳曉慧的 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海洋文化教育之內容分析 (2018),提出因為有 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海洋文化教育、內容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海運發展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海運發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政治史(2版)

為了解決台灣海運發展的問題,作者戴寶村 這樣論述:

  本書是以臺灣政治歷史的發展變遷為主要內容之專題通史的著作,以各時代的統治勢力或政權為時間軸,以政治統治機制為緯,敘述統治者與被支配者之關係,突顯斯土斯民立場的主體史觀,並敘述各時代臺灣的涉外歷史,反映臺灣與外在世界的頻繁互動。主要章節包括「荷西殖民國家與原住民部落社會」、「鄭氏東寧王國」、「清帝國統治下的海島臺灣」、「日本時代──殖民體制下的臺灣」、「現代臺灣的政治歷史變遷」、「現代臺灣的國際關係演變」、「面向未來的臺灣」……等。   作者冀望以清晰扼要的脈絡綱目,流利易讀的書寫方式和內容,使大學院校學生、社會大眾,透過此書,能對臺灣政治歷史有比較整體清楚的認識,有助於奠定人文學術研究的

基礎與歷史知識的普及,而加深對臺灣的認識及有利於凝聚臺灣認同,自然就有助於臺灣現代國家共同體的建構,此乃本書最重要的中心要旨。 名人推薦   適合臺灣歷史人文學習者閱讀,也是法政系所學生應讀教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林明德 教授   扣緊時代變局,直指當今問題,使讀者掌握臺灣政治發展的軌跡,通貫古今,了解歷史發展的精神。——前國史館館長 張炎憲   作者簡介 戴寶村   臺北縣三芝鄉番社後人,1954年出生。   現職: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專任教授   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   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國家檔案管理

局管理委員會委員   文建會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委員   客家委員會學術發展委員會委員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委員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經歷:   台灣歷史學會理事長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台灣國家山岳協會理事長   著作:   《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1984)   《台中港開發史》(1987)   《帝國的入侵——牡丹社事件》(1993)   《三芝鄉誌》(1994)   《台灣島 台灣省 台灣國》(1996)   《台灣開發史》(合著 1996)   《淡水河流域變遷史》(合著 1998)   《大台北都會圈客家史》(合著 1998)   《鹿港鎮志交通篇》(

2000)   《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海運》(2000)   《宜蘭交通史》(2001)   《台灣歷史人物與事件》(合著 2002)   《從台灣諺語看台灣歷史》(2004)   《高雄市常民生活史》(2004)   《台灣全志職官篇》(2004)   《台灣全志政治志黨團篇》(2006)   《台灣客家史》(2006)   論文三十餘篇   第一章 導 論 第二章 荷西殖民國家與原住民部落社會   第一節 平埔族、原住民社會   第二節 荷、西的殖民統治 第三章 鄭氏東寧王國(1661 ~ 1683)   第一節 鄭成功的抗清與入臺   第二節 鄭經與鄭克塽的東寧王國

  第三節 東寧王國的對外關係 第四章 清帝國統治下的海島臺灣   第一節 統治政策與行政區域   第二節 官治、兵防與教化   第三節 鄉治與地方社會   第四節 抗官與「民變」:反與豎旗   第五節 原住民的統治及反抗   第六節 清代臺灣的涉外關係 第五章 日本時代──殖民體制下的臺灣   第一節 反割讓、武裝抗日與軍事鎮壓:從臺灣民主國到西來庵事件   第二節 臺灣總督府的統治政策   第三節 地方統治的開展與社會控制   第四節 文化、社會、政治抗日運動   第五節 戰時體制與皇民化運動   第六節 日本帝國的南方玄關 第六章 現代臺灣的政治歷史變遷   第一節 島嶼之殤:二二

八事件   第二節 中國國民黨與威權體制   第三節 獨立國家的追尋與建構   第四節 民主化與本土化──李登輝至陳水扁 第七章 現代臺灣的國際關係演變   第一節 冷戰下的戰略與被動(1945 ~ 1968)   第二節 外交的挫敗與退縮(1969 ~ 1979)   第三節 彈性外交的轉向(1979 ~ 1988)   第四節 務實積極的新國家(1988 ~ 2001) 第八章 面向未來的臺灣   第一節 民主化與憲政體制   第二節 國民意識與國家定位  

台灣海運發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小的與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蔡蕙頻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作用。
    
〈大人到咱家 警察與戶政〉
  日本統治臺灣以後,為了了解當時的臺灣,透過各種調查蒐集相關資料。根據法令,警察得以隨時到各家進行戶口資料的確認,將臺灣人的身體特質與身家狀況都納入國家體制與警察大人的管理之下。
    
〈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 警察與政治〉
  日治時期,警察負責維持臺灣社會治安的重要角色,臺灣人從事的政治行動,也是受關注的事項。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1920年代臺灣社會中的警民對抗,是當時「小的與大人」關係中最重要的篇章。

〈一桿稱仔到走やみ 警察與經濟〉
  為了維持日治時期殖民地經濟發展,警察大人深度介入了臺灣的經濟生活。從賴和的《一桿秤仔》中看到警察對度量衡制度的管理;到戰爭時期,統制體制的實行,可以看到警察大人無處不在的身影。
  
〈檢疫、注射到圍草繩 警察與公衛〉
  日治時代,在總督府的規劃下,當時的警察大人還掌管了公共衛生以及檢疫工作,並配合各種名冊管理,紀錄臺灣人的公衛生活,再加上各種衛生教育的推廣,培養出「識字兼衛生」的文明臺灣人。
  
〈「左側通行」 日本時代的交通警察〉
  隨著臺灣社會逐漸形成現代化的生活習慣,日治時代的警察大人又多了管理交通的任務。1920年代,各種交通規範亟待建立,第一要務是厲行人車「左側通行」,在各種資料上可以看到許多宣傳,也能看到警察執行工作的狀況。
  
〈帝國山林的前哨 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
  為了開發臺灣的山區資源和原住民治理,日本政府在一般警察之外設置了「蕃地警察」。他們的初期任務包括「防蕃」、武裝討伐迫使使原住民歸順以建立管理制度,後來則以輔導產業、教育、集團移住為主,是帝國統治臺灣山林的最前線。
  
〈經濟、防空與流言蜚語的取締 戰時體制下的警察〉
  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擴大了軍事動員的規模,臺灣社會也被拉進戰爭體系中。臺灣警察的工作則擴大到統制經濟的宣傳、物資徵用、防空動員,以及言論思想的控制,將臺灣打造成「戰爭動員,人人有責」的社會。
  
〈東石富安宮 日警變成台灣神〉
  日治時代,警察與臺灣人民的關係密切,儘管有許多讓人恐懼的印象,但也不乏愛護民眾的佳話。任職東石派出所的日警森川清治郎在職期間留下許多佳話,身亡之後又有顯靈庇佑當地的傳說,因而入祀富安宮,就是很好的例證。 
     
作者簡介:策畫/戴寶村
  一九五四年出生在北海岸,現在新北市三芝區、舊名「番社後」的地方。濱海生長的背景,鄰近的淡水又是山河海交會與歷史元素豐富之地,促使他鑽研於海洋史領域的探究,著有《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近代台灣港口市鎮發展〉(博士學位論文)、《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等專著。另著有政治史通史類書籍、淡水河流域史、高雄陳家家族史、客家族群史、縣市鄉鎮志書、諺語歷史文化、北台灣歷史文化,乃至中學教科書等
  
撰稿者簡介:
李進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歷史學),現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環境史、臺灣區域史與歷史GIS。
  
沈佳姍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研究日治時期台灣文化與公衛史。著有《臺灣日日新:阿祖ㄟ身體清潔五十年》、《牌2原來一家親:日本品牌家族企業史》等書。
  
陳慧先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代臺灣史、臺灣原住民史。著有《丈量台灣――日治時代度量衡制度化之歷程》等書。

游智勝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海運史、臺灣海洋史。
    
蔡昇璋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協同研究員,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通識中心及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等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海洋史、海洋文化史、臺灣漁業史。
  
蔡蕙頻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圖書館編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史,並著有相關著作。  
  
  
出版社粉絲頁: 玉山社出版公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綠色政策框架下 船體外板矽基型塗裝工程之碳盤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海運發展的問題,作者李翊銘 這樣論述:

溫室效應的危害日益增高,多由企業與海運交通所導致,台灣是貿易出口導向國家,因此對於船舶業的節能省碳是關鍵之一,本研究將針對船舶塗層作探討,自國際禁止TBT防汙塗料後,便開始使用TFT無錫防污漆,而這些塗料仍含其他重金屬,隨著船舶溶於海中,在國際矽基型塗料早就使用多年,但台灣並不普遍。本研究將針對國際排「碳」規範與國內「碳」盤申請作探討,以矽基型塗料(Intersleek 1100SR)為研究,透過質性深度訪談八位船舶業專業人士,了解其塗層使用情形與狀況、並且記錄工程時間與塗層階段施作情形,且使用PFMEA對於矽基型塗層作分析,來降低矽基型塗層的失誤率,以甘特圖呈現時間分布,利用油漆安全規範與

實際操作內容作技術層面探討,最後將整艘船以碳盤查申請方式,以流程計算施工過程的排碳量。本研究發現矽基型塗層行駛後,在船體附著物明顯減少,透過政策進一步引領各行業來減少環境帶來的危害,目前尚有許多方式來改變現況,但必須透過推廣和實證,經由長期的關注才有辦法讓這些方法廣泛的應用。

典藏台灣史(精裝書盒版)

為了解決台灣海運發展的問題,作者劉益昌,詹素娟,林偉盛,溫振華,戴寶村,林呈蓉,何義麟,蔡錦堂,李筱峰,薛化元 這樣論述:

  全套共7冊的《典藏台灣史》是由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生前策劃,希望由台灣史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執筆,在台灣主體性的前提下,能夠以全面性的觀點論述史前到當代台灣的鉅作。   常說:「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立足台灣,除了看見當下與未來,更要回溯過去,了解前人如何在這片土地落地生根、汲取多元文化養分,而以拼勁和不服輸的精神,一起成就台灣。   《典藏台灣史》集結了劉益昌、詹素娟、林偉盛、溫振華、戴寶村、林呈蓉、何義麟、蔡錦堂、李筱峰、薛化元等重要的台灣史學者之力,在台灣主體性的前提下,導進晚進的研究成果,促進台灣社會對台灣歷史的瞭解,建構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的台灣史。   

本書由新台灣和平基金統籌,玉山社出版公司出版。希望透過這套書,能夠增加讀者對於台灣歷史的認識,並強化對台灣的認同、提升台灣意識。 套書特色   ◎    集結典藏台灣史1-7冊,從史前時代到說到當代台灣,加上精緻收納書盒,更俱典藏價值。   ◎    書盒包覆150磅口特級銅版紙,從沉穩咖啡底色中浮出的七本書名,展現以台灣主體性為主的套書氣勢。   ◎    典藏台灣史的撰寫計畫由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生前策畫、推動,外盒上的套書名由張炎憲教授的手稿集字而成,加上張炎憲老師的簽名皆以燙銀處理,紀念這位台灣史學界的重要前輩。   ◎    內裡用咖啡色萊妮美術紙襯底,不僅能維持一體感,且能保

護每一本書。   ◎    精裝書盒限量發售,是典藏台灣史書迷不可錯過的珍藏版。  

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海洋文化教育之內容分析

為了解決台灣海運發展的問題,作者吳曉慧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海洋文化教育呈現的情形,並探討其在教科書中的分布情形及各版本之間的差異情形。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針對106學年度南一版、康軒版和翰林版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的海洋文化教育內容分別進行量化與質化分析。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一、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各版本教科書中的海洋文化內容呈現次數以康軒版最多。二、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各版本教科書中的海洋文化教育內容呈現都以第五冊為最多。三、各版本就主類目方面整體而言,以「海洋歷史」所呈現的最多,其次為「民俗信仰與祭典」,次數最少的是「海洋文藝」。四、現行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海洋文化教育內容僅能對應部分九年一貫社會領綱之能力指

標,如「海洋歷史」與「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而「海洋文藝」則無法對應社會學習領域。五、建議「海洋歷史」應有次序性與完整性的介紹海洋開發與航行歷史、港口文化、移民文化及海戰文化;「海洋民俗信仰與慶典」應加入王爺信仰的由來與相關活動,讓「海洋民俗信仰與慶典」的內容更具有完整性。六、海洋教育為培育臺灣國人「知海、親海、愛海」的主要思想,而海洋文化又為海洋教育的核心思想,為求基本概念的完整性,應系統性且平均編排海洋歷史、海洋文藝及海洋民俗信仰與慶典,並涵蓋多元文化等內容。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教科書編輯者、教師、教育行政單位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