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聯營公車306路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另外網站台北公車272、273、306、508路(三重、大都會)也說明:兩家公司聯營一條路線的情形很多,不過有時候營運狀態不太一樣。通常兩家公司都是同樣走法,262是大有只跑全程車而大都會只跑區間車(其實大有本來 ...

國立中興大學 行銷學系所 蕭仁傑所指導 張世明的 臺中市民搭乘快捷巴士行為意向之研究 (2013),提出台北聯營公車306路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BRT快捷公車、搭乘意願、移轉障礙。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運輸管理學系碩士班 陶治中所指導 范傑智的 公共運輸無縫轉乘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模式建構與驗證:以台北都會區轉運站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公共運輸、無縫轉乘服務品質、無縫轉乘滿意度、乘客公共運輸忠誠度、結構化方程模式、貝氏網路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聯營公車306路線的解答。

最後網站[北市] 306路(蘆洲-凌雲五村) - 雲端公車則補充:[北市] 306路(蘆洲-凌雲五村). 其他縣市的同名路線. [北市] 蘆洲-凌雲五村 · [台中] 清水- 梧棲- 臺中車站(臺灣大道) · [基隆] 中平街→基隆車站(經西定路).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聯營公車306路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中市民搭乘快捷巴士行為意向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聯營公車306路線的問題,作者張世明 這樣論述:

2010年改制為直轄市的大臺中市、幅員遼闊,腹地廣大卻沒有完善的交通運輸,為了解決交通問題,臺中市政府與交通部申請建設捷運MRT,但捷運所需經費高且耗時,對於城鄉間的發展無法救燃眉之急,臺中市政府在2012年開始建設BRT,希望透過BRT的建設可以完善大台中地區的交通,讓區域之間發展更加平衡。BRT的建置有九大特色「專用路權、無人車站設計、環保車體、八公里面費、優先號誌、運輸便利、APP即時訊息、高安全性、電子票卡」等特色,這些特色都是BRT的優勢,但對於民眾的搭乘意願是否會因為這些特色有所提昇,而習慣了使用私人交通工具的臺中市民在轉換過程中,是否出現移轉障礙,都是本研究的研究重點。研究問卷

於2013年的六月初於臺中市主要市區進行問卷的發放與填寫,有效問卷為333份,針對消費者對於BRT的搭乘意願與移轉障礙、BRT特色等項目進行詢問。透過統計分析得知BRT特性、移轉障礙與消費者特質對於其搭乘意願都有顯著的相關性存在,且消費者特徵與移轉障礙也有相關性的存在。結果顯示,BRT的特性與搭乘意願有相當程度的相關性,在移轉障礙上也有絕對的相關性存在;民眾對於BRT是正向的,但對於相關運輸工具的接駁仍須努力加強。

公共運輸無縫轉乘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模式建構與驗證:以台北都會區轉運站為例

為了解決台北聯營公車306路線的問題,作者范傑智 這樣論述:

隨著經濟發展與國民所得提高,台灣地區整體私人運具使用率逐年攀升,此與政府欲提升公共運輸服務與使用率之政策目標,呈現明顯落差。根據交通部統計處調查顯示,民眾不願搭乘公共運輸的因素,有23%~30%的民眾認為公共運輸轉乘不便為主因之一,亦即公共運輸轉乘不便的問題未能有效改善,民眾若同時擁有公共運具與私人運具的方案選擇,則民眾可能會因不滿意公共運輸轉乘的服務品質而失去對於公共運輸的忠誠度。 有鑑於此,本研究配合交通部推動複合運具(Multimodal)轉乘與整合服務趨勢,嘗試以使用者觀點,探討公共運輸無縫轉乘之空間、時間、資訊與服務四大面向之潛在構面與相關觀察變項,並依前述關聯模式架

構,結合服務品質、顧客滿意與顧客忠誠理論模式,建構一個可反映現況之因果關係網路模式。 本研究參酌相關文獻與民眾訪談意見,將模擬情境納入問卷題組中,並以台北都會區複合運輸場站台北車站與板橋車站之有無私人運具乘客為實證分析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分析。 依據問卷調查結果,本研究透過結構化方程模式驗證所提模式之配適程度,確立構面間路徑之成立關係,以奠定整體模式之合理基礎,然後藉由貝氏網路模式,在整體無縫轉乘服務品質的改善與無縫轉乘滿意度的提升之下,預測乘客對公共運輸忠誠度的變化,並從中歸納出關鍵改善構面與次序,據以提出改善策略。 經由實證分析結果顯示,本研究之關聯模式僅有無縫轉乘服務品質

影響乘客公共運輸忠誠度路徑關係不成立,其餘路徑關係皆為成立,證明無縫轉乘滿意度確實在無縫轉乘服務品質與乘客公共運輸忠誠度之間扮演中介角色,亦即透過無縫轉乘服務品質改善與無縫轉乘滿意度提升將可有效提升乘客對於公共運輸忠誠度,另歸納出四大無縫構念之改善優先次序,分別為時間無縫、服務無縫、空間無縫、資訊無縫。 本研究成果在於建立一個公共運輸無縫轉乘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三者之因果模型,並藉由相關分析而歸納出公共運輸無縫轉乘之關鍵影響構面,可作為相關單位研擬公共運輸轉乘改善方案之參考,亦可提供一個針對不同研究標的或區域之提升公共運輸忠誠度與使用率之範例架構,作為日後相似案例應用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