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退貨流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博客來退貨流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角井亮一寫的 物流致勝:亞馬遜、沃爾瑪、樂天商城到日本7-ELEVEn,靠物流強搶市場,決勝最後一哩路 和RichardL.Brandt的 amazon.com的祕密(博客來獨家軟皮精裝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尋蜜趣- 24h 購物也說明:自然脫水蜂蠟熟成蜂蜜無添加保留蜂蜜原味 · 預購 · 電子票劵 · 低溫 · 折價券 · 代購 · 訂閱 · 預訂.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業周刊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中華大學 科技管理學系 陳棟樑、陳俐文所指導 賴靜儀的 消費者綠色消費與健康意識認知對電子煙使用態度之研究 (2017),提出博客來退貨流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子煙、使用態度、使用者滿意度、顧客忠誠度。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公共事務學碩士班 徐淑敏所指導 褚珉妤的 消費者網路安全性對購買行為之影響 (2016),提出因為有 網路購物、網路購物平臺、網路安全性、網路購買行為的重點而找出了 博客來退貨流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菜鳥先飛:出版社實習新體驗 - 第 33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 則通知廠商退貨。如有萬卷樓的客戶訂書,則轉交博客來物流中心,並且定時追蹤出貨進度。 ... 㤦ㆰ掭!20㝋䚮㻊蚸㮑㝋立⃫ġ 33 車帶我們到博客來物流中心參觀流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博客來退貨流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物流致勝:亞馬遜、沃爾瑪、樂天商城到日本7-ELEVEn,靠物流強搶市場,決勝最後一哩路

為了解決博客來退貨流程的問題,作者角井亮一 這樣論述:

顧客買你的東西就是賺錢?錯! 物流「快速、低成本、貼心」送到,才有真獲利!   日本專業顧問剖析--亞馬遜如何靠物流通吃市場,   沃爾瑪、樂天商城到日本7-ELEVEn……等零售業者,   又是如何對抗、偷學、甚至勝出?   物流致勝的時代,   每個零售業者,都得補上這堂物流課!   稱霸零售市場的關鍵是物流!   物流=商品從下單→揀貨→包裝→出貨→消費者手上   能最有效率(快/低成本/貼心)組合這一系列活動,就能稱霸零售市場。   那麼,該怎麼做?   【從小網路書店轉型零售業霸主的亞馬遜,是這樣巧用物流策略:】   ★物流:討好消費者的原點   亞馬遜二十年不斷改良各別技

術(訂購/揀貨/包裝……)為專門技術,以最新、最合理、最低成本方式→提供更便利配送服務 + 調降商品價格→使顧客持續感到滿意。物流,可說是亞馬遜稱王的基礎建設。   ★建立物流中心(Fulfillment Center,又稱物流達交中心)   從二○一一年前後開始設立「消費者立地型」(靠近消費者的地點)的物流中心,把配送距離縮短,提升物流效率及顧客便利性。   ★投入物流軟體開發   以演算法將大小、重量及材質相異的品項最有效率包裝,以最完善、最低損壞率且成本最低方式運送。   ★高科技作業流程   透過機械化(Kiva自動化機器人揀貨)來降低物流中心人事成本。   ★以會費制(Ama

zon Prime)黏住消費者   繳交99美元年費即免運費(下單後隔兩日送達),吸引求快更甚於求便宜的消費者(美國幅員廣大,配送服務的標準是三到五個工作天)。搭贈影劇免費看到飽的「Prime Instant Video」,音樂免費聽到飽的「Prime Music」,逐步吸引死忠會員。   ★擴大自主配送   為了擺脫對於宅配公司的依賴,購入自有的拖車及貨機來執行連結物流中心據點之間運輸,並嘗試運用小型無人機Amazon Drone配送。   ★Marketplace電商平台策略   在銷售頁面上一併陳列「第三方賣家」(Third-Party Seller,亞馬遜以外賣家)商品,從顧客下單

、結帳、出貨、客服,所有的物流機能都使用亞馬遜的平台,提高物流中心的運轉率,也同時增進了運作效率。   ★對商城型網路購物(如樂天、Yahoo)的優勢   亞馬遜(綜合型)投資物流中心,利用科技管理庫存、提升揀貨效率、商品整併配送、優化包裝作業等,物流成本降到最低。←→樂天、Yahoo(商城型)集合各式各樣網路商店,物流由各商店自行負責,各自收取運費,價格競爭力低。   ★布局實體店面   把在網路購物中培養起來的物流技術帶到線下的世界。   ★最終目的:建立正向循環   投資物流→成本降低→獲利再投資物流→商品更低價→來客數增加→銷售額增高→物流更有效率→再降低成本……是亞馬遜的銷售額

飛躍提升、商品種類陸續增加的方程式。   【在這場亞馬遜稱霸的物流大戰中,其他零售業者是這樣迎戰、反擊:】   ●配送依時段、地點折扣(美國網路超市「Peapod」)   Peapod除了配送到家之外,也提供在取貨點取貨及不指定時段配送的選項,給予優惠折扣,使配送效率提高。   ●「網路×實體店鋪」加乘效果(日本友都八喜家電量販店)   ‧在指定配送範圍(首都圈)由員工負責配送,當天送達且免運費,獲得熱烈讚譽。   ‧將實體店面當作展示間,員工素質高、知識豐富,提供顧客最好佳選購建議。   ●全通路行銷(日本Seven & i)   日本omni7網路購物可在7-ELEVEn店面取貨,

40萬門市員工協助不會上網的老人家操作平板下訂單,任何時間、地點都黏住顧客。   ●高度物流技術、貼心服務(日本購物網站LOHACO)   透過手機App以30分鐘為單位通知顧客訂購商品配送時間,便利又貼心。   【你也可以掌握最新趨勢,畫出自己最具競爭力的物流藍圖:】   日本專業顧問剖析亞馬遜稱霸的物流策略,對照15家零售業者的成敗案例,深入淺出、面面俱到,說明零售業物流營運邏輯則與最新業界趨勢。從提供商品的製造業到面對消費者的流通零售業、電商從業者……想擺脫庫存惡夢、提升銷售、拉住客戶,別遲疑,就從學會物流致勝法則看起。 ◎本書特色   一、物流,零售業決勝關鍵、現在必須懂的

事   物流,是商品從下單到配送一系列活動組合而成的策略。優化物流,是零售業者降低營運成本、擺脫庫存惡夢的關鍵。無論實體零售或電子商務,高技術、貼心的物流是大勢所趨,從業者不可不知!   二、揭密!物流如何造就亞馬遜霸業   物流就是亞馬遜最強武器。「投資物流→成本降低→價格降低」的正向循環,帶動亞馬遜銷售額飛躍提升、商品種類持續增加。   三、新零售時代(線上+線下+物流):掌握物流就能掌握零售市場   亞馬遜、阿里巴巴等電商巨頭紛紛進軍實體零售通路,運用新科技、大數據、現代物流,線上線下無縫整合,給消費者最順暢購物體驗。物流就是致勝關鍵。   四、專業顧問全面剖析零售業的過去、現在與

未來   日本第一物流代理公司顧問近身觀察、解析物流策略和商業模式,預測產業趨勢,研究翔實,無論是物流從業者、賣場管理者,或是零售相關業者,各業種都必讀。   五、解析!亞馬遜相對於網路購物商城的優勢   樂天、Yahoo(商城型網路購物)集合中小型網路購物公司,物流自行負責,各自收取運費,論價格競爭力/便利程度,遜於整併配送商品的亞馬遜(綜合型網路購物)。   六、最新物流案例滿載   蒐羅零售業務流實務案例,詳解成功關鍵,友都八喜家電量販店(店面作展示間,透過網路下單,當日配送);Seven & i(全通路策略:網路商店mni7下單,7-ELEVEn取);LOHACO購物網站(HApp

y on Time配送服務App);LOCONDO鞋網站及Warby Parker眼鏡網(在家試穿/戴,往返免運)……每則案例都看得到創新致勝的線索。 ◎名人推薦   高明義(博客來總經理)   郭瑞祥(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   楊仁達(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副執行長)   蔣明晃(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   鄭緯筌(台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理事長)   「…以往我們談電子商務,總是關注整體產值、品項數和銷售金額,但伴隨時代的遞嬗與演進,我們也該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其他關鍵角色,諸如本書所提到的物流事業。…」──鄭緯筌,台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理事長   「…想要

了解亞馬遜如何在日本建立與運用強大的物流能力,征戰日本零售市場,如何透過規模化壓低價格,提高服務滿意度,強力黏住顧客,本書提供了詳細的分析介紹。…」──楊仁達,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副執行長 作者簡介 角井 亮一   e-LogiT(日本第一的通販專門物流代理公司)CEO兼首席顧問   上智大學經濟學學士,美國舊金山金門大學MBA。曾任職船井總合研究所、光輝物流,2000年成立e-LogiT,該公司目前為230間以上的公司進行通販物流,為200間公司提供物流人才教育研習以及擔任物流顧問。 譯者簡介 米立安    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主修法律。畢業後從事法律、智財與商管相關工作。

熱愛日語,曾於忠孝日語受業。自我期許以實事為修身立命之道。現為兼職譯者。 推薦序:亞馬遜的物流武器 推薦序:電子商務,就是物流、金流和資訊流的戰役 臺灣版序 序章∥亞馬遜所改變的世界──經濟的地殼變動從物流開始 ‧不可小覷亞馬遜 ‧亞馬遜為何給人威脅? ‧物流包括軟體、基礎建設及人 ‧低價格帶來的正向循環 ‧亞馬遜也賣和尚? ‧變成什麼都能賣的萬貨商店 ‧「亞馬遜獨霸一方」的時代來了? ‧不計虧損的前瞻性 ‧對亞馬遜出現的疑慮 ‧本書章節安排 第一章∥物流的轉捩點──網路購物及宅急便的異常變化 ‧網路書店的新穎性 ‧「長尾理論」的背後 ‧「通信販賣=沒有實體商店,所以成

本低廉」的謊言 ‧擴大的網路購物 ‧為何網路購物的家電會便宜? ‧樂天能急速成長的理由 ‧網路購物的物流機能 ‧商城型網路購物的弱點 ‧樂天物流的失敗 ‧因無效率的物流而倒閉的網路企業 ‧建立獨立配送網的KAKUYASU ‧存貨地點的觀察 ‧Office Glico 的革命 ‧最後一哩為差異化能否成功的關鍵 ‧ASKUL的強項正是物流 ‧ASKUL成功的關鍵因素 ‧日本的宅配服務很厲害 ‧宅急便的異常變化 ‧運費調漲帶來的轉機 ‧形成寡占的宅配服務業界 ‧嚴重的貨車不足 ‧「再配送」的問題 ‧取貨地點的多元化 ‧中止「全品項商品免運費」的衝擊 ‧沉重壓迫的運費負擔 ‧亞馬遜的秘密物流中心 ‧擴

大的亞馬遜自主配送 ‧引進移動式機器人 第二章∥巨人亞馬遜的本質──沃爾瑪對上亞馬遜講人情的戰爭 ‧沃爾瑪對亞馬遜之戰揭開序幕 ‧市值達全球第一的亞馬遜 ‧沃爾瑪的基因 ‧每日低價策略不等於便宜賣 ‧優勢策略 ‧特賣促銷為什麼沒效率 ‧沃爾瑪的資訊系統 ‧每日低價策略與物流是一體兩面 ‧亞馬遜的每日低價策略 ‧千錘百鍊的物流 ‧優惠再加碼 ‧會費制Amazon Prime的誕生 ‧驚人的Marketplace電商平台策略 ‧把物流交給亞馬遜 ‧萬事依賴亞馬遜 ‧靠蠻力打趴競爭對手 ‧基於與蘋果的競爭意識推出的電子書服務 ‧蘋果與亞馬遜的對戰 ‧亞馬遜首間實體商店 ‧沃爾瑪對抗亞馬遜的策略 ‧

取貨方式的進化 ‧活用商店的物流網 ‧生鮮食品領域的正面對決 ‧意料之外的競爭對手 ‧Google與亞馬遜間的戰爭 ‧最新的購物科技 ‧沃爾瑪規模最大的一次併購案 ‧「Jet.com」讓亞馬遜如芒刺在背 第三章∥物流大戰的揭幕──與亞馬遜競爭的三個策略 ‧日本的網路超市 ‧SUMMIT,INC.失敗的原因 ‧倖存的網路超市 ‧成功關鍵在於「小商圈×短期間」 ‧網路超市方興未艾 ‧顧客滿意度第一名的友都八喜 ‧友都八喜令人驚嘆的理由 ‧「網路×實體店鋪」的加乘效果 ‧Seven & i 的全通路行銷 ‧LOHACO的「獨家商品」策略 ‧提供「場域」 ‧從商城型到Marketplace ‧在物流

大戰下的生存線索 ‧專攻時尚的ZOZOTOWN ‧增加粉絲的機制 ‧驚人的「免退貨運費」 ‧庫存不足的處理流程 ‧極致的待客服務 ‧創造出價值的獨特企業文化 ‧聚集了樂迷們的樂器專門店 ‧沒事也會來店裡逛逛的顧客 ‧Kitamura相機  ‧「網路商店」的進化 ‧最後一哩 ‧擁有獨家商品 ‧網路×實體店鋪(全通路行銷) ‧「商城型」網路購物的再思考 後記 亞馬遜大事記 推薦序1 電子商務,就是物流、金流和資訊流的戰役 文/鄭緯筌(台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  理事長)       說到創立於一九九四年七月五日的亞馬遜公司,有些人的印象還停留在二十世紀末初出茅廬的網路書店,但也有人已意識到這

家堪稱全球最大的網路線上零售商,不只鎖定商機無窮的電子商務產業,近年來更把事業觸角伸到雲端服務、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尖端科技領域。       近年來,亞馬遜也積極採取購併行動,好比今年六月中旬,亞馬遜剛剛宣布以一百三十七億美元購併購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震驚全球的電商與零售產業,引起一陣譁然。       除了電子商務領域之外,亞馬遜的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也對媒體充滿興趣。他在二○一三年以二‧五億美元的代價,買下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報紙之一《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如今已順利幫助這家傳統媒體轉虧為盈。       對於亞馬遜的迅速

成長,大家都充滿了好奇,除了執行長貝佐斯慧眼獨具,是否這家電商巨擘還做對了一些事?又為何有人說亞馬遜本質上其實是一家「物流公司」呢?       還記得,去年曾在《華爾街日報》上看過一篇談亞馬遜與UPS、FedEx勢將正面競逐的報導。文中提到亞馬遜不只是想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零售商,更希望可以運送自家乃至於其他零售商和客戶的包裹。此舉不但揭櫫了亞馬遜也想在物流領域發力的想望,更可能顛覆現行的物流產業。       這讓我聯想起日前與國內某家大型網路購物公司的主管餐敘時,這位聰慧的女主管跟我說:「說穿了,電子商務產業打的就是一場又一場與物流、金流與資訊流相關的戰役。」想想,也真有幾分道理!    

  坊間其實不乏介紹亞馬遜發跡的書籍或是貝佐斯的傳記,但卻鮮少有從物流、金流等基礎建設的角度來談亞馬遜的經營策略。       《物流致勝》作者是日本物流專家角井亮一,他針對亞馬遜這二十多年來致力於提升物流技術的歷程,如何提供消費者更便宜服務的作法做出深入剖析。他同時也解說樂天、沃爾瑪等零售業案例的因應作法,讓我們可以從更全觀的角度來理解物流對電商、零售業的重要性。       一如作者所言,物流是進入障礙非常高的市場。「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同樣的,熟練的物流事業,也並非一朝一夕便能夠建立;因此,業者一旦建立起了強韌的物流網體系,競爭對手便無法從外部極其有限的資訊、觀點來模仿。想想最近中國

快遞公司順豐和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網絡之間的糾紛,從這樁鬧得沸沸揚揚的事件,便不難想像即便規模大如阿里巴巴的電商企業,也需要一家自己能夠掌控的物流公司。       我一邊拜讀《物流致勝》,一邊思索電子商務的未來發展。以往我們談電子商務,總是關注整體產值、品項數和銷售金額,但伴隨時代的遞嬗與演進,我們也該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其他的關鍵角色,諸如本書所提到的物流事業。       流程繁複的物流系統可說是易懂難精,箇中充滿非常多的細節與學問,往往必須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去摸索,才能略懂一二。很高興聽聞商業周刊出版部引進本書,我很樂意跟大家推薦《物流致勝》這本好書。 推薦序2 亞馬遜的物流武器 文/楊

仁達(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副執行長)       這幾年,亞馬遜幾乎是創新的代名詞,二○一七年《快速企業》(Fast Company)選岀全球五十家最創新的公司,亞馬遜更榮登創新排行第一名,領先其他知名企業包括:Google、Uber、Apple、Facebook與SNAP等知名國際企業。       近來,常被提及的亞馬遜創新概念包括:   ‧Amazon GO免結帳;   ‧Amazon Drone無人飛機送貨到家;   ‧Amazon Dash Button按一下鍵,自動送貨到家;   ‧Amazon Echo聰明的數位助理,可以放音樂、購物與控制家電裝置。       這些創新

概念有的獲得市場顧客極大的廻響,如Amazon Echo;有的受到媒體矚目大肆宣傳,例如,未來免結帳概念商店Amazon Go。       透過不斷推出創新概念,亞馬遜不但提升企業創新形象,也展現亞馬遜追求顧客便利性、黏著度與滿意度的企圖心。       除了不斷強化電子商務能力,亞馬遜對實體商務的發展也逐步嶄露頭角,最受矚目的行動是二○一七年六月,亞馬遜宣佈以一百三十七億美元買下美國食品超市龍頭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一舉掌握全美約四百五十家實體超市店面,未來這些實體店面可以做為送貨與倉儲中繼點,提供網路購物顧客服務,帶來更多創新虛實整合服務選項。       購

買全食超市僅是亞馬遜進軍實體零售的一個環節,其他重要的行動包括:   ‧Amazon Locker提供類似超商的便利取貨服務;   ‧AmazonFresh Pickup提供線上訂單的駕車提貨服務;   ‧Kohl's Stores提供Kohl’s店中店顧客退貨服務;   ‧Amazon Books實體書店,提供實體店中陳列書籍的評價資訊,以及電子商品如Echo的體驗服務。       實體展店行動讓讓亞馬遜由其所擅長的一鍵(One-Click)線上購物,進一步滿足顧客快速購物取貨需求,建立虛實整合的零售模式,擴大壓迫傳統實體零售業者營運空間,未來我們將共同見證亞馬遜戰略的對零售業整體帶來的

影響。       無論是網路購物還是虛實整合購物模式,亞馬遜真正的秘密武器是其遍布各處的巨型物流達交中心(Fulfillment Center),這些物流達交中心所形成的龎大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是其他電子商務業者難以和亞馬遜競爭的關鍵因素。       當我們在網站上經過一番混戰,開心地完成下單,買到自己想要的產品,期待著在六小時、一天或二天後收到商品;對網購業者而言,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首先,這張訂單立刻被送到物流達交中心,由指定的工作人員,找到訂單上的商品在放位置,並將商品取下放入配送輸送帶,送到訂單理貨區。若訂單僅包括單一商品,工作人員再次確認後,就要包裝並確認送貨地點與時間,準備出貨

了,這也是訂單出貨檢驗正確性的最後關卡。       上述過程僅是最簡單的基本流程,如果訂單物品有易碎品、大型物件、生鮮產品等等,揀貨到配送的過程都需要額外的處理,才能讓商品完好無缺的送到顧客手中。       隨著電子商務市場不斷擴張,對提升物流能力的需求更形迫切,亞馬遜在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毫不手軟,今年已陸續在成立二十個達交中心,總面積達到一兆八千億平方呎,將可帶來遠遠超過競爭對手的快速物流達交能力。依此態勢發展下去,亞馬遜透過物流達交能力所建立的規模化議價空間,快速精準的接單能力,再結合虛實整合的零售模式,無論是虛擬還是實體零售業者,可能都難逃亞馬遜的競爭魔掌。       想要了解亞馬

遜如何在日本建立與運用強大的物流能力,征戰日本零售市場,如何透過規模化壓低價格,提高服務滿意度,強力黏住顧客,本書提供了詳細的分析介紹,內容包括物流能力對零售業者的重要性、建立優勢物流能力的困難,以及亞馬遜如何建立其龎大的物流基礎設施,在日本逐步發展成為領導零售服務企業。       對悲觀者而言,看到亞馬遜的強大,只能選擇投降,但樂觀者會尋求突破點。若讀者想要了解如何迎戰亞馬遜,本書中亦提供競爭策略與案例,會讓讀者最後豁然開朗,發現面對巨人也是有應對之道。       若要問為何亞馬遜能夠這麼創新?多方嘗試容忍失敗,由失敗中發掘成功之道,是其文化最大的特色。當我們觀察亞馬遜物流能力為何強大,

想一窺如何學習其物流能力時,亞馬遜總裁貝佐斯的公開信是最佳注解:「我們特有的文化是失敗,我相信,我們這裡是最棒的失敗地(而我們也曾有過許多嘗試),失敗跟創新是一體兩面,就像雙胞胎一樣。要創新你就得實驗,而如果你一開始就知道一件事情可行,那這件事情就不是實驗了。」 【摘錄1】序章∥亞馬遜所改變的世界──經濟的地殼變動從物流開始 ◎不可小覷亞馬遜  亞馬遜正在改變世界的規則。我想就算我這麼說,也沒什麼好驚訝的。在不知不覺之間,亞馬遜已穩健地從一家單純的網路購物企業成功轉變為巨大的全球企業。  近來年,亞馬遜實際的發展情況漸漸變得明朗。美國資深記者布萊德・史東(Brad Stone)經過長期對亞

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及相關人士深入採訪後,寫下了《貝佐斯傳:從電商之王到物聯網中樞,亞馬遜成功的關鍵》一書,是要了解神秘的亞馬遜時必讀的一本。本書不只在美國,在日本也引起了很大的話題。《經濟週刊誌》甚至做了一期亞馬遜的特輯,雖然只介紹了個別的面向,但亞馬遜的商業模式也逐漸為人所知。  然而,有許多的商業人士仍不認為亞馬遜跟自己公司業務有關,或還不知道亞馬遜會怎麼影響到自己公司。有些人認為「亞馬遜是一家網路購物企業」,也有人主張「是懂得善用科技的基礎建設型企業」。但由於亞馬遜行事低調而隱密,大多人只有糊模的印象,而以為或許是一家「可怕的網路企業」。  撰寫此書最大的目的

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亞馬遜看來與許多商業人士無關,而容易忽略它的存在,但其實有強大的吸引,正在改變所有的行業,千萬不可小看。尤其是在日本,企業不可能對亞馬遜所改變的世界視而不見。  亞馬遜急速成長為何帶給人們危機感?理由正在於它的本質其實是一家「物流公司」的關係。正如貝佐斯公開談話中所表示,物流才是他們最大的優勢。 ◎亞馬遜為何給人威脅?  「物流」(logistics)究竟所指為何?這個詞原意為「後勤」,係指軍事裝備的調度及補給、人員及物資的輸送等軍事業務上的後方支援活動。在商業領域則指企業的物流合理化手段。譬如,預估需求,管理貨物流向及庫存,順暢並低成本運送等,追求物流上的最佳化。  若我說

:「物流由唯一的平台掌握是非常可怕的事」,許多人應該無法想像我話語的意涵。我擔任物流顧問,經營日本首屈一指的通信販賣物流服務代理公司。我也曾寫許多相關書籍。正因如此,我對於亞馬遜正在改變世界、且無法逆轉的情形非常的了解。

消費者綠色消費與健康意識認知對電子煙使用態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博客來退貨流程的問題,作者賴靜儀 這樣論述:

近年來吸菸對肺部疾病、癌症有著相關大的影響,甚至連吸煙所產生菸霧、菸灰都可能造成影響,為了不讓菸品繼續危害我們的健康,而讓許多吸煙者轉換使用電子煙,有著和香菸一樣的噴霧感。本研究以探討電子煙不同性別的消費者在使用態度、使用者滿意度及顧客忠誠度之差異,並以綠色消費者自我認同、健康意識、知覺價值、知覺風險及知覺價格為外部變數,探討消費者是否因外在變數影響消費者使用態度、使用者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本研究採用網路問卷調查法蒐集所需資料,以曾經使用或現在正在使用電子煙的消費者為研究對象,於106年11月25日至107年1月31日,共回出408份有效問卷。問卷所得資料利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信效度分析、

敘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歸納為:1.抽電子煙的消費者主要以抽僅電子煙為主,但也有消費者是香菸、電子煙混合使用;抽電子煙的消費族群年齡層較抽香菸者為低。2.外在環境與自我健康狀態好壞不會影響消費者使用態度。3.消費者使用電子煙產品後整體知覺價值對使用態度有顯著影響。4.消費者使用電子煙產品後風險問題對使用態度不會產生顯著影響。5.消費者在購買電子煙時,使用態度會以價格較低優先選擇,但有部分消費者認為好的產品無論價格高低都會購買。6.消費者對電子煙使用態度越高,產生滿意度就越正向,而持續使用或向他人推薦的意願也越高。

amazon.com的祕密(博客來獨家軟皮精裝版)

為了解決博客來退貨流程的問題,作者RichardL.Brandt 這樣論述:

最被低估的科技巨擘貝佐斯   第一本解開亞馬遜amazon.com的成功密碼!  洞悉美國最佳CEO貝佐斯的思維與布局!   從西雅圖的車庫、到全球最大的網路商城,  亞馬遜連續改變出版、零售、影音娛樂的產業規則!   它比facebook更早從顧客資訊中淘金,  比蘋果更快搶佔影音消費市場,  它與眾不同的思維,改寫成功方程式!   賈伯斯之後,探知科技新未來必讀的一本書!   amazon.com的事業與版圖   2000萬件商品,超越零售巨人沃爾瑪(Wal-Mart);  獨佔60%的出版市場,從紙本書到60秒就可下載的電子書;  佔有20%的雲端市場,NASA、哈佛醫學院、紐約時報都是

客戶。  亞馬遜真正可以如此領先,是它與眾不同的思維!   新創達康公司聚集矽谷,但貝佐斯卻選擇從西雅圖開始;   亞馬遜堅持絕對顧客至上,但卻不設客服專線;  一般產品宣傳都好話說盡,但亞馬遜卻讓消費者發表負面評語;  企業運作是機密,但亞馬遜卻開放運作平台、甚至幫競爭對手服務;  各大廠爭奪平板出貨量,但亞馬遜卻說平板是服務。  想要了解後PC、後網路的雲端時代,就要先了解亞馬遜如何看世界!   本書由曾任美國《商業週刊》的資深科技記者布蘭特,透過與亞馬遜員工、競爭對手和觀察家等訪談,對創辦人兼執行長貝佐斯的種種重大決策抽絲剝繭,深入探討亞馬遜的崛起之路。亞馬遜不斷演進,促使出版業與零售業

脫胎換骨,更擺脫眾多競爭對手,奠定網路電子商務公司的先驅地位。   本書揭露亞馬遜的成功關鍵,帶您一窺貝佐斯的經營之道。  .堅持顧客至上─以顧客需求為依歸,提供最好的服務。  .抓住網路商機─分析市場需求與產品銷售潛力。  .捍衛創新專利─專利創意源源不絕、涵蓋範圍廣,令競爭對手難以抄襲或超越。  .革新網路體驗─率先提供一鍵下單、線上試讀、內文檢索等功能,更便於顧客使用。  .擴張事業版圖─除了擁有百萬種書籍的龐大資料庫外,更跨出書籍領域,藉由併購案拓展新事業。  .打造亞馬遜網路服務─推出多種雲端服務,與企業和個人用戶共享資源,開創雲端運算的新商業模式。  .研發Kindle電子閱讀器─

提供紙本書做不到的功能,深耕電子書閱讀器市場,成為蘋果iPad最大競爭者。 作者簡介 理察.布蘭特(Richard L. Brandt)   屢獲大獎肯定的新聞工作者,二十多年的寫作都以矽谷為主題。布蘭特在科技界聲名卓著,任職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期間榮膺「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目前居住在舊金山。   布蘭特著有《Google為什麼贏?:超越競爭者的創新思維》(Inside Larry and Sergey’s Brain精裝版,The Google Guys平裝版)。布蘭特個人網站:RichardLBrandt.com。 譯者簡

介 閻紀宇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長期從事跨領域翻譯與國際新聞報導工作。現為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主任,《讀者文摘》、《哈佛商業評論》、公共電視譯者。重要譯作包括《中國即將崩潰》、《遮蔽的伊斯蘭》、《魔鬼詩篇》、《非理性的魅惑》、《揭密:透視賈伯斯驚奇的創新祕訣》、《紙醉金迷哈瓦那》、《別對我撒謊》、《SQ 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強國論》、《決斷2秒間》、《價格戰爭》、《永不屈服》等書。 推 薦 序   客戶至上             呂學錦推 薦 序   從顧客的角度出發     謝健南推 薦 序   持久執著的堅持與改善 詹文男推 薦 序   十年練一點

           林之晨(Mr. Jamie)導    讀   最被低估的野心創業家 吳韻儀第 一 章   點一下還不夠第 二 章   年輕創業家的畫像第 三 章   貝佐斯上工第 四 章   貝佐斯發現網際網路第 五 章   呆子與會計第 六 章   如何開一家更好的書店第 七 章   成長陣痛第 八 章   燒錢記第 九 章   鴻圖大展第 十 章   什麼是書店?第十一章   重挫第十二章   貝佐斯的Kindle豪賭第十三章   亞馬遜是書店終結者?第十四章   笑容可掬的酷傢伙第十五章   貝佐斯是個什麼樣的主管?第十六章   漫步雲端第十七章   步步為營,勇敢向前附    錄

   選擇創造人生:貝佐斯二○一○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演講摘錄附    錄   重點都在長線:亞馬遜一九九七年致股東信摘錄 推薦序1 客戶至上   今年五月中旬應微軟公司邀請,赴西雅圖出席該公司二○一二年CEO高峰論壇。論壇安排的焦點節目「年度CEO面談」,邀請的CEO就是亞馬遜(Amazon.com)創辦人兼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聆聽了貝佐斯的現身說法,再閱讀這本書,內心充滿歡喜,也樂於把心得分享給大家。   一九九四年貝佐斯辭去紐約華爾街高薪職務,偕同太太橫越美國,由西向東,落腳在西雅圖。選擇西雅圖是謀定而後動的結果。貝佐斯體認剛萌芽的網際網路飛快成長,蘊藏無限商機,他要把握

這個機會,在網路上做生意,要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網路零售商。賣什麼產品呢?他有一套方法,運用「交易流程圖」分析各種產品的商機,找出「書」是最合適的產品。   至於公司該設立在何處?他也用「交易流程圖」訂出三個要項,排除普遍認知高科技地區矽谷,落腳在西雅圖。   「公司經營理念可以選擇專注客戶或專注競爭力」,貝佐斯在接受訪問時說。「專注競爭力的公司,當公司發展成為業界第一之後,會失去繼續努力的動因。然而以專注客戶為理念的公司,會從客戶身上得到源源不斷的提升品質與效率的動機。」亞馬遜就是以客戶至上為理念的公司,公司的所作所為無不以讓客戶更方便、更滿意為依歸。經典措施包括:「一鍵下單」的創舉,付款機制的

靈活與貼心,率先使用線上評論,甚至開會時擺一張空椅子代表客戶,以及高階主管每年至少兩天在第一線擔任客服人員,接電話,回答問題或處理抱怨等。   亞馬遜的成長途徑有二,第一是既有能力的延伸,例如:很會賣書之後就增加產品賣CD、DVD進入音樂和影視領域,「甚至寫電子郵件詢問顧客還想從本公司買到什麼產品?」貝佐斯如是說。不斷擴充的結果,亞馬遜銷售的商品多達一千八百萬種!第二個成長靠擴大事業範疇,例如:推出電子書閱讀器Kindle和雲端運算AWS。   貝佐斯的確膽識過人,為了追求「快速擴張」,公司前五年的經營結果都是赤字,不過股價卻節節上升,他成為網際網路的模範生,《時代》雜誌一九九九年的風雲人物。

  他負責的公司在二○○○年營收二十八億美元,虧損十四億美元!股價掉了九○%,掌管如此公司,沒膽,行嗎?揚棄快速擴張,力求轉虧為盈定調後,經過一番徹底的改革,很了不起,二○○一年第四季財報就有淨利!   貝佐斯用人方面講求效用,使命必達。他要的是具有使命感的「傳教士型」人士,而不是只為解決短期問題的傭兵。進用新人的標準經常向上提升,以確保員工素質與時俱進。他對組織和團隊規模也有獨到的見解,「兩塊披薩」的名言,足堪玩味!   從貝佐斯談話中得知,他每年四次,每次三天到寧靜鄉間獨處、沉澱、昇華,一些新點子,例如Kindle,就在這種時候冒出來。   今天市值九百七十五億美元的公司創辦人,努力打拚

到五十歲,目的何在?是為了實現五歲的夢想,太空探險?貝佐斯的私人太空計畫「藍源」已經啟動,讓我們為他祝福,美夢成真。 呂學錦(作者為中華電信董事長) 推薦序2 從顧客的角度出發   同為一九九五年創立、同為網路書店、同樣挺過二○○○年的網路泡沫化、同樣成為在地最大的網路書店,博客來常常被拿來和亞馬遜一起比較。   理察.布蘭特(Richard L. Brandt)撰寫的《amazon.com的祕密》這本書,帶領我們一窺堂奧,近距離了解貝佐斯對網路書店的經營理念、對顧客的重視和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更讓我們看到他的企業藍圖。無獨有偶,這些企業理念與博客來相同,都是我們想要追求與實踐的方向,當然,因

為在地文化的差異、中文書和英文書的市場限制,也讓博客來和亞馬遜發展出不同的經濟規模和市場差異,但是從顧客的角度出發這樣的理念是一致的。   從顧客的角度出發,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   「顧客至上」這樣的核心理念,是亞馬遜最根源的經營策略,因著這個最基底的策略,無論是網站遊逛動線設計、放眼未來的創新經營模式,貝佐斯在意的是能否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這比超越競爭者或是比設法讓顧客掏錢購買更為重要,這也是許多企業在衡量經營損益時常常無法堅持的地方,而這一點才是亞馬遜獨得顧客長久支持的原因。   簡單、快速、直覺,創造美好的購物體驗   亞馬遜的網站簡單、易用,「一鍵下單」(1-Click Orderin

g)的專利設計不僅滿足衝動型顧客,也讓遊逛型顧客輕鬆買,降低網路使用者的不便,終其目的在於為顧客創造美好體驗,提供離線之後無法複製的經驗,而且是獨一無二,無法以其他方式複製,拉開和競爭者的門檻。貝佐斯找到網路和實體的差異化,並充分發揮電子商務產業的特性。   彰顯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內化為員工的認同與熱情   企業是有機體,由各部門的員工所組成,只要某位員工或某個部門的方向不同,都足以撼動整個企業,但貝佐斯成功地將「我們要幫助人們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幫助人們做出更優質的購買決定」這樣的理念內化為員工的認同與熱情。曾為《時代》雜誌撰稿的奎特納形容亞馬遜的企業文化有如「文化大革命與沃爾瑪創辦人

的結合」,或者一言以蔽之:「達康共產主義」(dotcommunism),但我們必須說,鼓舞員工的熱情、認同企業文化,才能讓企業永續經營,而且時時創新往對的方向走。   從網路書店到網路零售業 ,或其他   貝佐斯最受競爭者或是分析家質疑的,就是與實體書店截然不同的經營手法和透過網際網路為顧客提供的獨特服務,其後更跨足到人類航空飛行的航太商業旅行產業,一再顛覆大家對於貝佐斯的想像,其實跨產業的擴張是有脈絡可循的,貝佐斯鼓勵員工發明創新再創新,每天都要面對新挑戰,探索新構想,掌握新商機,其源頭還是來自於提供顧客獨一無二的美好體驗。 謝健南(作者為博客來總經理) 推薦序3 持久執著的堅持與改善   

根據《財星》(Fortune)雜誌公布的二○一二年全球最受尊敬的企業調查報告指出,排行前三名的公司分別為蘋果(Apple)、谷歌(Google)及亞馬遜(Amazon)。其中亞馬遜是從前一年的第七名晉升至第三名。亞馬遜的排名之所以能夠提升,主要在於其能於不景氣的環境中持續有不錯的經營表現,甚至有調查預估,亞馬遜將在明年超越沃爾瑪(Wal-Mart)成為美國人假期購物的首選。   一家以網路書店開始的企業,到目前成為電子商務的巨擘,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從《amazon.com的祕密》此書可以看到以下幾個重要的關鍵:   首先是創辦人對趨勢的掌握。從書中的解密可以了解貝佐斯在創業之前對趨勢變化有深入

的觀察與分析,例如:「貝佐斯知道網際網路將吸引龐大的人潮與商機,想找出商機,就必須先了解這個新環境的特質並善加利用」;「最可行的方法,是先鎖定一個產品市場、分析市場需求,然後對照網路市場的需求和潛力,看兩邊是否能夠配合,等這個市場發展穩定成熟之後,就能繼續開發別的市場」;「他設計交易流程圖,藉以分析商機、找出解答」;「列出二十種具潛力的產品,評估哪一種能最快打進網路市場。」   其次是客戶至上的經營哲學。貝佐斯認為:「相信只要我們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勢必能超越競爭者,做出一番成績」;「我們要成為全世界最重視顧客的企業,無論人們想在網路上買什麼東西,都可以在我們的網站上找到。」   最後,企業的

經營從長期的觀點聚焦。亞馬遜上市後給股東的第一封信,標題是〈重點都在長線〉。內容指出「如果公司做的事情需要三年的時間,那必定和一大堆人在競爭。但如果願意投資七年的時間,那競爭對手只剩下一小撮,因為很少公司願意這樣做」;「在亞馬遜,我們喜歡做五到七年的事情。我們願意播種,然後讓它們慢慢長大。」   當然,一個企業的成功不僅只有以上的原因,還需要很多的主客觀因素的配合,此書提供讀者一個近身觀察亞馬遜的機會,相信從書中讀者可以獲得更多在成功創業與經營方面的啟發! 詹文男(作者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推薦序4 十年練一點   從各方面來說,今日的亞馬遜都是一家超級成功的網路公司。事

實上,應該說我們已經很難定義亞馬遜是一家什麼公司。十多年前,他們從「網路書店」出發,但時至今日,這個書店早已拓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線上百貨公司,「架」上銷售的商品足足有上千萬種。這還不打緊,亞馬遜還是全世界最大的「口袋百貨」,透過智慧型手機賣出的貨物,每年已經超過二十億美元。   除了零售商,亞馬遜也是一家網路銀行,它的第三方支付「Amazon Payments」服務,每年估計要處理超過近兩百億美元的金流。除了銀行,它還是電信商,亞馬遜的「Amazon Web Services」雲端主機相關服務,每天要碰觸的使用者多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頻寬使用更佔全球總量的一%。亞馬遜還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書內容

與硬體銷售商,每年要賣出上百萬台的 Kindle 閱讀器和上千萬「本」的電子書。   很難想像,事業橫跨這麼多區塊,年營業額超過四百八十億美元,市值更是逼近一千億的網路巨擘,在僅僅十多年前,也就只是貝佐斯、他的一萬美元,和一個西雅圖小公寓的車庫罷了。但從那邊,貝佐斯靠著他數學家般的邏輯頭腦,有方法、有紀律的一步步把亞馬遜蓋到了今天這個地步,也就是這本書所帶給大家的故事。   有次,貝佐斯被問到亞馬遜為何如此成功,他說:「一九九七 年,我們上市後給股東的第一封信,標題是〈重點都在長線〉。如果你在做的事情需要三年的時間,那你必定和一大堆人在競爭。但如果你願意投資七年的時間,那你的競爭對手只剩下一小

撮,因為很少公司願意這樣做。僅僅是把你的時間拉長,你就能夠做一些別人沒辦法做到的事情。在亞馬遜,我們喜歡做五到七年的事情。我們願意播種,然後讓它們慢慢長大—─我們非常地固執。我們的座右銘是『固執的願景,靈活的細節』。」   而「固執的願景,靈活的細節」,正是我在這本書不斷看到的核心精神,希望你們也能感受到。 林之晨(Mr. Jamie)(作者為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 、《Jamie 流行銷》作者) 導讀 最被低估的野心創業家   每個時代,都有代表性英雄,克服不可能的挑戰,畫出超越想像的夢想。   蘋果(Apple)執行長賈伯斯過世後,對許多人來說,創新典範瞬時真空。   谷歌(Go

ogle)執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站出來,點名自家谷歌、蘋果電腦、臉書(Facebook)與亞馬遜(Amazon.com)四家公司,是未來科技的四大天王,將帶來的改變,甚至會影響金融等行業。   在這四家企業中,國際媒體更將焦點鎖定在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身上。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稱貝佐斯為「科技先知」,是接替賈伯斯成為科技夢想家的最佳人選。《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說貝佐斯領導亞馬遜,接連改變了出版與零售兩大產業的遊戲規則,是現今影響力最接近賈伯斯的企業家。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則是將首次的「數位時

代最有權力的遠見人物」第一名,送給了貝佐斯。《富比士》(Forbes)雜誌更將貝佐斯選為美國年度最佳CEO,不僅經營績效好,而且毫無疑問地成為現在許多人想要認識、模仿的企業領導人,甚至已經是許多人崇拜的對象。   雖然大家都把焦點轉到了亞馬遜與貝佐斯身上、封為崇拜的對象,但是,貝佐斯也是其中最低調、最神祕的企業家。至少,沒有關於貝佐斯的電視專輯,好萊塢也沒有拍過貝佐斯崛起的故事。這更讓大家對於這位未來企業偶像,充滿了好奇。   從亞馬遜只是個簡單網頁開始,我就成了它不斷線的老顧客,它總是給我驚喜,經常讓我打從心底讚嘆「對,我就想要這個」。一次、兩次、幾次之後,我發現自己被亞馬遜寵得做不了別家的

客人。尤其是亞馬遜推出電子書閱讀器kindle,只要輕觸一下按鍵,就可以滿足我閱讀的渴望,令我興奮不已,我擁有它每一代、不同大小規格的kindle,也是它最新雲端服務的用戶。   我對亞馬遜早就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十年前,二○○二年底,網路泡沫的陰影還沒有結束,大家對當時只是網路書店的亞馬遜的前景,充滿了懷疑,我有機會進入亞馬遜總部採訪,是極難忘的經驗。   從網路起家的亞馬遜,當時總部像是神隱在實體世界,我與攝影開車在西雅圖的馬路上繞了一圈又一圈,就是找不到,眼看約定的採訪時間就要到了,攝影把車停在一個沒有門牌的大門前,搖下車窗,向著從門裡走出來、穿著白襯衫的年輕人問路,沒想到他竟然說「你們已

經到了。」原來,亞馬遜的總部沒有企業logo,接待人員告訴我們那還是一所醫院廢棄的舊院址,似乎根本不打算有任何訪客。   進了總部,傳說中的辦公桌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每個員工的辦公桌清一色是原木色長方形,那竟然是個貨真價實的普通廉價門板,釘了四個腳就成了桌子,連貝佐斯的桌子也不例外。有人的桌上突兀的踩了隻耐吉(Nike)球鞋,詢問才知道,那是亞馬遜的「Nike Award」,為鼓勵員工創新,亞馬遜用同樣鼓勵創新的耐吉球鞋做為象徵性的鼓勵。要離開時,走進電梯,看到通常在會議室才有的白板貼在電梯牆面,黑色馬克筆跡潦草的爬滿三分之二的白板。亞馬遜鼓勵討論,連搭電梯也要把握時間交換意見。   即使亞馬

遜成長、擴張,新的辦公區一樣沒有logo,低調、簡省、創新,到今天依舊是亞馬遜的基因。但是,亞馬遜如何讓顧客喜愛、甚至死忠?貝佐斯為什麼成功、成為典範?直到找到了《amazon.com的祕密》(One Click)這本書,才終於一窺究竟。   貝佐斯到底是誰?他一手創立的亞馬遜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力?亞馬遜憑什麼與蘋果、谷歌、臉書爭霸天下?為什麼貝佐斯能被視為是新典範?貝佐斯的遠見又將開啟什麼樣的革命?   亞馬遜 = 購物、聽音樂、看電影   要認識亞馬遜的影響力、探究貝佐斯經營思維,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美國人怎麼買東西。   在德州成長、從常春藤普林斯頓大學資訊科學與電機工程系畢業的貝佐斯,

一九九四年離開了紐約金融圈,橫越美國,從東岸搬到西岸西雅圖,創立亞馬遜,從經營網路書店開始。現在,包括紙本書加上電子書,亞馬遜的市場佔有率超過六○%,逼得美國大型連鎖書店也無立足之地。對三、四十歲的美國人來說,亞馬遜就是書店的代名詞。   亞馬遜用網路書店建立電子商務與物流體系後,開始橫向擴展,增加不同商品種類,從網路書城變成網路商城。到二○一一年,在亞馬遜上販賣的商品種類超過兩千萬種,不論是要買書、找DVD,還是要買衣服、刮鬍刀、樂高積木、尿布,或是要送特殊巧克力,甚至要買生鮮,只要是運送得了的商品,在亞馬遜上都買得到、送貨到府。難怪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說,「亞馬遜改變了消費者

買每樣東西的方式」,如果沒有亞馬遜,世界將會非常不便利。對出生在網路時代的青少年來說,亞馬遜就是商城的代名詞,要買什麼,就「上亞馬遜」。   《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指出,亞馬遜二○一一年營收五百億美元,零售巨擘沃爾瑪(Wal-Mart)創立三十三年後,才達到這個規模,而亞馬遜只用了它一半的時間。   現在科技的競爭,已經進入全新的雲端戰場,亞馬遜更是先驅,在美國影音、電影、雲端服務的市場佔有率,都已經達二○%。這也就難怪美國《連線》(WIRED)雜誌說,蘋果推出iPad、成為後PC時代的旗艦,而搶先經營雲端的亞馬遜,則是後網路時代的象徵,更勝谷歌與

臉書。   從網路書店、到網路商城、到雲端商務服務,亞馬遜創立十七年中,幾次悄悄轉型,市值近千億美元。從二○○六到二○一一的五年間,全球受到金融海嘯衝擊、跌落谷底,亞馬遜的股價逆勢成長了近四倍。顯示市場對於亞馬遜的經營模式與前景,充滿信心。   每一代的典範,都有獨特締造傳奇的方式。亞馬遜是如何成為新一代的傳奇?   絕對顧客至上的服務主義   一世紀前,從芝加哥起家的美國百貨零售傳奇馬歇菲爾德(Marshall Field)提出了「顧客永遠是對的」概念、「不滿意包退貨」服務,至今仍被服務業奉為圭臬。但是,美國《財星》雜誌報導指出,亞馬遜更勝一籌,一百多年來,亞馬遜恐怕是最徹底落實馬歇菲爾德概

念的企業,從文化到行為都絕對顧客至上,以貼近顧客所得的洞見、創造出價值。這也是亞馬遜之所以成功的第一個祕密。   亞馬遜除了辦公桌有故事,還有一張令人敬畏的椅子,甚至比貝佐斯更令亞馬遜員工精神緊張。   貝佐斯開會不定期會邀請一位固定特別來賓,是一張「空椅子」。貝佐斯三不五時會在會議桌旁保留一張空椅子,並且告訴所有與會的人,那張「空椅子」是會議桌上「最重要的與會者」,因為那張空椅子代表顧客。「空椅子」才是老闆,而貝佐斯只是「空椅子」意志的執行者,大家要隨時想顧客要什麼,會議所有的討論,都是要滿足顧客的需求。   亞馬遜顧客至上的文化,絕對不只是擺張椅子做做樣子而已,還搭配嚴密的「指標文化」,

落實、監控、不斷提升顧客服務的所有細節。   雖然亞馬遜是經營網路商城,還刻意設計、幾乎接觸不到客服人員,但是亞馬遜做的絕對不只是增加商品品項、運送無誤而已。《富比士》報導指出,亞馬遜有五百項量化指標,其中八○%都是與顧客服務有關。有人用複雜的計算程式,將既有顧客的消費習慣,轉換成新顧客的推薦名單;有人緊盯缺貨項目、努力減少;有人負責從每小時更新的暢銷商品排行榜挖掘夯趨勢、趕在顧客之前掌握流行;還有人負責每週檢視偏離常軌項目,看有什麼需要修正。   就像精於數字的貝佐斯一樣,亞馬遜堅信數字會說話,員工經常為選擇什麼樣的指標激烈討論、相互挑戰,養成了準備好堅實的數據再說話的習慣。目標是讓顧客服務

精確到滿足每個顧客的需求,任何「足球媽媽」、「科技狂」等市場區隔分類,都太粗糙了。   透過指標,「空椅子」顧客不用現身、開口,也會隨時大聲發表意見,告訴亞馬遜他們想要什麼,更重要的是說出他們不要什麼。延遲、瑕疵、缺貨都是顧客的痛恨項目,亞馬遜有指標巡邏隊嚴格監控這些項目的數字,並且盡可能降低。再細微的延遲,都不是件小事。例如亞馬遜的指標顯示,網頁資訊慢0.1秒出現,消費者採取行動的比例就降低1%,必須改進。   貝佐斯本人對於顧客的重視、細心呵護,更是到了難以置信的程度。派瑟森(Tina Patherson)曾任亞馬遜品牌經理,她回憶推出電子書閱讀器kindle時,製作kuso的廣告,其中一

支廣告是帶著kindle的顧客變成了勇敢的鬥牛士,被充滿活力的公牛一頂頂到了半空中,一屋子人看了哄堂大笑,除了貝佐斯。試片播放完畢,貝佐斯自己靜靜的走上前按下倒轉鍵、就轉到鬥牛士那一幕,然後轉過身來、看著大家,用小學老師般嚴厲的口吻說,他知道很多人都覺得公牛有趣、廣告看起來很可愛,但是,這支廣告中的顧客卻被踢了一屁股,「我們不能讓顧客受傷」。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亞馬遜過人的努力,也得到高人一等的成績。美國密西根大學針對超過兩百家大型企業進行的消費者滿意度調查,亞馬遜多年來都是網絡零售的榜首,也是綜合排名的前十名,不僅遠遠超過連鎖龍頭沃爾瑪,也勝過抓住流行的達吉特(Target)、有龐大死

忠客戶的好市多(Costco),甚至勝過了蘋果。   顧客群是任何企業的命脈,在仰賴人氣的網路產業,更是如此。不過,在快速傳播、客層廣又複雜的網路世界,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得罪了顧客、迅速擴散。亞馬遜能夠在這麼挑戰的領域得冠軍,是別人難以超越的成功優勢。   堅信不創新、就滅亡   如果說亞馬遜成功,貝佐斯認為最該感謝的,是亞馬遜不斷創新的能力。相信不創新、就滅亡,是亞馬遜很強的優勢。   亞馬遜從網路書店起家的時候,就有打破行規的創新做法。例如讓顧客在每本書的網頁上留下評語,等於是開放讓素人寫書評,誰都可以上網說兩句,像是網上論壇、擴大參與,這在十幾年前不但是開風氣之先,更是震驚了原有的「正規」

書評家。另外,亞馬遜也率先用顧客的消費紀錄、推薦其他商品,這現在幾乎成為大小購物網站的標準做法。   亞馬遜創新的經典,當然是電子書閱讀器kindle。   貝佐斯一九九四年跨入網路產業,經歷過二○○○年網路泡沫的試煉,親眼見證了網路的顛覆力量。最令人警惕的例子,就是音樂產業,因為網路帶來的創新做法與商業模式,整個崩解。貝佐斯體認到,不進化,非常危險,應該自己革自己的命。   回顧歷史的演進,如果網路泡沫就像十九世紀的淘金熱潮,印刷的紙本書就像過去的馬車,那什麼是汽車?如何創新出顧客還不知道自己渴望的下一代產品?   指標、數據是亞馬遜提升顧客服務的基礎,也給了亞馬遜創新藍圖、降低風險。貝佐斯

從幾百項指標數據中,領悟到幾百萬顧客都渴望一種閱讀體驗,就像擁有輕巧便利的電子書閱讀器,可隨身攜帶,個人的藏書都在其中,不論在家裡的沙發上、在飛機上,只要輕輕一點,就可以閱讀自己喜歡的書;在小島上度假、在出差的陌生城市,隨時都可以買書相伴,只要想到什麼書,一分鐘就可以購買、下載完成。但是,這到底是什麼?   二○○四年,貝佐斯從西雅圖到了美國網路創新的心臟,矽谷庫波蒂諾(Cupertino),成立研發基地,他也學高科技公司搞神祕,將研發基地命名為「126實驗室」。《彭博商業週刊》寫道,矽谷一位數位影音先驅工程師到亞馬遜,貝佐斯問他,他認為亞馬遜二十年後應該做什麼?這個問題,讓那位工程師印象深刻

,顯示出貝佐斯是位想得非常遠的領導人。這位工程師成了126實驗室的一號員工。126實驗室就是研發kindle的基地。   雖然早有人投入電子書閱讀器的研發,但都不成氣候。就像現在的年輕人無法想像沒有網路的世界,我們也難以想像在平板出現之前的年代要設計出電子書閱讀器有多困難。但是貝佐斯不管,他還提出了明確的設計目標, 就是要閱讀器「簡單得要死」,就像每個人從小都會翻書閱讀那樣簡單自然。這是典型的貝佐斯思維,永遠站在顧客的角度開規格,亞馬遜的員工必須解決達成規格的所有問題。這也是亞馬遜創新的不同之處。   《彭博商業週刊》指出,kindle的內建無線通訊設計就是這樣的例子。當時,沒有產品有這樣的設

計。但是,貝佐斯堅信隨時、隨處、不用連上電腦就可以買書、下載是顧客的想望的體驗,最好的方式就是內建無線通訊。貝佐斯不但設計了硬體,還與電信廠商談妥,所以後來kindle的顧客只要一開機,就可以上線買書,但是從來不知道自己是透過了哪家電信公司,也不用付任何電信費用。   只是研發的過程非常顛簸,eink、無線晶片等每個關鍵環節都出問題。貝佐斯給予工程師充分的自由去嘗試任何方法解決問題,預算無上限。雖然126實驗室不斷請求貝佐斯降低點要求,例如以Wi-Fi取代無線通訊,但是貝佐斯從不鬆手,還是想著顧客要什麼,照樣鍥而不捨的要求細如髮絲的細節,甚至不斷增加新要求。例如應該幫顧客把在kindle上的註

記,存在亞馬遜的伺服器裡,讀者隨時想要翻閱都可以找得到。   時間一年、兩年過去,kindle研發還沒有完整成果。一天,財務經理問貝佐斯,kindle這個研發計畫的預算到底是多少,貝佐斯吼回說,「我們有多少錢!」   三年多後,亞馬遜的kindle終於上市了,一推出就大轟動。《彭博商業週刊》報導,雖然數量不明,但第一代的kindle幾個小時就賣完了。   Kindle的意義,絕對不只是個暢銷產品。二○一一年,英國《經濟學人》的年度消費產品創新獎頒給了貝佐斯與126實驗室總裁,他們將冷僻的產品類目,變成龐大的新產業。Kindle不只創造了全新的閱讀體驗,更顛覆了古老的書店、出版產業。在亞馬遜,電

子書的銷售量已經超過紙本書、一路增加,是全球電子書的龍頭。亞馬遜還向上延伸,大肆網羅編輯、版權,自己做電子出版,掀起產業革命,也革了亞馬遜自己的命。   在亞馬遜,進化從來不是理論,就是設計思維、商業模式的一部分。   探索未知,才能佔有先機   「老二主義的企業,長期表現平平。成功的企業通常是願意探索未知的。」這是《經濟學人》引述貝佐斯的話,也是亞馬遜成功重要的DNA。亞馬遜不斷在新領域發展出商業模式,長期領先。   在雲端還沒有被視為是科技新處女地的時候,亞馬遜已經發展出成熟的服務與獲利模式。   從kindle到亞馬遜的平板fire,顧客從亞馬遜購買的數位產品愈來愈豐富,除了電子書,還有

音樂、影片,都可以存在亞馬遜的伺服器,要點開看的時候,再串流到個人的kindle或fire上。一般平板都跟隨蘋果iPad採取下載模式,但是亞馬遜選擇串流,儲存空間與運算、傳送速度是關鍵。顧客最討厭的串流問題,就是欣賞影片中出現延遲,興致大減。所以亞馬遜早在二○○二年就開發軟體、加快瀏覽器速度,讓手持裝置與雲端儲存的運算分工更順暢、快速、有效率。   隨著寬頻環境愈來愈成熟、各種影音、圖像內容愈來愈普遍、豐富,貝佐斯發現,只要是大量運用網路的機構組織,都有雲端儲存、運算的需求。亞馬遜為了解決自己問題發展出的雲端能力,只要再多做一點,就可以發展成服務這些機構的產品。《富比士》報導,貝佐斯要工程師把

亞馬遜的軟體架構公開、設計為服務、銷售給機構顧客。這指令又讓亞馬遜工程師神經緊張,但是貝佐斯一如往常的堅持所有技術問題都可以克服。貝佐斯總是希望能夠創造對手很難進攻的新事業。   有位後來從亞馬遜離職進入谷歌的工程師接受《富比士》採訪時,形容貝佐斯像恐怖的海盜,他一下命令,大家就像被塑膠錘追打的螞蟻般滿地爬,但是他非常佩服貝佐斯推動雲端服務計畫。亞馬遜的雲端服務(AWS,Amazon Web Service)在二○○六年成為獨立事業部,二○一一年的營收估計達十億美元,雖然佔營收的比例還很小,但是打開客戶名單,就可以知道潛力非常大。   租用亞馬遜的雲端服務客戶,除了許多新創網路公司,更多想得

到與想不到的A咖客戶都埋單。包括美國太空總署NASA處理衛星照片、引導機器人;美國公共電視PBS每月超過百兆流量的影片串流;哈佛醫學院發展基因組分析模型的大型資料庫;新興的app社群foursquare每天超過三百萬人次的check-in;維珍航空網友提供的旅遊評論;算是同行的影音服務公司Netflix的串流服務;還有紐約時報、美國農業部的糧票系統,甚至還有那斯達克。《富比士》報導,美國太空總署土星探測計畫的十八萬張照片,放上亞馬遜雲端處理,五小時費用不到兩百美元,但是如果同樣的資料放回太空總署處理,要花上十五天。   一般人恐怕是低估了亞馬遜在網路世界、甚至現代生活中的開創力。就像亞馬遜過去

把網路商店的know-how變成服務、提供給玩具反斗城、達吉特平價百貨,現在亞馬遜是將雲端的know-how銷售給各行各業,範圍更廣。   亞馬遜早就不只是網路世界的沃爾瑪,將來恐怕也不只是最大的數位媒體商店。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甚至報導指出,亞馬遜願意大筆投資在看似無關的新領域,未來將成為像紐約的Con Edison,那是為紐約不夜城提供電力與瓦斯的公司。未來企業的網路要正常運作、提供服務,就要繳費給亞馬遜的雲端服務。   真會如此嗎?大家質疑的,正是亞馬遜最堅強的部分──挑戰未知。   寧可惹惱華爾街,不改追求長期利益   亞馬遜之所以能在未知中開發商機,不見得是口袋深,而是信念不同。亞馬

遜看事情總是超越短期,《經濟學人》指出,這是亞馬遜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反映了貝佐斯的性格。貝佐斯有個四千兩百萬美元的個人投資,是投資德州的萬 不同的夢想「我們要成為全世界最重視顧客的企業,無論人們想在網路上買什麼東西,都可以在我們的網站上找到。」─ 亞馬遜(Amazon.com)的企業使命貝佐斯希望打造一個不可思議的網站、確保商品能夠準時送到顧客手中,不過這跟他所強調的顧客服務似乎有些相牴觸,因為貝佐斯要求客服作業一律透過電子郵件處理,所以亞馬遜網站上不太容易找到客服電話,這也就是為什麼貝佐斯跟霍渥斯的想法不同。亞馬遜的第一位客服人員就是貝佐斯,他親自回覆電郵。到一九九九年時,亞馬遜的客服

代表已經擴充到五百名人員,全擠在狹小的辦公室隔間中,透過電話與電郵,回應顧客的各種疑難雜症。客服高手面臨的難題在亞馬遜負責回覆電郵的客服人員,普遍是大才小用、薪資偏低,但沒有書籍銷售經驗。亞馬遜從一開始就特別喜歡雇用懷才不遇的讀書人,認定他們既然讀萬卷書,就應該有能力協助顧客找尋各種主題的書籍。這些客服人員的時薪只有十到十三美元,但是亞馬遜對他們祭出兩個誘因:職位升遷與股票選擇權。在亞馬遜工作,並不是所有員工都如魚得水。客服人員霍華德(Richard Howard)擁有文學碩士學位,在一九九八年進入亞馬遜時,卻是從最低階的客服人員做起。他希望有朝一日躋身編輯部,撰寫書評。然而,他覺得自己在亞馬

遜有如置身工廠,和四位「第一層顧客服務電子郵件代表」擠在一個小隔間裡。上司會監聽他們與顧客的電話,好監測他們的表現,並依據每分鐘所回覆的電郵和電話數量來評分。後來霍華德把這段經驗記錄下來,發表在西雅圖一家報紙上,標題就叫(我如何「逃脫」亞馬遜教派)(“How I ‘Escaped’ Amazon.cult”)。對亞馬遜的客服而言,保持跟客戶間的互動是無可避免的。霍華德拿到一份「台詞索引」(Blurb Index),上面列出數百個簡短的預設答覆,涵蓋顧客可能提出的任何問題。他覺得這種「罐頭答覆」的設計目的是「在亞馬遜員工與顧客之間,營造出乏味而傳統的聯絡環境」。一心嚮往股票選擇權的亞馬遜客服人員

,不但工時很長,而且還必須做滿三年、表現傑出才能領到最多一百股的股票而已。最厲害的客服人員一分鐘可以回覆十二封電郵,回覆不到七封的人多半得捲鋪蓋走路。《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曾經從這個角度揭露亞馬遜的「黑暗面」,引述某位客服人員的話:「公司要求我們深切關懷顧客,而且要以快得不可思議的速度來關懷。」亞馬透過網路迅速散播的口碑效應即便與顧客的人際互動少之又少,貝佐斯真正高人一等的地方在於,他創造出一種絕佳的網路體驗。亞馬遜的網站型態要求簡單、快速、直覺,書籍供應數量史上最多、價格愈低愈好,還要儘快送到顧客手中。整個網站的運作必須每個環節無縫銜接,才能滿足大部分顧客的要求,讓

他們滿意而歸。貝佐斯後來進一步解釋,「如果有顧客對某個環節表達不滿,會有其他顧客跳出來說:『可是我們體驗到的不是這樣。』口碑效應強而有力。」網際網路尤其如此,口碑好壞散播得相當迅速。貝佐斯認為「在網路上,人人都是出版者」。人們經營部落格、收發電郵,因此事情很容易就會一發不可收拾。他又說,「電子郵件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夠把人們注重禮貌的基因關掉……你會收到很不客氣的顧客意見,告訴你如何改進服務品質。假如我到餐廳吃飯發現食物很糟,直接離開就是了,才不會走進廚房,還一把揪住廚師的衣領說:『老兄,你實在不該當廚師。』」 不過,網路上迅速散播的口碑效應,有時也像是揪住貝佐斯的衣領般,對他耳提面命一番。到底

怎樣才是優質的顧客服務?答案有時會令貝佐斯出乎意料。

消費者網路安全性對購買行為之影響

為了解決博客來退貨流程的問題,作者褚珉妤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網路購物的網路安全性、網路購買行為之情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消費者對網路購買行為影響、探討網路安全性對網路購買行為之影響。根據相關文獻回顧與實證研究建立因果模式,並以網路安全性對網路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本研究方法以全國上網總人口數為母群體,研究對象為曾經在網路上購買過商品的消費者為母群體進行隨機抽樣,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有效問卷1091份,問卷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來進行分析,統計方法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檢驗理論假設並確立網路安全性對網路購買行為其影響因素間之因果關係。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不同背景變項對網路購買行為部分有顯著差異。而在性別、

職業、月收入對網路購買行為之購買意願有顯著差異。則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月收入對網路購買行為之平臺忠誠度有顯著差異。不同背景變項對網路購買行為之購買滿意度有顯著差異。網路安全性對網路購買行為部分顯著差異。隱私權與交易安全對網路購買行為有顯著差異。網路購物安全認證對網路購買行為之購買意願與平臺忠誠度有顯著差異。關鍵字:網路購物、網路購物平臺、網路安全性、網路購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