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系 薪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人類學系 薪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DavidGraeber寫的 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 和MerrittWatts的 我的第一份工作:那些人、那些工作教我們的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面試中問薪水"How much is the salary?”哪裡不對了也說明:在法國唸書、工作、有家庭至今已經過了十幾個年頭。工作是一位設計師,為法國許多的品... Money的3大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如果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李文環所指導 蔡珮緹的 臺灣薑母鴨及其產業之研究 (2014),提出人類學系 薪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食補、藥膳、文化中介者、飲食文化、文化產業。

最後網站人類學學類-大學畢業生薪水收入、出路調查就在1111薪資公秤則補充:1111大學生畢業出入薪水調查提供您人類學學類學生畢業後三年平均收入數據。人類學學類包括人類學系。人類學學類學生畢業後主要從事研究助理、人類學研究人員、行政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人類學系 薪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

為了解決人類學系 薪水的問題,作者DavidGraeber 這樣論述:

狗屁工作的蔓延與膨脹如同病毒,充塞在我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工作從根本上就無用、對這個世界毫無貢獻更讓人沮喪的了。 恐怖的是,這是多數人所面臨的命運……   敬告全體冗員:廢的不是你,是那些毫無價值的狗屁工作!   ★ 德國亞馬遜政治及社會學類、政治經濟類排行榜第一名 ☆ 德國時代週報選書 ★ 美國亞馬遜財金類排行榜第一名 ☆ 英國亞馬遜經濟類排行榜第一名 ★ 法國亞馬遜政治、企業投資類排行榜第一名   狂掃多國亞馬遜排行榜 No.1,報刊媒體瘋狂熱議,全球社畜含淚推薦 《債的歷史》大衛.格雷伯最新力作,顛覆你對工作的想像!     「《狗屁工作》是現代職場的大揭露,充

滿各行各業從業人員真心告白。「涼差」不一定是「爽缺」,無所事事的工作不只是「廢」,員工還得費力假裝忙碌,瞎忙於一些瑣碎無聊的細節。這一類的狗屁工作誤國誤民,有時還帶來例如金融海嘯的災難。」────何明修,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如同剛過兩百歲誕辰的馬克思,格雷伯點出了二十一世紀資本主義的問題(當然他沒有馬克思般提出系統性的理論),雖然未能提出如何真正改變它。但至少,他讓我們意識到如何重新理解『工作』的意義,以及如何重新看待自己的狗屁工作——如果你有的話。」────張鐵志,文化與政治評論家 專文介紹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何明修 /文化與政治評論家 張鐵志 有用推薦       清華大學

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方怡潔               自由學者、作家 李明璁                   主持人 陳嘉行(焦糖)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張烽益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劉瑞華    ----------------------------------------------------------------------------------------------------- ◆ 為何這份工作明明爛透了,卻無法說出口? ◇ 強調效率利益至上的私營企業,冗員數竟然會比公部門還多? ◆ 「怨人有,笑人無」的全球民粹反智氛圍,

居然也跟工作有關? 工作好無聊!這工作根本就是狗屁,有做沒做哪有差!你是不是也這樣怒吼千百次了?1930 年凱因斯曾預言,科技發展將讓人類工時變短,但這個願景並未實現:全世界發明了各式各樣叫不出名堂的「服務性」職業,各種諮詢、顧問、仲介、行政……根據統計,竟有高達 40% 的人在做這類工作。受訪者對自己工作的枯燥乏味感到絕望,感覺不出自身貢獻,「少了我根本沒差」。 上述「狗屁工作論」的發想源自 2013 年格雷伯一篇網路刊文。該文一推出後轟動全球,兩周內轉發逾百萬次,更在短時間內被譯成十幾種語言,甚至驚動主流財經媒體為文回應。全世界各地人士紛紛寄信給格雷伯,分享自身的狗屁工作經驗,讓他決定

擴大該文篇幅,撰寫成一本書。本書中他援引諸多真實案例,將數年來的觀察、研究與反思悉數呈現。他舉出狗屁工作的五大類型(幫閑、打手、補漏人、打勾人、任務大師),分析職員無可奈何的困頓心態,更回到歷史追溯資本社會及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隱含的瑕疵,探討此類工作大量增生之因,以及為何政府不去遏止這類現象。他認為,狗屁工作貶抑了人的存在價值,更助長了當前社會反智民粹對立。狗屁工作是理解當代社會病徵的一個重要現象,所有人都應該正視這個從來沒人願意好好關注的問題。承繼他的犀利風格,本書將再度扭轉既定觀念,是新時代必讀的工作思維書。 ----------------------------------------

------------------------------------------------------------- 國外讚譽 機敏,極富魅力。──《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 開創全新想法、激發群眾辯論的大師。—Slate 令人驚奇的原創思想家……總能以機敏風趣的口吻,傳達複雜的想法。—The Telegraph (UK) 對我們的工作生活一次發人深省的盤檢。──《金融時報》 記錄諸多悲慘個案之餘,這本書就像一幅肖像畫,畫出了這個社會忘了自身存在為何的面貌。──《衛報》 這本書想問,是否有個更好的方式能組織起全世界的工作──確實是個好問題。──《紐約時報

》 既滑稽又活靈活現,點出了我們既定價值的一次文化轉移。──《紐約郵報》 這可能會是你今年讀到最棒的一本非小說書。記得別告訴你老闆就好。──The Globe and Mail 每一位千禧世代及 Z 世代的新科畢業生都該讀這本書……格雷伯以學院式的嚴謹但清爽易讀的文筆,帶我們理解這些似是而非又容易被誤解的狗屁工作。──網路媒體 Salon.com 先不管皮凱提或馬克思了。在社畜經濟底下,格雷伯說這一切都是狗屁……對那些做類似機器人煎肉排這種鳥工作、每分每秒都是煎熬的白領階級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些指引。──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國內推薦 揭露無用勞動的空虛價值,

逼視無謂工作對人性消耗。──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我早知道有些人做的事根本是狗屁工作,這本書提醒我,應該想想自己做的事會不會也是如此。──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根據英、美近年調查顯示,有近四成的受薪階級覺得自己的工作『存在這世上其實沒有太多意義』;但多數有此認知的人卻又無奈表示,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轉換職涯。本書精準歸納了這些「狗屁工作」,並非傳統馬克思主義所關切、異化的低技術性體力勞動,相對的,反而是存在於那些被視為專業、甚至擁有管理權力、從事販售或提供服務的白領僱員身上。他們都有社會認可的穩定職務,但撥開來看,實際工作內容卻可能都是缺乏意義的反覆。 作者犀利指出

,之所以會造成無意義工作不斷擴張,弔詭地竟是透過教育所形成的社會共識:強調自我實現立基於工作表現。這導致「就業機會成為左右派都追求的口號」,卻沒有多思考創造這些工作本身是否存在意義價值。解方或許在於:採行全民基本收入(UBI),由政府無條件提供國民最低生活給付,這呼應了近年席捲全球引發熱議的社會改革方案。作者倡議以此賦權人們有更多機會從無意義工作中解放出來,去探尋自己更想要、更適合的生活方式。──李明璁,作家、自由學者

人類學系 薪水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錢包裡的世界史:從黃金、白銀到比特幣,貨幣如何改變我們?」介紹
       
訪問編輯:李韻
    
內容簡介:
世界史的每個轉變關鍵,都有「貨幣」在搞鬼!
★NHK電視台強力推薦!日本知名歷史學家帶你透過金融解讀全球大趨勢
★3大通貨演進脈絡╳12堂鑑古知「金」的世界史講座╳29個解讀貨幣的重點,一本搞定
★貨幣是經濟的血脈,血往哪裡流,世界往哪裡走。洞悉貨幣體系,你的視野從此完全不同

  整個世界的今昔洪流、未來走向,
  只要一枚小小錢幣就能解答。

  .波斯遊牧民族只靠硬幣,就打造全世界第一座帝國?
  .每個月最期待的「薪水」,原來是古羅馬人的發明?
  .為何中華文化圈的貨幣不是金銀,而是銅鐵?
  .荷蘭之所以成為大航海霸主,全拜鯡魚所賜?
  .全球政經一團亂,追根究柢都是美元的問題?
  .比特幣為什麼無法成為合法貨幣? 

  貨幣,是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

  至今,我們對世界史的理解皆以民族、國家,甚至當權者的意識形態為出發點。我們熟讀戰爭年表、各國外交關係,卻忽略足以左右世界潮流的兩大基礎——貨幣與經濟。

  日本歷史學家宮崎正勝說:「當今,貨幣是最強的武器,經濟的變化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經濟由人類的交易行為所構成,而交易行為透過貨幣來推進。自古至今,貨幣是經濟的命脈,牽動著國家的榮盛興衰。從貨幣系統的變化了解世界的變遷,方能窺知我們的現在與未來。

  ◢ 貨幣,象徵君王權威
  「沒有造錢更賺錢的生意了!」西元前六世紀,利底亞國王首創在錢幣刻印圖紋,賦予其信用與價值的保證,一舉征服商業市場,將經濟的血液注入社會。其後兩千數百餘年,東西方君王皆透過貨幣強化統治、主宰經濟。

  ◢ 貨幣,代表國家野心
  十九世紀,英國運用淘金熱潮來挑戰銀本位制,以英鎊重組世界經濟;二十世紀,美國在戰後趁勢建立霸權,各國貨幣都向美元看齊;一九七一年貨幣價值回歸各國中央銀行,全球走向幣值浮動的不穩定局勢。貨幣是國家的支柱,同時也指向無以計量的劇烈波瀾。

  ◢ 貨幣,反映人心盤算 
  二〇〇八年金融海嘯爆發,人們開始不信任過往的貨幣,促成電子貨幣快速發展。其中,比特幣憑藉其能夠祕密且快速轉移資產的特性,一舉成為富人的寵兒,更是時下最熱門的投資遊戲工具。從古至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秩序不斷被貨幣重組,與貨幣連動。

  ◢ 來點貨幣世界史的冷知識 
  ☆十八世紀南海泡沫事件,沒有人是局外人
  當泡沫危機來襲,連牛頓也賠了兩萬英鎊。他感嘆:「我雖然可以計算出天體運行,卻算不到人類的瘋狂。」另一方面,音樂家韓德爾卻憑著良好直覺大賺一筆。

  ☆你知道嗎?美國獨立戰爭原來爆發於小酒館 
  北美殖民地民眾從組織激進派到走上美國獨立戰爭,全都在吵鬧的酒館策畫而成。當時殖民地連釘子都要仰賴母國進口,根本沒本錢打仗。即使如此仍有許多人奮勇赴戰,這可說是藉酒壯膽的結果。

  ☆十七世紀的荷蘭:「世界就是我的後花園~」 
  有人這麼形容:荷蘭人就像蜜蜂般吸取各國花蜜。挪威是他們的森林,萊茵河、加隆河、多爾多涅河畔是他們的葡萄園;德國、西班牙、愛爾蘭是羊牧場,波斯、波蘭是穀倉,印度、阿拉伯是他們的庭園。 

  從西元前到近現代;從黃金、白銀、紙幣再到電子訊號的金錢革命,世界史上每個驚心動魄的轉折背後,都由貨幣主宰一切。
  現在翻開本書,讓我們從錢包裡那枚小小硬幣開始俯瞰世界。
        
作者簡介:宮崎正勝(Miyazaki Masakatsu) 
  1942年出生,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史學系畢業。曾任都立三田高中、都立九段高中、筑波大學附設高中教師,以及筑波大學講師、北海道教育大學教授等職,現於NHK文化中心等機構擔任講師。著作豐富,尤其擅於透過「經濟」「貨幣」等角度重新解讀世界史,廣受好評。著有暢銷書《世界史圖解》(商周出版)、《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時報出版)、《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金錢史》(暫譯)、《如何解讀世界史》(暫譯)、《從空間解讀的世界史:馬、航海、資本、電子資訊的空間革命》(遠足文化)。         
        
出版社粉絲頁: 今周刊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臺灣薑母鴨及其產業之研究

為了解決人類學系 薪水的問題,作者蔡珮緹 這樣論述:

當代,「薑母鴨」三個字可說已是臺灣人冬令進補的代名詞,然而究查歷史文獻卻鮮少出現,倒是「龍眼米糕」、「八珍燉雞」、「當歸羊肉」等才是傳統冬令進補的飲食。事實上,1968年《經濟日報》中才首次報導薑母鴨,迄今不過半世紀,薑母鴨專賣店已遍布全臺並跨足海外市場的食補產業。何以如此?這是筆者試圖要探討的核心議題。 為了釐清薑母鴨從文化而產業的轉變樣貌,本研究從下列六點來探討:(一)薑母鴨在傳統飲食文化中的定位。(二)薑母鴨飲食文化商品化契機,以及成功產業化的特質。(三)薑母鴨產業化過程中的飲食文化中介者。(四)當代薑母鴨產業現況。(五)薑母鴨產業的困境與突破。(六)傳統薑母鴨飲食文化與現代薑母

鴨產業文化的反饋與滲透。綜合上述研究,本文獲得二項成果。首先,薑母鴨飲食文化得以產業化,除了業者緊扣臺灣人食補文化的產業塑造之外,產業拓展的時機正好是臺灣社會轉型、外食人口倍增的階段,業者在既有食補文化底蘊上,研發了加入中藥材的薑母鴨,創發不同於以往的食補經驗,使得薑母鴨走向藥膳化,再經由文化中介者的推動與鼓勵而逐漸擴大產業效應。天時、地利及人和的時空背景,藥膳薑母鴨取代了傳統的食補薑母鴨。其次,薑母鴨產業現況,除了連鎖店遍佈全臺灣之外,超商、量販業者也提供了更多元且人性化的販售方式。1993年起臺灣薑母鴨業者更前進中國拓展分店,有趣的是,臺灣與中國雖然同屬華人圈,薑母鴨卻在兩地發展出不同的消

費文化。臺式薑母鴨明顯緊緊依附著傳統食補文化,在中國,薑母鴨僅僅被當作火鍋來食用;在論述上,臺灣業者往往強調薑母鴨是「中國」古代帝王的食補飲食,然而在中國人的眼中,薑母鴨來自「臺灣」。整體而言,薑母鴨產業在臺灣飲食文化中不僅改變以往薑母鴨的食補經驗與方式,進而建構一個屬於臺灣人的共同新記憶,更扮演著延續臺灣食補文化的要角。因此,從薑母鴨產業化的過程與現況分析來看,文化的力量是產業形塑的重要發展要素,而當產業蓬勃之時也能賦予產業新文化。總之,文化與產業是一種互為再生產的過程。

我的第一份工作:那些人、那些工作教我們的事

為了解決人類學系 薪水的問題,作者MerrittWatts 這樣論述:

  第一份工作也許毀了你的幻想,卻能讓你徹底認清你自己   你的第一份工作可能讓你初嘗戀愛滋味、遇上搶匪、領不到錢或賺進大把的錢……無論多麼荒謬辛苦,它都是你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是你一輩子受用不盡的寶貴經驗。   50則充滿驚奇的第一份工作故事,獻給在生活中認真打拼的你   未來的洛杉磯市長在擦鞋,無神論者在銷售聖經,知名設計師第一份工作就被炒魷魚……記者梅里特.瓦茨收集了各領域、各行業、各背景初入職場的真實故事。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什麼地方,第一份工作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感受,它將會參與你的人生,成為你一輩子受用不盡的寶貴經驗!   第一份工作,就是你踏入真實社會的大冒險   我們都曾

在某個地方踏出第一步,這個邁向真實人生的起點,可能讓你產生了自信,擁有成就感;但更多的也許是讓你備感挫折,認清社會的殘酷。但無論如何,它都讓你初嚐真正獨立的味道,讓我們瞥見即將在未來開展的世界。   細細品嘗第一份工作帶給你的感受,無論是自豪、沮喪、開心、痛苦,   總是能讓你從中學習到什麼,這就是第一份工作帶給你的禮物! 好評推薦   「不管任務多麼微不足道,我想成為最優秀的人。我離開那份工作時,覺得自己真的是個專家,即使只是擦地,我也有一套標準,那定義了我,也讓我產生自信。」──珍妮美味冰淇淋的店長,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冰淇淋店員   「我推銷聖經的話術非常真誠,因為我是無神論者,說不

出什麼宗教內容,所以決定直接向他們介紹產品。但這是一件很難的事,尤其在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賣的產品時更難。」──資訊處理架構師,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推銷聖經   「忙碌給了我一種職業道德,讓我願意去敲門,不害怕被拒絕。它也給了我希望,無論是一個笑容或一點自信,總是能讓你賺到一些錢。我從不害怕工作,事實上,我喜歡工作。」──洛杉磯市長,第一份工作是擦鞋工   「合夥關係真的很困難,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也看過很多例子。開始總是容易的,但只要牽扯到錢,事情就變難了,而我在非常小的年紀,就體會到了這一點。」──攝影師、導演、作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與哥哥合夥的花卉批發商   「在微軟期間,給了我一場狠狠的教

訓:你能做什麼,不代表你應該做什麼。我只想要別人也想要的,我努力進入菁英學校,選擇最有聲望的主修科目,而那是一場錯誤。最好的事,是主動決定生命中真正想要的事物,找到能讓你達到目標的工作,而不是一味追求別人想要的。」──企業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微軟公司任職   「我將一個塗了花生醬和巧克力碎片的松果,拿給一隻名叫瑪麗亞的可愛小黑熊。我走進她的籠子,把松果拿給她,我發誓,她抱了我,這一切都值得了。」──美食雜誌編輯,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動物園的主廚   「我爸爸非常相信學習和賺錢,他說工作可以創造獨立性,而我的老闆老吉也讓我明白自己創業是可能的。幫他工作讓我明白事業主的生活,讓我相信自己可以創造

一些什麼,而不只是幫他人工作。」──擁有自己公司的律師,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冷飲銷售員   作者簡介 梅里特.瓦茨(Merritt Watts)   畢業於西北大學梅迪爾新聞學院。她的第一份工作是電話行銷,現在是作家,住在舊金山。 譯者簡介 許可欣   台大人類學系畢。為了解讀原文書中複雜的理論概念,一頭跌入翻譯的世界。譯有《威尼斯共和國的故事》、《退休暫借問》、《三個月外語流利術》、《醫生沒告訴你的,吃藥時的飲食禁忌指南》、《七副骸骨》、《撕開的真相:我願為嫌犯辯護》等。   前言 第一章  當工作變得怪異:奇怪的故事 裸體模特兒/墨西哥小聯盟/遭遇搶劫犯/寵物墓園掘墓人/酒保

助理的復仇/墮落的遊藝團員/意外的演藝圈菜鳥/非常私人助理/售貨小姐遇見大名人/約會服務接待員/奇怪的派遣工作   第二章 當機會來敲門:成功的故事 菜鳥記者/印刷專家/認真的冰淇淋店員/山核桃企業家/鋁業繼承人/奮鬥的擦鞋工/農場神童/熱狗車司機/燒傷倖存者營地的員工   第三章 當事情陷入絕境:恐怖的故事 阿拉斯加的鮭魚工冒險/水上樂園服務員/培根包裝工/偷渡的夢想家/幻滅的洗碗工/無神論聖經銷售員/動物園主廚/痛苦的三明治助理/偷懶的冰淇淋店員   第四章 當人生帶來教訓:歷經艱苦學到的事 花卉批發商/科技業拼命三郎/大器超晚成/冰淇淋店教育/漁貨司機/長大的園丁/名流帶位員/幫傭/農場

工人/自學的海膽貿易商   第五章 當工作讓人愉悅:美好的回憶 零售戀情/冷飲銷售員/香腸王子/槍社女孩/鉚釘工露絲/菜鳥咖啡師/勝利農夫/地球上最快樂的工作/神父宿舍的叛徒/刺激的雜工生活/受訓中的嬉皮   致謝 前言   「你好,我想請問你今天有沒有十分鐘的時間,接受一個簡單的調查。」   在二○○四年夏天,我每小時反覆說著這個句子數十次。當時我是個電話行銷員,試著找投資銀行家調查他們的健康福利,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   每天下午,我一戴上耳機、按下按鈕,機器就會開始自動撥號,一個接一個。我屏息,希望電話沒人接聽,好讓雙方都能避免因為我積極詢問是否願意接受調查,而他們想當然爾地拒絕

我之後,所帶來的不安。   有時候,人們一聽到開場白就會直接掛電話,有時候會編些藉口,像是「呃,現在不方便,你能晚點再打嗎?」這種回答會讓他們自動被加入「感興趣」清單,這表示我得再打給他們,即使我們都知道不會有什麼結果。我最喜歡的是人們直接說「不」,他們會直接被歸在「不感興趣」的清單中,而且再也不會聽到我的聲音。有個銀行家對我大叫:「十分鐘? 你知道我十分鐘可以賺多少錢嗎?」我覺得他說的沒錯。   整個夏天,只有六個人接受我的訪問。最後一個似乎是個好人,對我超專業的電話應對回應良好,他很配合,甚至在回答前會有很長的暫停,我想這代表他認真思考他的答案,然後,我聽到了廁所的沖水聲。   和一

個正在……辦事的人說話,完全不是夢想中的工作,但這都比不上這本書裡的故事。我訪問了一些人的第一份工作,在那一年,我聽到一些非常嚇人的故事。在〈動物園主廚〉中,他為動物備餐時還得走進一個滿是死老鼠的大冰庫;〈遭遇搶劫犯〉的受害者在一家古色古香的禮品店櫃檯裡,被人持刀威脅;〈非常私人助理〉的責任包括到商店接喝醉的老闆。   書中也有許多鼓舞人心的故事:〈山核桃企業家〉以賣堅果創業,讓他賺夠了錢,支付房子的頭期款;〈鉚釘工露絲〉於二次大戰期間在造船場的光陰,讓她感覺自豪且獨立;而〈勤奮的擦鞋工〉則是從街頭擦鞋工,搖身變成洛杉磯市長。   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說,他們在做第一份工作時都想賺錢,想賺到一

張支票和一點零錢,或許足夠買一輛車。但幾乎沒有人記得他們真的把錢花在哪裡,「我想是去看電影吧」或是「可能亂花了」是兩個常見的答案。另一方面,幾乎每個人都能回想起他們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或是最尷尬的錯誤──不是他們賺的錢,也不是他們花錢買的東西,而是經驗。當他們從現在的優勢觀點(包括擁有角落辦公室、董事長椅、用他們名字命名的會議室,甚至是退休後的舒適躺椅),反思過去的日子,發現在那平凡無奇的第一份工作中所學到的教訓,直到今日仍派得上用場。   我也意外地發現,第一份工作之所以有這樣的影響,可能有個真實、科學的理由:大約十年前,研究者發現大腦在青少年時期會經歷第二次發育,而第一次發育是在一歲半之前

,學習說話和走路時。就生物學來說,這是很了不起的事,第二次發育讓我們有機會形成上千個新的神經元連結,增加我們學習的能力,但這一次,我們不是學習如何一步步前進,而是學習如何與他人互動、決策、在不同環境中社會化、對未來的規畫、管理情緒、設定並達到目標等,這些涉及大腦額葉的有趣事物。   關鍵在於:我們的大腦或許已做好發育的準備,為了在年輕時就真正發展出這些受歡迎的技能,我們必須離開舒適圈,進入真實的世界。向老闆彙報、面對難搞的客戶、安排進度表、守時等,這些任務都會在關鍵學習時期發展出新的神經元連結,這些連結可以重塑大腦,讓我們更像那些有責任感的大人。   我們並非要低估第一份工作的影響力,以挖

冰淇淋為例,這是全美國暑假工作的基本選項,你或許認為在冰淇淋店唯一能學到的事,就是如何正確地將彩虹巧克力屑灑在甜筒上,但為了這本書,我訪問了三個曾在冰淇淋店打工的人,他們的故事結局複雜多了。在〈冰淇淋店教育〉中,一個美國中西部的年輕人(劇透警告!)最後被冰淇淋店開除,但她在離職前學到了工商管理學碩士生花大錢才能學到的協商和管理技巧。〈偷懶的冰淇淋店員〉裡,一個高中啦啦隊隊長了解極度討厭一份工作是什麼感覺,這也迫使她了解自己真正的熱情所在,最後得到一份令人滿足又充實的工作。另一方面,〈認真的冰淇淋店員〉克服了她的嚴重害羞,成為店裡最好的冰淇淋店員,現在自己擁有非常成功的冰淇淋連鎖店,她的冰淇淋產

品還得了獎。三個年輕人做了相同的工作,卻有三種截然不同的收獲。   花了一年與人談論他們的第一份工作後,我開始整理所有訪談資料,編寫這些故事。我很快地發現這本第一份工作的書其實無關於第一份工作,說的不是挖冰淇淋、打掃、除草、送貨;而是尷尬的起點、痛苦的終點、難堪的時刻、巨大的失敗、公開的羞辱、祕密的成就、神奇的老闆和早期的背叛。簡單來說,書中有各種得之不易的教訓,其價值遠遠超過那些薪水的總合。 梅里特‧瓦茨 第一章  當工作變得怪異:奇怪的故事寵物墓園掘墓人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和爸爸一起在寵物墓園裡埋葬動物,還有為動物舉辦喪禮。我從爸爸身上知道,喜歡一份工作,比工作的報酬更重要。 我兩歲時

,爸爸出了勒戒所,我們搬到佛羅里達州。當時,他想找一份有穩定薪水的工作,但剛出勒戒所,不太容易找到好條件的工作,所以他開始在佛羅里達州波卡拉頓(Boca Raton)的人道協會工作。一開始,他開著貨車四處跑,到別人的院子裡捕捉危險動物,他拿著一根大長杆,頂端纏了繩子,然後用這根杆子抓出池子裡的鱷魚之類的。 等他從事這份工作的時間夠長了,他們讓他負責寵物墓園。我以前從沒聽過寵物墓園,但地如其名:那是人們埋葬寵物且會回來掃墓的地方。他得到那份工作時,我已經十三歲了,也想開始工作。爸爸不再那麼健康,我可以幫他的忙,而且他會付我薪水。所以,我開始到寵物墓園工作,大部分是利用週末,偶爾下課後也會去。 挖

墓穴是我主要的工作。中型犬的墓穴大約要挖三到四小時,我爸為此發展出一套作業模式:他有適合不同大小棺材的夾板,開始挖墓穴時,可以把夾板放在地上當成模板,挖出形狀後再拿走夾板,繼續向下挖。墓穴不用挖到六呎(約一八二公分)深,我想你不會想在佛羅里達的淤泥裡挖六呎深的洞,我們都挖三到四呎(約九十至一二○公分)。這是很大的工作量,特別是對小孩子來說。 墓穴挖好後,就得拿出動物準備埋葬。我爸的辦公室後方有個大冰箱,我們都把動物屍體放在那裡,才不會腐爛得太快。 我的第一個案子是隻黃金獵犬。那隻狗非常重,特別是在冰凍後。我得提早將它從冷凍庫裡拿出來,讓它解凍,因為它冰凍的姿勢無法放進棺材裡。我戴著手套,但那天

是佛羅里達典型的炎熱天氣,所以我穿著短袖和涼鞋。我把狗扛起來,不想讓它碰到我的皮膚;它的毛又硬又亂,我都快吐了。然後,突然間,我感覺有什麼滴到腳上。我還記得那種感覺,讓人不寒而慄,很冷、很詭異的感覺,一隻解凍的死狗身上流下的某種不知名的液體。從此我都穿包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