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同志遊行2023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特價商品、必買資訊和推薦清單

另外網站2025世界同志遊行在台灣首度移師東亞地區 - 中央社也說明:台灣成為亞洲第1個同性婚姻合法國家後再創新紀錄,2025世界同志遊行將在 ... 在2023年雪梨世界同志遊行系列活動執行的實體廣告和行銷宣傳等,2025年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 劉兆隆所指導 龔峴萱的 高中同志教育教材分析-以公民與社會科為例 (2019),提出世界同志遊行2023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同志、同性戀、同志教育、同志運動、教材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碩(博)士班 林國源所指導 吳佩芳的 臺灣軍事身體生成及後軍事展演現象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戲劇人類學、後軍事劇場、軍事身體、政治儀式、儀式空間的重點而找出了 世界同志遊行2023的解答。

最後網站不是台灣!拒絕同志遊行僅以「高雄」為名停辦官方 - 民眾日報則補充:(取自Pinterest) 2025世界同志遊行原訂在台灣舉行,不過主辦單位12日發表聲明,因國際組織InterPride拒絕台灣主辦 ... 2023 年:雪梨世界同志大遊行.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世界同志遊行2023,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中同志教育教材分析-以公民與社會科為例

為了解決世界同志遊行2023的問題,作者龔峴萱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同志教育之論述;採用文獻分析及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研究。本文以107學年度前,翰林版、南一版、三民版及龍騰版的公民與社會科課本及教師手冊作為分析文本,探究課本對於同志教育內涵之陳述,以檢視同志教育所呈現之性別概念,並邀請4位教師、2位家長及6位學生,共12位受訪者,訪談有關同志教材內容的想法及建議。研究結果發現,在6位教師及家長中,有3位教師及及1位家長認為當前同志教育內容除了強調尊重之外,對於部分性別概念的解釋容易造成學生對於性別認同及性傾向內容的混淆。有1位教師及1位家長支持同志教育實施的初衷及美意,認為應該透過同志教育讓學生了解並尊重擁有不同性

別特質的人。此外,關於適合在何階段實施同志教育,除了1位家長認為當前的同志教育立場及內容不夠客觀,部分資料出處或引用不妥,不適合在各階段實施。其他5位表示如果同志教育內容能夠更客觀及周延,可在高中或大學時實施。在同志教育的內容方面,6位學生當中,有3位學生十分贊同教材對於性別認同及性傾向的描述;有3位學生認為性別的主觀認同與社會普遍的男、女概念產生矛盾;而過於多元的性傾向除了尊重之外,也應該考慮道德界限、是否合法及合乎健康。值得一提的是,有4位學生認為在國中、小實施同志教育,不但不能達到同志教育教導尊重他人的目的,反而有可能造成性別特質不合乎社會期待的學生遭受同儕霸凌。然而,有2位學生認為同志

教育可以從小學開始實施,有3位學生認為課本的內容做部分修改後,比較適合在身心較成熟的高中或大學實施;有1位學生則認為當前同志教育的內容若可能造成學生性傾向的混淆,則是一種較不樂見的現象。研究者最後統整受訪者的意見,分別就教材當中性別概念名詞的釐清與使用,性別刻板印象的破除、青少年人格的不確定性、國外實施同志教育的現象、教材內容、師資培育和學校輔導提出建議,以供家長或教師實施同志教育之參考。關鍵詞: 同志、同性戀、同志教育、同志運動、教材分析

臺灣軍事身體生成及後軍事展演現象研究

為了解決世界同志遊行2023的問題,作者吳佩芳 這樣論述:

本論文藉由戲劇人類學、歷史詮釋的觀點,以身體、空間、儀式、劇場、戰爭、媒體、現代性的鏈結做為線索,除了針對戰前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戰後國民政府時期的政權印記,形塑臺灣軍事身體的影響性。與此同時,軍事身體的生成、表演場域上的身體實踐,本文所牽涉的議題和觸及的層面,著重在探究軍事身體主體性反映在表演場域及歷史意義中的闡釋。 首先,本文提出「後軍事劇場」的概念,藉由身體、聲音、空間、媒體的表現形式,梳理臺灣軍事劇場的流變以及軍事劇場美學現象。其次,從人類活動的「表演」視角,探究國軍的閱兵儀式、勞軍巡演、國家慶典上的軍事技藝,關注軍事身體的儀式行為所具有的表演性質,並細究解嚴後的軍事劇場思潮與質

變,同時定義「後」軍事劇場的意涵。 再者,本文從軍事身體的儀式空間、權力支配等角度來觀看軍藝展演中的觀演關係。一則析論國家儀典的表演形式如何被視為儀式的中介空間,另一方面透過解嚴前、後的集體認同,觀看勞軍表演的權力場域如何過渡到睦鄰表演的權力移轉。誠然,後軍事身體在政治意涵的審美底蘊下,以集體狂歡的行為走入民間社會參與各項儀式性表演,實踐過程中的儀典空間順勢因應軍事身體的踐履,產生實效與娛樂性的轉變。 本研究以「軍事身體」、「軍事劇場」、「後軍事劇場」為論述核心,研究結果希冀作為瞭解臺灣後軍事展演現象的參考依據。此外,臺灣的軍事身體轉型與後軍事劇場現象,對臺灣現代戲劇的發展所產生的

影響持續至今,這也使得本研究除了展現臺灣身體文化的變遷關係,也同時深化後軍事展演內涵的豐富性與再次認知歷史的複雜性,藉此闡釋臺灣後軍事劇場與臺灣現代戲劇歷史同步發展的普遍性。